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胜利
——学习《论持久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2015-03-28 05:51刘歌德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论持久战世界观抗日战争

刘歌德

(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广州 512075)

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的胜利
——学习《论持久战》、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刘歌德

(中山大学哲学系,广东广州 512075)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著作,《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著作,《论持久战》是辩证逻辑著作。这三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著作,三者构成完整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论持久战》将前两论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化、具体化到抗日战争,是具体指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科学军事哲学著作。其中所阐述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对于今天全面深化改革依然具有直接现实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论持久战》;抗日战争胜利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什么取得胜利?为什么中英鸦片战争中国失败?为什么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这些原因都非常复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国失败,这是由于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是封建主义制度,当时的英国、日本已经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中国的封建主义制度到了19世纪已经腐败、腐朽、没落,在科学技术、生产力发展水平已大大落后于资本主义社会,落后必然挨打。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失败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整个满清封建王朝出现了很多腐败的“铁帽子王”;再一个原因就是思想文化落后于西方,中国当时主流思想意识文化是封建专制主义、迷信、保守、封闭,思想不解放,没有民主,不讲科学,没有人权,没有自由……。1931年“9 ·18”事变后,到1945年,长达14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虽然当时中国社会制度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是20世纪20年代后,中国的社会面貌与19世纪的中国社会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西方先进文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国共合作,全民持久抗战的结果。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中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所处的国际环境条件也有很大不同。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中国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主战场之一,中国的抗日战争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是互相支援的。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离不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民族中坚。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指导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指导抗日战争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是正确的,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当时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具体分析中日矛盾及其运动变化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实行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军事路线是正确的,关键是哲学路线、思想路线是正确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5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讲话中,总结我们党的发展历史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指出:“我们党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抗日战争一开始,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指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抗日战争一开始,毛泽东在延安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作过《实践论》、《矛盾论》的哲学讲演,这不是偶然的。“两论”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是科学世界观、方法论统一的经典。“两论”唯物辩证论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在全国和中国共产党内部都存在一些模糊和错误的认识。当时在国民党内部以汪精卫为代表的亲日派散布“亡国论”主张,极力夸大中日战争敌强我弱的因素,在抗战爆发前就大肆宣扬“中国武器不如人,战必败”。“如果抗战,必会作阿比西尼亚”等等;抗战爆发后,又大肆贩卖“再战必亡”的论调,为他们的降日卖国活动制造舆论。另一种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美、亲英派的“速胜论”。在上海“八·一三”事变时,他们就说“只要打三个月,国际局势一定变化,苏联一出兵,战争就可以解决”;台儿庄战役胜利后,认为徐州会战是“准决战”,“是敌人的最后挣扎”。这种“速胜论”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内也有反映。由于1937年9月平型关首战告捷,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以王明为代表的一些人便产生了轻敌情绪。

为什么“亡国论”、“速胜论”是错误的?为什么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1938年5月和6月,毛法东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作了《论持久战》的演讲。《论持久战》把“两论”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深化、具体化到抗日战争,是具体指导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科学军事哲学著作。《论持久战》既是军事著作,又是哲学著作,是两者统一的典范。《论持久战》被列为世界十大军事名著之一,是毛泽东同志全面正确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对于战争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和预见,实现科学决策和领导全面抗战胜利成功是典范,也是毛泽东唯物辩证法哲学思想已经形成完整科学体系之标志。《论持久战》蕴含着理论形态系统全面完整的唯物辩证法,蕴含着科学的辩证逻辑哲学流动范畴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是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统一的体系;是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的体系;是唯物论自然观和唯物论社会历史观的有机统一。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国共产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毛泽东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的著作,《矛盾论》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著作,《论持久战》是辩证逻辑著作。《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著作,三者构成完整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体系。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从辩证唯物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中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论持久战》《毛泽东选集》第2卷,1952年版,第437页,以下引此书只注页码。)毛泽东在《论持久战》的“问题的根据”中坚持了彻底的辩证唯物论立场,指出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于:“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第437页)

这个“根据”是客观的、具体的、全面的。毛泽东对问题的分析坚持了辩证唯物论的客观性、具体性、全面性三者的统一。

从实际出发,必须认识实际。客观实际是全面的、具体的。认识实际,必须坚持辩证法的全面性、具体性。在抗日战争问题上,“亡国论”和“速胜论”之所以是错误的,就是因为这两种观点从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看是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揭露了这两种错误的哲学世界观、方法论的根源:“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个侧面,一个时期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反对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化倾向,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436~437页)

毛泽东客观全面分析当时中日矛盾双方互相对立的四组特点:(1)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弱国,在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各方面都不如日本。日本是一个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它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在东方是一流的,在世界也是五六个著名帝国主义国家中的一个。(2)中国的抗日战争是进步的,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就是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是帝国主义性的,是退步的和野蛮的。(3)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山多,能够支持长期战争。日本国比较小,其人力、军力、财力、物力均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在国际上能够得到广大援助。日本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在国际上失道寡助。

毛泽东指出:“这些特点,规定了和规定着双方一切政治上的政策和军事上的战略战术,规定了和规定着战争的持久性和最后胜利属于中国而不属于日本。中日战争就是这些特点的比赛,这些特点在战争过程中将各依其本性发生变化。一切东西就都从这里发生出来。这些特点是事实上存在的,不是虚造骗人的,是战争的全部基本要素,不是残缺不全的片断;是贯澈于一切大小问题和一切作战阶段之中的,不是可有可无的。”

