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发展的时空分异及其发展模式研究

2014-10-17 01:37阎友兵殷建立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韶山井冈山红色旅游

阎友兵 殷建立

(湘潭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湖南湘潭 411105)

一、问题提出

《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简称《一期规划》)的目标已顺利实现,红色旅游政治思想教育效果突出,极大弘扬了红色文化精神[1],而经济促进作用是红色旅游发展的薄弱环节,促进程度较低且不均衡[2][3]。在此发展现实基础上,国内众多学者致力于探索红色旅游的一般发展模式,如张彬彬[4]根据开发程度建立起红色旅游“整修精度开发——纵向深度开发——横向广度开发——综合适度开发”的发展模式,毕剑[5]总结出我国红色旅游的主要发展模式有红绿结合、红古结合、红色演出、博物馆、旅游节庆、红色主题公园、体验参与等,谢婷等[6]总结出“空间拓展+时间延伸+内涵深化”的发展模式,姚治国等[7]提出了包括形象联动、资源联动、产品联动、产业联动、区域联动、营销联动在内的联动发展模式。这些发展模式的提出对红色旅游的发展思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红色旅游发展一般具备多类上述模式的发展内容,很难将一个景区归于上述哪一类发展模式。同时,上述模式缺乏对红色旅游经济效益的定量分析与不同地区红色旅游发展的差异性分析,难以满足《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简称《二期规划》)极大提升红色旅游发展经济效益的要求。

因此,笔者拟从红色旅游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出发,研究经济效益差异后面的差异化发展模式,以探求经济效益最为显著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以促进实现对红色旅游经济效益的预期,全面提升红色旅游政治、文化、经济与生态等综合效益。

二、时空分异研究

(一)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选取

红色旅游景区是红色旅游赖以发展的有机载体,其建设质量是红色旅游发展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景区建设质量越高,红色旅游往往发展越好[8]。《一期规划》在全国打造了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散布于全国范围内,发展水平各有高低,又因我国目前没有规范的红色旅游发展专项统计报告,为更贴切地反映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笔者选择通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所在地区的旅游发展态势来间接衡量红色旅游的发展情况。

为满足研究要求,根据红色旅游研究专家的意见,研究样本的选取遵循一定的标准,即样本为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所在地、红色旅游应为当地的代表性旅游类型、是重要革命事件发生地、红色旅游资源知名度高、景区等级高、红色旅游发展突出等。基于上述标准,根据旅游统计数据的可获得性及可比性,笔者选出韶山、井冈山、瑞金、平山等11个县域地区及遵义、延安等9个地级市,共20个地区作为研究对象,详见表1。样本地区包括了全国大部分著名的红色旅游城市,且多为国内学者研究红色旅游所列城市,以这些地区旅游发展情况评价红色旅游的整体发展差异具有相当的合理、可行性。

表1 研究样本

研究对象 主要选取依据平山县 于西柏坡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景区(5A)百色市 百色起义爆发地,百色起义纪念馆(4A)广安市 邓小平出生地,邓小平纪念园(4A)保定市 安新白洋淀景区(5A)、易县狼牙山等五处红色旅游景点长治市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4A),百团战役、上党战役爆发地南昌市 南昌起义爆发地淮安市 周恩来出生地,周恩来纪念馆(4A)等重庆沙坪坝区 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4A)、渣滓洞、红岩村等常熟市 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沙家浜风景区(4A)等洪湖市 湘鄂西苏区的首府,蓝田生态旅游风景区(4A)蒙阴县 孟良崮战役爆发地,孟良崮战役纪念地(4A)泾 县 皖南事变发生地,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4A)上杭县 古田会议会址景区(4A)长汀县 福建省苏维埃旧址,红四军司令部、政治部旧址等红色旅游景点新 县 将军故里,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4A)

2、研究方法应用

红色旅游发展具有一定的时空演变特征,随着时间变化,不同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空间差异性。笔者基于2007-2011年韶山等20个红色旅游县市的旅游发展数据,采用红色旅游人次、红色旅游收入、变异系数(CV)、人均旅游花费、红色旅游收入占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等差异性评价指标,将从以下角度考察红色旅游发展差异性:一是衡量红色旅游发展的总体差异,评价指标有红色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变异系数;二是以人均旅游花费为研究对象,考察红色旅游的经济发展质量;三是设定参考标准,对各样本地区的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产业地位进行横向比较,考察红色旅游发展地区间的空间分异性。

相关指数内涵如下:

