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20世纪80-90年代诗化的少年儿童电影——以《城南旧事》《哦,香雪》和《草房子》为例

2015-03-01 03:21葛旭东
电影评介 2015年19期
关键词:城南旧事香雪旧事

葛旭东

论20世纪80-90年代诗化的少年儿童电影——以《城南旧事》《哦,香雪》和《草房子》为例

葛旭东

电影的组成元素斑驳庞杂,并且各个元素之间交叉互渗,它涉及诸多领域,如艺术、美学、哲学、文学、雕塑、商业、工业、产品和娱乐等等。“但无论电影是什么,首先因为它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它才能成为一种产业、生意、娱乐,甚至宣传教育工具。因此,理解电影首先必须了解电影作为艺术的特点,而这些艺术特点往往又是与电影的技术特点、商业特点、符号特点联系在一起的。”[1]因此,分析诗化的少年儿童电影,必须联系政治、市场、文学、美学、教育等诸多方面,才能将一个含义丰富复杂的概念和现象解释清楚。在本文中论述的这组拍摄于20世纪80-90年代的电影,尽管它们内部组成元素纷繁复杂,但毕竟有相似或共同之处,即都是当作诗一样去拍摄的电影,追求电影的艺术性、审美性和高远的立意,产生的美学效果美轮美奂,电影画面如诗如画,艺术氛围清纯高洁。

《城南旧事》《哦,香雪》和《草房子》这组电影没有集中的情节冲突,在点点滴滴的平凡生活里抒写着对生活的体悟,含蓄节制,哀而不伤。吴贻弓认为:“我朦胧地感到电影可以表现情绪、表现心灵、表现看不见的东西。”[2]“电影的功能除了叙述性之外,还应有抒情性,故事太复杂就难于进行抒情。”[3]因此,这组电影语言讲究,意境优美,旨意深远,故事和情节不是它们关注的重点,抒情性浓厚,政治色彩淡化;艺术上精致优美,但电影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拓;虽然它们在国际上获得了很多大奖,但并未为广大的少年儿童知晓,本论文就此展开。

一、吴贻弓:我的电影里也有政治

《城南旧事》《草房子》和《哦,香雪》如泣如诉的感伤、旖旎荡漾的江南水景和憨厚淳朴的乡音乡情,充满了自然和人文的灵秀,追求诗的韵味和精致的审美。这组拍摄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诗化电影与紧扣时代政治的电影相比,艺术性更强,它们像诗、像散文一样富有意蕴,但影片中依然有或隐或显的政治因素,有“影响的焦虑”在里面。面对前驱者影响的焦虑,叙述什么和如何叙述,就成了后来者超越前驱者的依据,本论文关注的重点是这组电影在如何叙述。“在80年代初的社会语境中,不仅以舒缓而柔性的情感宣泄迎合了拨乱反正的时代心理需求,并且,也以一种对现实政治的强烈认同,参与到了新时期政治秩序重建的历史进程。”[4]在电影追寻艺术的同时,吴贻弓对政治的解释是“,伊明看后对我说,小吴,你胆子蛮大的,里面怎么一点政治都没有?我说,这个本子本身就是最大的政治。”[5]吴贻弓强调“我的电影里也有政治”,的确,除了影片中“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的离情别绪本身是海峡两岸最大的政治之外,电影中动荡的时代和艰难萧条的生活也是政治的体现,父亲秘密地与学生见面、人因生计而偷盗、宋妈令人哽咽的命运等,虽然从儿童视角打量世界,只是一团不可解的迷惑,未必有清晰的因果指向,但潜在的政治力量还是在电影叙事中丝丝地流露了出来。儿童电影通过影像给儿童提供一个可知可解的直观的世界和一个模糊不可解的复杂的世界,从而引发他们的共鸣和思索,加深其对生活的体悟。

一部优秀的少年儿童电影,并不仅仅是适合孩子的,成年人也能从童年视角下唤起童年的回忆和体验,进而思索成长的悲喜和生存的世界。成人打量《城南旧事》中一幕幕生活场景,历史和政治的因素更为明显,只是因影片独特的处理方式,让政治在如

