体适能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①

2014-09-19 02:38李文忠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理念班级

李文忠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102206)

体适能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①

李文忠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 102206)

随着教学改革推行的不断深化,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高校体育教学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许多高校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了“体适能”这一概念,“体适能”是指人体有更充足的精力去进行日常生活的工作或学习而并不感到疲劳,同时能够享受休闲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并且有足够的应变能力来应对突发情况。体适能理念的贯彻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学生的体适能,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

体适能 体育教学 改革与实践

体适能的理念主要兴起于国外,当前,有许多国家将体适能作为重要的健身目标。对于健康体适能教育在高校教育改革中的推广,其作用是显著的。首先,它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其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体育锻炼是长期、漫长、持续的过程,将体适能概念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是顺应体育教育改革的走向,融合了高校体育课程标准的要求,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引入体适能理念,将会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1 研究对象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体适能概念,我们对此展开了具体的教学实验,以体现体适能理念在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实验主要研究对象是北京市某普通高校一年级四个班的100名学生,其中两个班作为体适能教育的实验班级,另外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照班级。主要研究时间是从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共计一个学年的课程。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法

具体的实验方式是学校通过有经验的教师,来针对实验班级的学生进行体适能教学,主要从研究现代人的运动现状出发,让学生对较亲密、能够观察到的人群进行具体的评测,针对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及运动方式等。然后向学生讲述体育训练的相关原理,如何在体育运动中保持放松及在体育运动中如何进行身体素质的保持,进而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教学。老师讲解完后让学生填写问卷,对课程进行评价。同样,对照班级的学生也在体育课程结束后填写问卷评价表格。

2.2 问卷调查法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对体适能教育的可信性进行分析。在课程结束后,回收学生填写的问卷,共发出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其中有效问卷95份,包括男生40份,女生55份,问卷有效率为95%。

3 结论和建议

3.1 实验分析

通过对比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学生的问卷评价表格发现,开展体适能教学的班级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评分较高,满分5分,许多学生在评价表格中打出对于课程学习成就感的分数平均分在2.9分;针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上的打分均在2.8分以上;针对老师教学方法的评价打分在3.1分以上;而没有进行体适能教育的对照班级的打分评价总体情况上来说低于2.5分。无论是在学生的成就感方面,或者是在学生学习热情的部分,学生的评分普遍都不高(如表1)。

通过对表格的研究及学生的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实验班级的学生提出的针对体育课建议,大体上概括来说,均为想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来强健自身的体魄,同时也希望在体育课程上学习一些在家中也能够进行锻炼的具体项目。通过研究分析可以知道,在进行体适能教育实验后,许多学生的锻炼观念得到了强化,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树立了终身锻炼的思想意识。而对照班级的部分学生提出的自我运动改善的方法均是,诸如:“坚持运动,养成热爱运动的习惯”、“在生活中,注意健康饮食”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实验班级与对照班级的对比可以知道:进行体适能教育实践的班级的学生,大部分都能够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初步产生了终身锻炼的意识,而对照班级还是停留在原始的体育教育阶段(如表2)。

3.2 实验结论

在体育课程中贯彻体适能理念后的体育教学,学生对体育课的整体印象发生了改变,在其中有了许多新的发现,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长期性,也懂得了更多的新型体育理念,并愿意通过去尝试、锻炼来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整体而言,对运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也懂得了运动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探究热情被调动,老师也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特质,来为学生制定相关的运动计划。另外,体适能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表1 实验班级的调查统计表格

表2 对照班级的调查统计表格

3.2.1 对于课程具体内容产生的影响

在贯彻新课程改革理念之前的体育教学的重点内容主要是对学生体育基本技能的培养,保障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能够得到一定的身体锻炼,但实际上并没有从学生的身体锻炼长远性出发,仅仅只是保障了课程效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以及体适能概念的贯彻,对于学生的体育教育已经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方面,它更加侧重的是对于学生长远锻炼的考虑,体现体育教育的长期性。

3.2.2 对于教学方式产生的影响

体适能教育的开展,改变了传统体育教育中老师主宰的课堂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问题,改善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体育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课程中。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充担引导的角色,在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开展探索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开展相关的体育游戏,贯彻体适能概念,让学生明白自主积极锻炼的重要性。体适能教育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根据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拓展适合学生的运动方式,促使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因而体适能教育在高校体育改革中的实践,对于高校体育教学的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及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必须得到教育者的广泛重视。在体育教育中贯彻体适能教育,是培养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育重点在于素质教育,开展体适能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而且能够激发学生运动的兴趣,让学生不仅在体育课程中进行身体锻炼,同样在生活中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锻炼,并以体适能为具体目标。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传统体育教学中主要以体育竞技为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过程中丰富自身的综合素质。

因此,在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贯彻体适能教育理念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教育措施。将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帮助学生树立全新的体育观念。

3.3 针对此研究所提出的具体建议

体适能教育理念的贯彻,将对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主要理念是将体育课程朝长期性的方向发展,让体育教学体现其针对性,更加实用化。因而,在贯彻体适能教育改革的体育课程中,必须改变传统体育课程中只着眼于目前的教学方式,应该从学生体育锻炼的长期性出发,培养学生树立体育终身化的观念,并引导学生去自主锻炼,注重对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积极地去锻炼身体。同时,必须从学生的方向出发,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体质,为学生制定出相关的训练方案,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进行体育锻炼。

4 结语

高校进行的体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方式之一,可确保体育教学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体育教学改革中贯彻体适能的理念,改善传统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创新体育教学模式、丰富课堂形式,促进了体育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有机融合,为学生体育锻炼的长期性提供了理论准备,为强健学生的体魄、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课程支持。

[1]姜六平,赵振雷.美国版《体适能纲目》对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体适能培养的启示[J].体育师友,2010(1).

[2]卢澎涛,卢伟基.“体适能”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5).

[3]林秀春.健康体适能理念在大学体育教学运用实验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

G807.02

A

2095-2813(2014)01(a)-0053-02

2013年6月立项的北京市教委教改课题。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理念班级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班级“无课日”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班级“四小怪”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班级英雄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