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意农业发展模式浅析
——以“故乡农园”为例

2015-04-17 08:43陈致微
福建商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农园故乡农产品

陈致微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我国创意农业发展模式浅析
——以“故乡农园”为例

陈致微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农业现代化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广大农民梦寐以求的,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作为拥有最多人口的农业大国,发展创意农业、创新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不仅能够高效的解决“三农”问题,还可以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从信任机制的角度,结合我国传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故乡农园”发展信任型生态创意农业为例,提出我国发展新型创意农业的条件,并分析创意农业在我国推广的现实意义。

创意农业; 信任机制; 发展模式

农业作为最古老的产业,与人类文明相伴相生。中国一直以来都坚持以农立国,拥有悠久的农业发展历史。从最初的粗放型农业到后面的精耕细作再到今天的机械化生产,从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到今天的农商并重,农业的发展一直紧跟时代的脉搏。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改革开放后,诸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出等更是大大激发了农民耕作的热情。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机械化的普及,依靠农民传统耕作已经无法与时俱进,中国农业发展又到了一个新的变革的节点。因此,本文基于当前传统农业发展的困境以及健康养生理念等多种助力因素的兴起,从发展创意农业的角度思考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国内学者对发展创意农业的不同方面展开了分析。在对发达国家发展创意农业的成功经验总结方面,刘丽伟(2010)认为有效宏的观调控加多方扶持、注重区域特色资源、对农业多功能开发以及多产业融合、品牌塑造是荷兰、日本、德国等国创意农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关键[1]。刘平(2009)指出日本在初期农民自发的“一村一品”创意农业运动基础上,政府辅之推动乡村建设、绿色休闲、都市农业、田园住宅建设,鼓励市民定居农山渔村等政策,大力推动了创意农业的发展[2]。于雪梅(2009)在对德国慕尼黑郊区创意农业的研究中提到,德国注重以发展生态农业和保护环境为目标。实施“绿腰带项目”等,大力促进了郊区农村的综合发展[3]。以上文献探讨的发达国家发展创意农业的经验都可资借鉴。

本文着重探讨创意农业的发展模式问题。已有文献如王树进等(2009)[4]、苗洁(2011)等[5]可归纳为:以临近市区的地理优势,发展市民租种土地休闲式体验以及农家乐类型观光式创意农业旅游;以农产品生产本身,融入体现“新、奇、个性”的创意元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文化价值,同时对农产品废弃物融入创意文化元素,加工成工艺或美术品,或拓展农产品用途;在发展创意农业的同时辅之以半营销式半传递农村文化的农业文化活动。此外,还有的提出进行创意农业软件开发、种植游戏开发等形式,让更多的人能对农业种植技术有所了解。

但探讨我国创意农业发展模式的文献多为强调如何在农产品以及相关服务中融入文化创意,较少考虑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如食品安全、信任危机等问题。本文更强调构建多重信任机制的生态创意农业模式,除对农产品融入创意元素发展创意农业外,能在生产源头、产销配送等多环节重建有效的信任机制,让消费者买到健康安全的农产品或者加工品,促进我国城乡和谐、社会和谐发展。

一、创意农业及其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农业生产附加值低、利润水平低在我国都是不争的事实。从生产环节看,一方面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坚持以农养工的“剪刀差”,且农民生产过于分散,缺乏议价能力。另一方面,随着最近几年物价水平的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所需原料、农肥价格也出现明显上涨,但由于农产品是生活必需品,政府宏观调控使其价格上涨远不及原料、化肥价格的上涨,进一步压缩农业利润空间。就流通环节而言,农产品产销过于繁琐,流通参与者极多,链条过长,流通机制不合理。我国流通机制基本上是小农户—中间经销商—大型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社区农贸市场—消费者这样一个流通渠道才能最后到消费者手中[6],大大提高流通成本,增大了农产品损耗率,而这些损耗和不必要成本最终多转嫁给链条底端的小农户。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农业用地锐减且弃耕率不断提高,原本分散化经营的土地更难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农民凭经验靠天吃饭,生产效率低且农产品竞争力不足。同时政府政策与金融支持力度不足,农业发展困难重重。

(一)创意农业的概念

创意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指在农业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考虑消费者需求多样化,拓展农业的功能,发展起来的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统称为创意农业。任荣等(2008)认为创意农业具有较强的融合性、较高的文化品味以及较高的经济附加值[7]。具体表现为利用农村固有的优势与资源,充分挖掘农业、农产品的文化价值,并与时代发展的脉搏相结合,考虑消费者的需求,对农产品进行研发、设计,生产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在此基础上打造出属于自己的农业、农产品品牌,以提升现代农业生产的价值以及附加值,改变消费者原始的生活方式,并能够让消费者体验到更高端的生活。

