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性眩晕100例临床分析

2015-01-23 08:18张冬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2期
关键词:颈性视物椎间

张冬梅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干部病房二科 福州 35002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15~69岁,平均48.98岁。病程1周至5年。其中学生26例,公务员25例,教师28 例,司机16 例,其他5 例。伴有高血压18例,糖尿病9例,头颈部外伤6例。

1.2 临床表现 发作性眩晕94例,伴头痛、失眠、颈肩痛及上肢麻木酸痛56例,伴恶心、心慌23例,伴出汗、心慌、胸闷54例,伴头部憋胀不适、视物不清51例。

1.3 医技检查 颈椎正侧位片89 例,其中椎体前后缘变尖、骨刺形成81例,颈椎变直生理曲度消失27例,椎间隙变窄22例,横突孔变小43例。颈椎CT 32例,MR 12例,除1例无明显异常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速14例,室性早搏7例。

1.4 误诊情况 首诊误诊66例(66%);其中误诊为美尼尔病54例(81.82%),良性位置性眩晕3例(4.5%),高血压性眩晕3例(4.5%),冠心病2 例(3.0%),外伤后遗症眩晕2例(3.0%),前 庭 神 经 炎1 例(1.5%),神 经 官 能 症1 例(1.5%)。

1.5 治疗与结果 本组病例确诊为颈性眩晕后嘱改变睡眠体位,颈椎保持自然仰伸位,并分别用牵引、按摩、静滴丹参、丁各地尔等活血化瘀注射液,口服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尼莫地平),抗胆碱能药后症状缓解者92 例(92%),还有8例眩晕症状等反复出现,给予延长治疗周期,配合高压氧治疗后7例得到不同程度缓解,1例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

2 讨论

2.1 颈性眩晕发病机制 颈性眩晕是指由颈椎病引起的以交感神经症状为主的症状群,又称“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缺血综合征”、“颈后交感神经综合征”[1-2]。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了,研究表明,由于骨质增生、颈椎退行性变、颈椎失稳等因素导致椎动脉压迫、牵张、过度扭曲等使周围的交感神经丛受刺激,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因为椎动脉保障脑干、小脑、大脑后部血液供应的主要血管,其血流量占脑血流量的40%[3]。本组病例中颈椎X 线片示颈椎间隙变窄22例(22%),横突孔变小43例(43%)。学生26例(26%),公务员25例(25%),教师28例(28%),司机16例(16%),颈部外伤6例(6%),上述人群有个共同特点长期处在电脑、伏案状态下或坐姿不正,或头部长期处在一个姿势(如司机),活动少,造成颈部肌肉慢性劳损,椎间的受力平衡遭到破坏,椎间关节变性失稳,久而久之引发颈性头晕[4]。

2.2 临床特点 突然旋转头部可诱发头痛、头晕,常伴有耳鸣、听力下降、视力减退、视物模糊、恶心、呕吐、心慌、出汗、胸闷等,另外可有颈肩酸痛、上肢酸麻痛等。本组有发作性眩晕94例(94%),伴头痛、失眠、颈肩痛及上肢麻痛56 例(56%),伴恶心、心慌23例(23%),伴出汗、心慌、胸闷54例(54%),伴头部憋胀、视物不清51例(51%)。

2.3 误诊原因分析 本组首诊误诊66例(66%),其中误诊为美尼尔病54例(54%)、良性位置性眩晕3 例(4.5%)、高血压性眩晕3例(4.5%)、冠心病2 例(3.0%)、外伤后遗症眩晕2例(3.0%)、前庭神经炎1 例(1.5%)、神经官能症1例(1.5%)。误诊主要原因是:(1)临床医生,尤其是非专科医生对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认识不足;(2)颈性眩晕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又缺乏特异性,鉴别诊断时又缺乏整体观念和全面综合分析,先入为主,当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视物模糊、心慌、胸闷、血压改变等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时,常被误诊为美尼尔病、前庭神经炎、高血压、冠心病等;(3)患者颈部症状表现轻微或缺如,或患者诉说病史时忽视了这些症状,临床询问病史又不详细,从而忽略了颈椎病性眩晕的相关诊断;(4)过分依赖医技检查,如颈椎X 线片,放射科对颈椎影像的诊断侧重于骨质增生、椎间孔变窄,而对微小的移位、脊突偏歪等重视不够。

2.4 预防误诊措施 (1)临床医生应提高对颈性眩晕的认识,充分了解颈椎病与内科、耳鼻喉科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克服先入为主的定势思维;(2)对疑及颈椎病者,及时选做颈椎正侧位、过伸、过屈侧位的X 线片,必要时可行CT 或椎动脉MRI数字减影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2.5 基本治疗方法 颈性眩晕发生机制比较复杂,目前没有特殊的治疗手段。(1)以颈椎椎体微小移位为主,治疗上纠正微小移位能尽快改变恶性循环,手法治疗先松解局部组织为复位做准备,复位一般以冯氏旋转复位为主,纠正脊突偏斜来纠正椎体移位[5];(2)抗胆碱能药可防晕动、安定、镇吐的效果,丹参、丁格地尔注射液、尼莫地平等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红细胞变形功能,降低血液黏稠度,有效防血栓形成,解除脑血管痉挛,还有钙离子拮抗剂亦有类似功效;(3)高压氧治疗增加血氧弥散状态,降低血液黏度、增加椎动脉血流量,可消除眩晕等症状[6];(4)颈椎牵引及颈部制动,可使椎间隙变宽,椎间孔开大,缓解肌肉紧张、痉挛等,拉长颈部肌肉和韧带,减轻椎动脉、颈神经根压迫或刺激[7];(5)手法治疗和功能锻炼,治疗手法有整骨手法(旋转手法、拉伸牵引手法)和理筋手法、中药针灸疗法、小针刀松解治疗、封闭治疗;(6)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严重难以忍受的,反复发作,持续6个月以上疗效不佳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1] 吕晓兰,杨光福,武变英.颈源性眩晕的研究概况[J].中国实用医药,2013,8(9):237-239.

[2] 苏良喜,翁文水.小脑占位误诊为颈性眩晕1例[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0,1(3):84-85.

[3] 魏见伟,王德春.颈源性眩晕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7):1 317-1 319.

[4] 龙秀英,钟晓闵,王思迅,等.中青年眩晕100例病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5,8(11):96-97.

[5] 赵先亮.颈椎相关疾病误诊4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4):696.

[6] 李玉芳,吉沛,李耀扬.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24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1):5 089-5 090.

[7] 黄友卫.颈源性眩晕的认识及中西结合治疗进展[J].现代中西结合杂志,2012,21(7):792-794.

猜你喜欢
颈性视物椎间
脊柱椎间孔镜治疗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内科方案的研究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腰间盘突出运用椎弓根螺钉与椎间融合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什么是颈性眩晕
哪些眼病会引起视物变形
腰椎间孔扩大成形在椎间孔镜技术中的意义
不可思议的奇人异事
视疲劳当以养肝为主
看电视别摘老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