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亲属称谓语构成系统对比与分析

2015-03-18 22:32王杨琴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血亲宗亲汉英

王杨琴

(湖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汉英亲属称谓语构成系统对比与分析

王杨琴

(湖北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5)

从构成系统差异的角度对比分析汉英亲属称谓语,亲属称谓语是存在于各个民族的普遍现象,对中西方亲属称谓语的认识可以对跨文化交际起到非常有益的推动作用。研究不同语言中亲属称谓系统的差异对于语言学习和翻译实践也大有益处。

亲属称谓语;系统对比;共性;差异

一、汉英亲属称谓语构成系统的共性

不同民族根据其文化、习俗、社会演变等诸多因素形成了不同的亲属称谓语系统。但是无论是何民族,其亲属称谓系统都是基于血缘关系而形成的,因此,各个民族的亲属称谓系统却也有它们的相似之处。以中西方家庭构成情况为例,很容易就会发现它们亲属称谓语,如:父、 母、女、儿、兄弟、姐妹等等,这些称谓在两个民族之中都是共同存在的。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汉英亲属称谓语的共性特征,即:(1)两个民族都拥有由于核心家庭关系而形成的亲属称谓方式。例如,都有对父亲、母亲、哥哥、姐姐等等的称谓;(2)两者都具有根据血缘关系而形成的的亲属称谓语,例如:祖母、表哥、表姐、伯父等等; (3)它们也都有根据婚姻关系的形成而产生的称谓方式,即姻亲的称谓方式,如:公公、婆婆、媳妇、女婿等等。

二、汉英亲属称谓语构成系统的差异

为了对比汉英亲属称谓语的差异,以下将以血亲和姻亲两个方面做为切入点来进行系统的比较。

(一)血亲

血亲,从字面理解即指是与自己存在血缘关系的亲属关系。在中国的东方文化中,血亲又可以再次划分为宗亲和外亲。宗亲的定义是指同宗的亲属。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同祖同宗”, 它是以父系血缘为纽带的,以始祖为主根的传承支系关系家族。与宗亲相对而言则是外亲,它是以与女系血亲联系的亲戚,外亲也叫女亲或外姻,甚至可以叫外族,它包括与母亲有关系的亲戚,或者是指和出嫁后的女儿所保持的亲戚关系。这些亲戚有:外祖父(母)、舅舅、姨妈、表兄弟、表姐妹、女婿等等。中国将亲戚划分成为内亲外戚,而在西方,血亲是不再进行进一步地划分的。也正因此,汉语亲属称谓将父系血统的亲属,也就是同宗同祖的亲属称为宗亲。并且宗亲之下可以继续划分为直系和旁系。直系宗亲有: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等等。旁系宗亲有:伯父、叔父、姑姑、堂兄弟等。与此相对,外亲则是女系血统的亲属。如外祖父、外祖母、舅舅、姨妈等等。总结来看,汉语亲属称谓语中的血亲关系词一共有33个,它们是:祖父、外祖父、祖母、外祖母、父亲、母亲、伯父、叔父、舅舅、姑姑、姨妈、哥哥、弟弟、姐姐、妹妹、堂哥、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弟、表姐、表妹、儿子、女儿、侄儿、外甥、侄女、外甥女、孙子、外孙、孙女和外孙女。而英语的血亲关系词仅仅只是汉语数量的一半,一共是15个,它们是:grandfather,grandmother,father,mother,uncle,aunt,brother,sister,cousin,son,daughter,nephew, niece,grandson, granddaughter。通过以上对比不难发现,汉语中将长幼辈分都赋予了不同的称谓,而这种情况英语完全不同。比如,汉语里,称呼家庭成员中年纪最大的兄长为“大哥”,以此根据出生先后可以依次称呼其为“二哥”、“三哥”、或是“二弟”、“三弟”等等,但在英语中,对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的称谓用名字代替固定统一的称谓比较普遍,也是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一种称呼方式。以“brother”为例,即便是在书面语中,我们也很难从“brother”这个词的本身去判断其与称呼者之间的关系到底是兄长还是小弟。如果在“brother”前面加上“old”、“older”或是“young”、“younger”,才可以将年龄长幼区分开来。另外,在称谓系统中,对辈分最高的曾祖父母或祖父母的称谓,汉语通过加上“曾祖”或“祖”来修饰,而英语两者都只是加相同的修饰语“grand”来实现,曾祖父为“grand grandfather”,祖父为“grandfather”。并用,随着社会发展,如今“grand”的用法也已经出现淡化的趋势。这也是英语对亲属称谓语淡化区分长幼辈分的又一佐证。前面谈到汉英亲属称谓的共性时指出,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有对于核心家庭成员的称谓。但是认真分析下来,对于核心家庭成员,汉语的描述要更加详细一些,以上谈到的“brother”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虽然无论是在哪个民族,父母亲、兄弟、姐妹、儿子、女儿均有各自的称谓,但是,对于核心家庭成员之外的亲属关系,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比如汉语中的姑姑、姨妈、婶婶和舅妈仅仅对应英语中的一个词“aunt”,伯父、叔父和舅舅在英语里也只对应一个词“uncle”。以上谈及的汉英亲属称谓的差异也可以看出,英语国家对于核心家庭更加重视一些,除此之外的家庭成员,亲属关系越是疏离,那么其称谓就越是简单,旁系三代以外的关系在英语里几乎没有对应的亲属称谓。即便是在核心家庭的称谓系统中,汉语的描述性也更强一些,如汉语中划分了“哥哥”与“弟弟”、“姐姐”与“妹妹”,英语就没有对此做准确地划分。