(1)人均旅游花费

即人均旅游收入,为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次的比值,是指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接待一个游客人次所取得的货币收入,亦即游客在旅游目的地国家或地区旅游活动过程中的平均货币支出额,反映了游客的人均消费水平[9]。

式中CVt为第t年指标值的变异系数,SDt为第t年指标数值的标准差,Xti表示i地区在t年的旅游发展指标值,¯Xt为t年样本中旅游发展指标平均值,N为研究地区个数。变异系数既可以消除多个数列平均值不同对离散程度比较的影响,还可消除数列因为量纲单位不同而造成的评价对比影响,从而更完美地反映数列变异程度的大小。

3、数据收集

借助互联网,笔者查阅样本地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根据研究需要及各年度数据的完备程度,搜集了各样本县市2007-2011年红色旅游人次、旅游收入及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等数据。数据缺失项以平均增长率进行估算,旅游收入为国内与外汇旅游收入总和,外汇旅游收入以当年平均汇率转换成人民币。

(二)时间变化趋势

1、发展趋势

由图1所示,2007-2011年红色旅游发展迅速,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每年都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率,2011年比2007年分别增长了122.44%、164.47%,其中2011年较2010年增涨最快,分别达到了29.44%、38.37%。这

(2)旅游发展水平

为各县市旅游收入与样本地区总体旅游收入的比值,反映地区旅游业在样本地区旅游业总体水平中的地位,由于样本地区行政单位不统一,该指标的分析将分为县域、地级市两类。

(3)旅游产业地位

为各县市旅游收入占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反映旅游业在当地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10]。

(4)变异系数(CV)

是数列标准差(SD)与数列平均值的比值,其变化趋势同时受标准差与平均值的影响,计算公式为:种变化趋势与国家政策变化有关,《一期规划》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促进红色旅游的快速发展,到2010年,规划中的各项发展目标已基本实现,随着《二期规划》的实施,为红色旅游创造了新的动力,发展速度加快。

图1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发展趋势

2、发展差异程度

由图2所示,2007-2011年,红色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的变异系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大,分别从2007年的0.91、1.07降至2011年的0.82、1.00,说明红色旅游在游客接待量与创造旅游收入方面差异仍然较大,但差异程度已在不断缩小。旅游收入的变异系数大于旅游人次的变异系数,表明各地区红色旅游游客接待量的差异性小于收入差异性,即地区间较小游客接待量差异,却导致更显著的游客消费水平或红色旅游带动游客消费能力的差异性。

图2 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发展变异系数

2007-2008年,变异系数下降最快,红色旅游发展地区间的差异性减小。受北京奥运会影响,各地红色旅游游客接待量直逼承载容量,游客在大部分红色旅游目的地达到饱和状态,地区间的游客接待差异程度缩小,从而引起旅游收入差异程度降低。2010年,各地区接待的游客量与旅游收入变异系数都达到最低点,分别为0.80、0.99,而在2011年同时期略有增大,这应该是由于《一期规划》2010年到期,其政策红利基本分享完毕,地区间红色旅游的发展差异性达到最低程度,而《二期规划》的实施,给红色旅游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嗅觉灵敏的地区能迅速抓住机遇,抢先享受新政策带来的红利,重新拉开地区间红色旅游发展差距。

(三)空间差异分析

1、人均旅游花费的差异性

人均旅游花费反映游客在旅游目的地的人均消费水平,数值越高说明旅游目的地刺激游客消费的能力越强,旅游发展的质量越高。研究发现(如图3),样本地区红色旅游的总体人均旅游花费水平较低,且地区间差距较大。

图3 2007-2011年人均旅游花费

样本地区2007-2011年人均旅游花费的均值为557.31元,与全国人均旅游花费均值644元相比差距较大。韶山、瑞金、延安、百色、广安、保定、沙坪坝区、洪湖、平山、蒙阴、泾县、上杭、新县等13个地区的人均旅游花费都在600元以下,其中重庆沙坪坝区最低,仅86元,韶山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景点,年均游客接待量500万人次以上,而人均旅游消费却仅有200多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当然,有些地方人均旅游花费特别高,如常熟、淮安、长治、遵义、长汀、井冈山、南昌等县市都超过了全国均值,其中常熟更是达到了1082元,表明其红色旅游发展质量良好。

红色旅游单纯以增加游客量来提高旅游收入的程度有限且不可持续,应努力刺激旅游者消费、提高人均旅游花费,从而促进旅游收入的健康持续增长。红色旅游景区接待容量有限,游客量增加对旅游收入增加的促进作用难以持续,且超载运行会破坏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珍贵的红色旅游资源,损害红色旅游赖以发展的根基;而提高游客人均旅游消费水平,能在游客量一定的前提下迅速提升旅游总收入,也可在保证收入增加的前提下减少旅游人数,充分保护旅游资源。可见,限制游客量、尽可能地增加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将是实现红色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

