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羞怯与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的关系:性别的调节效应

2015-02-22 07:48谢殿钊孙树慧高佳琳陈英敏高峰强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社交焦虑大学生

谢殿钊, 孙树慧, 韩 磊, 高佳琳, 陈英敏, 高峰强

(1. 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济南 250358; 2. 山东省临沂市商城实验学校,山东 临沂 276300)



大学生羞怯与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的关系:性别的调节效应

谢殿钊1, 孙树慧2, 韩磊1, 高佳琳1, 陈英敏1, 高峰强1

(1. 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济南250358; 2. 山东省临沂市商城实验学校,山东 临沂276300)

摘要:通过问卷法对9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考察羞怯与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的关系及性别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羞怯、社交焦虑、社交回避三者间相关显著,性别在羞怯与社交焦虑、羞怯与社交回避的关系中均有显著的调节效应。男女大学生的社交焦虑、社交回避均能被羞怯显著预测,但是男大学生回归方程的斜率小于女大学生回归方程的斜率。与男生相比,不同羞怯水平的女生在社交焦虑、社交回避上的得分差异更大。

关键词:大学生;羞怯;社交焦虑;社交回避;性别

羞怯是在社交情境中的不舒服或者抑制,是一种对消极评估的恐惧,伴随情绪上的沮丧或抑制,会显著削弱个体对期望活动的参与度或者对欲求目标的达成行为。[1]羞怯者并非不愿与他人接触,其仍有社会交往的动机[2],但是在社交中他们倾向花大量时间监控自己的感觉和行为,担忧给他人留下不佳的印象,因而变得非常焦虑。[3]当羞怯者遇到社交压力时,他们仅有的应对策略可能就是回避社交活动,这种应对策略可能导致他们社会退缩、社交隔绝。[4]社交焦虑是个体面对社交压力时的苦恼感受,是一种情感反应;社交回避是个体面对社交压力时回避社交的倾向,是一种行为表现。[5]

本研究旨在考察大学生的羞怯与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的关系,以及性别在这些关系中可能起到的调节作用。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东师范大学发放问卷1050份,回收问卷99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951份,有效率为90.57%。其中,男性被试199名,女性被试752名,被试的年龄为19.32±1.24岁。

1.2 研究工具

1.2.1 《大学生羞怯量表》

王倩倩[6]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对Henderson的大学生羞怯量表进行了中文版修订。量表有17个项目,采用五点计分,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4。

1.2.2《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该量表由Watson与Friend[7]于1969年编制,有28个题目,分为社交焦虑与社交回避两个分量表。本研究中社交焦虑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90,社交回避分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

2研究结果

2.1 描述性统计

男女大学生羞怯、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的描述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男女大学生在羞怯、社交焦虑、社交回避上的得分

对羞怯、社交焦虑、社交回避在性别上的差异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在羞怯、社交焦虑上,男女差异不显著;在社交回避上,女性得分显著高于男性。

2.2 羞怯、社交回避、社交焦虑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羞怯、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的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大学生羞怯、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的相关

注:**p<0.01

对大学生而言,羞怯、社交焦虑、社交回避三者之间两两相关均达到显著水平。

2.3 性别调节效应的检验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别探讨大学生的性别是否对羞怯与社交焦虑、羞怯与社交回避之间的关系具有调节效应,因此采用分层回归检验性别的调节效应的方式。

2.3.1性别在羞怯与社交焦虑间的调节效应检验

将“性别”重新编码为虚拟变量:男,1=是,0=否;将羞怯中心化。以社交焦虑为因变量,第一层,将中心化后的羞怯、虚拟化后的性别进入方程;第二层,将羞怯×性别进入方程。

表3 性别在羞怯与社交焦虑间的调节效应检验

注:***p<0.001

多层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对羞怯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简单斜率分析表明,男女大学生的羞怯均能显著预测社交焦虑,但是对于男性大学生而言,回归方程的斜率(B=1.33,t=3.78,P=0.0002)小于女大学生回归方程的斜率(B=3.06,t=6.00,P=0.000)。

图1 男女大学生羞怯与社交焦虑的回归分析

2.3.2性别在羞怯与社交回避间的调节效应检验

表4性别在羞怯与社交回避间的调节效应检验

第一层第二层βtpβtp羞怯0.3310.770.000.3810.880.00性别-0.08-2.450.02-0.07-2.370.02羞怯×性别-0.10-2.820.005ΔF60.48***7.96***R20.1120.118ΔR20.007

多层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对羞怯与社交回避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简单斜率分析表明,男女大学生的羞怯均能显著预测社交回避,但是对于男性大学生而言,回归方程的斜率(B=0.80,t=2.54,P=0.011)小于女大学生回归方程的斜率(B=2.82,t=6.14,P=0.000)。

