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继发癫痫的临床特点及处理体会

2015-01-23 08:18覃少东黄东明陈映萍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22期
关键词:抗癫痫发型皮质

周 红 覃少东 黄东明 韦 奇 黄 澄 陈映萍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神经内科 南宁 530021

脑梗死是导致癫痫的最常见病因之一,多发生于老年人。脑梗死后继发癫痫不仅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而且明显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也是脑卒中预后不佳的预兆[1]。本文收集我院2010-02—2014-02收治的脑梗死继发癫痫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02—2014-02 收治脑梗死患者386例,其中继发癫痫42 例,占10.9%,其中男33 例,女9例,年龄44~78 岁,平均68.5 岁。伴有高血压13 例,糖尿病8例,高脂血症15例。脑梗死的诊断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并经头颅CT 或MRI检查确诊,所有患者既往均无癫痫发作史,并排除脑部疾病及代谢性疾病所致的癫痫性发作。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分别对癫痫发作时间、癫痫发作类型、脑梗死部位及诊疗情况进行分析,并做好记录。依据癫痫发作时间的不同,将脑梗死后2周内发作的诊断为早发型癫痫,脑梗死后2周以后发作诊断为迟发型癫痫,梗死部位以皮质(颞叶、额叶、顶叶、顶枕叶、颞顶叶)及皮质下(基底节区、脑干及小脑皮质)进行分类。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发作时间 42例中属早发型癫痫30例(71.4%),迟发型癫痫12例(28.6%)。以早发型多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8,P<0.05)。

2.2 发作类型 42例中,全面性发作8例(19.0%),部分性发作34例(81.0%),其中单纯性部分发作28 例,复杂性部分发作6例,癫痫持续状态6例(14.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P<0.05)。

2.3 梗死部位 梗死病灶位于皮质32例(76.2%),其中额叶17例,颞叶6例,顶叶4例,枕叶3例,多部位病灶2例。病灶位于皮质下10 例(23.8%),其中基底节7 例,脑干2例,小脑1例。以病灶位于皮质者多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43,P<0.05)。

2.4 治疗及预后 所有患者在行原发病治疗的同时,根据癫痫发作类型,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全面性发作口服丙戊酸钠片等治疗;部分性发作予以口服卡马西平片;癫痫持续状态者则给予静脉注射地西泮及苯妥英钠治疗。若单一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联合用药。30例早发型癫痫患者中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癫痫持续状态,且并发肺部感染、心功能不全死亡,其余27例随原发病好转癫痫发作得到控制,迟发型癫痫12例预后良好。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可继发性出现癫痫发作,而反复癫痫发作可进一步加重脑损伤,严重影响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分析本组病例有以下特点:(1)早发型癫痫居多,占71.4%;(2)发作类型以部分性发作多见,占81.0%,其中又以单纯部分发作为主;(3)梗死部位以皮质梗死多见,占76.2%,且以额叶最多;(4)抗癫痫治疗有效。

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由于脑梗死病灶区域脑组织发生坏死、软化,而后胶质细胞增生;神经性细胞发生变性;或者渗出的血红蛋白、铁等物质的影响[3]。然而,脑梗死后早发型癫痫和迟发型癫痫的发生机制不相同,前者系由于梗死灶局部缺血、缺氧、脑组织水肿、缺氧导致病灶部位的神经细胞坏死、缺失,周围神经元结构紊乱,导致神经元电位发生高频重复放电,出现癫痫发作。后者则与脑梗死病灶中心神经元坏死、液化、胶质细胞增生,局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有关[4]。有研究显示,脑梗死后早期的癫痫发作是患者癫痫发作复发以及迟发型癫痫发作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故在临床中应重视早期出现的癫痫发作,有助于发现患者病情,能及时诊断和处理梗死后继发性癫痫[5]。此外,癫痫发作与脑梗死的部位关系密切,以皮质梗死的发作率最高,其原因可能该区域对脑梗死引起癫痫发作的阀值较其他部位低,更容易激发神经元的异常放电有关[6]。提示脑梗死导致大脑皮质的损害是引起继发性癫痫的重要致病因素。

癫痫可发生于脑梗死的任何时期,发病机制复杂。有报道[7],约2.5%的脑卒中患者反复发作最终成为癫痫。因此,及时治疗早期癫痫发作,积极治疗原发病,并早期实脑保护治疗,预防癫痫发作,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然而,近年来普遍认为,早发型癫痫不需要药物治疗,或者给予单一药物可控制发作,而迟发型癫痫需要药物治疗[8]。本组患者在行原发病治疗的同时,根据癫痫发作类型,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收到较好效果。我们体会,对早期发作的癫痫予以短期抗癫痫药物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对迟发型癫痫应以长期口服抗癫痫药物才能达到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总之,在积极治疗原发病基础上,及时有针对地采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的预后。

[1] 汪东良,谢增华,陈强,等.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1,34(4):48-49.

[2]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3.

[3] 吕贻珍.脑梗死继发癫痫28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6):48-49.

[4] 赵勤练 .脑梗死继发癫痫198 例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5):77-78.

[5] 杨君素.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88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3):231-232.

[6] 黄文胜.脑卒中后癫痫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18-20.

[7] Bladin C,Alexandrov A,Bella Vance A,et al.Seizures after stroke:aprospective malticenter study[J].Avch Nerol,2005,57(11):1 617-1 622.

[8] 洪加演.脑梗死继发癫痫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8):58-59.

猜你喜欢
抗癫痫发型皮质
166例门诊癫痫患儿抗癫痫药超说明书使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Δ
人参-黄芪与熟地-山茱萸影响肾上腺皮质瘤细胞皮质酮生成的比较研究
皮质褶皱
迎秋
暗香浮动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不同抗癫痫药的干预效果观察
病毒性脑炎继发癫痫临床特征及抗癫痫药物干预效果观察
抗癫痫Ⅰ类新药派恩加滨获准临床研究
MY HAIRS TYLE ISON POINT
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