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工作分析法引入自闭症儿童职业技能训练的探索性研究

2015-02-10 05:40
文教资料 2015年13期
关键词:锁链自闭症职业技能

董 石

(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江苏 苏州 215021)

将工作分析法引入自闭症儿童职业技能训练的探索性研究

董 石

(苏州工业园区仁爱学校,江苏 苏州 215021)

工作分析作为应用行为分析(ABA)理论的一种重要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特殊人群的职业训练中。掌握一定的工作技能,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社会融入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在对工作分析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通过个案研究,探讨工作分析在自闭症儿童职业技能训练中的应用及成效。

自闭症 职业技能训练 工作分析 应用行为分析

在我国,自1984年陶国泰教授报告了第一例自闭症以来,自闭症这一群体逐渐得到了社会的关注,自闭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升高,学界对自闭症的研究也逐渐多了起来。从康复训练到课程设计,从IEP计划制订到融合教育等。然而,关于自闭症就业问题的研究少之又少。就业,恰恰是自闭症儿群体融入社会的关键一步。在日本这样的福祉社会,有着完善的社会支援体系帮助自闭症等特殊人群就业。即使自闭症儿童走出校门,也会有各样的就业支援机构为他们的就业提供服务,做好衔接。目前在我国,自闭症儿童职业训练的主体还是特殊学校。本文就在特殊学校如何运用工作分析提高自闭症学生职业技能进行了研究。

一、应用行为分析(ABA)理论下的工作分析

例如:一个人去按电视的遥控器,电视开了,那么他今后想看电视就会去按电视的遥控器。如果按了电视的遥控器电视没有开,恐怕他按电视遥控器的次数就会减少。应用行为分析研究的重点在操作性行为上。应用行为分析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是“强化理论”。如果一个行为产生的结果会让这个行为的发生频率增加,那么我们称之为“正强化”。例如上面开电视的例子。如果一个行为的发生会让不好的结果消失或者减少,则我们称之为“负强化”。例如:学生为了不挨老师训而每天按时做作业。因“正强化”让一个行为持续发生,就是QOL(quality of life)(望月,2007)于是我们可以得出操作性行为的一个公式:Sd(前因)-R(反应或行为)-Sr(结果)。这就是应用行为分析的核心理念。

工作分析(task analysis)是将一项完整的工作,细分为若干个小步骤,并对每一个步骤进行多提示化的指导。同时会根据自立达成率表(表1),对每一次指导进行记录了解行为的习得情况。如若将应用行为分析的理念贯穿工作分析的始终,则会极大地提高自闭症儿童学习职业技能的效率。这时,我们会得到这样一个公式:

Sdx-Rx-Srx

Sd(x+1)-R(x+1)-Sr(x+1)

Sd(x+2)-R(x+2)-Sr(x+2)

(行为锁链模型图)

也就是说,前一个步骤结果会成为下一个步骤的前因,而这样串联下去,工作的第一个步骤最终会得到最后的结果,而最后的结果恰恰是一种正向的结果,也就是正强化(中鹿,2010)。这称为行为锁链。这样持久的训练,正强化的意识会一致贯穿在自闭症孩子的脑海中。于是每一个步骤的行为的发生频率都会不断提高,质量也会不断提升,这样一个完整的职业技能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二、个案

(一)对象

13岁自闭症男生,语言发展较好,吐字清晰,能够和老师进行简单沟通互动。经常自言自语,重复性语言较多。行为刻板,有情绪行为问题,碰到不喜欢做的事情会大叫:“不要做……,啊,啊!”等。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每天早晨到校能在老师的提示下擦楼道的扶手。

(二)方法

鉴于他在擦扶手的时候,没有过多的问题行为,并且能够坚持完成。可见他对“用抹布擦东西”并不反感。职业训练的前提是要找准学生的兴趣点,这样才能使他们在重复性强,甚至有些枯燥的训练中不会因逃避引发问题行为。“用抹布擦东西”的职业有很多,由于该生平时喜欢骑自行车,在骑车之前先将自行车擦干净就成了一个很自然的衔接,并且将骑车作为擦车后的奖励,也符合自然强化的规则。作为“洗车”职业的前期准备,我为他设计了擦学校的“自行车”的个训课内容。并对“擦自行车及滑板车”的工作进行工作分析。划分称若干个步骤。