(二)姻亲

姻亲的定义是指由于婚姻构成,使原本无血缘关系的人形成了亲属关系。以“我”为例,假设“我”为男性时,所产生的姻亲包括岳父、岳母、妻子、内兄、内弟、大姨子、姨妹、嫂子、弟媳、姐夫、妹夫、连襟等等;而如果“我”为女性时,包括公公、婆婆、丈夫、大伯子、小叔子、大姑子、小姑子和妯娌等等。汉语姻亲关系称谓语共计有21个,它们分别是:公公、岳父、婆婆、岳母、伯母、婶母、舅妈、姑父、姨父、丈夫、妻子、大伯子、小叔子、姐夫、妹夫、连襟、大(小)姑子、大(小)姨子、嫂子、弟媳、妯娌、女婿和媳妇。英语的姻亲称谓数量仅仅只有汉语的一半,共计10个,它们分别是father-in-law,mother-in-law,aunt,uncle,husband,wife,brother-in-law,sister-in-law,son-in-law,daughter-in-law。从数量上来看汉语的姻亲称谓语构词方式比英语要多,也就是说汉语的姻亲称谓比英语要复杂得多。英语的姻亲称谓语的称呼形式有一个共性,即都是通过添加后缀“in-law”的方法来解决,比如婆婆是“mother-in-law”,媳妇就是“daughter-in-law。”汉语中的姻亲称谓总结不出这样的共性。此外,在汉英的亲属称谓系统中均出现了几类家庭成员的称呼合而为一的现象,但英语较之汉语此类现象要少。比如汉语中有祖孙、夫妻、叔嫂、姑表、父子(女)、母子(女)、兄弟、姐妹、兄妹、姐弟等等的表达,而英语中除了夫妻有对应词”couple”外,另一个词语是“siblings”对应的意思是兄弟姐妹。除此之外,英语在称谓上均无此类体现,即便是要表达也是通加“and”连接,或加“s”于词尾。如sisters表示姐妹,mother and daughter表示母女。连襟可以翻译成husbands of sisters,妯娌可以译为wives of brothers。

据以上数据还可以总结出汉英亲属称谓语系统的如下差异:汉语的亲属称谓语的构成系统比英语要复杂。比如,汉语中的多个亲属称谓语在英语中仅仅只对应一个。这也可以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汉语亲属称谓系统构成层级分明,且描述详尽,对于不同辈分、不同的亲属关系、疏离远近都赋予了不同的称谓。

三、小结

总之,亲属称谓是一个庞大的语言文化系统,它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时代性,但是对于亲属称谓而言,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它都是所在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折射。中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国文化的精髓首推儒家文化,孔子推崇“仁”和“礼”, “仁”和“礼”在封建社会,一直为统治阶层所利用,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明长河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的教义,如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尊尊”、“亲亲”的原则都影响到了亲属称谓的方式。“尊尊”“亲亲”折射到亲属称谓中便是强调在亲属称谓的形式上要正名分,定等级, 这种详尽、准确、复杂的汉语亲属称谓系统,与西方模糊和简约的称谓系统形成了鲜明对比。西方,发展较早的资本主义强调个人的贡献,个性的张扬。这种突显的民主、自由和和平精神使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的“平等”,地位是并列的。 强调“平等性”必须要大于“权势性”,于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渐渐地建立了这样的观点:所有的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因此,在汉语亲属称谓中被认为是不能接受的直呼长辈名字,在西方也是合乎情理的。这种从简的亲属称谓语方式,正是与这种文化氛围相适应的,是文化的折射。在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所以家族关系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宗法观念也都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几年,现代汉语的亲属称谓也开始出现简化的趋势,中西方文化交融,受西方影响,在家庭中出现了音译的亲属称谓语,如“妈咪”“爹地”。所以亲属称谓语其实也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动态语言,社会和文化因素对其都产生了影响,研究它们的差异事实上与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密不可分。

[1]Fasold,RalPh.Sociolinguistics of society[M].Oxford:Blackwell,1990.

[2]Hudson,R.A.Socio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3]利奇.语义学(李瑞华等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480.

[4]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1.

[5]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50~69.

[6]郑尔宁.近二十年来现代汉语称谓语研究综述[J].语文学刊,2005,(2):120~122.

[7]崔希亮.人称代词及其称谓功能[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1):46~54.

[8]崔希亮.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2):34~46.

2095-4654(2015)02-0099-02

2014-11-06

H315.9

A

猜你喜欢
血亲宗亲汉英
中华余氏宗亲总会向洪灾重区湖南省平江县捐款10万元
汉英倍数表达形式比较及其类型学考察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浅谈宗亲联谊的现状
开展宗亲联谊 构建和谐世界
英语语块在汉英翻译中的积极作用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