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商务英语口译探讨

2015-03-21 01:15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甘术恩
中国商论 2015年16期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口译商务英语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术恩

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商务英语口译探讨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甘术恩

摘 要:商务英语口译是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强,难度较高的英语课程,“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授课模式难以胜任口译课程对于教与学的高要求。体验式学习作为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是指在经验中获得省思从而解决问题,该学习方法的重参与性和强课程体验性符合商务英语口译的性质和特点。为此,在总结体验式学习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将其应用于商务英语口译教学的可行性,构建了基于“3P”模式的体验式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模式。商务英语口译要以相关背景文化准备、专业知识和语法知识的储备为前提,重视课程学生的情境体验和过程感受,并通过体验反馈切实增强学生的口译能力。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 商务英语 口译

商务英语口译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了解并熟悉商务口译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商务口译的基本技巧。传统以“教师教、学生学”单一输出型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口译课程对于教与学之间的互动连接关系。体验式学习作为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型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学习参与性和体验性,这与口译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相符的。因此,本文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对商务英语口译进行了探讨,试图学会学生自我训练和自我提高的方法,使得学生能独立承担商务谈判、国际会展、企业介绍、招商引资等商务活动的英汉,汉英口译工作,为毕业后从事涉外工作,走向商务口译市场奠定坚实的职业基础。

1 体验式学习基本理论

“体验”一词在中古英文及法文的词义则是“实验(Experiment)”之意,以现代的语言表达就是“经过一项实验”。美国体验教育协会所述:体验教育是一种理念和方法,在教育与学生有目的地进行直接的经验和反思,以增加知识,发展技能和澄清价值观。庞维国认为所谓的体验学习,可以界定为学生在学校或教师安排之下,体验各种学习活动,从事有意义的学习,并从活动中习得各种实用能力,并能应用在实际生活情境中。Athcrron(2002)认为体验学习最直接的教学应用就是用它确保教学活动能符合每个阶段的经验学习历程。换句话就是教学者的主要认识就是去“追踪”学习者的学习历程是否配合经验学习的阶段,询问能引起学习者反思、概化的问题,并且提供情境测试所学的概念。

体验学习已渐成为另一种“学习”方式,其基本源自于杜威的“在做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观念,用教学或是理解学习者的“程序”或“方法”,其不受环境限制也可行,不一定要在户外。笔者认为,其主要是指在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体验与自己的经验结合,再透过内省产生新的经验,并能将其迁移至生活上,进而内化在学习过程。有别于传统以单向授课及采用统一教材为范本的教育方式,体验式学习的过程将重点放在彼此的互动性和课后的讨论与分享,以学习者为学习的中心,将教导者转为引导者的角色,并透过反思内省帮助其自我思维及沉淀经验。

以体验学习的发展作为指导,杜威认为体验式学习是一个连续的改造旧的经验和建立新的经验的方法。其认为经验和教育的关系如下:第一,经验具有续性,或称之为经验的连续体。在任何情况下,经验总有一定的连续性;因而,还要注意经验的形式和方向。每种经验都是一种推动力,判断一种经验的价值,要依据他推动的方向和结果。第二,经验的交互作用。任何经验都是客观条件和内在条件的相互作用,及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学生不仅被动的适应环境,而且能动地作用于环境;环境的变化又对学生产生反作用。因此,杜威所说的经验把人(经验的主体)和自然(经验的客体)都包括在内。从经验来说,他强调教育与个人经验之间的有机性,真正的教育都是从经验中产生的;在生活来说,为生命的延续,为了生存,必须与环境保持平衡状态,但经验与教育二者并非相同,并不是一切经验都具教育的作用。

经验成为教育的过程,教育就是经验连续和改变的过程。杜威认为,纯粹的活动不能构成经验,除非个人能够知觉或发现行为与行为结果的关系,有意识地把行为与结果的承受连结起来,经验才算建立(Dewey,1959:163-164)。教育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越是明确和真诚地坚持这种主张,对于教育是什么,应有一些清楚的概念就愈加显得重要。如果不把经验理解为决定教材、决定教学和训练的方法以及决定学校物质设备和社会组织的一种计划,那么这种经验完全是虚幻的。如果不把经验看作是已经开始着手实施的行动计划,那么,这种经验就等于一种文字的形式。