2、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地位的分异性

为避免样本地区行政单位级别不一致的影响,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评价分县域城市与地级市两类,即县域红色旅游发展水平为样本中各县域单位的旅游收入占样本县域总体旅游收入的比重,地级市红色旅游发展水平为样本中各地级市的旅游收入占样本地级市总体旅游收入的比重,反映各地区红色旅游对所属样本总体旅游经济的贡献度;红色旅游产业地位指红色经典景区创造的旅游收入占当地国民经济总量的比重,反映了红色旅游对于当地国民经济的重要性。良好的发展模式应是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地位的同步提高,二者综合分析,有利于发现各城市红色旅游发展的差异性。

以2007-2011年各样本地区的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地位的均值来考察二者的分异性,分别去除最高值与最低值后,求得五年间县域、地级市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各样本地区旅游产业地位的平均值分别为4.67%、11.43%、11.38%。参考这三个平均值,样本地区县域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可分为五级:高(大于 10%)、较高(8% ~10%)、中等(4% ~8%)、较低(2% ~4%)、低(小于2%);地级市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同样分为五级:高(大于17%)、较高(13% ~17%)、中等(9% ~13%)、较低(5% ~9%)、低(小于5%);红色旅游产业地位也可分为五级:高(大于20%)、较高(13% ~20%)、中等(8% ~13%)、较低(5% ~8%)、低(小于5%)。具体分布见图4,左上部表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旅游产业地位,右下部表示旅游产业地位高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对角线表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基本一致。

图4 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产业地位的空间分异性

常熟、保定、遵义、淮安、南昌5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其产业地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都处于高或较高水平,表明这些地区红色旅游经济创收能力强,红色旅游发展良好,与同类地区相比居于领先地位;但产业地位低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表明这些地区的红色旅游发展水平与所在地的城市经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差距,如保定、南昌两城的旅游产业地位分别处于较低(7%)、低(4.77%)的水平,与其较高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性显著。

韶山、泾县、广安、百色、瑞金、洪湖、新县7县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低于其旅游产业地位。韶山、泾县的旅游产业地位分别处于高、较高水平,但旅游经济水平低,如韶山的旅游经济收入占当地国民经济水平达39.6%,红色旅游显然已成为韶山国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2007—2011年年均旅游收入仅为11.68亿元,在同类地区中处于中等水平,与井冈山(31.39亿)差距很大。广安、百色、瑞金、洪湖、新县旅游产业地位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都不高,红色旅游经济效益差。

井冈山、平山、蒙阴、长治、延安、长汀、沙坪坝、上杭8县市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产业地位基本一致,但水平各有高低。井冈山处于双高位置,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旅游产业地位均较高,说明井冈山红色旅游发展获得了极大成功,经济效益明显;平山、蒙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地位均处于较高水平,表明红色旅游的经济促进作用已经显现,但水平有待提高;长治、延安、长汀、沙坪坝、上杭等地红色旅游发展程度都很低,经济效益不明显,沙坪坝、上杭更是处于双低水平,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极低。

三、发展模式分析

图5 红色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分布

笔者依据红色旅游的经济发展质量划分发展模式。由于红色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均旅游花费越高,表示红色旅游经济发展质量越好,因此,基于地区间红色旅游发展的时空分异分析结果,综合考虑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均旅游花费,得到图5所示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分布图。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高、中、低三个等级,是根据图4分别合并的高及较高、中及较低、低所得;人均旅游花费在图4基础上,参考2007-2011年全国人均旅游花费(644元)与全国红色旅游人均旅游花费(364元),依次划分为高(600元以上)、中(200-600元)、低(200元以下)三个等级。根据图5所示分布,笔者把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划分为井冈山、韶山、红岩三大类型。

(一)模式界定及其特点

1、井冈山模式——隐性强制消费模式

(1)模式界定

井冈山模式代表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最佳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样本中常熟、遵义、井冈山、淮安、南昌等地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当属此种类型。以井冈山命名是鉴于其较高的红色旅游经济发展质量与知名度。井冈山为县级市,地处老少边穷地区,但红色旅游发展非常成功,旅游经济发展质量可与遵义等地级市相媲美,且井冈山为众多革命老区的典型代表,其成功的发展模式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与可借鉴性。

