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设置探析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问题

2015-02-22 07:49向天成罗红芳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特殊教育课程设置

向天成, 罗红芳

(1.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西安 710062; 2.铜仁学院 , 贵州 铜仁 554300)



从课程设置探析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问题

向天成1, 罗红芳2

(1.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院,西安710062; 2.铜仁学院 , 贵州 铜仁554300)

摘要:课程设置是实现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保障。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对比分析,发现其存在理论课程门数偏多、技能课程门数偏少,必修课程学分比重大、选修课程比重偏小,部分课程科目更新较慢、课程内容有待充实,学术型硕士和专业型硕士课程设置缺乏针对性等问题;从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完善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以突出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时代性、科学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课程设置;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首次单列一章论述特殊教育的发展与规划,在提倡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发展、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的同时,还特别强调了完善特殊教育体系;紧接着,《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对完善怎样的特殊教育体系做出详细回答,要求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建立健全“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可见,合理而科学地培养特殊教育教学、科研、康复等方面的研究生高层次人才,不仅契合我国对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前瞻性规划,而且是有效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体现。

“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体,课程设置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生培养的质量水平,关系着教育资源的配置与优化,影响着高层次人才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的适配度”[1]。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准则和方向,课程设置是实现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因此,探析研究生课程设置对合理培养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至关重要。通过收集和整理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的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资料,对学位公共课程、学位专业课程、“科研考核”项目、“实践教学”项目、补修课程进行分析,并从更新课程内容、完善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方面进行探析,以突出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实用性、科学性和创新性,进而促进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积极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实用人才。

一、培养目标及课程设置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现状

培养目标是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向导,其高度反映了社会发展对该学科人才培养的需要。从整体上看,我国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主要集中在学术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培养两方面,即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2]查阅相关硕士点研究生培养方案可知,以华东师范大学为代表的特殊教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专业知识,了解国内外特殊教育理论的最新成果,能够较好地运用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进行独立研究”;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代表的特殊教育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良好的特殊教育职业道德,扎实的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基础知识、探究创新能力与实践动手能力,素质全面的特殊教育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可见,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在培养水平上处于同一层次,均要求达到硕士学位水平;但在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方面有所不同:学术学位研究生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特殊教育理论与应用的传承、改革和创新的科研人才,而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特殊儿童教育和康复等实践技术的人才。

(二)课程设置现状

“研究生课程体系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处于核心地位,同时,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学制、学科和专业划分等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3]对于学术学位硕士点课程设置,本文选取两所具有代表性的部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为例作纵向分析和比较(见表1)。经仔细查阅相关专业学位硕士点课程设置,发现各培养单位主要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的要求设置课程,每所学校仅在具体的课程名称和专业选修课程的数目方面略有不同,其课程设置模式和每类课程学分要求都相同,总学分均为36 学分,可见特殊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点课程设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同时,从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询可知,2014年我国共有14所大学19个特殊教育硕士点,其中只有6个专业学位硕士点,专业学位硕士点规模比较小。因此,本文仅以具有代表性的省属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专业型硕士学位课程为例与特殊教育学术型课程作横向分析和比较(见表2)。

表1 华东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特殊教育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一览表

(资料来源:根据相应硕士点的培养方案整理)

“我国特殊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亦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故各院校所开设的特殊教育专业的课程各有特色”。[4]从表1和表2可见,三所大学的特殊教育研究生课程体系和其它大学的课程体系具有相似性,主要由五大部分构成,即学位公共课、学位基础课、学位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和选修)、科研实践或实践教学、补休课程。从总体结构上看,三所大学课程结构较为合理,且具有一定稳定性;但从科目名称、学分要求和表3可知,各硕士点之间具体的课程内容、课程名称、课程门数以及学分比例差异明显,同时未完全体现学术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资料来源:根据相应硕士点的培养方案整理)

二、课程设置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位公共课程

学位公共课程目标是培养研究生具有广博的人文科学素养以及较高的英语交流应用能力。在信息聚集的数据化时代,科研的发展与信息的选择愈加紧密,华东师范大学增设的“计算机应用”科目意在提高研究生信息素养的能力,显然值得相关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关注;西南大学将政治科目拆分为两部分进行分层修读,其课程更具针对性,有利于提高不同学业层次研究生的思想素养;而重庆师范大学却将学位公共课并入学位基础课,并单独开设专业英语,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外文文献阅读能力。但是,华东师范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学位公共课程的学分在课程总学分要求中所占比例偏高,已达到总学分的三分之一。