2 体验式学习理论应用于商务英语口译中的可行性

商务英语口译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课,实践性强,难度较高的一门英语课程。课程的总学时为22课时,其中理论7课时,实践15课时,可见该课程对实践课程较为注重,强调课程的实用性。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应切实执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重过程的教学评估,强调核心技能的素质教育实践,才能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在教学上,也应大量设置和模拟商务口译场景,这就与体验式学习对“体验实践”过程的注重非常的相似,体验学习强调从情境中学习,而商务英语也是如此。

商务口译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跨文化意识,强调合作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加强对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在商务语言知识、技能、文化意识、修养方面得到整体发展。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传统式商务英语口译一般情况下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思维往往被禁锢于一个拘束的环境。而体验式学习是将学生的学习知识作为教学围绕的基本点,通过设计特定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并通过过程体验引发思考和创新。在口译的基本理论和具体程序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译体验过程,无疑会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技能和熟练商务外事口译的操作,学会解决问题和自我提升。

故此,以商务英语口译作为记录媒介与学习者中的关系,有利于将体验过程的本身内容作为口译教学的主要关注对象,梳理引导者、引导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自身以及课程情况的多重复杂交叉关系,以反思和体验实践等学习方式将英语口译课程进行体验内省,挖掘服务对象的工具功能,由此可见,在商务英语口译教学中引入体验式学习理论,并从中反思纪录是完全可行的。

3 基于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商务英语口译教学模式

2013年9月,笔者以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本校商务英语专业口译学习情况进行专门研究发现,学习者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与语言能力、背景知识相关的领域,从学习表现看,学生仍然较多地认为语言方面的学习困难最为严重,听力和表达能力明显不足。LI(2002)的研究也探讨了语言教学在翻译训练中所扮演的角色,并在访谈过学生之后得到了相似的结论,即绝大多数的学生会认为语言训练是口译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应该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研究还发现高达51.4%的学生都认为应该在中英文两方面都需建立其稳定的语言基础,才能开始进行翻译的学习,他们认为,如能够在开始正式学习翻译之前,在第一年的课程设计中提供密集的语言训练,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强化语言能力后,更有利于提升未来的学习效率。而廖柏森(2007)对于口译教学中教师的观点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教师也认为在口译教学中学生语言程度和专业背景知识不足的问题最为严重,这些资料与笔者的研究结果遥相呼应。这也为我们的研究指明了方向,即如何在体验式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强化学生语言基础,提高其背景知识能力是提高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的关键点。

3.1 背景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为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本课程的主教材为徐小贞总主编的《商务现场口译》。该课程主要有七大块内容,分别为:迎来送往、礼仪讲话、商务旅行、商务访谈、商务广告、商务陈述。课程要达到的知识目标为:掌握商务口译中各种话题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掌握涉外商务活动中的主要口译技巧和口译笔记技巧;熟悉商务口译文化背景。因此,为了达到该目标,笔者在每块内容理论学习之后,都会根据教学内容相应的安排4~6小时的现场体验活动课程。需注意的是根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可以不按照教学和教材资料原来的内容排列顺序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需要,补充适当的教材外的内容,尤其是在实训时,需要教师自编或收集大量的教学素材补充进去。

3.2 基于“3P”模式的体验式商务英语口译设计实施

如上所述,体验式学习重视学生学习过程,更加关注过程评估和强调学生核心素质的培养,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3P”的体验式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基于“3P”的体验式商务英语口译课程教学模式

3.2.1 相关背景文化准备、专业知识和语法知识的储备

充分的文化背景准备和充足的知识储备是完美准确口译的前提。从口译者角度来看,充分的文化背景准备和充足的知识储备是保持其自信和内心放松的物质基础。就口译课程而言,准备包括两类,短期准备和长期准备,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为口译做好足够的长期准备和短期准备。

第一,教学重难点的说明。以“Protocol Routine”(迎来送往)这单元为例,教师可以首先以提问方式阐述教学的重难点,如:如何准备一场接待?接待中,口译者需要做哪些口译准备?需要口译者具备哪些口译技巧和素质?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可分别阐述自身对于迎来送往中长期准备和短期准备的理解,如口译者的长期准备是一项终身事业,它有起点,但无止境,经验越丰富,口译效果越成功,这就需要口译者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宽大的胸怀;而短期准备则要求口译者对于所要参与的口译接待做一个仔细的分析,建立起与口译接待相适应的百科知识和口译技巧。

