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企业博士后招收的若干思考

2015-02-10 05:40岳克勤
文教资料 2015年13期
关键词: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

岳克勤

(南京工业大学 人才资源部,江苏 南京 211816)

江苏企业博士后招收的若干思考

岳克勤

(南京工业大学 人才资源部,江苏 南京 211816)

江苏博士后的迅速发展为提高江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但是随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站企业增多,特别是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进一步发展,企业在招收博士后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本文认为,找准症结、转变思维、改善企业博士后招收工作是当前促进企业博士后发展的基础性、重要性工作。

企业博士后 江苏省创新实践基地 联合招收

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以下简称工作站)始于1997年,是我国博士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企业博士后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和使用及人才流动等方面的优势;逐步形成企业与设立流动站单位的合作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培养和造就适应国民经济和企业发展需要的高级科技和管理人才;为企业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人才,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推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推动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面向企业,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博士后工作开展以来,在企业转型、技术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绩。

一、江苏省企业工作站和实践创新基地建设情况

作为经济、人才大省,江苏的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设和取得的成绩一直稳居全国前列。截至2014年年底,江苏省工作站总数达到299个位列全国第二,占全国设站总数的10.75%,地区覆盖率达98%,基本涵盖了江苏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

2008年始,江苏为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努力建设和发展工作站的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了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原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工作站和实践基地的设立,对于引导更多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优化企业人才队伍结构,促进博士后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截至2014年年底,江苏省已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86个。

工作站和实践基地的建设为江苏省的企业技术创新和经济转型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首先,多数工作站和创新基地建设后,企业重金引进博士后,开展了相关科研与技术攻关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其次,企业通过建立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不仅树立了企业重才爱才的良好形象,更显示出企业对转型、科技创新的重视,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在同行业中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再次,通过联合招收企业博士后,架起了校企沟通交流桥梁,促进了产学研相结合。

二、江苏省企业博士后招收现状及分析

1.企业博士后规模较适中,但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伴随着江苏经济社会的发展,工作站和实践基地建设数量也得到提高,企业博士后规模更是步入快车道。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在站博士后人员共计4791人,其中工作站在站人数为804人,占16.8%;创新基地在站人数为293人,占6.1%;平均一个工作站或创新基地在站人数为1.6人。招收规模的增大,反映出江苏企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旺盛,整体来看,江苏企业博士后的规模较适中。作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全国第一的江苏省,博士后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博士后规模有待进一步快速提升。

2.地区招收不平衡,苏南优于苏中、苏北地区。

根据2014年底的统计数字对比可发现:苏南地区的工作站或实践基地平均在站人数明显高于苏中、苏北地区。这与各地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以GDP为参照)相吻合。经济相对发达的苏南地区的企业招收博士后相对容易。

3.工作站和创新基地招收差距大,工作站招收相对容易。

2014年工作站平均在站人数达到2.15,而创新基地仅仅为0.84。博士后招收,特别是创新基地的招收存在一定的难度。江苏省个别市所辖站的空站率达到惊人的九成,许多站点申请成功后长时间招不到博士后入站工作。

三、江苏省企业博士后招收难度分析

工作站和创新基地如何成功招收博士后,进一步提升江苏省的企业博士后工作水平?对此,江苏省省市各级相应部门也采取了很多的措施,相应部门纷纷创新思维,采取多种举措招收博士后入站工作。比如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组织企业去相关高校举办现场招聘会;徐州市、苏州市等举办博士后项目洽谈和招收推介会;常州市还会带领部分企业到相关高校举行专场推介会,等等。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工作站还是创新基地都存在博士后招收难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博士自身问题。

首先传统就业观依然左右着博士就业方向,寻求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还是寒窗苦读二十多年博士们的第一选择。相对企业的不稳定性,高校和科研院所对博士更具吸引力。博士后作为流动人员,两年的在站研究结束后面临的还是重新择业问题,这是很多博士首要的顾虑。再者博士在校期间接受的教育偏离企业的实际需求,博士在学校侧重理论知识,而企业注重实际,二者的差异也让博士选择去企业做博士后心有余而力不足。

