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的发展瓶颈约束与财税扶持政策探讨

2014-10-17 01:37罗鸣令邹翌晨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发展

罗鸣令 邹翌晨

(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安徽蚌埠 233030)

实体经济是社会财富创造的物质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它的健康发展,维系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实体经济一旦出现投资不旺、基础不牢、“空心化”,必然会影响相关产业的竞争力,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现阶段我国实体经济难掩尴尬状态:一方面是虚拟经济挤占实体经济利润、“抽空”实体经济资本、实体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实体经济经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其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越发突出。为破除这种经济发展尴尬状态,真正发挥实体经济中流砥柱作用,政府应积极出台财税扶持政策,降低实体经济的运行成本。

一、实体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

经历了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实体经济的基础性作用越发显著。金融危机爆发后,德国的经济尽管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但与其他西方国家相比,其抗冲击能力相对较强,经济波动相对较小。这其中的缘由就是德国的实体经济在金融危机面前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且虚拟经济对德国经济的影响远不及其他西方国家。而诸如“欧洲五猪”(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希腊、西班牙)、美国、英国等国,在金融危机面前,除了政府主动调控之外,市场主体已无招架之力,严重影响了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以房地产业和银行业为代表的日本虚拟经济挤兑实体经济,市场虚假繁荣,经济“空心化”、“泡沫化”问题较为严重[1]。由此可以看出,实体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理论角度看,实体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实体经济有助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助力产业升级

实体经济是科技实力的物质载体,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科技实力的高低。从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来看,科技实力的提升无不与国家的实体经济直接相关。只有实体经济得到实质性发展,科技进步的着力点和科技实力的载体才会明确,国家的科技竞争力才能得到真正提升。只有实体经济得到了持续健康发展,产业布局才会合理,产业结构才会优化,产业升级目标才会实现。因此,实体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助力产业升级。

2、实体经济有助于增强国家竞争力、实现国家持续发展

科技进步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国家的持续发展,增强国家的竞争力。从实体经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助力产业升级角度看,实体经济的发展,真正提升了国家科技竞争力。作为现代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实体经济科技竞争力的提升,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智力保证和技术支持。2008年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部分欧洲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这其中不乏实体经济偏弱、虚拟经济偏强的国家。这些国家在金融危机面前毫无招架之力,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本国实体经济严重滞后于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已经被虚拟经济“掏空”。基于这种经济发展背景的实体经济,其竞争力也必然低于实体经济发达的国家。

3、实体经济有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增进国民福祉

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本原,是一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危机的基础性工具,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性工具,尤其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面临重大不确定和转折期时,实体经济的重要性越发显著[2]。实体经济的迅速发展,解决了劳动力就业、科技发展瓶颈、社会前导性发展等问题,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国民最大福祉,是整个社会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因此,实体经济有利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有助于增进国民福祉。

二、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尽管我国实体经济面临着“四率”(利率、汇率、税率、费率)、 “三金”(薪金、租金、土地出让金)、“两价”(原材料进价和资源环境代价)问题[3],但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瓶颈主要是税费负担显著偏高、虚拟经济利润挤压、实体经济虚拟化等。

1、税费负担显著偏高

税费偏重是阻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制度性因素,甚至是中国实体经济发展遭遇的真正障碍[4]。就税收负担而言,受我国税制结构的影响,我国实体经济承担着大量的流转税和所得税。由于实体经济的产出物大多为需求弹性较大的商品,虚拟经济则相反。因此,实体经济的税收负担水平相对高于虚拟经济,高于国民经济的宏观税负水平。依当前我国的税制结构,实体经济必然承担增值税(基本税率为17%)、营业税(基本税率为5%)、企业所得税(基本税率为25%)、个人所得税(超额累进税率)等税种,也要缴纳诸如印花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耕地占用税、车船使用税、资源税、契税,甚至包括流转税附加等税种。众所周知,上述税种的税负总体水平显著高于虚拟经济所对应的税负水平(主要是营业税、所得税以及其他一些小税种)。在此背景下,实体经济所面临着的税收负担水平显著偏高。实体经济的投资成本高于虚拟经济,投资效益又不及虚拟经济,市场经济行为主体对实体经济的投资积极性必然会低于虚拟经济,最终导致实体经济的投资规模偏低、投资回报偏少,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需求、资金需求、智力需求显著偏低,严重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现阶段我国的税收制度,总体上不利于破解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题和制度困境,不利于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就收费而言,1994年税制改革后,我国地方政府的收费欲望非但没降低,反而还有一定程度的增强。收费是准公共产品成本的有效弥补方式,但地方政府对财政资金的需求永无止境,加之收费方面缺失强制性的制度管制,导致地方政府对收费的综合治理效率相对低下。收费项目过多、规模较大,直接影响了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和竞争力。“以企业造厂房为例,即存在三四十项收费,如图审费、质检行政费、白蚁防治费、防雷费、房产测绘费、房屋登记费、竣工测量费、散装水泥基金、消防检测费、环保检测费、建筑物正负零验线费等”[5],甚至在个别地方出现了“税不足费来补”现象,严重扭曲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的正常选择。由此可以看出,偏重的税费负担已经严重影响着实体经济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不利于营造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税费环境。

