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33例临床观察

2014-11-27 07:44李德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6期
关键词:流性反流胆汁

李德峰

(广西横县人民医院 横县530300)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患者未进行过胃、十二指肠手术,幽门完好,由于胃排空延迟和/或胃窦、幽门、十二指肠运动障碍所致胆汁反流而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主要症状为中上腹不适、饱胀、钝痛、烧灼及心下痞满、恶心呕吐、嘈杂嗳气、口苦等,属中医“胃脘痛”范畴。2010年3月~2013年3月,笔者应用西药结合中药茵代汤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33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32例作对照比较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广西横县中医院内科及横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65例,均经胃镜检查发现有胆汁反流现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中男18例,女15例;年龄21~58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26~62岁。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中有关慢性胃炎临床诊断要点拟定:(1)临床表现有上腹部灼热疼痛或胀闷、心下痞满、恶心呕吐、嘈杂嗳气、口苦等;(2)全部患者均经电子胃镜检查,排除占位性病变;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点状糜烂等,并可见黏液中有黄绿色胆汁,幽门开放时可见胆汁反流等特征。

1.3 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2)有胃肠、肝胆等腹部手术史者;(3)肝胆疾病患者;(4)胃肠道占位病变患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戒烟酒,软食,忌酸辣食品,均口服奥美拉唑胶囊20 mg/次,2次/d,早晚各空腹服1次;多潘立酮片,10 mg/次,3次/d,餐前半小时服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茵代汤治疗,基本方药组成:茵陈15 g、代赭石15 g、半夏 12 g、焦三仙各 15 g、黄连 6 g、延胡索 15 g、木香10 g、白及15 g、甘草10 g。随证加减:肝郁气滞重者加四逆散;胃热重者加大黄8 g、黄芩12 g;夹瘀者加三七10 g;气虚者加用四君子汤;血虚者加四物汤;脾胃虚寒者加肉桂9 g、干姜9 g;胃阴虚加沙参10 g、石斛15 g、麦冬 12 g。1剂/d,清水煎至 200 mL,早晚分2次口服。两组均8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按疗效判定标准评价疗效。

1.5 疗效标准 参照《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1]中有关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1)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或消失;(2)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3)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复常或消失;(4)胃酸基本恢复正常,胆汁反流消失。显效:(1)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2)胃镜复查黏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3)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恢复或减轻达两个级度以上(含两个级度);(4)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改善,原异常值减少2/3以上。有效:(1)主要症状明显减轻;(2)胃镜检查黏膜病变范围缩小l/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3)活检组织病理证实胃镜所见,急、慢性炎症减轻一个级度以上,腺体萎缩、肠化和异型增生减轻;(4)胃酸分泌功能和胆汁反流改善,原异常值减少1/2以上。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而未恶化者。

1.6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之一,占慢性胃炎总数的13.2%。胆汁酸可致非特异性组织损害,直接损伤胃黏膜屏障,造成胆汁反流性胃炎[2]。许多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和胆囊功能障碍患者,十二指肠蠕动异常活跃,均可能破坏生理性胃窦和十二指肠协调运动,可致胆汁反流性胃炎[3]。目前促进胃动力药、制酸药以及胃黏膜保护剂联合应用有一定的效果,但停药后容易复发,缠绵不愈。本病属中医学的“胃脘痛、痞满、呕吐”等范畴,病机较为复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灵枢·四时气》所言:“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苦,胃气逆则呕苦。”《医学求是》云:“肝木赖脾土之升,胆木赖胃土之降。”胆与胃皆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肝胆失疏,气机郁滞,胆胃升降失常,胃络失于通和,胃气上逆,胆汁反流于胃,灼伤胃络,从而导致反流性胃炎。因此本病病在胆胃,胆胃气逆为本病产生的根本要素,在治疗上应以和降为主。笔者在治疗本病时,在应用西药制酸、增加胃动力基础上,加用自拟茵代汤治疗,方药由茵陈、代赭石、半夏、焦三仙、黄连、延胡索、木香、白及、甘草组成。方中茵陈性味辛凉,有利湿退黄之功,一直是治疗黄疸病之要药,在治疗本病时使用该药,主要是取其有较强的利胆作用[4],通过利胆、疏通胆汁运化之道,使胆汁分泌、排泄循常道;代赭石性微凉,张锡纯认为其“善镇逆气、降痰涎、止呕吐、通结便[5]”,有较强的降逆作用,两药合而用之,具利胆降逆之功,为方中君药;半夏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为方中之臣药;焦三仙消食和胃,黄连清泻胃火,合为佐药;延胡索、木香行气止痛,白及生肌,合为使药;甘草化痰和中,调和诸药:本方寒温并用,以降为主,疏利中焦,调达上下,和畅气机,从而达到利胆降逆、理气和胃止痛之功。西药多潘立酮是一种作用较强的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具有外周阻滞作用,直接作用于胃肠壁,能增加食道下部括约肌的张力,从而防止胃-食道反流;奥美拉唑为H+-K+-ATP酶质子泵抑制剂,可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腐蚀。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有效率达到87.9%,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笔者认为主要是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对本病发病因“逆”而“失和”的病机作出了针对性治疗,也就是以西药结合中药“降逆”为主,减少或消除因胆汁反流而产生胃炎的病因;同时使用了中药和胃,以恢复胃腑正常生理功能,两者结合达到了降逆和胃的目的。单纯的西药治疗只有降逆之效,而无和胃之功,因此临床症状改善不及治疗组明显。综上,西药结合中药茵代汤治疗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胃胆汁反流。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

[2]姚春,赵炜.浅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15-16

[3]刘颜.胆汁反流性胃炎166例临床治疗观察[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7,30(3):70-71

[4]马均清,王淑玲.常用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5.279-280

[5]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13

猜你喜欢
流性反流胆汁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8个月的胃酸反流经历 苦难终于熬出头了!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肃降肺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