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血症患者调节性T细胞与CD64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2015-04-14 00:49汪月强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5年3期
关键词:调节性败血症免疫抑制

汪月强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湖州31300)

●医学研究

败血症患者调节性T细胞与CD64指数的相关性分析

汪月强

(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浙江湖州31300)

目的:检测败血症患者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CD64指数,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败血症组及对照组的血CD4+CD25+Treg和CD64指数,同时测定白细胞数(WBC)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CD4+CD25+Treg、CD64、WBC、CRP败血症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组患者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生存组和对照组CD4+CD25+Treg、CD64两项指标不同时间变化不明显;(3)CD64指数与CD4+CD25+Treg呈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动态观察败血症患者的CD4+CD25+Treg与CD64指数,有助于正确评估其发展方向和预后,为早期合理使用药物提供支持。

败血症;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64指数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败血症患者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明显高于局部感染和健康体检的患者,不仅能作为诊断细菌感染的有效指标,还能够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及指导临床用药[1]。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是一类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在感染性疾病的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检测败血症患者血CD4+CD25+Treg和CD64指数水平,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旨在了解及其对败血症的作用,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连续观察2012年2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68例败血症患者。败血症的诊断均符合美国疾病感染控制中心推荐的原则,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在确诊的当日起,连续观察30天。分别于第1、3、7、14日收集相关资料并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68例患者中,男37例,女31例,年龄(55.24± 16.51)岁。本研究按照患者的诊断明确后第30日是否仍生存分为生存组(42例)和死亡组(26例)。根据病例组的情况,选取具有可比性的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者50例组成对照组,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平均(57.13±15.27)岁。资料收集方式与病例组相同。对照组与病例组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实验室检测。

于上述时间点抽取三组研究对象的静脉血2ml,EDTAK2抗凝,测定C-反应蛋白(CPR)及白细胞计数(WBC),同时分离单个核细胞,单个核细胞浓度为5×106/m l。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25强阳性的CD4+T细胞(CD4+CD25+)特异性代表人CD4+CD25+Treg细胞;根据FS-SS设门淋巴细胞和粒细胞群,分别检测淋巴细胞和粒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MFI),计算CD64指数。

(三)统计学方法。

统计处理借助SPSS 17.0进行操作,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F检验和LSD进行统计学假设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一)三组各项指标比较。

WBC、CRP、CD64、CD4+CD25+检测结果显示,败血症患者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死亡组患者明显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三组研究对象各项指标比较(±s)

附表 三组研究对象各项指标比较(±s)

注:采用LSD进行两两比较,a:与对照组比较,P<0.05;b:与生存组比较,P<0.05

项目对照组生存组死亡组F P WBC(109/L)7.18±1.26 13.27±6.55a19.07±7.49ab53.698 0 CPR(mg/L)4.07±1.55 24.28±10.27a72.27±25.47ab21.004 0 CD64指数1.01±0.23 1.89±0.45a2.48±0.88ab5.263 0.008 CD4+CD25+(%)4.12±1.56 5.88±1.88a8.03±2.29ab4.988 0.023

(二)动态观察。

第1天,败血症组CD4+CD25+Treg、CD6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后生存组二者均呈下降趋势,而死亡组二者均上升,对照组两项指标不同时间变化不明显(见图1、图2)。

图1 三组研究对象CD4+CD25+水平变化

图2 三组研究对象CD64指数变化

(三)相关性分析。

经Pearson相关分析,CD64指数与WBC、CRP及CD4+CD25+Treg均呈正相关关系,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分别为:r=0.724,P=0.035、r=0.875,P=0.002、r=0.653,P =0.000。

三、讨论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感染患者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升高,CD64反应感染程度有较高灵敏性和特异性。CD4+CD25+Treg可特征性地表达CD25,可产生广泛的免疫抑制效应,例如可调节抗炎介质水平,影响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凋亡和增殖等[2]。本实验研究,旨在分析败血症患者的机体的免疫状况,进而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从而为制定预见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了新的视角。

败血症是感染的严重并发症,在其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炎症损害及机体的免疫功能均起着关键作用。CD4+CD25+Treg细胞在感染过程中发挥着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本实验结果发现:败血症患者血中CD4+CD25+Treg高于对照者,提示患者体内免疫抑制功能增强;同时,死亡组的CD4+CD25+Treg高于生存组,可以认为死亡组患者体内的免疫抑制功能更强,机体有效杀死入侵微生物功能的丢失和对感染抵抗力下降。

目前研究结果证实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是细菌感染尤其是全身感染早期敏感指标,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强而增强。本实验结果发现,CD64指数与WBC、CRP及CD4+CD25+Treg均呈正相关关系;连续观察发现,随着疾病的进展,生存组CD4+CD25+Treg、CD64指数明显回落,直至接近正常水平,而死亡组两项指标却持续升高。从免疫学角度看,说明了败血症患者炎症的严重状态与免疫抑制存在明显相关性。

综上所述,败血症患者机体CD4+CD25+Treg升高,存在一定免疫抑制,与炎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CD4+CD25+Treg与CD64指数呈正相关关系,连续、动态观察CD4+CD25+Treg与CD64指数,可了解败血症的发展情况,并有助于正确评估其发展方向和预后,为早期合理使用药物提供支持,并尽可能减少抗生素的滥用。

[1]万岁桂,郑程程,韩旭,等.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在血液病合并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 (3):797-800.

[2]陈鑫.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严重烧伤等应激状态下对免疫系统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2,41(16):1647-1649.

R515.3

B

1002-1701(2015)03-0129-02

2014-10

汪月强,男,本科,主管技师,研究方向:临床检验工作。

10.3969/j.issn.1002-1701.2015.03.067

猜你喜欢
调节性败血症免疫抑制
厚壳贻贝低分子质量肽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调节作用
探讨降钙素原及超敏C-反应蛋白在早产儿医院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意义
不同灸法对免疫抑制兔脾脏、胸腺影响的组织学研究
警惕:全球每五名死亡者中就有一人死于败血症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金线莲多糖对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调节性T细胞过继回输在移植免疫耐受诱导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丹参总酚酸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后免疫抑制现象的改善作用
人及小鼠胰腺癌组织介导调节性T细胞聚集的趋化因子通路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远期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