1.取车并拿到指定位置:拿钥匙—开门—拿出车—关门—将车推到指定位置—倒置。

2.打水:拿盆—去卫生间接水—将接满水的盆放到指定位置。

3.投抹布:将抹布放入盆中浸湿—拿出拧干。

4.擦车:擦横梁—擦链条盘—擦龙头—擦轮胎。

5.骑车作为奖励(正强化)。

并根据以上步骤设计制作了自立达成率记录表,对每次的达成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三)过程

每个礼拜有两次他的个训课 (每周2和周4,每次35分钟),利用个训课的时候对他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由学生逐一完成任务,我只在一旁进行辅助指导及记录。共进行了一个月(8次)训练。

(四)结果

经过了一个月系统的工作分析及对自立达成立的记录(表1),我们可以明显看出他的进步。从前3次0个步骤独立完成,到第4次4个步骤独立完成,第5次5个步骤独立完成,第6次7个步骤独立完成,第7次9个步骤独立完成,第8次10个步骤独立完成,他的达成率在不断提高,他对擦自行车这个技能的掌握程度也越来越熟练。以上是单从独立完成步骤的数量上看的。再从提示方式看,从第1次到第8次,我在对他进行指导的时候,用的提示方式是从依赖度高的提示方式逐渐转向依赖度低的提示方式的。示范,肢体辅助,语言提示的次数逐渐减少,手势提示的次数逐渐增多。简单来说,就是提示方式越来越简单。

表1 工作分析自立达成记录表

(五)思考

这个研究结果表明,基于ABA理论的工作分析对提高自闭症儿童的职业技能是有很明显的效果的。在日本的残障人士就业支援机构中,工作分析的方法也被广泛应用,取得了很大成绩。将这种好的方法用在特殊教育学校自闭症儿童的职业技能训练中很有必要。本研究是对工作分析法在自闭症儿童职业技能训练上的一次尝试,仍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1.动作锁链中需要加入更多的自然强化物

按照以上的步骤划分,我们发现只有最后一步对学生是有强化作用的,在这些动作锁链之间,很难找到其他的自然强化物。如果能够对流程的划分再进行更合理推敲设计,引入更多自然强化物,则会让学生的学习动机得到更大激发,从而让学生对职业技能的掌握更快更稳定。许多应用工作分析的个案都会忽略行为锁链在其中的重要性(中鹿,2010)。如何将行为锁链的公式活用到工作分析的每一个步骤,合理地设置更多强化物是我们今后需要思考的。

2.提示方式应再多样化

本研究采用的提示方式(语言提示,示范,肢体辅助,手势)均需要指导老师在场。职业技能训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独立完成一项工作。指导老师在场始终无法达到完全独立。如果用以上提示方法再加以训练学生也无法达到完全独立,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再增加一些其他提示方法?例如采用图表、流程图、用图片或文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示,这些提示方式对人的依赖度更低,即便没有人在一旁辅助,学生看到这些提示是否也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值得我们尝试。

3.对职业技能的泛化没有进行深入研究

本研究只是在校内固定的场所,让学生进行了固定的擦自行车训练。对换到其他地方,学生是否还能够按照流程一步一步完成下来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对换做擦汽车或者其他东西,学生是否能够完成也没有进行深入探讨。由于本次研究仅用时一个月,对学生掌握的职业技能没有进行巩固和泛化,这需要在今后的课程中逐步深入。

[1]徐光興.中国における自閉症の治療と研究の最新動向.達障害研究.1997,19:62-71.

[2]望月昭.障害と行動分析学:医学モデルでも社会モデルでもなく.立命館人間科学研究,2001,2:11-19.

[3]呂暁彤,高橋智.自閉症児童母親在養育児童過程中的需求調査.中国特殊教育,2005,61(7).

[4]谷晋二.発達障害幼児の言語指導:親への支援システムに向けて.特殊教育学研究,2000,37:93-98.

[5]中鹿直樹,望月昭.課題分析を使った指導の記録を就労支援に活用する,2010.

猜你喜欢
锁链自闭症职业技能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关爱自闭症群体应从消除误解开始
“基因剪刀”或可减轻自闭症症状
锁链与灯笼
锁链与灯笼
太仓市服装定制职业技能竞赛举行
自闭症是个什么鬼?
自闭症孩子画作中国美术馆展出
努力开创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局面
心奴的锁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