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周邦彦词的修辞美

2015-08-15 00:53王波平
关键词:周邦彦用典典故

王波平

(荆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湖北 荆州 434001)

清代戈载在《七家词选》中说:“清真之词,其意淡远,其气浑厚,其音节又复清妍和雅,最为词家之正宗”,周邦彦词具一种浑厚之特质,感人至深,其蕴含无限却又含蓄典雅,可谓富艳精工。周邦彦集北宋之大成,开南宋之法门,叶嘉莹谓其为“结北开南”的词人,其词“雅化”,既重音韵谐美,也讲究格律谨严,使词达到一种含蓄委婉、精美雅丽的境地。周邦彦重视语言的锤炼,可以说笔笔勾勒、字字刻画、句句锻炼,“下字运意,均有法度”(《乐府指迷》),真可谓字工句丽,浑然天成。周邦彦词意蕴浑厚,主要采取以下三种修辞以达情致意:一是化用,化用诗句,达浑厚和雅之致;二是用典,翻用典故,达深闳典雅之致;三是比喻,比喻连用,达流丽优雅之致。

一、化用:浑厚和雅

周邦彦一生困顿,大部分时间外任辗转,历经生活磨砺却无法宣泄,只得“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化用前贤诗句,于世路风波、人情冷暖等多有同感,慢慢呈现“善于融化诗句”的特色。他善于融化唐诗,特别是将杜甫、李贺、刘禹锡、李商隐、杜牧、温庭筠等中晚唐诗人的诗隐括入词。如《少年游》中“并刀如水”一词,从杜甫诗“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如《玉楼春》中“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就融合谢朓“窗中列远岫”(《郡内高斋闲望》)和温庭筠“鸦背夕阳多”(《春日野行》);如《蝶恋花》中“执手霜风吹鬓影”就从李贺“春风吹鬓影”(《咏怀》二首)化出;如《齐天乐》中“渭水西风,长安乱叶”从贾岛“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忆江上吴处士》)而来,尾句“到愁斜照敛”源于杜牧“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九日齐安登高》)。所以,张炎在《词源》中说:“美成负一代词名,所作之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又说,“采唐诗,融化如自己者,乃其所长。”周邦彦善化用诗句、诗意或诗题。

1.化用诗句。其《满庭芳》(凤老莺雏)词化用若干唐诗,词句与诗句十分相仿,且意近。至少五处,试列举如下:一是“凤老莺雏”句,来自杜牧《赴京初入汴口晓景即事》中的“风蒲燕雏老”;二是“雨肥梅子”句,化用杜甫《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其五》中“红绽雨肥梅”;三是“午阴嘉树清圆”句,化用刘禹锡《昼居池上亭独吟》中“日午树阴正”;四是“地卑山近”到“拟泛九江船”,化用白居易《琵琶行》开篇绘景诗句;五是“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句,化用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中“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身前有限杯”。这些词句,不是简单地化用唐人诗句,而且结合唐人的遭遇与诗意,写己身之流落与悲慨。切题精准,化用无痕。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论此词:“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正是清真词含蓄典雅所在,也是其化用唐诗语句或意境所致。

2.化用诗意。周邦彦融化前人诗语,随心所至,如有神来之笔,皆能恰如其分地展示意蕴之精彩。如被称为“压卷”的《瑞龙吟》(章台柳),就化用崔护、刘禹锡、李商隐、杜牧等四人诗意。一是词的首片化用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意,显访旧不遇、伊人已去之意。二是“前度刘郎重到”,化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诗意,以刘禹锡自拟,描绘自己辗转漂泊的凄凉境地。三是“旧家秋娘”,化用杜牧《杜秋娘诗》,叙金陵女子杜秋娘的遭遇,展示流离之苦;“东城闲步”,化用杜牧《张好好诗》,叙写感旧伤怀。四是“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化用李商隐《柳枝》诗序,写芳心相系故事,示缠绵婉转之致。全词通过对四位唐代诗人的经历及有关诗意的熔铸,周邦彦将暮年情感的失落、心情的黯淡表现得既含蓄蕴藉,又淋漓尽致。又如《应天长》(条风布暖)中“又见汉宫传烛,飞烟五侯宅”,写重游旧地,化用韩翃《寒食》诗意,既点明寒食节令,又暗示事情的结局,更寓意情致的迷蒙,可谓道尽千回百转刻骨铭心之情,极尽郁积深厚之意蕴。

3.化用诗题。直取唐诗主题,化而为词,如《西河》(佳丽地),陈廷焯说:“此词纯用唐人成句融化入律,气韵沉雄,直是压遍古今。金陵怀古词,古今不可胜数,要当以美成此词为绝唱。”词题为“金陵怀古”,系隐括刘禹锡《石头城》和《乌衣巷》二诗而成。词中咏史情古,抒情寄慨,以铺写景物抒发人事代谢古今沧桑的感慨。用“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体,从容不迫地一一道来,使人更觉真实可感。此词与王安石《桂枝香》堪称双璧,为金陵怀古词中的佳作。