(2)模式特点

首先,最显著的特点是区域内所有景区共生共存,是一个有机整体。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核心吸引物,是其他景区赖以存在的基础;其他景区是对红色旅游景区内涵的丰富与通俗化演绎,开发品位高,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虽然红色旅游景点一般可免费参观,但仅参观免费的红色旅游景点达不到出游目的,游客必须消费其他共生的景点景区产品,才能体验完美的红色之旅。如游客参观完沙家浜纪念馆后继续前往沙家浜风景区体验,才会感觉沙家浜之旅是完整的;参观革命遗址后一定要流连于井冈山的青山绿水间,方觉不虚井冈山之行。

其次,刺激游客消费的方式具有极强的隐性强迫性。不难发现,让游客心甘情愿、“不得不”花钱参观其他旅游景点,其实是景区抓住游客的心理弱点,有意为之。依附红色旅游景点打造其他多类型的优质景区,从心理层面刺激游客游览的欲望与迫切性,为了更圆满的旅游体验,游客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消费更多收费旅游项目,虽已落入景区方的“圈套”却仍乐在其中。鉴于此,将井冈山模式命名为隐性强制消费模式,更能直观形象地解释该模式的盈利机制与特点。

2、韶山模式——选择性消费模式

(1)模式界定

韶山模式代表旅游经济水平与人均旅游花费都一般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韶山、延安、广安、百色、泾县等属于这类发展模式。这些地区大都是知名度极高的红色旅游地,都在积极探寻更好地能够促进红色旅游经济发展的方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红色旅游的经济效果不佳[11]。以韶山命名该类发展模式,是考虑到韶山极高的知名度,且旅游业已成为韶山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2011年的旅游收入均值占当地国民生产总值的40%。

(2)模式特点

首先,致力于“红绿古新”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但效果不佳。韶山模式也注重依托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开发“绿古新”类等旅游景点景区,但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占绝对竞争优势地位,相比较而言,其他景点景区没有特色、吸引力不够。如韶山的毛泽东纪念园,是参照世界之窗运营理念建成的红色旅游景观微缩园,内有遵义会议会址、延安宝塔等高仿景点,创意很好,但开发质量、层次较低,可游性不强。

其次,游客选择性消费余地大。游客通常参观游览极具代表性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景点之后,主要旅游目的就已实现,对于其他景点景区仅有部分游客有选择性的进行游览,这种选择性消费的直接结果就是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很低。如韶山,由于毛泽东故居、毛泽东纪念馆在韶山各景点中占绝对优势地位,是韶山的核心吸引物,且免费开放,游客参观完这些景点后,韶山之旅的主要目的就已基本实现,对于滴水洞、毛泽东纪念园、毛泽东诗词碑林、韶峰等其他需要购买门票的景区景点,由于吸引力不强,仅有少数游客有选择地参观其中部分景区景点,大部分游客通常吃过午餐、甚至不吃午餐直接离开韶山,以致韶山红色旅游的门票、餐饮、住宿等收入较低。基于此,韶山模式亦可称为选择性消费模式。

3、红岩模式——无消费模式

(1)模式界定

红岩模式代表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最低的一类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所属的大部分地区,如样本中的重庆沙坪坝区、洪湖、瑞金、新县、上杭以及宁乡刘少奇故居、湘潭县彭德怀故居、红军长征系列景点等革命遗迹纪念地、博物馆大都属于该类发展模式。以红岩命名该类发展模式,是因为红岩系列景点大部分位于沙坪坝,且为其主要红色旅游资源,年游客量大,但是旅游经济发展质量极低,2007-2011年的平均旅游收入仅10.3亿,人均旅游花费平均不足90元。

(2)模式特点

该类发展模式最突出的特点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周边缺乏较高价值的其他旅游资源,游客几乎不发生旅游消费行为。归于此类模式的地区,红色旅游主要作为政治、文化工程存在,政府出于政治思想教育目的,以专项资金维持其免费对外开放,游客参观过程中也许会选购部分红色旅游纪念品,但旅游经济效益微乎其微,且游客参观完毕后会迅速离开,几乎不发生实质性旅游消费行为。如沙坪坝,游客参观歌乐山革命烈士陵园、渣滓洞、白公馆等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后,由于周边没有其他有吸引力的景点可供参观,往往会直接离开当地。鉴于红岩模式极低的经济效益与游客消费水平,故亦称红岩模式为无消费模式。

