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悼亡词浅析

2015-03-28 05:51黄水平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忆旧王船山亡妻

黄水平

王船山悼亡词浅析

黄水平

(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东莞 523083)

王船山对亡妻陶氏、郑氏有着深厚情谊,故而创作了许多悼亡诗词以寄托对亡妻的怀念之情。其悼亡词具有哀悼深挚、融国家之恨、词品人品合一等方面的独特魅力,是悼亡词中的杰作。

船山;悼亡词

悼亡,古已有之,《庄子·至乐》载庄子妻死箕踞鼓盆而歌[1]450,即为“悼亡”之滥觞。在中国诗歌史上,比较有影响的悼亡诗,首推晋诗人潘岳《悼亡诗》。“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2]635;“怅恍如或存,周遑忡惊惕”[2]635,诗人怀念亡妻的真挚情爱跃然纸上。唐诗人元稹亦有悼亡佳作《遣悲怀》[3]。然以词悼亡,则首推宋代苏轼。苏轼《江城子·已卯正月十二夜记梦》写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4]141纵然生死相隔,词人仍对亡妻“不思量,自难忘”。贺铸《半死桐》(重过闾门万事非)[5]6,以半死桐题篇,取半死桐“声音为天下至悲”[6](枚乘《七发》)之意,以寄托对亡妻的深沉哀思。

如果说潘岳、元稹的悼亡诗及苏轼、贺铸的悼亡词,是悼亡题材的杰出代表,那么在清代纳兰性德之前最杰出的悼亡佳作,当属王船山哀悼亡妻的悼亡诗词。

王船山于明崇祯十年(1637)19岁时,娶同县陶万梧之女。清顺治二年(1645),船山27岁,陶孺人于八月去世,年25,葬于王衙坪。清顺治七年(1650),船山32岁,二月续弦桂林,娶襄阳郑仪珂之女。清顺治十八年(1661),船山43岁,六月郑孺人卒,年29。终顺治一朝,船山经历“明亡、南明灭”两次亡国、一次丧父,心情沉痛,内心悲怆难解,故船山将对亡妻的思念融入家国之恨,宣泄于悼亡词中,可谓情深恨长矣!

船山词中共有悼亡词19首,其中《霜天晓角·怀旧》、《满江红·忆旧》、《霜天晓角·怀旧》、《凤凰台上忆吹箫·忆旧》、《扫地花·忆旧》、《望梅·忆旧》、《减字木兰花·忆旧》等7首直接以“怀旧”或“忆旧”为词题,其它如《忆秦娥·灯花》、《清平乐·咏萤》、《蝶恋花·早秋》、《浣溪沙·秋感》、《鹧鸪天·白莲》、《玉楼春·白莲》、《多丽·别恨》、《添字昭君怨·春怀》、《高阳台·蛛丝落叶》、《一剪梅·春晚》、《二郎神·七夕》、《蓦山溪·听雨》[7]等12首亦在感物伤怀中寄托悼亡怀念之情。

经参考彭靖《王船山词编年笺注》,结合对作词背景及词作内容的分析,《忆秦娥·灯花》、《清平乐·咏萤》、《望梅·忆旧》、《添字昭君怨·春怀》等4首侧重于悼念元配陶孺人;《霜天晓角·怀旧》、《满江红·忆旧》、《凤凰台上忆吹箫·忆旧》等15首侧重于悼念郑孺人。可见,船山对陶、郑两位夫人的悼念之情有一定程度的轻重之别,体现出两类内涵不同的怀念之情,现分别论述:

其一,船山对元配陶孺人的悼亡词

陶孺人是一位不嫌贫爱富、能够勤俭持家、善于待人接物、并对夫君体贴备至的贤内助。据王之春《王夫之年谱》,刘明遇为陶孺人作墓志铭,有云:“陶孺人产衡阳千亩侯,赀累钜玩,作合于青灯布缕之孝廉,而不挟富以骄其夫家。家常则膏沐盥漱,闻鸡戒旦;乱则抱形负影,生死相怜,女中之有须眉气,有铁石心者也。”[8]32陶孺人如此贤惠,船山婚后生活自然非常幸福,“读书帷底夜闻鸡,茶灶松声月影西”[9]563,船山读书至深夜,陶孺人照顾茶水于侧;“记向寒门彻骨迂,收书不惜典金珠”[9]564,船山收购图书,陶孺人不惜典当首饰以助。陶孺人为人贤淑,对夫君体贴备至,夫妻举案齐眉,相濡以沫。故爱妻离世,船山不胜怀念。当断弦之痛无处宣泄,词人不得不借词传情,如《望梅·忆旧》:

