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2015-04-14 00:49朱宁宁孙婷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活动教学法护理学教学法

朱宁宁,孙婷

(蚌埠医学院护理学系,安徽蚌埠233030)

●教学方法

“活动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朱宁宁,孙婷

(蚌埠医学院护理学系,安徽蚌埠233030)

目的:探讨“活动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课程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2009级护理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及“2+2”教学评价法评价教学效果。结果:“活动教学法”在授课形式上形象、生动、身临其境;在专业能力上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全面掌握疾病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在综合能力上培养思维习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在小组合作形式上,促进学生间交流与协作;但存在练习时间少、重点强化不够的缺点。结论:活动教学法可有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并提高综合能力。

活动教学法;实验教学;外科护理学;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护理人才全面掌握和深入融汇护理知识、锻炼科学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但存在学生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缺少前后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能力培养不足等问题。活动教学法以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主要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1],这恰与护理实验课程改革的目标不谋而合。本研究旨在通过活动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实施,探索适合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模式。

一、研究对象

我校护理学专业本科学制为五年,外科护理学课程开设时间在第三学年第二学期,本研究以2009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活动教学法”。

二、研究方法

(一)活动设计。

1.以小组为活动单位:活动教学法有班级、小组、个别化教学等方式,根据护理学实验一般以床单位为一组的特点设计活动内容,每组4-5人,每实验班不超过30人。

2.以临床病例为蓝本:临床病例接近临床真实情境,并可体现护理过程的动态性。病例根据授课内容用不同形式体现,如胃肠减压通过直肠癌术后、消化性溃疡穿孔、幽门梗阻、肠梗阻四个病例设计;胸腔闭式引流通过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发展过程设计。为更突出教学目的,可适当对病例进行修改和简化。

3.确定活动内容。(1)分解知识点:教师课前对与单项技能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分解,如胃肠减压知识点包括:目的、插管深度和方法、引流液观察、更换减压器、脱管处理、管道不通畅处理、患者活动指导、减压期间护理、拔管时机等。预测学生可能的薄弱点和错误,在知识点分解时将其设计为活动内容。(2)围绕知识点确定活动内容和形式:如胸腔闭式引流设计接术后带管患者、水封瓶安置、双钳夹管方法、挤压引流管方法、意外脱管处理、患者指导、更换水封瓶等活动内容,学生依序实施活动。(3)融入能力培养:实验课是对已有知识使用和重新建构的过程。如伤口护理设计各种类型伤口的观察和处理等。所有实验,课前先将问题给学生,学生查找文献资料提出解决方案;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实施活动来解决问题。(4)构建合适情景:单项技能往往不能反映临床真实情景,如胸腔闭式引流带管患者往往同时有胃肠减压管、十二指肠营养管、氧气管、输液管、伤口等复杂情况,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兼顾其他情况解决问题,在设计中要尽量模拟临床,增加真实性。

(二)活动教学法实施。

将病例提前发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和分工,查找或检索文献资料,设计角色,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堂上,教师按事先设计的顺序实施活动,可采用讨论式、动手实施式、角色扮演式等不同的活动方法。如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双钳夹闭方法”这一活动中,每组学生先实施自己认为正确的双钳夹闭方法,再用自制抽吸装置与胸腔闭式引流管连接,检验密闭效果,从而探索哪种方法能达到封闭胸膜腔的目的。

三、评价方法

(一)问卷调查。

采用自编问卷,将活动教学法与传统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比较,通过对学生和教师的预访谈编制,问卷内容共15项,每项设置差、一般、有效、非常有效四个等级,分别赋分1分、2分、3分、4分,于课程结束后调查。

(二)“2+2”教学评价法[2]。

在授课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对课程提出不超过两条赞扬性意见和不超过两条改进性意见。

四、结果

(一)问卷调查。

发放问卷185份,有效问卷168份。和传统实验教学比较,活动教学法在知识的巩固、融会贯通以及培养各种能力等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对重点的强化作用上,不如传统教学方法(P<0.05)(见附表)。

附表 活动教学法与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比较(±s)

附表 活动教学法与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比较(±s)

注:*为P<0.05

活动教学法传统教法t 1.巩固理论知识,加深记忆3.52±0.58 2.42±0.70 16.39*2.培养临床思维习惯3.68±0.55 1.89±0.66 27.66*3.知识融会贯通,全面了解外科护理3.50±0.61 2.19±0.67 20.03*4.引发思考3.65±0.54 1.98±0.67 25.68*5.培养学习能力3.63±3.12 2.27±0.74 16.14*6.培养实践能力3.50±0.68 2.18±0.78 16.47*7.理论联系实践3.65±0.53 2.11±0.68 24.22*8.生动有趣,调动学习积极性3.70±0.54 1.91±0.68 27.20*9.师生良好互动3.57±0.63 2.17±0.73 19.51*10.培养整体观3.48±0.65 2.15±0.71 18.86*11.全面掌握相关疾病知识3.25±0.72 2.21±0.78 13.16*12.提高解决问题能力3.51±0.68 2.08±0.64 20.29*13.时间控制3.34±0.71 2.75±0.77 3.93*14.对重点的强化作用2.38±0.76 2.93±0.71-7.08*15.总体评价3.48±0.56 2.26±0.49 24.28*