(二)创意农业的特点

其一、以农业为主要创意对象。创意农业强调的是对生产过程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以及投入品和产出品融入创意和健康理念,主要是以农业为创意对象。其二、附加值高。创意农业在面对消费者的时候,不仅体现出其作为生存物质的特性,由于在生产过程中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更体现出其给人超越物质的精神享受,这必然会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过程的附加值。其三、富含创意。创意指的是人的智力劳动,农业里面必须富含有人的创造力才能够称为创意农业[4],这也是创意农业最本质的特征。

(三) 我国创意农业的发展现状

作为新概念,创意农业被提出的时间不长,但在我国已经有快速的发展,形成了上述学者归纳的主要几种发展模式。在看到我国创意农业发展取得可喜发展的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我国创意农业发展不及发达国家成熟。根据刘丽影等(2014)对发达国家创意农业的研究[8],就创意农业品牌而言,我国创意农业品牌多有区域性,知名度不够高,影响力不足,如知道故乡农园有机农产品的人多集中在福建或者说福州。同时全国各地创意农业未能充分结合当地地理优势、文化特色,同质化现象明显。就创意农业发展的深度而言,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远小于发达国家,农村各方面条件的劣势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创意人才比例低且储备不足,我国创意农业的外在助力因素不足可能影响其长远发展。同时创意农业发展规模有限,且多停留在郊区休闲观光开发上,三大产业融合深度不够,未能构成较长产业链,形成产业体系。再者,我国对创意农业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不足,包括政府财政支持以及社会公益基金支持,阻碍我国创意农业往深度上发展。

二、故乡农园及其运作模式

(一)故乡农园简介

故乡农园创建于2012年4月,总面积500亩(包括山地300亩和农田200亩),由中国人民大学乡建中心和正荣集团联合创建,吸引了一批有志归农的知识青年投身于热土,多为85后新农夫。作为中国少有的生态农场,故乡农园以生产有机农产品为核心,重在重塑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关于食品之源——农产品安全的信任机制,探索中国创意农业发展的新模式,唤醒城乡居民对逐渐被人们荒弃的农业的重视。

故乡农园的生产主要采用社区支持农业(CSA)模式①。CSA最初产生于德国、瑞士和日本,是人们对食品安全以及城市化过程中对土地关注的加深而形成的发展模式。具体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一种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关系,消费者预付生产费用,生产者在来年使用生态种植的方式种植农产品,并定期直接向消费者配送健康有机的生态农产品。农园采用该种模式进行生产,可以减去中间环节,生产者提前获得农业资金且收益得到保障,可以激励生产者按照生态的生产方式种植,并定期向会员提供有机无污染的新鲜蔬菜等农产品。故乡农园诞生之初就将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有机农业集合在一起,走独具特色的创意农业发展之路。

(二)故乡农园的运作模式

故乡农园围绕构建多重信任机制的新型运作模式发展创意农业,除上述的CSA农业模式外,故乡农园还运用了产销对接的订单销售直接配送方式、产销联盟参与生产的运作模式[9],这些方式可以让消费者吃得放心花得甘心,同时拓宽农业利润空间,提高生产者的农业收入。

1.产销直接配送模式

故乡农园秉持低能耗、低污染、高品位等原则,以古代农业相生相克等传统理念结合现代农业科技及朴门永续设计,坚决拒绝化肥农药的使用,形成内部自我循环的生态农产品生产以及禽畜养殖。农园通过本地化配送的方式,向加入CSA的会员提供新鲜健康的蔬菜、粮食、禽畜产品,可以有效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的损耗,降低流通的成本。通过构建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体系和产品直销服务,打造“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的产销共同体,改变了传统农业发展中生产者和消费者脱节的现象,给消费者更强的信任感。

2.建立产销联盟体系

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让消费者融入进来,让其亲身体验生产过程,并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建立产销联盟体系。故乡农园利用地理位置的优势,发展市民参与生产的周末农园,推动归农运动的开展,使都市的生活和田园的生活得到有效的融合。市民可以在周末体验农耕生活,充分回归到大自然中,益于身心并能重新认识农业生产的乐趣。具体方式为故乡农园可以租给市民30平米的土地,给市民提供水、种子、有机肥、农具等生产必需品以及相应的技术指导,市民通过出劳力进行所租地的生态式耕作,并且参加农园组织的各项活动,如消费者交流会、乡建文化沙龙等,协助参与农园的建设。农园通过该种方式让CSA成员参与对生产过程的监督,更有利于生产者和消费者信任机制的建立。

(三)故乡农园创意农业模式的优势

1.生产者收入得到保证,单位农产品的附加值更高

以故乡农园为例,“风险共享,利益共担”的利益机制能够分摊生产者的风险,消费者预先支付下一季的蔬菜费用,可以给农园资金流动性提供一定的支持。生产者的利益有保证便能按照原先计划进行科学有序的生态化的种植,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园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将二者与有机农业结合起来,让消费者能够亲身体验融入其中,给消费者不仅是物质更是精神方面的享受,消费者也愿意为此支付更多的报酬。可以说,双方在这个点上达成一致,实现了共赢。

