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内分泌与代谢病本科实习中的应用

2015-04-14 00:49李明李波赵青松杜丽莉王明丽成志锋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内分泌器官教学法

李明,李波,赵青松,杜丽莉,王明丽,成志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教学方法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内分泌与代谢病本科实习中的应用

李明,李波,赵青松,杜丽莉,王明丽,成志锋*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打破了学科界限,根据医学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把各器官系统具有关联性的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多种学科的综合,避免了学科之间的重复和脱节,可以弥补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在内分泌与代谢病的教学中应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提高内分泌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医学教育模式;以器官系统为中心;内分泌与代谢病

自从1866年美国医药传教会在我国开设博济医科学校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多采用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培养医学生[1]。该模式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易于实施教学与组织管理、节约财力等优点,但是其学科界限过于分明,一些前后承接的学科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同时造成学科间存在过多交叉和重复。针对该模式的缺陷,1993年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推荐了以问题为基础和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等综合型教学模式。在内分泌与代谢病的学习中应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将提高内分泌科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我院在学习借鉴国外医学教学改革经验的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在内分泌与代谢病专业本科层次实施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综合型教学模式的改革。我们的改革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培养目标的需要出发,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为主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科之间的高度融合,向着课程的综合化方向发展,以期为学生提供最优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2]。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研究对象。

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本科医疗系分为实验组(70人)对照组(70人),授课教师由同一教师授课。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的教材内科学第八版。内容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

(二)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即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全面介绍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实验组:科学合理的整合基础医学的理论与临床实践教学内容,成立教学小组,组织以“分子—细胞—器官—系统”为主线教学,精选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内科学等课程中的内分泌与代谢病相关教学内容从正常和异常两个方面进行有机融合,编写内分泌与代谢病课程教案,使各个学科只是相互交叉和相互渗透的,使学生对内分泌与代谢病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体系有一个明晰的、逻辑的认识。在教学中实施“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穿插病例分析”的教学法。教师指导学生将学过的基础与临床知识以内分泌系统为主线进行全面的的整合,鼓励学生查阅参考文献,增强学生对疾病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建构完善的医学知识结构及临床思维的形成。

二、教学效果评价

学生意见反馈、理论测试进行教学效果的评估,比较不同教学方法间的差异性。

(一)学生意见反馈。

制作学生意见反馈调查表,课程结束前,由任课教师发给学生,采用无记名的方式,收集学生意见,进行统计。

统计结果表明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学生通过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授课后,对内分泌学的兴趣与收获明显增加(见表1)。

表1 学生学习内分泌学的兴趣与收获比较(%)

学生对目前选用的教材的难度评价结果发现,学生通过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授课后,认为教材难度较传统教学法学习后下降(见表2)。

表2 学生对目前选用教材的难度评价(%)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学生通过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授课后,对内分泌学与其他学科相比理解度增加(见表3)。

表3 学生对内分泌学与其他学科相比理解度比较(%)

(二)考试成绩比较。

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教学法的学生与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授课的学生,将其理论课考试成绩进行比较(见表4)。

表4 传统教学法与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教学学生成绩比较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满意率远远高于传统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成绩成增高趋势。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以其特有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们一致认为该教学模式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及自学能力,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新理念。据此,我们认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对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去,对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有积极的意义。

三、讨论

我国传统医学教育沿用了几十年“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是以某一特点(如宏观形态、微观形态、病理功能、疾病临床特点)为主线,形成独立学科,进行“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学模式,按照医学基础课、临床专业课和临床实习三个阶段培养医学生。该教学模式的优点是体现医学学科系统性、基础性、循序渐进教学,方便教学实施与管理,节省财力等等,缺点是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学科界限过于分明,学科之间存在许多交叉和重复现象,基础与临床课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存在互相脱节等不足,导致课时负担过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中整体概念的培养。这些缺陷严重地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针对以学科为中心教学模式的弊端,从20世纪中叶以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先后开展了医学教学改革试验,如美国的西余大学于1952年最早提出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70年代这项教学改革曾波及世界许多学校,1976年后美国125所医学院中有30.4%的院校采用或部分采用了该教学模式,日本筑波大学早在1973年就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综合型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则打破了学科界限,根据医学学科间的有机联系,把各器官系统具有关联性的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多种学科的综合,在满足教学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减少了各学科间的重叠和交叉,避免了学科之间的重复和脱节,避免了过多的学科之间的重复和脱节,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对每一器官系统从宏观到微观、从正常结构功能到异常改变及其临床表现形成一个整体概念。该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学科界限,根据人体的器官系统重组教学内容,实现了机能与形态、微观与宏观、正常与异常、生理与病理等多种综合强化了培养目标,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的精神。“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符合医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综合能力,为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是一种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3]。

该项目创新的在内分泌与代谢病本科实习中采用“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并逐步形成可推广的内分泌与代谢病“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课程模式。学生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满意率远远高于传统教学法。学生的学习成绩成增高趋势。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以其特有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学生们一致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新理念。实践证明,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思维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有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全面系统的掌握,并使其对疾病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同时这种模式也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全面获取,并将知识有效的运用于临床相关疾病,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可以进一步推广。

[1]刘鹏.医学综合发展课程模式的历史回顾与特征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2006,4(2):158-159.

[2]张会君.护理本科教学中“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设置[J].中国护理管理,2006,6(6):38-39.

[3]高音,姚丽杰,张春晶.浅谈对“以器官系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认识[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5):105.

G642.0

A

1002-1701(2015)03-0081-02

2014-06

李明,男,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医学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 JG2013010405)。

*通讯作者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3.043

猜你喜欢
内分泌器官教学法
类器官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代谢疾病
人文护理在内分泌护理中的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ORGANIZED GIVING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皮肤是个大大的器官
肺脏:隐藏多年的造血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