(二)专业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特殊教育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实现特殊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主体课程,它决定着本专业的性质和水平”。[5]三所大学开设的学位基础课程和学位专业课程均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分为专业选修课程和跨专业选修课程。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主要由特殊教育学基本原理、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特殊儿童干预与治疗、特殊教育学研究方法论四部分内容组成,而重庆师范大学在此基础上,还增设了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等普通教育学课程。

首先,从科目整体安排上看,华东师范大学的专业必修课程为15门,要求不少于19学分,而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的专业必修课程和所占学分分别仅为6门和4门,15学分和10学分。通过对比发现,华东师范大学专业必修课程设置的数量是其他两所大学的两倍,由此可以推断,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硕士点师资力量比另外两所大学丰厚,能够为研究生提供更广泛的课程资源。因此,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应该注重师资建设,清楚意识到师资力量是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另外,西南大学科目归属的课程名称略显不同,把与其他两所大学相对应的学位基础课程称之为学科平台课程。

其次,从具体科目名称比较,发现华东师范大学课程设置极具一定时代性和创新性,其偏重于建构特殊教育科研实践方面的课程,着力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如: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特殊儿童临床心理学、障碍儿童病理学等科目。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则较为重视特殊教育相关的基础理论课程的设置,侧重于要求研究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如:特殊教育核心问题研究、特殊教育师生心理研究、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改革研究、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等;然而,诸如教育基本理论专题研究、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研究方法等科目则有照搬普通教育学本科课程的痕迹,其并未充分体现特殊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

再次,华东师范大学的选修课程设置类型分为专业选修和跨专业选修两部分,该课程设置在强调精通本学科知识的同时,还注重培养研究生跨学科的研究能力,其有利于复合人才和创新人才的培养。而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选修课程的科目数量相对较少,都仅为3门,分别仅占总课程门数的25%和21%;其可供研究生选择的范围狭窄,不利于发展研究生的理论兴趣和理论特长,也不利于拓展其理论思维和实践创新。同时三所大学对选修课程所要求的学分不高,这势必会影响研究生对选修课程的重视程度。

最后,通过对三所大学特殊教育专业部分在读硕士的访谈和调查,均反映其专业课程设置内容有较多重叠或交叉的现象,培养单位只是在部分课程名称上稍作改动,其不利于专业人才朝纵深方向的发展。另外,将重庆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的课程科目做横向的对比分析,发现学术型硕士课程和专业型硕士课程的针对性不强,未充分体现学术型人才和专业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例如,重庆师范大学的理论课程比例远远高于华东师范大学,分别为64%和55%;同时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的技能课程比例分别为33%和36%,仅相差1门,但其人才培养目标完全不同。

(三)“科研与实践”和“实践教学“考查项目

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是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衡量研究生专业素养、专业技能提高和获得的主要因素。华东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科研与实践”考查项目皆为必修环节,分别为3学分和4学分,从科研实践、实务研习、学术活动等方面着手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养;重庆师范大学“实践教学”考查项目,分别从教育见习、微格教学、课例分析等六个具体的子项目增强研究生的实践技能,共8学分,其考查实践显得更有针对性。可见,三所大学均注重选用现场研究、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提高研究生科研实践和应用操作的能力。然而,学分要求过低必然会影响研究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提高,此考查项目的学分除重庆师范大学要求较高之外,其他两所大学的要求较低,还不足总学分的10%。

(四)补修课程

补修课程是针对同等学力和跨专业考生所设置的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补充和增强此类考生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在读陕西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2013级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含专业学位研究生)读研前的专业背景进行调查(共79人),发现跨专业现象比较普遍,三所大学跨专业比例分别是:75%、85%和85%,平均比例为83%。[6]可见,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跨专业报考问题非常严重。因此,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开设的补修课程,有利于提高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整体培养质量,同时也值得其他硕士点关注和借鉴。

三、建议

通过对华东师范大学、西南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的特殊教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发现三所大学课程设置整体结构具有相似性,但其具体设置不够合理,未突显社会发展和学科自身的需求,与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做出如下几方面的探讨:

