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几点思考

2015-02-10 05:40连小娟连天子
文教资料 2015年13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礼仪行为习惯

连小娟 连天子

(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江苏 淮安 223003)

对幼儿文明礼仪教育的几点思考

连小娟 连天子

(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江苏 淮安 223003)

当前,许多家长过于溺爱孩子,一些家长重智能轻品德教育,导致不少幼儿出现没有礼貌、不守规矩、霸道、任性、缺少爱心等不文明行为。幼儿期是一个人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接受品德教育的最佳时期。为此,对幼儿从小进行礼仪教育,对其今后的人生发展有积极影响,尤其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道德品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教育 文明礼仪 习惯养成

当今社会,许多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成为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部分家长重智能轻品德教育,导致生活中出现不少幼儿缺乏文明礼仪。诸如在公共汽车上,某些幼儿就是不肯给老人让座;在秋游活动中,只有个别小朋友愿意把自己的食物与别人分享;在玩具店内,家长没有答应给买玩具,便大哭大闹。我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有着注重礼仪的传统美德。从孔子时代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到“让枣推梨”、“虚席以待”、“三顾茅庐”、“程门立雪”,以礼待人的案例层出不穷,数不胜数,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当前,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秩序的维持、人们的相互诚信和互相尊重、独生子女的教育现状,等等,都强烈呼唤礼仪教育。“少若成天性,习惯成自然”,那么,如何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呢?

一、在教育课程中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

幼儿教育课程是对幼儿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课程中,旨在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手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将幼儿礼仪课程融入幼儿园教学中,让礼仪之花开满园。

1.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

教师利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内容让幼儿感知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让幼儿在活动中得到熏陶,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地发展。例如:音乐活动《小乌鸦爱妈妈》,老师充分挖掘歌曲中所要表现的情感“小乌鸦对妈妈的爱”,让孩子明白妈妈爱我们,我们也要爱妈妈的情感,在情感这条主线下实现音乐教学目标。在中班语言活动《让座》中,先请幼儿观看大班的情景表演,再进行交流、讨论,活动后幼儿不但知道乘车的礼仪,而且懂得了谦让的美德。在《做客》活动中,先观看由家长拍摄幼儿到朋友家做客的录像,通过观看文明与不文明做客的录像,幼儿知道了正确做客的方法,学会了“请进、请坐、请喝水、请玩玩具、再见、欢迎下次再来”等礼貌用语。在社会活动《欢乐天地》中,大家学会了“请给我玩会好吗”、“谢谢”、“我们一起玩吧”等句子,幼儿在玩的过程中懂得了礼仪知识的运用。

2.在教师自主创编下生成。

教师自主创编礼仪内容,成为礼仪研究的参与者,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文明养成。开展教师自编礼仪儿歌、礼仪故事、礼仪歌曲、礼仪教案竞赛,让教师让知道更多的礼仪行为,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如教师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小老鼠变了》,小老鼠,爱害羞,见生人,不敢瞅,左一躲,右一扭。客人问话不开口,客人和它要拉手,哎呦呦,它藏妈妈身后头。瞧,小老鼠变了:小老鼠,有礼貌,见生人,问声好,客人来,说欢迎,您请坐,请喝水,客人和它共游戏,哎呦呦,真是个有礼貌的好宝宝。教师通过诙谐的语气和夸张的表演,让幼儿知道要做一位有礼貌的好宝宝。

二、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幼儿活动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在幼儿的生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1.创造人文环境。

华东交通大学王东华先生认为,好的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他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从他周围的成人身上找到“影子”。如果身处孩子周围的老师有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培养孩子具有良好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就非常容易。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他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即对老师的依赖与信任感,从其小小的心灵看来,教师是高大的、无所不会、无所不能的。进而,他们就会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因此在幼儿礼仪工作中,教师、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示范性影响,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注意以身作则,言谈文明有礼,不说粗话,与人交往中做到“礼”字在先,用自己的文明言行感染幼儿,起示范辐射作用。

2.创造物质环境。

创造一个温馨的,能够充分满足幼儿需要甚至刺激他们活动需要的环境,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如:在教室的走廊内张贴“文明礼仪从我做起”主题墙面,上面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每位幼儿做的文明礼貌事情,让幼儿通过自主参与,探索文明礼仪奥秘,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在班级创设“文明之星”评比栏,对幼儿的文明行为给予表扬,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游戏区创设“娃娃家”、“微笑商店”、“表演吧”等,通过这类游戏,使他们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学会使用 “请欣赏我们的表演”、“您好,请问需要我帮助吗”、“谢谢”等句子。在游戏区内粘贴图文并茂的文明礼貌用语,要求幼儿在把玩中养成使用文明用语的习惯。开展“礼仪天使——值日生”活动,“礼仪天使”每天站在门口向来园的家长、老师、小朋友问好,体验文明礼貌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感。

三、通过多种社会实践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

现代教育家陈鹤琴强调“活教材”的作用,主张以大自然、大社会作为出发点,让孩子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礼仪教育的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基本内容包括交往礼仪、就餐礼仪、仪表仪态礼仪等。交往礼仪包括问候礼仪、同伴礼仪、做客和待客礼仪、接打电话礼仪、居住礼仪、公共场合礼仪;就餐礼仪包括餐前礼仪包括餐前礼仪、使用餐具礼仪、就餐时的礼仪、餐后礼仪;仪表仪态礼仪包括:仪容、形体礼仪、穿着礼仪、坐立行的姿态。

礼仪的内容决定了礼仪教育应是在生活中习得,并应用于生活中。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运用文明礼仪与人交往,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可以“走进理发店”、“走进邮局”、“走进超市”、“走进秋天”、“走进敬老院”等。在“走进理发店”中,幼儿用文明语言与理发师交流,询问理发的程序。在“走进秋天”中,幼儿争做文明的游玩者,遵守公共场所礼仪,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在“走进敬老院”中,幼儿为老人献爱心,给老人表演节目,萌发尊老、敬老、爱老的情感。这一系列活动的开展,幼儿把学到的文明礼貌运用到社会中,体验文明带来的成功感和自豪感,增强了自信心,激发了幼儿讲文明、讲礼仪的积极性,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

四、家园共育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大教育资源,它对幼儿良好品德行为及习惯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教师多与家长沟通交流,达到家园一致,共同促进幼儿文明礼仪的养成。及时向家长介绍幼儿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意义,宣传幼儿园的教育主张和对幼儿礼仪教育的要求,让家长了解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成为孩子的行为楷模。父母见人随和,能主动打招呼问好,经常使用文明用语,遵守公共秩序,等等,孩子潜会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建议家长多为幼儿创设锻炼机会。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帮助家长做事情;有客人来时,让幼儿招待客人;带幼儿走进公共场所等。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融洽,健康向上的生活、学习环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值得关注的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重视幼儿的个别差异,为每一个幼儿提供发挥潜能,并在已有水平上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对个体差异的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即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应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应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应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应采取综合训练方式,以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

总之,幼儿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基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N].2012.

[3]陈鹤琴著.陈鹤琴教育思想读本-活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朱学梅.谈礼仪教育应从幼儿抓起[J].中国校外教育(基教版),2009(11).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礼仪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