二、用典:深闳典雅

周邦彦词中典故运用手法多样,都似信手拈来,自然无痕迹。楼钥在《清真先生文集序》于其用典一事云:“及详味其辞,经史百家之言,盘曲笔下,若自己出,一何用功之深而致力之精耶!”可以说是道出了周邦彦词用典的技巧至深而自然协调,其主要有直用、反用和曲用等三种方式。

1.直用。即把某件史实直接引来,用以影射现实,史实与现实在某处存相近或相似。周邦彦词典故运用中的直用,能够使所用诗句与全词融为一体,自然而不牵强。一是独立用典,直接点题。如《瑞龙吟》中“事与孤鸿去”,直接运用了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限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原诗表达很多事情难以称心如意的伤感,同时又有一种豁达隐藏其间。周邦彦运用此句,使之与全词浑融一体,借此表达了往事不堪回首的伤感,对全词来说不可或缺。这也堪称用典的浑然天成。二是数典连用,直抒胸臆。如《风流子》(新绿小池塘)中,词的下片连用三个典故,皆含私会之意。第一个典故“待月西厢”,源于《会真记》莺莺与张生“待月西厢下,迎风半户开”诗意,女自有情,我亦有意,然中有阻隔不能遂愿。第二个典故“秦镜”,出自《艺文类聚》卷三十二,说东汉人秦嘉与其妻徐淑书信,以镜为信物相寄,伉俪情深,古今称羡。第三个典故“韩香”,《世说新语》载:晋韩寿貌美,大臣贾充辟其为掾,一次充女在帘后窥见韩寿,私相慕悦,遂私通。女以皇帝赐充之西域异香赠寿。被充发觉,遂以女妻寿。李商隐亦慨叹曰“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无题四首·其一》)。无论是“待月西厢”,期盼以相会,还是“寄将秦镜,偷换韩香”,赠物以传情,典故都表达了男女急于相见的情致,属一种“佳音密耗”,可是相见之期难料。周邦彦善用典故,循情而用,读者披情而思。

2.反用。亦即反其意而用之,指作家有意反用原典的意思来抒发自己的某种感受。周邦彦词的典故运用这个手法的不多,可同样见作者写作的功力。一是反用其字。如《粉蝶儿慢》中“隔叶黄鹂传好音”,仅将杜甫《蜀相》中“隔叶黄鹂空好音”中的一个“空”字变化为“传”字,却使意思相反。杜诗中黄鹂空唱无人欣赏,周邦彦词中却是听到了黄鹂的婉转优美的声音,取劝人珍惜眼前美好的意思,词人改一字而化虚为实,将劝人珍惜眼前的意思表达得淋漓尽致。二是反用其意。《燕归梁·咏晓》中有两处反用典故,一为“短烛散飞虫”,二为“关山隔,梦魂通”。这是一首即景抒情词,“短烛散飞虫”反用张籍的“停烛聚飞虫”,使这个优美而又有些凄凉的秋夜中,秋虫虽然散去,但还有短烛,存留一点温馨。“关山隔,梦魂通”反用李白的“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在此,词人的感情更加浓烈能够穿越时空,借梦魂相通。严有翼指出:“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学业高人,超越寻常拘束之见,不规规然蹈袭前人陈迹者,何以臻此?”这个论述很有见地,能反用典故的人,必须学识渊博,见解精湛,才能自出新意,周邦彦亦能做到佳处。

3.曲用。指在所用典故背后,还曲折地隐藏着更深一层的含义,要能通晓其意。一是曲折有致。比如《解连环》中“妙手能解连环”,曲用了《战国策·齐策》:“秦昭王尝遣使者遗君王后玉连环,曰:‘齐多智,解此环不?’君王后以示群臣,群臣不知解。君王后引锤破之,谢秦使曰:‘谨以解矣。’”这个典故在词中是喻指感情瓜葛的,与政治无关。周邦彦用解连环的复杂性和感情瓜葛的复杂性这一共同点,巧妙地曲用这个古代故事,将“怨怀无托”的情致展示得细腻入微。二是曲衷细表。《大酺·春雨》中连续用庾信、卫玢和马融的故事,以这些人自况。在这些人的故事背后,隐藏着的不仅仅是身世之感和羁旅之愁,更有一种对命运无法把握的不确定感。词作图景为“春驿困雨图”,词作题旨却是“自怜幽独意”。三是曲尽其妙。像《瑞龙吟》中有“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用典深至,此典蕴含两层意思:其一,柳枝是因听了李商隐堂兄吟咏李的《燕台诗》而引起了爱慕之情的,暗示了那女子的爱才之心与自己的知己之感,因而才怀念当时自己的“吟笺赋笔”的风流才气;其二,李商隐与柳枝的爱情无疾而终,则与词人与该女子之爱竟无所终相类。所以,此用典既点明了“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风流与寂寞,也指出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凄凉和哀婉。此用典情挚,不满足于一点一面的勾画,而是层层叠加,含义隽永,亦足见美成作词思索安排之力。