2.企业自身问题。

首先,部分企业存在“作秀”成分。部分企业建站成功后,把工作站或实践基地的牌子当做“面子”,并没有把博士后工作摆上关系企业兴衰的重要位置,无法真正发挥工作站或创新基地的带动效应。再者,管理制度不健全,博士后一方面是企业的研发核心同时也是企业博士后工作的管理者,这让博士后的研究工作无法专一,大量琐碎的其他事务牵扯了太多的精力;其次,创新能力不足。企业软硬件偏弱,走跟踪型技术路线,研发能力低,创新能力不足,往往一个博士后独木难支;再者,有些企业局限眼前,重利益轻投入,追求短期利益,过分追求项目的产出效益,而博士后所研究的项目往往是技术、理论上的研究,在成果转化上存在一定的苦难。企业所希望的两年时间就能给企业带来重大效益,这给博士后带来巨大压力。最后就是信息沟通堵塞,设立工作站或创新基地的目的是架设企业与高校之间联系的桥梁,但是这个“桥梁”跟谁搭建,很多企业毫无头绪,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交流。

3.流动站自身问题。

流动站所在的高校或科研院所,相比较来说更注重于流动站单独招收博士后的培养,缺乏对企业的主动服务理念。虽说近几年与企业联合培养的博士后有所增加,但据江苏2014年底的统计这个比例也仅有21%。在流动站看来,如果流动站不与企业合作,不会影响到自身发展,联合培养博士后是企业的主动合作,流动站不具备主动性。

4.主管部门自身问题。

表现在主管部门缺乏主动服务意识。相对于申报工作站或创新基地的热情,后期的招收服务和监管评估略显冷淡。

四、江苏省企业博士后招收建议

工作站和实践基地在帮助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推动产学研合作、培养优秀后备人才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企业博士后招收瓶颈的突破,必须基于思想的解放和思维的转型。在此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转换招收对象。

江苏高校众多,每年高校都要大量引进青年博士补充到师资队伍,企业可把招收目标瞄准此类人员,实现从招收应届博士(统招统分博士后)到招收高校在职青年博士教师(在职博士后)的转变。在职博士后由于已经有稳定的工作,一方面本身没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企业付出的物质代价相对低;再者在职博士后的身后还有相对固定的高校专家团队,如此可以更好地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实现合作共赢。

2.健全管理制度。

各企业要结合本企业实际,完善相关工作机构和管理人员,制定符合实际的博士后管理细则,以事业留人,“引才”更“引心”,同时提高研发硬件和软件建设,主动为博士后配备科研助手,有利于博士后科研项目延伸和科研产品的改进,为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打下基础。

3.加强信息输出。

企业要主动出击,寻求校企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最便捷高效的手段是,企业首先提出结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研究课题或项目,然后根据此项目的学科所属寻求相关学科较强的高校或科研院所,最终由高校或科研院所予以从本单位内部推荐洽谈。

4.加强管理服务。

各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企业博士后工作在推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和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把企业博士后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抓手,走进企业、了解企业、帮助企业,创新工作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质量,推进企业博士后工作可持续发展。

5.加大宣传力度。

各部门要通过各种方式和利用各种形式,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媒介平台,广泛、深入地宣传博士后工作的作用优势和优惠政策等相关内容,帮助企业加深对博士后科研人才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宣传,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建站对加快新产品开发、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同时抓典型、树标杆,重点报道宣传一些博士后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以此为引领吸引其他企业建设好、使用好自己的工作站或创新基地。

6.高校要加强服务意识。

企业博士后对高校师资队伍的培养有重要意义。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核心就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鼓励高校青年老师到企业从事博士后研究无疑是实施此计划的重要举措之一。企业博士后不仅有助于青年教师获取实践经验,而且有助于产学研的合作开展。因此,高校流动站要加强服务意识,切实做好和工作站或创新基地的信息沟通,充分利用企业联合培养博士后这个平台,深入合作,强化服务,形成合力。

[1]卢昌宁.加强和改进企业博士后工作的若干思考[J].企业导报,2011(10).

[2]闫凡雷.积极推进企业博士后工作,拓宽地方高校师资培训途径[J].教育探索,2011(3).

[3]黄飞跃,陈晓玲.发展企业博士后的理性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4(10).

[4]王仁春,赵雪梅.壮大企业博士后人员队伍强化企业博士后工作管理[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5]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关于扩大企业博士后工作试点的通知.人发[1997]86号.

猜你喜欢
流动站博士后工作站
GNSS 移动基站技术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
山西师大获批数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左权浙理大 共建工作站
戴尔Precision 5750移动工作站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
GPS差分定位中一种新的接收机钟差处理方法
移动式CIP及SIP工作站(可记录型)
我校新增应用经济学等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五、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