1.更新课程内容,突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时代性

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发展服务,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服务。课程设置在突出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同时,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立足于较高的学科起点和学科前沿。通过各培养单位的人才培养交流与课程资源共享,避免课程内容无意义的重叠,力求与时俱进,突出自身的培养特色;同时依据专业研究方向的差异,不断革新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内容,如:公共课增设信息技术科目,专业课程增加各类特殊儿童的康复与干预、特殊儿童辅助技术等模块课程内容。

2.调整课程结构,突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科学性

“只有科学优化地设置研究生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充分遵循宽口径、强能力和重创新的原则,才能使研究生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激发学生进行知识整合的潜力,才能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7]因此,合理的课程结构要求科

目门数不宜求多而繁,其内容在广博的基础上需求精而深;调整学分比重,要注意理论课程与技能课程的比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比例、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比例;特别要完善理论学习考查和科研实践考查比重,通过增强研究生实习、调研、实验、写作等方面的指导,从而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优化课程体系,突出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创新性

发展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培养水平的关键。首先,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是将理想人才培养目标转化为现实人力资源的必要保障,课程设置既要注重学术型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型学位研究生各自的侧重面和差异性,也要考虑坚持理论与实践并重,坚持以培养各具特色的创新性人才为最终目的。其次,针对特殊教育各硕士点跨专业问题的实际情况,有必要适量设置补修课程,增强研究生的相关基础知识和提高整体培养质量。最后,特殊教育学科本身也在不断从隔离封闭走向开放融合,不断与其他学科形成紧密联系。[8]因此,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还应关注多学科综合课程的设置,培养复合型特殊教育专业人才;除此,还应积极加强师资建设,引进相关高层次学历的教师,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从而为丰富课程设置和完善课程体系提供良好基础,为培养创新性特殊教育人才提供充分条件。

总之,研究生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其发展水平已成为社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风向标,而课程设置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和保证,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高校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因此,各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有必要根据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完善课程设置,以突出学术科研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玉兰.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质量内涵与标准探讨[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5):44-48.

[2]向天成,赵微.我国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问题探讨——研究方向和课程设置的视角[J].中国特殊教育,2014,(8):73-80.

[3]候加林,李光提,岳远彬.改革研究生课程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J].高教论坛,2008,(6):57-61.

[4]吴静.中美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以美国纽约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为例[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3,(1):15-21.

[5]王雁,李欢,莫春梅,等.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及其启示[J].教师教育研究,2013,(1):28-34.

[6]向天成,陈蓓.我国特殊教育硕士研究生招生与培养问题探讨[J].绥化学院学报,2014,(7):104-109.

[7]郭雅丽,任永泰,邓华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3):47-50.

[8]方俊明.从特殊教育学学科地图看我国特殊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C].2013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学术年会,304-321.

(责任编辑:潘敏)

Exploration on Training Talents for Master Degree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the Setting Curriculum

XIANG Tian-cheng1, LUO Hong-fang2

(1.School of Education,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2.Tongren University,Tongren Guizhou554300)

Abstract:Curriculum is an important way and assurance to achieve the aim of cultivating talents. Having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curriculum for special education major of MA candidates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nd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respectively, we find that the curriculum is unable to serve for talents cultivating. Namely, the compulsory courses hold more credits than those of the selective courses; theoretical courses are set more than technical courses; some courses are not updated timely and the contents are out of date; no obvious differences have been found between the curriculum for academic MA candidates and professional MA candidates. In order to make the curriculum of special education MA candidates more reasonable and innovative, sugges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o modify it from the aspects of updating the course content, adjusting course structure, as well as optimizing the course system.

Key words:curriculum; special education; master degree; training talents

作者简介:向天成(1984-),男,贵州石阡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罗红芳(1971-),女,贵州印江人,铜仁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4-12-29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2080(2015)01-0094-05

doi:10.3969/j.issn.1009-2080.2015.01.023

猜你喜欢
硕士研究生特殊教育课程设置
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篮球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内容设置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对学校和导师水平能力的评价分析
特殊儿童早期教育中的立法制度建设初探
关于特殊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个人见解
新时期我国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我国心理学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的现状研究
高校硕士研究生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