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学业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

2015-02-22 07:49李桂青谭光霞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心理韧性学业成绩高中生

李桂青, 谭光霞

(1.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济南 250358; 2.山东省莱阳市第九中学,山东 莱阳 265202)



高中生学业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

李桂青1, 谭光霞2

(1.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济南250358; 2.山东省莱阳市第九中学,山东 莱阳265202)

摘要:为了探讨高中生学业压力、心理韧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和学业压力量表对757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1)高中生学业压力与学业成绩呈显著负相关,并负向预测学业成绩;(2)目标专注、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与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3)个人力在学业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学业压力负向预测学业成绩,个人力在学业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关键词:学业压力;心理韧性;学业成绩;高中生

引言

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要面对生理、心理和生活环境的诸多变化,其中承受的最主要的压力就是学业压力。[1]学业压力是源于学业环境中、超出学习者应对能力范围的任何物理刺激和心理需求,[2]它作为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源,对学生的适应、发展、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有重要影响。[3]同时,学业成绩一直被学校、家长、老师、同学作为评价学生的最重要的指标。[4] [5]研究发现,学业压力负向预测学业成绩。[4][6]然而也有研究发现学业压力与学业成绩相关并不显著[7],学业压力能否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可能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检验学生的学业压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本研究试图结合影响学业成绩的另一变量心理韧性进行分析,以明晰学业压力在什么情况下怎样影响学业成绩。

心理韧性(resilience)指个体应对压力、挫折、创伤等消极生活事件的能力或特质及所拥有的外在资源[8],一般包括其保护作用的内部个体因素(如目标专注等个体力)和外部环境因素(家庭支持等支持力)。[9][10]关于心理韧性的作用机制,相互作用模型认为,保护性因子可改变压力/危险等逆境因子对心理社会功能发展或积极适应的影响。[11]心理韧性对个体积极态度的培养和良好行为的塑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关于心理韧性相关研究也发现,心理韧性与积极情绪、幸福感[12]、心理健康水平[13]和学业成绩[14]均存在显著正相关。

中学生的日常活动就是学习,学业成就的高低关乎未来发展及能力的提高,也部分体现其社会功能完整情况。[15]高中生面临高考,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对其学业压力、心理韧性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十分必要。因此,本研究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探讨高中生学业压力、心理韧性对学业成绩影响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提高高中生学业成绩提供理论支持。

1研究方法

1.1 被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从山东省莱阳市一所中学选取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学生为被试。有效被试757人,其中高一198人(男83人,女115人),高二212人(男88人,女124人),高三347人(男139人,女208人)。

1.2 研究工具

2015年第1期 李桂青, 谭光霞:高中生学业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

1.2.1学业压力问卷

采用陈旭[2]编制的中学生学业压力源问卷。问卷共62个项目,包括任务要求压力、竞争压力、挫折压力、他人期望压力和发展压力五个因素。问卷采用5点计分,1=没有压力,5=压力很大,几乎无法承受。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5。在本研究中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6。问卷各个因素之间基本呈中等偏低相关,且低于因素与问卷总分之间的相关;各个因素与问卷总分相关在0.55-0.90之间,表明该问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

1.2.2心理韧性量表

采用胡月琴、甘怡群[10]编制的心理韧性量表。该问卷共27个题目,包括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因素,其中前者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和积极认知3个因子,后者包括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2个因子。该问卷采用5点计分,1=完全不符合,5=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的心理韧性越好。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重测信度0.83。在本研究该问卷内部一致性为0.81。

1.2.3学业成绩

收集被试该学期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期中考试成绩,在班级内标准化后,将三者的总和作为学业成绩的指标。

1.3 研究程序

由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担任主试,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施测。施测完成之后,当场收回。同时,收集被试在本学期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期中考试成绩。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2结果