三、比喻:流丽优雅

周邦彦比喻精妙,蕴藉无尽。《六丑·蔷薇谢后作》有“初来风雨,葬楚国倾城”词句,可谓化用、用典和比喻精妙。化用唐人“夜来风雨葬西施”哭花诗句(韩偓《哭花》),感伤至极;用典“楚王好细腰”典故,回想细腰美女,细察柔弱蔷薇,形相似,神相似;比喻精妙,人与花是交织的,典与喻是叠用的,用典灵活,比喻生动,典中有喻,喻中有象,象中传情。周邦彦善用比喻,且是多重比喻连用。比喻一般注重描绘和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将抽象孕育于具体形象之中。周邦彦常多重比喻连用,主要有双重、三重、四重和五重比喻。

1.双重比喻。如《玲珑四犯》中写女子美艳,周邦彦用“秾李”“夭桃”来比喻意中人,显得更加含蓄婉转。又如《少年游》中“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写情人双双共进时新果品,“如水”“胜雪”的比喻,虽写刀的闪亮和盐的晶莹,实则亦写“纤手”之人的艳丽。再如《玉楼春》中结拍“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粘地絮”两句,情致要眇,蕴含无尽。云彩,随风飘散,没入江中,似当日情人倏然而逝,杳然无踪;柳絮,粘地无力,随风飘摇,是她轻灵缥缈的身姿,还是自己纷乱无序的心绪。词句双重比喻,工巧深沉与灵活轻捷兼具,凝重之外而更有流丽风姿。

2.三重比喻。三重比喻最妙趣者,莫若贺铸的“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青玉案》),以烟草、风絮、梅雨来喻愁,兴中有比,意味深长,被誉为绝唱。周邦彦词《瑞龙吟》的结尾两句:“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确实连用三个比喻道出了“探春尽是伤离意绪”之意致,写晚归之所见所感,柳似“金缕”、飞雨恍“纤纤”、断肠若“风絮”,处处牵愁,每每惹恨。柳之金丝依依留人,雨之细弱纤纤感人,絮之飘忽凄凄迷人,在摹状之中感受一种要眇,体现那种恋恋不舍之意。周邦彦词《意难忘·美咏》上片写歌女之美丽:“衣染莺黄。爱停歌驻拍,劝酒持觞。低鬟蝉影动,私语口脂香。檐露滴,竹风凉。拼剧饮淋浪。夜渐深,笼灯就月,子细端相。”此女之美,连用三个比喻,喻其衣衫、装饰和气质。“衣染莺黄”,着装像黄莺一样颜色,“低鬟蝉影动”,头饰似鸣蝉之形状,“私语口脂香”,头吐兰若,气质馥郁,香溢袭人,这是让人觉得很暧昧的句子,读着、读着,甚至感觉有种淡淡幽香飘荡过来,足见周邦彦遣词造句之妙趣。

3.四重、五重比喻。四重比喻,述闺怨,如《一剪梅》上阕:“腻颈凝酥白,轻衫淡粉红。碧油凉气透帘栊。指点庭花低映、云母屏风。”四个比喻活脱勾勒出一位被情消磨着的女子画像。前两句两比喻写人,“凝酥白”写其颈,像酥油一样白,美丽;“淡粉红”写其衫,像桃花一样红,可爱。后两句两比喻写境,室内帐子像春草色,绿意盎然,撩拨生气;室内屏风像镜子可以照射周遭景致,却是白晃晃一片,无人欣赏。所以,前三个比喻写出色之亮:白、红、绿,后一个比喻却写出了色之空:纯是自然反光,没有心绪来观赏。这一切的生动皆消失在死寂之中。一个锁在深院中的女子的生存环境只几个点就定位了,“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不费笔墨,尽传精神。五重比喻,写愁绪,如《浪淘沙》(昼阴重)第三阕:“罗带光销纹衾叠,连环解,旧香顿歇。怨歌永、琼壶敲尽缺。恨春去,不与人期,弄夜色,空余满地梨花雪。”词人列举了五种遭到破坏的美好事物,来比喻愁苦的凄迷与缠绵。一为“罗带光销”,失色。丝织的衣带失去了光泽。二为“纹衾叠”,变形。花色美丽的被子弄得折皱了。三为“连环解”,遭损。本来连为一体的玉连环被分解开了。四为“旧香顿歇”,流芳。用晋人韩寿的典故,意谓情人所赠的香已经失去了芬芳。五为“怨歌永、琼壶敲尽缺”,萦怀。用王敦的典故,言痛苦不堪。五个比喻,诉说着离别之苦,展示着怨恨之深,有含蓄蕴藉之致。

[1]刘逸生.周邦彦词选[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

[2]钱鸿瑛.周邦彦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

[3]刘扬忠.周邦彦传论[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

[4]王强.周邦彦词新释辑评[M].北京:中国书店,2006.

[5]薛瑞生.周邦彦别传:周邦彦生平事迹新证[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8.

[6]叶嘉莹,缪钺.灵谿词说[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猜你喜欢
周邦彦用典典故
词中老杜周邦彦 ( 一)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周邦彦词研究
悬壶济世典故的由来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习近平用典
宋徽宗吃醋
漫谈诗词“用典”
闻鸡起舞
那些年,我们写作文用烂的典故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