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2014-11-27 07:44周致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4年6期
关键词:丝裂霉素开角巩膜

周致炎

(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 清远511518)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传统术式,但术后滤过道瘢痕化而致阻塞,容易导致手术失败,失败率可达30%[1]。我们行小梁切除术联合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治疗14例(26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我院收治原发性开角青光眼34例(62眼)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19例;发病年龄33~69岁,平均约52岁;术前平均眼压23 mmHg(已使用降眼压药物),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手术。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14例,26眼,接受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B组20例,36眼,接受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全国青光眼学组推荐的标准,眼压测量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

1.2 手术方法 A组:以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按小梁切除术完成巩膜瓣的制作。用0.4 mg/mL丝裂霉素C液体湿润小干棉片并放置在巩膜瓣和结膜瓣下,避免接触结膜切口缘,45 s~2 min后,用生理盐水液彻底冲洗术区及角膜。切除1.5 mm×2 mm大小的小梁组织及虹膜周边切除,用10-0尼龙线缝合巩膜瓣二角端各1针,缝合结膜瓣达水密状态。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U+地塞米松2 mg,包扎术眼。B组:不使用丝裂霉素C,余步骤同A组。

1.3 观察指标 分别测量术前1 d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眼压水平,比较术后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分析 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处理,P<0.05为检验效能。

2 结果

2.1 两组术前术后眼压比较 A组患者术后眼压控制良好;B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有3只眼眼压高于21 mmHg,加用局部降压药物控制正常,术后3个月又有8只眼眼压高于21 mmHg,加用局部降压药物控制正常。经统计分析,术后1个月后A组控制眼压明显优于B组。两组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术后1周两组眼压比较,A组、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A组控制眼压均优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前术后平均眼压比较 mmHg

2.2 手术并发症 A组术后早期浅前房、低眼压、滤过过强11只眼,经散瞳加压包扎、甘露醇处理后恢复。前房出血2只眼,无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B组术后早期浅前房、低眼压、滤过过强6只眼,经散瞳加压包扎、甘露醇处理后恢复。前房出血4只眼,脉络膜脱离1只眼,经对症治疗恢复,无低眼压性黄斑病变。

3 讨论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手术治疗主要采用外引流手术,常规行小梁切除术,但是手术后由于手术区域球结膜和巩膜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纤维化,瘢痕形成致滤过通道阻塞而致手术失败。患者术后滤过通道的维持主要与机体对创伤的修复能力和房水对组织再生抑制作用有关。丝裂霉素C是一种抗代谢药,对增殖期和静止期的细胞均可产生抑制作用,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减少瘢痕形成[2]。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能减少瘢痕形成,提高术后功能滤过泡的形成,提高手术成功率[3~4]。

在本组病例中,A、B两组病例在短期(1周)内滤泡及眼压的控制无明显差别,但随着时间的延长,A组患者眼压控制明显优于B组,表明丝裂霉素C联合小梁切除术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但丝裂霉素也有一些副作用,如滤过过强致低眼压及低眼压黄斑病变、角膜及结膜毒性反应、结膜伤口漏等[5]。我们采取了一些减少相应损害的措施:(1)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后,彻底用生理盐水冲洗,防止其对巩膜及结膜组织广泛的损伤;(2)丝裂霉素C的放置时间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决定,时间一般掌握在45 s~2 min,年龄偏大的患者使用时间偏短;(3)手术中必须保护好筋膜及结膜组织,缝合结膜时,带浅层角巩膜组织,将结膜向两侧铺平、对齐、拉紧;(4)术后出现滤过过强、浅前房时,我们通过加强散瞳、加压包扎、甘露醇静脉滴注等处理,均能很快恢复。

本组病例采用丝裂霉素C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能有效地降低眼压,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该手术不需特殊设备,术式易操作,尤其是基层医院也可以借鉴并推广。

[1]陈瑛,杨国华,刘阳.小梁切除术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J].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4,26(10):677-679

[2]鲁智莉,张丰菊,任厚杰,等.非穿透小梁手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4,22(6):456-457

[3]岳章显,刘汉珍.小梁切除联合MMC治疗陈旧性虹膜睫状体炎合并青光眼[J].国际眼科杂志,2011,11(12):2 223-2 224

[4]张海帆,常翠荣.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4(3):386-387

[5]张舒心.青光眼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22-225

猜你喜欢
丝裂霉素开角巩膜
巩膜炎的超声诊断价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泪液及血清中BDNF的定量分析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针灸配合明目汤剂治疗的效果观察
丝裂霉素治疗食管良性狭窄的临床应用进展
巩膜外环扎术治疗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
巩膜镜的临床应用
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分析
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探析
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联合曲伏前列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吡柔比星与丝裂霉素膀胱灌注化疗防治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