2.1 学业压力、心理韧性与学业成绩的描述统计及相关

学业压力、心理韧性与学业成绩的描述统计及相关矩阵见表1。

表1 学业压力、心理韧性与学业成绩的描述统计及相关

注:*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 下同。

由表1的结果可见,高中生学业压力各维度得分属于中等水平(5级评分水平的中间值为3)。心理韧性的各个维度得分属于中等偏上水平。相关分析表明,任务、竞争、发展压力与学业成绩显著负相关;目标专注、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与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

2.2 高中生学业压力和心理韧性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

由于心理弹性分为个人力和支持力两个不同的维度,为检验学习压力、心理韧性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在控制了性别变量后,分别以学业压力和个人力/支持力为自变量,学业成绩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表2结果显示,在控制了性别变量后,学业压力负向预测学业成绩,个人力、支持力均正向预测学业成绩。

表2 学业成绩对学业压力、心理韧性的回归分析

2.3 心理韧性对学业压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回归分析考察心理韧性对学业压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调节效应。为控制背景变量的影响,采用分层回归的方法,首先将性别纳入回归方程(对性别进行虚拟编码,采用强迫进入法) 作为控制变量;第二层将学业压力与个人力纳入回归方程;对学业压力和个人力/支持力进行中心化处理后,将中心化的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乘积项作为第三层自变量纳入回归方程[16],考察学业压力与个人力/支持力的交互项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作用。由表3回归分析第三步可见,学业压力与个人力的乘积项对学业成绩的预测显著(β=-0.09,p<0.01),而学业压力与支持力的交互项对学业成绩预测作用不显著(β=-0.06,p=0.13)。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表3 心理韧性对学业压力与学业成绩关系的调节效应检验

通过简单斜率检验进一步分析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17],以平均数加减一个标准差将调节变量分组,高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为高个人力组(n=93人),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为低个人力组(n=108人)。结果表明,对于高个人力的高中生来说,学业压力能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成绩(β=-0.31,p< 0.01),而对低个人力的高中生,学业压力不能预测其学业成绩(β=0.01,p=0.88),总体而言,高个人力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好于低个人力学生的学业成绩(高个人力组学业成绩M=0.78;低个人力组学业成绩M=-0.62,t=5.61,p<0.001)。具体结果见图1。

3讨论

总体来看,高中生的学业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心理韧性各个维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与国内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 [12]本研究发现,学业压力负向预测学业成绩,表明学业压力越大,学生学业成绩越差,与以往研究相一致。[4]心理韧性与学业成绩的相关分析表明,目标专注、家庭支持、人际协助与学业成绩显著正相关,这与以往研究相一致。[15]目标专注是指在困境中坚持目标、制订计划、集中精力解决问题,因此有助于高中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而家庭支持与人际支持(支持力)属于外在环境对个体的支持系统,支持系统尤其是家庭支持对集体主义文化下的青少年来说,意义更为重要[9],因此支持力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图1 个人力在学业压力对学业成绩的预测中的调节作用

心理韧性的调节效应分析表明,个人力在学业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讲,对于高个人力的高中生来说,学业压力能显著负向预测学业成绩,而对低个人力的高中生,学业压力不能预测其学业成绩,但是总体而言,高个人力的学生的学业成绩好于低个人力学生的学业成绩。在相互作用模型中,根据保护性因子(调节性因子)起作用的特点的不相同, 有研究者[18] [19]据保护性显现特征及其在不同压力/逆境水平上的功能表征, 将调节模型进一步划分为保护的、保护-恒定的、保护-增强的和保护-反应的诸子模型。本研究的结果支持了保护-反应的子模型,保护-反应的模型是指若有这种保护性因素的参与,发展功能会比没有其参与情况下好,但随着压力/逆境水平的增高,其保护作用逐渐下降。本研究也发现,高个人力的学生学业成绩好与低个人力的学生,但是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学业成绩呈下降趋势。

总之,本研究表明,学业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随个体心理韧性的水平的变化而变化,心理韧性调节学业压力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这提示我们,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不仅要减少学生的学业压力,也要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提高其应对压力、挫折等的能力,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参考文献:

[1] 谢家树, 李杰, 易嫦娥, 等. 邓多林初中生生活事件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4, 22(4):676-679.