诗如画、如泣如诉的艺术效果中淡化为背景,而更加注重表现人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如果说《城南旧事》在尽可能地隐去政治,让政治沉沉地落入幕后,成为生活的广袤的背景的话,那么,《草房子》则是将政治以显性的形式凸显出来,人的衣着、墙上的领袖画像、标语口号、革命歌曲和文艺节目等等,无不显示着时代色彩。但《草房子》与《城南旧事》的区别在于,《草房子》搭的是政治的架子,里面容纳的内容却与政治的联系非常微弱,讲述的故事和60年代的政治事件几乎没有关联,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与政治也几乎没有联系,《草房子》是在一个虚的政治框架里,实践着审美的艺术追求,它处理电影和政治的关系的思路是以显性的政治背景实现非政治的审美的艺术追求,这种方式显然有别于《城南旧事》,更有别于六七十年代经典的儿童电影《小兵张嘎》和《闪闪的红星》。

相对于上面两部电影,《哦,香雪》关于时代背景的处理更为温和,它不像《城南旧事》那么模糊和忽隐忽现,也不像《草房子》那样欲擒故纵和欲隐故显,它是直来直去地表现由愚昧走向文明的时代转型,《哦,香雪》中偏远的山野落后但淳朴,闭塞但向往文明。它表现时代声音的方式毫不偏激,不像1983年拍摄的电影《乡音》那样为加快文明的步伐,以激烈的姿态批判愚昧落后,而是在朦胧、纯净和热烈的期待中迈开了文明的脚步,因而影片中虽然存在着文明与愚昧的巨大落差,但《哦,香雪》的悲情色彩淡薄,反而充满美好和温馨。《哦,香雪》对时代的表现,比《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城南旧事》和《草房子》要自然地多温和地多,没有刻意斧凿的痕迹,显示了其清新单纯一面,与电影中纯净的人物形象和画面风格融为一体。

“布莱克认为,被任何前驱者的体系所奴役意味着使自己囿于无法摆脱的推理和比较——也许是将自己的著作和前驱者的诗作去比较,从而丧失了创新意识。”[6]然而这组诗化电影,却在政治和市场影响电影的时代里,努力地遵循电影艺术自身的规律,它们的出现,表明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少年儿童电影的转型和发展,以艺术为追求的高质量电影出现了,政治在这组诗化电影中所占的比重和所处的地位明显弱化,而艺术和审美则成为了调动其他电影元素的出发点和宗旨。电影的画面、声音、演员的选择和表演,讲述的故事和故事的讲述,都在艺术电影的范畴下进行着精心的运作。因此,它们赢得的诸多国际大奖和在国际电影界的反应,不仅仅代表了其自身的成功,还让世界看到了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发展的新高度。如果对这类少年儿童电影精品加以推广,对提升少年儿童的审美能力、生活感悟力和人格塑造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曹文轩:打下一个亮色的底子

选取这样一组诗化的少年儿童电影作为论述对象,已然表明了我的文学观和电影观,无论有多少因素在影响着文学和电影,但归根到底,它们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最终要归结于文学和电影都是艺术。艺术电影应以追求精雕细琢的艺术和健康优美的情感作为创作宗旨,“正因为电影是一种艺术,因此,它就像所有艺术一样,是以选择和安排为其创作基础的,它拥有一种十分巨大的可能性去概括、凝炼现实,无疑,这就是电影的威力所在,也是它能引人入胜的秘密所在”。[7]将文学和电影作为附属的工具的理论和行为,以及泛娱乐的媚俗的粗制滥造的制作,都不利于电影的长远发展。

《城南旧事》《哦,香雪》和《草房子》从其诞生到现在,以诗意和唯美的艺术追求,在众多少年儿童电影中清纯脱俗。这组诗化电影中的人物怀着美好的梦想,用纯净的眼睛打量世界,虽然世界不是想象的那般单纯,但它们在自觉地滤去生活的杂质,还人类一个美好的童年。小英子“我们看海去”的诗意向往,桑桑、陆鹤、杜小康和纸月们对生命尊严的维护,香雪凤娇们在偏远的山野迸发出的对文明的期待,都化作一缕缕生命精灵,跳跃在点点滴滴的生活里。虽然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体味到了成人世界的甘苦与复杂,增添了许多困惑,但他们亮堂堂的心灵底色反而让生活磨砺得更具韧性,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精神坚守。