2、虚拟经济利润挤压

虚拟经济具有利润水平相对较高、利润实现时间相对较短、高流动性、高投机性特征,它满足了市场经济行为主体“逐利”的需要。相比较而言,实体经济的利润率普遍较低、利润实现周期长、低流动性特征较为显著,并不能充分满足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的逐利需要。在同等条件下,市场经济行为主体更愿意将有限的资金安排到虚拟经济当中去,以期获得更高水平的经营利润。“姜你军”、“蒜你狠”、“豆你玩”、“猪你涨”、高利贷、非法集资等现象便是虚拟经济挤压实体经济的证据。虚拟经济这种带有投机性的高额利润,压缩了实体经济资本筹集渠道,挤占了实体经济生存空间。

3、实体经济虚拟化

因虚拟经济已经形成挤占实体经济生存空间之势,具有“逐利”特征的市场经济行为主体,有从实体经济中抽取资金转而投资虚拟经济的迹象,虚拟经济严重背离实体经济[6]。国内部分实体经济组织将相对富余的资金投资于房地产行业。食品企业设置了类似于房地产开发分公司的子公司,鞋类生产企业分设置业有限公司,矿产品生产企业单列房地产开发公司。这些新成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其原始资本均来自于实体经济,有掏空实体经济运营资本之嫌,长期以往,势必会导致实体经济的流动资金被虚拟经济严重套牢,形成事实上的实体经济“空心化”、“虚拟化”。

三、财税政策破解实体经济发展瓶颈的作用机理分析

财税政策破解实体经济发展瓶颈,主要是通过财政支出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改革收费政策来降低实体经济经营成本,进而实现“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减少实体经济发展阻力”的政策目标。总的来看,财税政策破解实体经济发展瓶颈,其着力点是降低实体经济税费负担、减少实体经济经营风险;初始目标是降低实体经济的经营成本、优化实体经济的发展环境;终极目标是实现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财税政策破解实体经济发展瓶颈的作用机理因此也可以从直接路径和间接路径两个方向来做进一步分析。

1、基于直接路径的作用机理

图1 财税政策破解实体经济发展瓶颈的作用机理

从直接路径上看,财税政策破解实体经济发展瓶颈,依据政策内容区别,其作用机理分别为“降低实体经济税费负担→降低实体经济财务成本→降低实体经济投资风险→提高实体经济综合发展能力→实现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实施特殊财政补贴政策→直接增加实体经济经营利润→拓展实体经济生存发展空间→实现实体经济的持续发展”。税收政策侧重“减负”——降低实体经济发展实体的税收负担和经营成本,使其经营成本显著下降。依据现阶段我国商品税和所得税税制体系,降低税负重点内容应该是继续推行“结构性减税”策略,积极降低增值税税负和所得税税负。降低增值税税负需要国家努力扩大增值税抵扣链条、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降低所得税税负需要国家顺应国际社会减税潮流,降低所得税税率。财政补贴政策侧重“增收”——增加经济实体的财政扶持力度、强化重点领域和重要产业的财政支持水平。对涉及实体经济的研发支出,在符合国家规章制度背景下,可以开展财政补贴,提高企业开展科研创新积极性。从发达国家的制度执行情况来看,财政补贴尽管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作为施政主体的政府,如果能在补贴时机、规模进行有效拿捏,则财政补贴的效用将会达到最优化。