第二,专业知识和语法知识的准备。口译是一项及时性工作,对口译者的反应能力要求极高,而其背后是对口译者专业知识储备充足与否的实际检验。同样以“Protocol Routine”(迎来送往)这单元为例,口译者至少应该知道一些在接待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专业词汇,如“to recover from the jat lag”(倒时差)、“itinerary”(活动安排)、“to adjust the time difference”(适应时差)、“to proceed through the Customs”(进行海关检查),还需要了解一些接待中口译的基本句型、构成及其用法,从而能够快速、灵活、自主、自由的建构语言知识,如“We gathered here today with great pleasure to warmly welcome Mr. Thomas from ABC Company.”;“We are sorry that we shall be leaving. It is really a most interesting and rewarding visit.”

3.2.2 现场体验式口译教学

第一,明确口译任务,激发口译体验兴趣。在课程前一周,教师以模拟练习中欢迎和接待某公司总裁为例,布置小组口译任务。任务布置完成后,不应立即放任学生,可播放一些跨国公司接待的经典案例,让学生观察日常接待的基本顺序、其中的礼仪,并让他们观察接待中是否有不当之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口译兴趣。在准备过程中,教学除了让学生关注口译者句型句式外,还可以提示学生观察接待者的穿着、表情等,这其实就在无意中完成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第二,创设情境,实施口译教学。其实,学生在课上进行课程展示之前,课下往往已经进行了数遍的排练,在实施时,教师应帮助学生尽量用上教学中提到的专业词汇,帮助学生理清接待的顺序让他们认识到外商接待中其实就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交际知识的灵活运用。比如,笔者教学时发现,很多小组接待时不仅穿着规范,还专门制作了接待牌,登机牌,从而更好地模拟了实际的环境;甚至有些小组,还设置了接待前的电话沟通、酒店预约等前续环节,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课程中学习的大量专业知识和语法知识学生们都能熟练运用和穿插于接待过程之中,可以说,体验式教学不仅提升了学习知识,更增进了学生彼此间的感情,培养了学生勇于协作、互助互利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团队精神。

第三,教师现场指示和点评。口译现场体验和表演过程中,学生们难免会出现纰漏,这时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发挥出来,这也是对体验式教学的深层次理解。体验并不是放任自流,体验的目的是完成教学任务,提升学生口译交际能力。然而,由于中英文语境毕竟差别很大,生长于中文环境的学生在英文表达时难免会出现生硬、卡壳等现象,甚至对某些问题看法不深入,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调整,实时发现和掌控口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口译教学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

3.2.3 积极反馈体验效果

体验式活动的完成并不意味着体验教学的结束,体验效果的积极反馈是提升和改进体验教学的重要一环。从学生角度看,他们的体验活动完成后,也希望得到相应的评价,因此,教师的适时点评以及事后评价是促进体验式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为此,在适时点评时,教师可从专业知识运用、背景文化理解、团队写作精神、口译表达清晰度等方面进行点评。而在综合评价时,应充分考虑体验式教学重过程的特点,可以根据学生平时课堂成绩(含出勤率),课堂参与程度(讨论和课堂活动),课外作业及其他活动30%、平时测试和实践(课堂演示或口头报告)30%;期末考试成绩(现场实操)40%进行综合考评,从而建立起全方位、阶段性、滚动式、集能力和知识为一体的综合考核体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也可以提升课程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Li De feng.Translation Curriculum and Pedagogy:Views of administrators of translation services[J].Target,2007,19(1).

[2] 廖柏森.台湾口译研究现况的探讨[J].第十届口译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6,1-10.

[3] 庞维国.论体验式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11,6(9).

[4] Kolb A Y,Kolb D A.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M].Encyclopedia of the Sciences of Learning,Springer US,2012.

[5] Arnold N,Paulus T.Using a social networking site for experiential learning:Appropriating,lurking, modeling and community building[J].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2010,13(4).

作者简介:甘术恩(1975-),男,汉族,江西九江人,硕士,专任教师,职称:讲师。

中图分类号:F0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06(a)-190-03

猜你喜欢
体验式学习口译商务英语
美国法庭口译制度研究及启示——以夏威夷州法庭口译为例
商务英语通用语研究:现状与反思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The Enlightenment of UK Modern Apprenticeship on Training Course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心理拓展训练与相关概念关系辨析
对初中英语教学中体验式学习应用的几点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口译认知构建中的概念整合——以总理记者招待会的古语诗词口译为例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