如今风味,在东风微劣,片红初坠。早已知、疏柳垂丝,绾不住春光,斜阳烟际。漫倩游丝,邀取定巢燕子。更空梁泥落,竹影梢空,才栖还起。

阑干带愁重倚。又蛱蝶粘衣,粉痕深渍。拨不开、也似难忘,奈暝色催人,孤灯结蕊。梦锁寒帷,数尽题愁锦字。当年酝就,万斛送春残泪。[7]

春意阑珊的黄昏,词人带愁独倚阑干,看到随风摇晃的游丝和“才栖还起”的燕子,想起自己无可皈依、无处寄托的感情,睹物思人,对亡妻陶孺人的思念化作送春的万斛残泪。又如《添字昭君怨·春怀》:

茸草偏生南浦,桃叶半遮芳树。东风何用苦相催,缓缓来。刚倩柳绵黏住,又被落红勾去。麟洲闻有返魂香,海天长。[7]

词人写出了红渐瘦、绿渐肥的暮春时节,对亡妻陶孺人绵绵无尽的思念。

因船山与陶孺人感情极深,随时随地都触发着船山对妻子的深情怀念。如《忆秦娥·灯花》:“心未冷,娟娟还弄斜阳影。斜阳影,半点红轻,一天烟暝。残香犹袅金猊鼎,泪痕微映鸳鸯枕。鸳鸯枕,如何落去,孤衾难整。”[7]船山在此通过描写从傍晚到夜深景物与感情的变化,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船山还善于以伤心人怀抱观世间万物。如《清平乐·咏萤》:“夕风乍定,冉冉穿芳径。曲沼欲寻鸳侣并,却是伶俜孤影。来回柳岸苔影,不知露冷更深。几点残星未落,一弯斜月初沉。”[7]船山以孤萤自喻,抒写对妻子的思念。以景语起,意境宁谧;以景语结,意绪苍凉。

其二,船山对继配郑孺人的悼亡词

船山与陶孺人相濡以沫,婚姻美满,然不幸未满十载。三年后(1650年),船山在桂林与郑仪珂之女结为伉俪。本可弥补失去元配之痛,不料相伴仅11年,继配郑氏也溘然病逝。船山极为悲痛,回想11年来,正是船山颠沛流离的艰难时期。国破家亡时期,船山与郑孺人流离转徙于粤、桂、衡、湘间,船山曾在《续哀雨诗·序》中回忆流徙期间的艰辛苦楚。云:“其时,幽困永福水砦,不得南奔,卧而绝食者四日,亡室乃与余谋间道归楚。顾自桂城溃陷,霪雨六十日,不能取道,已旦夕作同死计矣。因苦吟以将南枝之恋,诵示亡室,破涕相勉。”[9]300正因为患难见真情,糟糠之妻情愈深。因而船山对郑孺人之“离去”,极为悲痛,悼念之情随处而发,难以抑止。如《减字木兰花·忆旧》、《扫地花·忆旧》、《凤凰台上忆吹箫·忆旧》、《霜天晓角·怀旧》、《满江红·忆旧》等直接以“怀旧”、“忆旧”为词题,抒发对郑孺人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词人可能在妻子的忌日或诞辰,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触发了对妻子强烈的忆念情绪,感绪郁结,不能自已,为此写下悼亡之词,抒发他对妻子深沉的怀念。词中传达出船山对十年恩爱深情的回味与悼念,读来凄恻动人,催人泪下。如《凤凰台上忆吹箫·忆旧》:

楚塞天遥,漓江雨冷,烟云湿透征衣。指数峰残雪,侯雁先归。堪叹生生死死,今生事、莫遣心违。家山里,一枝栖稳,碧草春肥。依依,旧家枝叶,梦不到岘山,风雪霏微。念镜中双鬓,人老渔矶。指点棠梨春雨,犹应化、白蝶双飞。孤飞也,寒烟羃历,灯火荆扉。[7]