由直接路径所引致的财税政策破解实体经济发展瓶颈的作用机理可以看出,财税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方面是通过增加经营利润来实现,另一方面是通过降低财务成本的方式来实现。财税政策的施行,实为政府针对实体经济直接执行“增收减支”策略,这也是直接路径的真实体现。但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来看,仅仅对实体经济予以适当的财税政策优惠和扶持,还不能有效地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仍需要我国政府积极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这就需要政府利用财税政策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进行适当的规制、矫正,鼓励社会资金回归实体经济,这就是间接路径。

2、基于间接路径的作用机理

虚拟经济是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产物,它在提高社会零散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信息不对称、增强我国第三产业竞争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虚拟经济在我国现阶段的“泡沫化”、“投机性”特征,导致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对虚拟经济进行适当的规制成为我国政府营造实体经济发展良好社会环境、推动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鉴于此,从间接路径上看,财税政策破解实体经济发展瓶颈,主要是从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环境上入手,防止虚拟经济的泡沫化和实体经济的空心化,引导虚拟经济理性回归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财税政策破解实体经济发展瓶颈,从间接路径角度来审视其作用机理,表现为“强化虚拟经济资本监管→相对提升虚拟经济税费水平→增加虚拟经济经营成本→降低虚拟经济经营利润→挤压虚拟经济泡沫→引导社会投资的理性回归→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这种作用机理可以简单理解为“增税费→挤泡沫→促回归”。相比较而言,虚拟经济的投机性导致其利润水平显著高于实体经济,因此,营造实体经济发展环境,首先应加强对虚拟资本的监管力度,适度提高虚拟经济的税费水平,增加虚拟经济的经营成本,降低虚拟经济的经营利润,这是“增税费”过程。通过税费政策的有效规制,促使虚拟经济经营成本和经营利润回到社会发展的理性轨迹,挤出虚拟经济内置泡沫,这是“挤泡沫”过程。增加税费、挤出泡沫,使虚拟经济的投资收益显著下降,综合投资收益回到社会平均收益水平,实现社会投资的理性回归,这是“促回归”过程。

当然,从现阶段我国政府的主要规制手段看,税收无疑是规制虚拟经济“泡沫化”发展的重要手段。对虚拟经济的超高经济收益通过税收手段进行适当规制,从而引导游离于监管之外、体制之外的流动资金逐渐淡出虚拟经济领域,使虚拟经济恢复正常发展态势,避免虚拟经济滑向泡沫经济深渊。

四、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制定扶持实体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必须摒弃临时性救助观念,需要系统性调整现有政策,继续强化结构性减税政策和一定条件下的财政补贴政策。对实体经济实行相对“宽松”的财税政策,对虚拟经济,则实行相对“紧缩”的财税政策。

1、充分利用财政支出政策,积极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财政支出产生的根本缘由是商品供给过程中存在外部效应、市场无法有效供给公共产品、市场发育不完全等市场失灵问题。鉴于此,利用财政支出政策来扶持实体经济发展,其侧重点必然是市场经济无法有效解决或社会个体无法有效提供的产品或信息。考虑到实体经济对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前瞻性作用,利用财政支出政策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就必然对实体经济在发展的初期、中期做出经验判断,判断出此阶段的实体经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是否带国家带来核心竞争力、是否给人民带来福祉。由于实体经济覆盖面十分的广阔,要明确哪个行业适用于财政支出政策,则难度较大,鉴于此,拟从财政支出政策扶持实体经济应遵守的基本策略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1)对涉及到国家核心竞争力、控制力、影响力的实体经济,依据其科研水平和经济社会效应实施财政补贴计划

这类财政支出关系到实体经济综合科技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有助于加强实体经济发展的技术储备。从我国现阶段的制度执行情况看,科技三项费——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重大科研项目补助费有这方面补助的趋向,但现阶段的科技三项费补贴政策仅限于国家各类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国有企业主持的相关科研项目,将民营企业、其他团体以及社会个体科技研发排除在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整个社会的科研积极性。因此,针对实体经济的科研补贴,既要强化补贴力度,又要扩大补贴面,将民营经济和社会个体纳入到补贴范围里去[7]。