现实世界不尽是单纯与美好,我们需要让孩子在幼年时期,建立起一个健康和丰盈的精神家园,当他们在成长中,看到世界复杂和丑恶的一面的时候,灵魂里依然有美好的东西在熠熠闪烁,不被现实的

恶俗冲垮。优秀的少年儿童电影,应能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在一路前行的人生旅途中保持健康和谐的精神状态,可持续地走下去。即使遇到艰难顿挫,也能看到光亮的一面,用昂扬乐观的精神战胜消极低迷的情绪,烦恼痛苦时,心里依然有一盏温暖的小灯在亮着,万事万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要懂得发现和珍惜。优秀的少年儿童电影,能拓深孩子丰富而深沉的生命体验,擦亮真善美的眼睛和塑造强健的精神人格。少年儿童电影作为文化艺术品,应以为孩子搭建广袤强健的精神家园,营造如诗如画的艺术圣境为创作宗旨,而不仅仅是充当满足其娱乐和消磨时光的消费品。曹文轩曾说:“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确实需打下一个具有亮色的底子。当将世界翻转给他们看时,应当更多地让他们看到纯洁、善良、美好的一面。”[8]

电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色彩、光线、影像、构图、造型、音乐、语言和故事等表现形式,对少年儿童的成长将会起到极大的陶冶、塑造和推动作用,因此,具有高度艺术性和审美性的诗化电影是孩子必不可少的文化产品。“影视艺术的美学本性是在最大限度地再现客观世界中最大限度地表现主观世界。正由于此,影视艺术具有远未穷尽的审美可能性。”[9]然而,这批艺术性很强的电影,却被淹没在诸多娱乐的儿童影视剧中而境遇清冷,即使它们获得了国际大奖,但电影市场依然不繁荣,缺乏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势头,因此,在考虑电影艺术性和教育性的同时,也应关注少年儿童电影的市场出路。

三、亲子电影理念:少年儿童电影市场的突破口

在此处提及的亲子电影,不是指专门为孩子们拍摄的电影,也不是拍摄适合成人和孩子共同观看的电影,而强调的是一种亲子电影理念,即吸引成年人参与到少年儿童电影中来,因为成人观众对少年儿童电影的认识和态度,会直接影响少年儿童对电影的兴趣、选择和理解,进而影响到少年儿童电影市场的发展。但未必是成人带着自己的前理解去灌输和干涉孩子关于电影的认识和选择,而是通过成年人随着不断提升自身对儿童电影的认识,从而成为一种像图书、电影等一样的积极因素,促进少儿的发展。

通常认为,少年儿童电影是少年儿童观看的,成人看起来未免幼稚,因此,很多少年儿童电影成人并不了解,因而也就无法给孩子推荐和引导。其实,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电影美学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电影美学是从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和艺术社会学的结合上对电影艺术本质问题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10]《城南旧事》《哦,香雪》和《草房子》这组电影显然具有历史和生活的深广度以及艺术的高度,它们既适合少年儿童也适合成年人观看,因为里面有很多童年视角下的成年人的体悟,因此,少年儿童电影的发展,需突破狭窄的儿童电影观,将表现的领域和触及的深广度拓展,既可以让孩子接触到精微丰富的世界,也能扩大观众群体,“儿童影片要有对全社会‘大文化’的关照”。[11]不是强调成年人的因素加入到儿童电影中来,而是认为成年人应消除认为儿童电影简单幼稚的误解,并积极地去体悟儿童电影的丰富性。

成人如果能被吸引到少年儿童电影中来,孩子会从电影中得到更多的东西。孩子在观看电影的时候,因自身很多因素的制约,未必能很好地理解电影作为融表演、戏剧、文学、美术、音乐和雕塑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的博大,如果成人能对孩子给予适当的引导,会比孩子一个人凭着最直观的感受去观看,收获更多。现在有很多亲子教育机构,在周末或节假日带领孩子或家庭,亲近自然,享受旖旎风光,让孩子的眼睛看到更多的风景和色彩,听到和感悟到更多的天籁之音,但是人的活动范围毕竟有限,而书籍和电影无疑是开阔孩子视野的极好的补充方式。 尤其是像《城南旧事》《草房子》和《哦,香雪》这类艺术性和审美性俱佳的诗化的少年儿童电影,具有无限丰富的意义。如果积极引导,这类高质量的优秀影片,对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以《草房子》为例,江南水乡的河流、大片的芦苇、放飞的鸽群、转动的水车和金色的草房子,一派清新优美的自然风光,并且这些景观是有灵性的,里面洋溢着一个个年少的生命,他们赋予了自然风光以流动鲜活的气息,如果对这些画面充分利用,无论对孩子的视觉、听觉还是艺术感悟,都会起到很好的陶冶作用。