词上片述说自桂林携郑氏回衡阳事。下片思念妻子、悲悯自身,希望能与妻子化蝶双飞。但目下却只是在“寒烟羃历,灯火荆扉”的凄凉境地中“孤飞”。感情深挚、沉痛。又如《霜天晓角·怀旧》:“清秋晓角,斜日横云角。剑射灯花坠紫,双影瘦,征衣薄。今日梦中语,当时难卜度。惟有丹枫霜叶,点点血,还如昨。”[7]词上片回忆自己与郑孺人辗转流离于粤湘间的生活。下片写今日的心情:看霜染枫叶,似征途上洒下的血迹,想起一起经历的苦难,对妻子的思念愈深。惟其情真,故而感人!

词人与妻子共历患难,感情殊深,触处生悲:或因归鸟鸣叫,引起对妻子的忆念:“平湖春水,日落扁舟舣。话到伤心深处,双泪落,青樽里。天不留愁绪,拚遣愁人死。刚有一丝春怨,又花落,鹃声止。”(《霜天晓角·怀旧》)[7]日落时分,船靠岸、鸟归巢,词人更加想念相濡以沫的妻子郑孺人。或因悲心观物,思悼顿起:“敛束檀心吐半丝,迟回妆靓暗香吹。绿窗独倚珠千泪,团扇斜窥玉一规。清露浅,碧烟微,闲心自照镜光知。鹿门漫作无情句,月冷风清欲坠时。”(《鹧鸪天·白莲》)[7]词人在月冷风清的塘边观赏白莲,然白莲之貌在泪眼朦胧的词人看来,恰似亡妻,故而引发了对郑孺人无尽的思念。或伤春怀秋之时,睹物思人:“风剪芙蓉坠晚香,冲破难认旧鸳鸯。秋宵渐永尽思量。几度相逢唯梦里,疑非疑是不端详。鹭鸶空带满头霜。”(《浣溪沙·秋感》)[7]这首词化用苏轼《江城子》,表达对亡妻郑孺人的深情怀念。或时逢佳节,孤影怀人:“秋生处,还只恐、佳期无据。俯杳杳人间,几点疏灯乱,流萤低度。莫有多情应似我,向蛛网,含愁轻诉。方信得,经年此夕,带水桥成堪渡。休误,荏苒凌波,迢迢西浦。费乌鸦、高飞心力倦,奈尘世、荒鸡催曙。回首盈盈青女下,似笑我、凄凉庭户。算自有银潢,几许年华,玉颜非故。”(《二郎神·七夕》)[7]时逢七夕,词人仰观牛郎、织女相逢,勾起对亡妻的绵绵思念。或想起妻子对自己生活的关照,或当年想起与妻子愉快的生活,真切的感情遂奔涌笔下。如《扫地花·忆旧》:“微霜碾玉,记日射檐光,小窗初透,夜寒深否?问素罗新裁,熨须铜斗。闲揽书帷,笑指砚冰,蹙皱香篝。有黄熟篆销,芳膏结纽。”[7]词人回想当年与郑孺人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追述郑孺人勤于刀剪,料理书砚……弥见情深,感人泪下。总之,亡妻的一举一动,在词人脑子都留下了最深的烙印;一有触发,就引起他对妻子深情的忆念。

相比历代“悼亡”佳作,船山悼亡词自有其独特的亮点和匠心之所在,其魅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对亡妻哀悼的深挚,情真感人

船山与陶孺人举案齐眉,与郑孺人志同道合,伉俪情深。两次断弦,船山痛彻心扉,噙满眼泪写出对两位夫人的忆念,感情深挚真诚!王船山悼亡词感情深挚,对亡妻的怀念发自内心深处,如:“微霜碾玉,记日射檐光,小窗初透,夜寒深否?问素罗新裁,熨须铜斗。闲揽书帷,笑指砚冰,蹙皱香篝。有黄熟篆销,芳膏结纽。”(《扫地花·忆旧》)[7]词人回想当年与妻子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回味,事真情深,感人泪下。再如上文提到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忆旧》,词上片述说当年自桂林携郑氏回衡阳事;下片思念妻子、悲悯自身,希望能与妻子化蝶双飞,但却只能在“寒烟羃历,灯火荆扉”的凄凉境地中“孤飞”,感情深挚、沉痛。又如《高阳台·蛛丝落叶》:

拚却无情,更谁厮惹,西风檐角萧萧。留看人间,斜阳一晌光摇。蘋花应笑归期误,又争知、孤绪无聊。被殢人、轻蜨憨憨,片影相撩。天涯一梦迢迢,任露侵衰草,月冷危桥。便随尘土,离魂不倩人招。前时难忆藏鸦处,有归飞孤雁低邀。望谁为,并刀一剪,剪断情苗。[7]

词上片以檐角蛛丝自喻,表达自己在妻亡后感情无处寄托的无聊孤绪;下片以落尘的孤叶自喻,写妻亡后自己的孤独寂寥生活。词人在此渴望能“剪断情苗”,可见词人孤思之苦,亦可见船山与亡妻深挚的感情。船山对亡妻的深挚之情还体现在妻亡后船山内心难以消解之“孤”与“愁”,单就这19首悼亡词,船山就用了12个“孤”字,8个“愁”字,其它如“瘦影”、“凄凉”、“心碎”、“残泪”、“啼鹃”之类的悲伤之词亦随处可见。通过对这些字频的分析,可以看出船山在妻亡后内心是何等痛苦孤单,何等哀愁凄凉!

其二,融国家之恨于悼亡,推尊词体

悼亡词原本主要是表达词人对亡妻生前恩爱的缅怀。然船山身处国破家亡之独特背景,故而在悼亡词中融入了深厚的家国之恨。如《多丽·别恨》:

悄年华,偏是流光难掷。梦回时、分明眼底,离亭杨柳初折。浑相忘、金微路远,与扳留青组珠勒。天涯何处、漫生芳草,归来珍重,怕逢啼鸠。重思省,元来是梦,生死关河隔。今生永,迢迢良夜,如何拚得!只当年、华灯影里,鸳鸯绣带轻拆。怨落花、浪随流水,消尽西园旧春色。孤馆黄昏,雨丝云片,苍苔满地无人迹。问青天,何意留住孤鸾只?教空辜负,当年无限,山海恩德。[7]

词上片悼念桂王,抒发了建功无望的彷徨;下片悼念亡妻郑孺人。最后一句“教空辜负,当年无限,山海恩德”,则二情兼赅。再如《扫地花·忆旧》:“微霜碾玉,记日射檐光,小窗初透,夜寒深否?问素罗新裁,熨须铜斗。闲揽书帷,笑指砚冰,蹙皱香篝。有黄熟篆销,芳膏结纽。自惹闲愁后,对莲岳云压,苔潭珠溅,炉烟孤瘦。叹渺渺京华,不堪回首。碧海人归,雄剑谁怜孤吼!空凝望,绕湘流,暮云荒岫。”[7]词上片写与郑孺人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弥见情深;下片叹家国之事,感情激越,心绪苍茫。可见,船山在悼亡词中融亡国、丧偶之痛于一体。在明末清初词坛盛行“淫词”、“鄙词”、“游词”,士大夫普遍以词为小道的背景下,船山以词悼国恨家亡,不仅扩大了词的内涵,还提高了词体地位,将词体提高到和诗一样可以“言志”的高度。这是船山对推尊词体的独特贡献,是值得赞许的。由此可见,船山对亡妻的哀悼,不仅把对亡妻的深挚恋情融入到对民族危亡的时代感情之中,而且也表达出对永历政权的孤忠坚贞之心。这是船山对悼亡词内容及品位的扩充和提升。