(2)对涉及到战略新兴产业的实体经济,依据其贡献大小实施财政贴息计划

战略新兴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的引领作用,具有内置知识密集、物质消耗小、发展潜力巨大、综合效益高等特征。涉及到此方面的实体经济,对夯实国民经济发展基础有特殊的推动力。对这部分实体经济实施财政贴息计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直接提升了相关实体经济产业、企业竞争力。特别是对那些涉及关键技术、高端设备、核心构件等企业,要予以特殊的财政奖励计划,降低我国产业的“低端锁定”风险。

(3)对顺应社会发展规律、有助于吸纳社会就业的中小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依据其特定目标实施财政奖励计划

奖励中小企业,可以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按照其经营规模和吸纳失业人员数量进行适当的财政奖励[8]。尽管中小企业在技术提升、经营能力、综合竞争力等方面相对低于规模以上企业,但中小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新增就业人口的重要途径。对他们实施财政补贴计划,有助于发挥中小企业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对规模以上企业实施财政奖励计划,可以在一定水平上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实体经济整体竞争力。

(4)强化财政支出“种子资源”效应,积极优化实体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科研支出、教育等制约经济社会长远发展领域的财政支出力度,优化提升实体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充分发挥财政支出的“种子资源”效应,使社会投资、社会消费的综合效应达到最大化[9]。

2、充分利用税收政策扶持实体经济发展

利用税收政策扶持实体经济发展,是通过“增税”和 “减税”两个方向来确定的[10]。“增税”强调对虚拟经济中的高利润行业或暴利行业进行适当的税收管制,使其回到理性发展轨迹,抑制经济虚拟化、空心化发展态势,这有净化社会发展环境的一面;“减税”强调对实体经济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降低其税收负担,增强企业经营能力,扩大企业盈利空间,这有优化社会发展环境的一面。

(1)在“增税”方面

实体经济发展需要虚拟经济这个外部润滑剂,但现阶段虚拟经济的泡沫化趋势促使宏观经济调控者制定相对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和紧缩性的税收规制策略。有鉴于现阶段虚拟经济呈现的暴利特征,建议相关职能部门取消这些行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按照税法的立法精神来征税。在房地产方面,“房地产企业自建自用建筑物免征营业税规定”,属于税收优惠范畴,建议取消;“被兼并企业将房地产转让到兼并企业中的行为,免征土地增值税”,如果被兼并企业是房地产企业,则此项税收优惠政策建议取消。在金融保险业方面,“对金融机构往来业务暂不征收营业税”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公平竞争规则,应予以取消;“国家助学贷款利息收入,免征营业税”,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助学贷款,但是否属于免征营业税条款,还有待进一步确认;“对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买卖股票、债券的差价收入,继续免征营业税”,这项政策引导社会更多人从事证券投资,可能对实业兴国社会氛围营造有负面影响,建议取消。

此处主张的“增税”,并不是要对虚拟经济新增税种、调高适用税率、扩大征税范围,而是强调将虚拟经济的相关税收优惠适度取消,促使以金融业、房地产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能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使针对虚拟经济的税收立法精神得到贯彻执行。

(2)在“减税”方面

税收本身构成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是企业财务成本、经营利润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减税是降低企业财务成本、提高企业经营利润的重要途径,当然也是提升实体经济竞争力的重要策略[11]。依据现阶段我国的税收优惠思想,“减税”主要体现有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等形式,归结为两个政策导向是税款免征和直接减税。