(二)形成机制

1、旅游资源是基础

旅游资源的赋存状况旅游开发的前提与基础,直接影响着红色旅游的开发模式。红色旅游资源的品位固然是红色旅游发展成功的首要条件,但自然类、历史人文类等其他旅游资源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其他旅游资源的禀赋越高,红色旅游开发越易成功,如井冈山借助其优质的自然旅游资源,实现了“红绿”旅游资源整体发展。此外,红色旅游资源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等也对红色旅游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沙家浜位于经济发达的江苏常熟,游客消费水平自然高,且沙家浜影视等文化产业发达,影视作品《沙家浜》极大提升了沙家浜的知名度。

2、后天开发是关键

高品位资源只是开发红色旅游的前提,后天开发是红色旅游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主要包括景区开发与旅游产品开发[12]。就景区开发而言,井冈山模式与韶山模式在旅游资源禀赋上极为相似,但前者的经济效益明显好于后者。如井冈山与韶山,两者的地理位置、所在地的经济水平极为相似,但前者的红色旅游开发与当地的“绿、古、新、奇”等其他旅游资源开发有机地融为一体,经济效益好,而韶山不能有效整合开发景区内的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效益较低。

除了景区开发,产品开发同样重要。成功的产品开发应创新、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类型,吸引游客消费,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促进其他旅游要素的消费,提高旅游收入。如沙家浜与洪湖两地,都有良好的湿地生态景观,都有代表当地红色故事的影视作品,但前者借助红色故事开发了体验旅游产品,而后者开发程度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前者红色旅游的经济效益要好于后者,是一种成功的发展模式。

3、运营机制是推手

有效的运营机制可以使红色旅游景区的经营活动协调、有序、高效运行,增强内在活力和对外应变能力。目前,红色旅游景区趋向于“红绿古新奇”等多类型景区的一体化发展,特别需要强调有效的运营机制。如井冈山,以最大程度方便游客为前提,实行一票制,有效协调管理景区内的各项服务设施,保障景区高效有序运行,既留住了游客,给游客创造了良好的旅游体验,同时又促进了游客的消费,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模式优化

红色旅游发展地区分异性显著,文章总结出三大发展模式,其中井冈山模式经济效益最好,虽然该模式不可能适用于所有景区,但有些理念却具有普遍适用性,有助于在实现红色旅游政治、文化效益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经济效益。

1、创新开发模式

红色旅游发展应置身于更大的地理空间,践行“大景区”发展理念,开发以红色旅游为特色的综合旅游产品,实现由红色经典景区大量吸引游客,周边其他景区留住游客、刺激游客消费的发展模式;同时,完善旅游产业链,为游客的“食住行游购娱”提供全方位、优质的服务;此外,产业融合是当前的发展趋势,红色旅游应积极寻求与不同产业的协同发展。

2、优化运营模式

井冈山模式表明,良好的运营模式是红色旅游在经济层面成功的关键。优化运营模式的主要目的,是从红色旅游产品开发、定价、营销渠道和促销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区域内所有景点景区、各项旅游要素的有机整合,形成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和特色的旅游产品综合体,综合体的组成部分各有特色又互为依托,吸引游客消费全部或大部分旅游产品,从而提高红色旅游经济效益。

[1]阎友兵,殷建立.基于社区居民视角的红色旅游发展绩效评价——以韶山为例 [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4):35-39.

[2]刘春玲,齐冬香,刘 静.“大西柏坡”与井冈山红色旅游目的地市场竞争力对比分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6):39-43.

[3]齐冬香,刘春玲.大西柏坡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12):7240,7241,7475.

[4]张彬彬.都市地区的“红色旅游”开发——以上海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35-37.

[5]毕 剑.红色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J].特区经济,2006,(8):229-231.

[6]谢 婷,钟林生,黄丽玲.红色旅游资源的拓展开发模式研究——以广西龙州县为例[J].资源与产业,2006,(5):49-51.

[7]姚治国,苏 勤,陆恒芹.论红色旅游的联动开发模式——以安徽省黟县、定远县比较研究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45-48.

[8]阎友兵,殷建立.红色旅游景区的标准化管理 [N].中国旅游报,2012-12-17(07).

[9]赵士德.旅游经济学[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89-92.

[10]肖光明.珠三角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差异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6):72-77.

[11]姜 尧,谭丽林.广西入境旅游区域发展差异分析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6):23-27.

[12]杨梅芳,郎富平.浙江省旅游景区的转型升级研究 [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5):25-28.

猜你喜欢
韶山井冈山红色旅游
韶山山歌的传承语境探究
井冈山诗五首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名垂千古的“韶山五杰”是哪五人
红色旅游助力宗店乡村振兴
东征村:红色旅游助力脱贫换新颜
红色旅游
沁园春·韶山
井冈山抒怀
让韶山红领巾永远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