其三,词品与人品相结合,彰显价值

船山悼亡词感情真挚深沉,笔触细腻,融家国之恨于悼亡,寓意深刻,兼顾思想和艺术的统一。“生来傲骨不羞贫,何用钱刀卓姓人”、“他日凭收柴市骨,此生已厌漆园歌”[9]564,船山对陶氏不慕虚荣和对郑氏无比坚贞的品德所表示的赞赏,正可见其对人品的高度重视。而船山词品,则前人早有阐发,如朱祖谋《杂题我朝诸名家词》之《望江南》云:“苍梧恨,竹泪已平沈。万古湘灵闻乐地,云山韶濩入凄音,字字楚骚心。”[10]330可见,船山词品自然是高尚的。船山悼亡词也不例外,“从不作艳词”即可见其词格调之高,融家国之恨于悼亡更可见船山忧国忧民的忠贞之心。另外,还应该注意到,船山投入反清复明斗争,并非单纯为“恋明情结”所驱动。若细细考量当时清王朝推行民族压迫政策给广大汉民众所造成的苦难,即可知船山还具有担忧苍生苦难的人文关怀精神。这亦渗入其词中,如《浣溪沙·即景》:“幸草犹余几段残,烧痕斜插野鸡斑,灰堆无数米家山。双眼矒腾疑梦觉,一天晴雨两阑珊,不愁也所带愁看。”[7]船山在词中通过对兵劫后惨象的描写,表现出船山对战争毁灭性后果的清晰认识,传达出船山担忧苍生苦难的人文关怀精神。

在封建社会,词人人品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人对其悼亡词的评价。如南宋史达祖虽也有为数颇多的悼亡词,其对亡妻的执着之情、其词艺术技巧之含量,均称得上是古代悼亡词之杰作,然因其曾依附于韩侂胄,故而叶绍翁《四朝闻见录》戊集《侂胄、师旦、周筠等本末》条说:“其人品流又远在康与之下,今人但知其词之工尔。”[11]758正因其人品不合格,故史达祖所写的那些颇为感人的悼亡词终封建社会从未得到较多关注,对其悼亡词之价值也从未有过深入发掘,甚至罕有人问津。可见,再好的悼亡词,若词人缺乏人格底线的铺垫,势必会影响到对其悼亡词的好评。于此可以断言,船山悼亡词所达到的词品与人品的一致,正是其令人青睐的支柱所在。

纵观明清词史,明词衰落,悼亡词亦不例外。王船山创作了19首情深感人、思想艺术结合的悼亡词,对明清之际词史沿革、带动清代悼亡词繁荣发展,可谓意义非凡。自船山之后,清代吴嘉纪、纳兰性德、王士祯、厉鹗、周之琦等都创作有悼亡词。船山悼亡词融家国之恨于哀思悼念,开创了清代悼亡词普遍存在的悲凉基调和沧桑之感,足可跻于古今“悼亡”佳作之列。因此,王船山的悼亡词是值得更多人去关注和解读的词中珍品。

[1]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3]元稹.元稹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4]邹同庆,王宗堂.苏轼词编年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7.

[5]贺铸.东山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6]萧统.文选[M].上海:上海书店,1988.

[7]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研究所.全清词·顺康卷[M].北京:中华书局,2002.

[8]王之春撰,汪茂和点校.王夫之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89.

[9]王夫之.船山全书:第十五册[M].长沙:岳麓书社,1996.

[10]朱孝藏著,白敦仁笺注.彊村语业笺注[M].成都:巴蜀书社,2002.

[11]叶绍翁.四朝闻见录[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3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12]彭靖.王船山词编年笺注[M].长沙:岳麓书社,2004.

On Chuan-shan's Monody

HUANG Shui-ping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Dongguan Guangdong 523083,China)

Wang Chuan-shan had deep feelings to his deceased wives,Tao and Zheng.Therefore,he wrote a large number of monodies to cherish the memory of his deceased wives.His monody has unique charming of deep sorrow feelings,integrating with the country hate and quality of character and poems.It is the masterpiece of monody.

Chuan-shan;monody

I206

A

1673-0313(2015)04-0023-04

2015-05-26

黄水平(1986-),男,江西吉安人,讲师,硕士,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忆旧王船山亡妻
辽博从业流年忆旧三题
钱蓉应邀来我校参加2019王船山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王船山民族主义思想的近代嬗变
忆旧
深夜忆旧
再婚相处有讲究
归乡忆旧
王船山《周易内传发例》义理演析
情到深处自然浓
——评孙犁散文《亡人逸事》的结尾艺术
王船山修身学说的基本理论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