2.便于建立信任机制,缩短流通过程

如上面产销对接的介绍,农园采取本地化配送方式或者直接让消费者参与农耕活动,亲身参与种植与收获。一方面整个产销过程交易双方均是面对面,没有任何的中间环节,不会造成商品的损耗,流通成本几乎为零,成本控制上占据着极大优势。另一方面,消费者自己亲身参与有机农业的种植,对有机农产品的安全性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切身体会。生产者不断向消费者分享安全农产品的养生理念,有利于双方建立合作关系,为以后的市场拓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重视农业人才的培养

故乡农园重视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故乡农园实习生项目每年面向全国高校、社会青年以及NGO团体招募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有志青年,既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实践平台,让有兴趣的青年能够接近农村,体验农村的生活;同时也可以为故乡农园的发展、生态农业的推广储备人才,为城乡一体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4.土地适度集中,方便经营管理

故乡农园拥有500亩的土地,对土地进行适当的归集并合理分配农作物的种植区间,方便生产者进行管理与种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

三、我国发展创意农业的意义

细微见著,观故乡农园一隅便可知发展创意农业意义重大。杨良山等(2013)提出,发展创意农业可以有效地促进农业资源优化再生,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和农民收入水平提升,促进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转变农业的经济发展方式等[10]。更为重要的是,以构建多重信任机制为核心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对于中国社会逐渐缺失的信任重建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为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思路,对农村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促进农业资源的优化再生

创意农业可以有效地节约农业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材料。无论是生产过程的废弃物还是副产品,都可以融入创意,进行深度的开发利用,可以产生更高经济价值和生产更多新型的农产品。

(二)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收入水平的提升

创意农业可优化农业生产要素的配置。创意农业强调在生产过程中融入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再加入人的智力资源,将其作为新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过程中,与其它要素相互作用,优化要素资源的配置,提高生产效率。加入创意的农业的产品附加值高,农民可以获得更多回报,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有利于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创意农业可以促进生产过程中的节能减排。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高科技人才,创意农业可以创造和推广生态循环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土地集约化水平;为乡村的建设引资,促进农村社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还可以美化农村的环境,优化农村居住环境,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助力。

(四)促进农村旅游业的兴起

通过发展创意农业,可以因地制宜地发展乡村旅游业。创意农业本身就涵盖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创意农业,推进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开发发展,与时下流行的生态旅游相结合,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五)转变农业的经济发展方式

创意农业与传统农业最大的差别在于,它的产品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要,更强调给人感官上的冲击以及精神上的享受。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除了物质上的需要,对精神的享受也要求更高。创意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传统农业经济的基础上融入了人的智力和传统文化,改变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

四、结论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业对经济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如何在农业转型时期对其加以引导和支持,使创意农业能够在更大范围的发展,为我国经济运行助力,已成为政府部门无法忽视的问题。中国经济能否独立安全,与农业特别是新型农业的健康发展密不可分。要借鉴国外发展创意农业的经验,大力推进创意农业的发展,找到最适合我国农业发展的新模式。

注释:

①故乡农园网址链接:http://www.iguxiang.org/bbs/portal.php

[1]刘丽伟.发达国家创意农业发展路径及其成功经验[J].学术交流,2010,(8):80~82.

[2]刘平.日本的创意农业与新农村建设[J].现代日本交流.2009,(3):56~60.

[3]于雪梅.德国慕尼黑郊区的创意农业[J].团结,2009,(01):41~43.

[4]王树进,张志娟.创意农业的发展思路及政策建议——以上海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09.(11): 264~267.

[5]苗洁.我国创意农业发展的现状、思路及对策研究[J].农业与农村经济,2011,(11):80~81.

[6]任荣,梁娜.基于创意农业的北京农产品流通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展望,2010,(09):45~46.

[7]任荣,刘树.京郊创意农业的发展思路及方向[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03):21~22.

[8]刘丽影,张明,路剑.国外创意农业模式对中国文化创意农业发展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03):182~183.

[9]安玉发.发展新型产销对接模式,稳定鲜活农产品市场[J].中国农民合作社,2011,(08):24~25.

[10]杨良山,胡豹.发展创意农业的意义、路径和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2013,(01):15~16.

(责任编辑:杨成平)

An Analysis of China’s Creative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attern——Taking Homeland Plantation as an Example

CHEN Zhi-wei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 China)

China’s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s a dream that majority of Chinese pursue, and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attern is hard to adapt to modern economy. As an agricultural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population, developing creative agriculture and creating agricultural economy can not only contribute to solve the issues of agriculture, farmers and rural areas, but also bring new opportunities for our economy. This article draws agricultural experienc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such as America and Japan, takes Homeland Plantation as an example and then analyzes the condition of creative agricul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creative agriculture; trust mechanism; development pattern

2015-03-03

陈致微(1995-),男,福建连江人,在读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F062.9

A

1008-4940(2015)02-0028-06

猜你喜欢
农园故乡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故乡的牵挂
城市娃娃农园开发运营现状及策略研究
走在故乡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石头山变身“花果山”怒江峡谷打造智慧农园样本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依托“学农园”,创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