图2 男女大学生羞怯与社交回避的回归分析

3讨论

在羞怯与社交焦虑、羞怯与社交回避的回归分析中,均发现了性别的调节效应,并且均是男性大学生的回归方程斜率大于女性大学生。与男大学生相比,女大学生羞怯水平对于其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的影响更为明显,羞怯得分越高,其越倾向于表现出社交焦虑和社交回避。

在社交焦虑上,羞怯水平对于男大学生的影响要小于对女大学生的影响。对于男大学生,不论其羞怯水平如何,其社交焦虑并无太大差异;而不同羞怯水平的女大学生在社交焦虑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女生越羞怯,其社交焦虑水平就越高。这一性别的调节效2015年第1期 谢殿钊, 孙树慧, 韩磊,等:大学生羞怯与社交焦虑、社交回避的关系:性别的调节效应

应,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赋予男性和女性不同的社会角色有关。一般而言,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会形成与其生理性别相对应的社会性别角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男性应该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同时被期望成为积极主动的,而非退缩逃避的。男性在社会角色认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社会文化和角色的影响,有承担更多责任的认同,也有更多外向性的需要,即使是羞怯的男性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也会受此影响,所以他们会比羞怯女性的社交焦虑水平更低。在羞怯个体社交焦虑的性别调节效应上,另一个原因可能来自于样本的选取,本研究的样本来自于师范类高校,在校园范围内的社交活动中女生的参与人数往往多于男生,这样男生就有更少的来自于同性的竞争压力,这可能有利于降低其焦虑水平。

在社交回避上,与社交焦虑上的结果相似,羞怯水平对于男大学生的影响要小于对女大学生的影响。与男生相比,女生越羞怯,其社交回避水平就越高。这一结果可能与羞怯的男性和女性在社交中体会到的焦虑水平不同有关。虽然同样是羞怯的个体,但羞怯的男性在社交中体会到的社交焦虑要低于羞怯的女性,他们在社交中体会到的抑制和苦恼可能比羞怯的女性更低,更有可能参与到社交活动中。另外,社会对于不同性别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刻板印象或期望,在社交中,男性被期望成为主动外向的,而非内向畏缩的,而对于女性则不然,女性表现出被动收敛的特征在很多情况下也是适宜的。羞怯的男性可能希望通过参与社交活动来获得社交技巧,通过锻炼提高自己在社交中的表现,以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期望。

参考文献:

[1] 韩磊, 马娟, 焦亭, 等. 羞怯与非羞怯大学生在早期面孔加工中的差异——来自ERP的电生理学证据[J]. 心理学报, 2010, 42(2): 271-278.

[2] Bruch, M. A., Rivet, K. M., Heimberg, R. G., Hunt, A., & Mclntosh, B. Shyness and sociotropy: additive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 in predicting interpersonal concer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99, 67: 373-407.

[3] Crozier, W. R. Shyness as a dimension of personality [J].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1979, 18: 121-128.

[4] 韩磊, 高峰强, 贺金波. 人格与羞怯的关系: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J]. 心理科学, 2011, 34(4): 889-893.

[5]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216.

[6] 王倩倩, 王鹏, 韩磊, 等. 大学生羞怯问题研究[J]. 心理科学, 2009, 32(1): 204-206.

[7] Watson, D., Friend, R. Measurement of social-evaluative anxiety[J]. Journal of Consulting Clinical Psychology, 1969,33(4): 448-457.

(责任编辑:张连军)

The Relations Among Undergraduates' Shyness,

Social Avoidance and Social Anxiety: Gender's Regulatory Effect

XIE Dian-zhao1, SUN Shu-hui2, HAN Lei1, GAO Jia-lin1, CHEN Ying-min1, GAO Feng-qiang1

(1. School of Psycholog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358;

2. Shangcheng Experimental School of Linyi, Linyi Shandong276300)

Abstract: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of951 undergradu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social anxie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social avoidance were investigated, and gender's regulatory effect was investigated too. Results showed that shyness, social anxiety and social avoidance related significant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social anxie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hyness and social avoidance were regulated by gender. For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both social anxiety and social avoidance could be predicted by shyness significantly, but the slope of male's regression equation was less than that of the female's. Compared with male, female with different shyness had greater separation on social anxiety and social avoidance.

Key words:undergraduates; shyness; social anxiety; social avoidance; gender

作者简介:谢殿钊(1988-),男,山东德州人,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2YJC19000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BSH061)和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GSF11802)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14-12-12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5)01-0023-03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5.01.004

猜你喜欢
社交焦虑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拨开情绪的阴霾
团体性体育活动对改善大学新生社交焦虑的实验研究
农村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社交焦虑相关研究
发病6个月以上性早熟女童与在校女童社交焦虑及抑郁情绪差异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