(439~440页)

在抗日战争问题上,“亡国论”者看到了中日矛盾双方中国是一个弱国,日本是一个强国这个“客观”事实,但是他们只看这一点,夸大这一点,看不到和有意否认中日双方其它三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他们看问题的世界观、方法论既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又是形而上学片面的。“速胜论”者则只看到中日矛盾双方另外三个特点,而看不到中日矛盾双方日强我弱这一特点,因而他们看问题方法也是片面和主观的。毛泽东唯物辩证全面分析中日矛盾双方四组特点,指出,敌强我弱决定抗日战争中国不可能“速胜”;中日双方另三组特点决定中国不会亡国;中日矛盾双方四组特点决定中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必定属于中国。

毛泽东还对当时中日矛盾双方的第(1)组特点,从当时中日双方所处的具体历史时代特点作了具体分析。毛泽东认为,日本的退步和寡助是具体的,是同当时20世纪30年代的具体时代特点联系在一起的,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处于帝国主义退步时代,与英国灭印度时期,英国还处于资本主义的进步时代不相同。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引起多数国家和人民的反对。中国抗日战争,中国是进步的,也有具体历史时代特点,处于历史上进步时代。毛泽东指出:“所谓抗日战争中国是进步的,不是说普通一般的进步,不是说阿比西尼亚抗意战争的那种进步,也不是说太平天国或辛亥革命的那种进步,而是说今天中国的进步。今天中国的进步在什么地方呢?在于它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国家,已经有了资本主义,有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有了已经觉悟或正在觉悟的广大人民,有了共产党,有了政治上进步的军队即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红军,有了数十年革命的传统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十七年经验。”(441~442页)毛泽东还具体分析当时抗日战争所处的具体国际(空间、时间)条件:“国际的条件,使得中国在战争中不是孤立的,这一点也是历史上空前的东西。历史上不论中国的战争也罢,印度的战争也罢,都是孤立的。唯独今天遇到世界上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空前广大和空前深刻的人民运动及其对于中国的援助。”(442页。)

《论持久战》是一部天才的军事辩证法著作,科学预见抗日战争全过程运动发展变化的趋势。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而发展的,《论持久战》运用唯物辩证法世界观、方法论天才预见中日战争发展过程将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时期。

在这三个阶段,中日双方存在具体的量变和质变、复杂的矛盾竞争、变化,发展过程的曲折性。毛泽东在描述中日战争三个阶段战争进程的轮廓时,指出敌我力量在每一个阶段上的量变和质变,从方向上指出了向上的变化和向下的变化。毛泽东具体分析战争每一阶段中日双方的变化有新的量和质的变化和旧的量变和质的变化,为坚定地有目的进行持久战的战略指导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坚持运用,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观人民群众论的世界观、方法观指导抗日战争。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抗日战争要取得胜利,必须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组织、发动人民群众,实行全民抗战。毛泽东在《论诗久战》中强调要发挥全国人民的自觉能动性,要对全国人民实行抗日的政治动员,建立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革命战争,它的胜利,离不开战争的政治目的——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离不开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离不开全国人民的动员,离不开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等政治原则,离不开统一战线的良好执行,离不开文化的动员,离不开争取国际力量和敌国人民援助的努力。”(468~469页)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论述了要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必须实行人民战争,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在抗日战争中,只有军队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里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

在抗日战争中,要实行人民战争,必须建立一支人民的军队。人民战争必须依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进行战争。在整个抗日战争中,军队就是武装起来的老百姓,老百姓就是未被武装起来的军队。在整个抗日战争中,以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为骨干,建立了正规军、地方部队和民兵三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体制,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体制同国民党领导的正规军武装体制共同联合抗击日本,最终取得胜利。

抗日战争胜利已经70周年了。毛泽东在抗战初期发表的《论持久战》伟大军事哲学科学著作,所阐述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对于今天全面深化改革仍然具有直接现实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12月5日和2015年1月23日,在中央政治局两次集体学习哲学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矛盾论,历史唯物论生产力论、人民群众论的基本观点;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坚守理想信念,坚定正确政治方面,提高战略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驶全局能力,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书写改革开放历史新篇章。”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应该是我们各级干部认真原原本本学习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之一。

Triumph of Marxism Philosophical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Learning On Protracted War and Commemorating the 70th Anniversary of the Victory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LIU Ge-de
(Philosophy Department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Guangdong 512075,China)

Mao Ze-dong's On Practice is Marxist work of philosophical epistemology,the work of On Contradiction is Marxist dialectics and On Protracted War is the work of dialectical logic.These three works are the classical works of Marxist philosophy on the localization in China.The three works constituted a complete ideology system of Mao Ze-dong's philosophy.On Protracted War has deepened the ideological lines of the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methodology and a factual and realistic work style of the first twos into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nd they are the great military and philosophical works in guidance the victory in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The scientific world outlook and methodology still have direct and realistic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oday's overall deepening reform.

Marxist philosophy;world outlook;methodology;On Protracted War;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A81

A

1673-0313(2015)04-0031-04

2015-05-04

刘歌德(1938-),男,湖南衡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猜你喜欢
论持久战世界观抗日战争
创设学习主题,促成深度学习——以“从《论持久战》看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为例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智能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雕塑遗产》
喜闻《论持久战》成为“最热读物”
远洋东方境世界观售楼处
走向理性:近代以来中国世界观的嬗变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