在儿童电影中,少年儿童以孩子的眼睛看成人世界,如果成人对少年儿童电影不关注,对孩子眼中的世界不了解,成人就不能很好地进入孩子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不能呼之欲出地贴近他们内心的渴望和追求,正如《哦,香雪》中香雪们的憧憬,她们的父母并不知晓一样。亲子电影理念,旨在让成年人走进孩子成长的世界,促进成人和孩子的交流。此外,追求诗化的艺术电影,用独特的意象表达含蓄深邃的人生体悟,如果成人随着孩子,去不断地接触艺术性极高的电影,成人电影也会从泛娱乐、无厘头和满足猎奇的噱头中挣脱出来,文化环境将会更净化更美好。

《城南旧事》《哦,香雪》和《草房子》等电影更多地是作为国际大奖屹立在电影发展史上,作为艺术作品被保存和研究,并不为很多孩子知晓和观赏。“因为目前电影市场不需要它!即便是孩子们‘非要’欢迎,也没有地方看到这些影片!因为这些影片没有商业价值,尽管它具有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12]

相比之下,目前儿童图书市场非常繁荣,2014年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榜单前10名中有5名是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杨红樱、沈石溪、伍美珍和曹文轩。在童书选择、购买和阅读方面,家长的关注、投入和引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出版机构、学校教育、网上商城和少儿图书馆等多渠道推广少年儿童读物。如网上购物网站当当、京东等对儿童图书的优惠活动很经常,优惠力度也很大,各地的少儿图书馆在服务项目中也非常重视亲子阅读,“在亲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为家长举办分享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其搭建一个平台,使他们能够交流亲子阅读过程中的心得体会。”[13]各地的少儿图书馆也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中来,如张明珠在《少儿图书馆开展亲子阅读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中提到的举措有:举办“亲子阅读指导”培训班及“亲子阅读方法”讲座,帮助家长掌握亲子阅读技巧;亲子“开心农场”活动;闽南文化专题阅览室活动;表演书中的故事。孩子成长中,电影也应像图书一样成为提升孩子综合素养的方式和渠道,而目前我们的家长对电影的重视远远比不上对图书的重视,因此,无论从亲子教育、电影拍摄还是市场发行导向上,应多渠道通力合作,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到少年儿童电影中来,促进和拉动儿童电影市场的发展,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文化精品。

参考文献:

[1]尹鸿.当代电影艺术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9.

[2][3]钱国民.走向成功之路—记导演系56届校友吴贻弓[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85(2):177.

[4]石川.重读吴贻弓:一种诗化电影的历史际遇与现实困境[J].当代电影,2006(3):34.

[5]吴贻弓,王岚.吴贻弓:我的电影里也有政治[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7(12):31.

[6](美)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一种诗歌理论[M].徐文博,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29.

[7](法)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何振淦,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5.

[8]曹文轩,眉睫.曹文轩论儿童文学[M].北京:海豚出版社,2014:288.

[9]张瑶均.影视的美学•自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

[10]张瑶均.论电影美学的对象和范围[J].电影艺术,1984(9):2.

[11][12]张之路.中国少年儿童电影史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33,156.

[13]杨彦嫦.少儿图书馆亲子阅读推广探析[J].图书馆学刊,2014(9):63.

【作者简介】葛旭东,女,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和影视研究。

猜你喜欢
城南旧事香雪旧事
农耕旧事十二韵
城郊旧事
台儿沟的姑娘们——评女性视角在《哦,香雪》中的运用
青春的觉醒和生机——《哦,香雪》自主读写
紧贴人物读小说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中叙事艺术的应用
《城南旧事》长销背后的阅读教育指向
读《城南旧事》有感
秦地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