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理解社区和社区治理

2015-10-10 06:04丁元竹
中国机构编制 2015年6期
关键词:学术界历史背景邻里关系

文/丁元竹

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理解社区和社区治理

文/丁元竹

丁元竹: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一、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理解社区的概念

目前,学术界对社区的认识不同。社区的概念是由滕尼斯提出来的。他早期生活在德国沿海的一个大牧场里,农村地区邻里之间交往很多,等他成人后全家搬到了德国的大城市工作生活,他发现早期生活的地区邻里之间的交往跟城市完全不同,这成为他后来研究的重点。把这个概念介绍到中国的是美国芝加哥学派的罗伯特·帕克。他早年留学德国。1931年他在燕京大学演讲,费孝通等人把这个概念翻译成了“社区”。但是1987年以前,这只是学术界使用的概念,学术界研究一个小村落、一个街区,使用社区。1987年以后,民政部门开始把这一个概念应用到政策研究中。当年“社区”是一个很理想化的东西,随着社会变迁,社区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社区,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社区建设、社会服务、社区参与都是重要的内容。20世纪70年代后,美国开始出现逆城市化。在逆城市化过程中,老城区逐渐衰落,重新复兴老城区,需要社区重建,在美国是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区治理是重要的内容。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要重新认识理解社区。

二、明确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目标

第一,基层社会形成秩序,关键是要从基层重塑社区秩序。第二,从基层激发社会活力。通过居民参与公共生活、社会生活,来解决自身的事务,从基层参与的角度解决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第三,社区治理体制改革成功与否要让社区居民来评价。

三、当前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难点问题

第一,行政体制改革。比如街道和居委会的关系。上海“1+6”文件界定了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各自的职能,居委会的职能也相应明确。第二,社区的社会组织如何完善。比如,居委会、业委会、社区党组织、物业公司等之间的关系需要理顺。再比如,现在社区居委会、社区的社会组织是由民政部门管,但业务在建设部门,部门多头管理带来很多问题。将来有没有可能由一个部门管。第三,人事问题。基层工作很辛苦,基层工作人员的福利待遇、工资都不高。从全球地方治理经验看,有两条经验值得研究。一是要让在基层工作的人员有体面的工资和福利,二是让在基层工作的人员有光明的职业前景。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工作的潜力。第四,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这个问题不解决,社区治理、社区共治都是空话。

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社区治理体制,首先要从社区居民出发,从居民的需求出发,这很关键。其次,社区建设、社区治理要考虑邻里关系,关注睦邻中心的建设,把邻里关系具体到一个个睦邻关系。再次,要考虑各地的实际。社区发展模式各地不同,应鼓励和支持各地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最后,要加快人事体制改革,处理好利益关系。社区建设如何把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有机结合起来,作为一个动力去推动社区治理体制改革。

猜你喜欢
学术界历史背景邻里关系
法学之路上的女性:一个多视角的观察与叙述——读《法学学术界中的性别与职业生涯》
新时代云南乡村绿色发展:历史背景·机遇条件·路径选择
张圆满:《祭侄文稿》——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精神文化产物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WTC管理者论坛:共享时代的体制创新(2)——学术界与管理者
2016年温州中考作文题 | “邻里关系”
湘鄂赣苏区红色革命歌曲的历史背景研究
邻里关系的纽带
西方古典学术界对罗马帝国“大战略”理论的争论
温州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