[2] 陈旭. 中学生学业压力、应对策略及应对的心理机制研究[D].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4.

[3] 李田伟, 陈旭, 廖明英. 社会支持系统在中学生学业压力源和应对策略间的中介作用[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7,(1): 35-40.

[4] 张文海, 申继亮. 中学生学业压力、成就目标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32(6): 95-98.

[5] 楼玮群, 齐铱. 高中生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的研究[J]. 心理科学, 2000,23(2):156-159.

[6] 野晓航. 论初中学生学业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 中国教育学刊, 2003,(8), 43-45.

[7] 俞国良, 陈诗芳. 小学生生活压力、 学业成就与其适应行为的关系[J]. 心理学报, 2001, 33(4):344-348.

[8] Davydov, D.M., Stewart, R.,Ritchie, K., Chaudieu, I. Resilience and mental health[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010,30(5):479-495.

[9] Olsson, C. A., Bonda, L., Bums, J. M., et al. Adolescent resilience a concept analysis[J]. Journal of Adolescence, 2003,26(1):1-11.

[10] 胡月琴, 甘怡群. 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 2008,40(8): 902-912.

[11] Garmezy, N., Masten, A. S., & Tellegen, A. The study of stress and competence in children: A building block for developmental psychopathology[J]. Child Development, 1984,55(1):97-111.

[12] 王永, 王振宏. 大学生的心理韧性及其与积极情绪、 幸福感的关系[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3,29(1):94-100.

[13] 李义安, 张金秀. 高中生心理韧性与主观幸福感和心理健康的关系[J]. 中国学校卫生, 2011,32(7):797-799.

[14] 田艳辉, 秦霖, 王丹丹, 等. 受艾影响儿童心理韧性对学校适应和学习成绩影响的双重中介效应[J]. 中国特殊教育, 2013,(10): 39-45.

[15] 胡婷婷. 中学生心理韧性与学业成就的关系[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21(11):1729-1731.

2015年第1期 李桂青, 谭光霞:高中生学业压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心理韧性的调节作用

[16] 温忠麟, 侯杰泰, 张雷.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J]. 心理学报, 2005,37:268-274.

[17] Preacher, K. J., Curran, P. J., & Bauer, D. J. Computational tools for probing interactions i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ultilevel modeling, and latent curve analysis[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and Behavioral Statistics, 2006,31(4): 437-448.

[18] Fergus, S., & Zimmerman, M. A. Adolescent resilience: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healthy development in the face of risk[J]. Annual Review of Public Health,2005,26: 399-419.

[19] Luthar, S. S., Cicchetti, D., & Becker, B. The construct of resilience: A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guidelines for future work[J]. Child Development, 2000,71(3): 543-562.

(责任编辑:张连军)

High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Stres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Resilience

LI Gui-qing1,TAN Guang-xia2

(1.School of Psychology,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250300;

2. No.9 Laiyang High School,Laiyang Shandong 2652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of academic stress, resilience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Methods Using the questionnaire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stress, resilience to investigate 791 high school students. Results: (1) High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stress was negatively related to academic achievements and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ator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2) Goal planning, family support, help-seeking had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academic achievements. (3) Individual power had a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academic stres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Conclusion: Academic stress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predicator of academic achievements. Individual power had a significant moderating effect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academic stres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s.

Key words:academic stress; academic achievements; resilience; high school students

作者简介:李桂青(1989-),女,山东郓城人,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谭光霞(1981-),女,山东莱阳人, 莱阳市第九中学教师。

收稿日期:2014-12-20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5)01-0034-05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5.01.007

猜你喜欢
心理韧性学业成绩高中生
基于回归分析模型的学生学业成绩差异研究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职生成就目标定向、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关系研究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中国留守儿童研究趋势述评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策略研究
高危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大学生上网情况与学业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
大专护生自我效能感、就业取向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