就税款免征而言,针对实体经济的税款免征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微利企业、科技创新企业层面上。因中小企业、微利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相对较大,且吸收就业人口量比较多,对他们的经营所得额低于50万元以下的,应准予其享受免除增值税(含流转税附加税)、企业所得税待遇。科技创新企业从业人员,因其从事的工作具有显著的高附加值、高竞争力特征,可以对其个人所得税进行适当的免征或分月扣除,使这部分从业人员的个人所得税税负有显著下降的过程,提高社会个体从事创新性科研的积极性。当然,减税也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实施。对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进行适当的税收豁免制度也是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由于受到虚拟经济的挤压,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相对恶化,实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贷款难、融资难局面将会持续一段时间。鉴于此,对那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地方金融机构实施免税(免营业税、免企业所得税)策略是当前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就直接减税而言,这类税收优惠政策侧重于执行优惠税率政策、降低应税税额、减少税基、延期纳税等。直接减税并不强调豁免税负,而是有效降低税收负担,提高税后收益。在现有税收政策体系下,直接减税的空间集中在降低企业增值税认定标准、降低高科技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负、降低流转税附加税税负、降低交易环节税、降低企业融资税收成本等方面。如果相关实体经济载体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和价值取向,则国家更应该主动放弃部分税收收入,以此来提升社会经济实体投资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具体来看,直接减税可以实施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一是继续扩大“结构性减税”中的“减税”政策,进一步扩大营改增试点地区和试点行业,彻底解决营业税与增值税重复征税、增值税环环相扣等问题,有效降低企业税负。二是降低增值税的一般人认定标准,在财务管理制度健全的制度背景下,着实提高增值税一般人边缘企业和经营实体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开票可能性,解决相关企业摆脱小规模纳税人身份带来的烦恼(无法抵扣进项增值税,导致企业的增值税税负相对较高,且商品的购买者最终因为无法开具增值税而变成非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购规模受到极大的抑制)。三是有效降低企业所得税税负。结合世界税改趋势,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是大势所趋,尽管我国政府将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由33%降至25%,但25%的基本税率的国际竞争优势荡然无存,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和商品的竞争力。四是着实降低行为课税、财产课税负担,这是提升实体经济经营利润的重要举措。

3、进一步深化收费制度改革,降低实体经济税费负担

收费的低层次立法、依据不明确、随意性较大等特征使其成为地方政府筹集财政收入的重要渠道,也是部分资源垄断者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重要手段。尽管虚拟经济在短时间能够通过资源的部分垄断和社会投资环境推动获取高额利润,但没有实体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虚拟经济发展源泉和动力也必然缺失。因此,着实降低收费规模对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政府三方都是共赢博弈。按照收费主体来划分,现阶段针对实体经济的收费主体是政府和以银行证券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组织。

(1)政府方面的收费制度改革

从某种程度上讲,地方政府所拥有的收费权力造就了现阶段实体经济乱收费制度的祸根,彻底清除各种显性和隐性乱收费,是当前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净化实体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治理政府的乱收费制度,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由市场经济的组织者、干预者积极转变为市场经济的服务者、调控者。对于实体经济而言,政府理应降低收费水平,使之符合实体经济发展需要;对于虚拟经济而言,为了适当“惩罚”虚拟经济、挤干虚拟经济发展水分、抑制虚拟经济泡沫化趋势,政府应该加大对虚拟经济的收费干预,使虚拟经济回到理性发展轨迹。

(2)相关虚拟经济组织的收费制度改革

在现阶段市场环境的刺激下,以银行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组织获得超常规的利润。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5149亿元,相当于净利息收入的24%[12]。实体经济不应该成为银行业的“打工仔”。因此,强化政府对相关虚拟组织的收费监管、增强社会舆论监管力度、规范银行收费标准,是当前降低实体经济运营成本的重要选择。

[1]李晓西,杨 琳.虚拟经济、泡沫经济与实体经济 [J].财贸经济,2000,(6):5-11.

[2]刘骏民,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对我国当前股市与实体经济关系的一种解释 [J].经济研究,2004,(4):60-69.

[3]辜胜阻.实体经济面临高成本、高税费两头挤压 [N].21世纪经济报道,2012-03-05(34).

[4]杨德才.中小企业不堪高税负挤压 [N].南方都市报,2012-10-11(SA34).

[5]浙 商.税费:中小企业不能承受之重 [EB/OL].http://money.163.com/12/0314/11/7SI8J52400253G87.html,2012-03-14.

[6]曹源芳.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背离关系——基于1998—2008年数据的实证研究 [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8,(6):57-62.

[7]夏晓婷.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 [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4):58-63.

[8]刘 艺,王赞新.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转型之路[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3):18-22.

[9]王宝顺.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基于VAR模型的跨国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11,(5):48-52.

[10]夏晓婷.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综述 [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2,(4):58-63.

[11]刘 颖.关于增强税制公平效应的探讨[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5):108-112.

[12]李长安.实体经济不应成为银行“打工仔”[EB/OL].http://business.sohu.com/20120625/n346381809.shtml,2012-06-25.

(编辑:周亮;校对:余华)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实体的可感部分与实体——兼论亚里士多德分析实体的两种模式
两会进行时:紧扣实体经济“钉钉子”
振兴实体经济地方如何“钉钉子”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