(二)“2+2”教学评价。

24个小组对教学进行了评价,共提出同类意见51条,其中肯定性意见45条,归纳为4个主题;改进性意见6条,归纳为2个主题。

1.肯定性意见:(1)授课形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角色扮演,内容丰富、形象、深刻、深入、全面、生动有趣、气氛活跃、别出心裁、身临其境。(2)临床专业能力:融会贯通,灵活全面掌握,学会分析病例,学会运用知识;加深记忆,理解深刻;理论联系实践,缩小两者距离,巩固理论,培养实践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习能力;认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改变死板和狭隘性。(3)其他能力培养:培养思维习惯,引发思考;从整体看问题,全面系统认识手术前后工作;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创新意识。(4)小组合作:发现自己的欠缺;互相学习、指导;提高自己的参与度;促进相互交流与协作。

2.改进性意见:(1)课程设计:学生认为自己接受水平有限,希望多给些思考和讨论时间;首次接触,有些措手不及,希望给予一定引导和准备。(2)课程组织:练习时间少;重点强化不够。

五、讨论

(一)护理教育的发展引发实验教学的改革。

现代护理教育观在目标上强调护理人才能力素质的培养,质量上强调知识、技能、精神、情感的全面发展,教学组织形式上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中心、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的开放式教学[3]。实验教学,尤其开设在学生具备了对医学基础和护理学基础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后的临床实验课程,更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因此,探索以学生为中心、能够更有效培养学生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教学方法成为实验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二)活动教学法的优点。

1.活动教学法符合现代护理教育观:知识是由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助(包括老师的指导与帮助),并借助一定的信息资源主动建构的[4],在活动中,学生自由地进行探究和体验,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始终是自觉主动的行为者,而不是教师的追随者[5]。从研究结果看,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不仅培养了操作能力,巩固了知识,促进了知识的融会贯通,还锻炼了科学的思维能力、有效的沟通能力、良好的协作能力、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活动教学法可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活动教学的基本宗旨和实践特点决定了其以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整体素质为取向[6]。在课堂上,学生除积极探索外,还认真反思,提出了很多新的问题和设想,如“胸腔闭式引流护理”课上学生提出“水封瓶很复杂,尤其是双瓶连接及更换不能错误,能否有更好方式进行引流”,“引流管与水封瓶连接管分开时很费力,能否设计为卡口式或螺旋式接口”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自行检索查新,并讨论解决方法。

(三)活动教学法实施时的注意事项。

1.实施前应进行充分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前要通知学生进行准备。

2.活动的建构应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包括本课程、其他专业或基础课程知识)为前提,最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7]。

3.教师不要进行知识的直接传递,而应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4.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在形式上保证人人参与的可能。另外,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沉浸在探究的过程和结果中,对操作本身有一定的弱化,也需要教师在探究后对技能进行强调和重复要点。

5.在活动中,教师不要随意批评或终止学生的活动,应重视学生的实践、发现和探究,肯定学生的探索过程和结果。

[1]田慧生.关于活动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1998 (4):46-53.

[2]王永珍.微格教学与教学技能评价[J].中医教育,2004,23(5): 36-38.

[3]姜安丽.我国高等护理教育改革10年实践与发展的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3-6.

[4]管士亮.实验教学建设三个核心指标的理论解析[J].纺织教育,2009,24(6):8-11,31.

[5]奚重宣.谈活动教学的几个特点[J].大理学院学报,2005,4(6): 126-127.

[6]刘树仁.活动教学的基本特征[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 (4):21-23.

[7]王仁波.论皮亚杰的活动教学法[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1 (3):30-32.

Using“Activity M ethods”in Surgical Nursing Clinical Course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teaching effect in surgical nursing experimental course.Methods:Using the“activitymethods”in grade 2009 undergraduate nursing students,using the questionnaire and the“2+2”teaching evaluationmethod to evaluate the teaching effect.Results:The“activitymethods”is vivid in the teaching form;it can combine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he professional ability training,and cultivate the practice ability and learning ability,improve the ability of solving problem and th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 the team cooperation form,it can promote the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between students.Conclusions:The“activity methods”can effectively reflect the students’center status,promote the activ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and improve comprehensive ability.

Activity Methods;Experimental Teaching;Surgical Nursing;Educational Reform

G424

A

1002-1701(2015)03-0110-03

2014-01

朱宁宁,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外科护理。

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2012 jyxm303),蚌埠医学院教学研究项目(jyxm1111)。

Zhu Ningning,Sun T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 Faculty,Bengbu Medical University,Bengbu 233000,Anhui,China)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3.058

猜你喜欢
活动教学法护理学教学法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杂志》稿约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活动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活动教学法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中的应用研究
活动教学法在小学思品课中的运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