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典型事件 识人物形象

2015-11-30 14:19戈雯婧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5年11期
关键词:表达方法鞋匠参议员

戈雯婧

[摘 要]

本教学设计根据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思想,由辅到放,学以致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即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林肯的人格魅力,积累写人文章的表达方法,体现写人记事类教学的规律:抓典型事件,识人物形象,品语言,学表达,激兴趣,引阅读。

[关键词]

品语言;学表达;激兴趣;引阅读

一、教材分析

《鞋匠的儿子》是苏教版国标本六(上)第六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名人风采,重点是写人。本课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训练侧重点是迁移运用。这篇课文通过一详一略的两件具体的事例,抓住了对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让人物的人格魅力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第一个事例抓住一个特定的场面,写了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卑微,但面对态度傲慢、自持上流社会的所谓“优越的人”的嘲讽,凭自己的智慧与宽容,以精彩的演讲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爱戴;第二个事例写了林肯就任总统后不久南方发动分裂战争,林肯号召人民结束分裂,维护国家统一。两个事例联系紧密,正是这位总统充满爱心,提倡平等,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才会领导人民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的统一。课文中作者把第一个事例作为重点来写。感悟林肯的人格魅力,如何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和顺序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设计理念

根据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思想,由辅到放,学以致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即在学习的过程中感悟林肯的人格魅力,积累写人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目标

(1)品读林肯对参议员们说的话,了解其含义。

(2)感悟林肯的人格魅力,感受林肯能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为总统之原因。

(3)揣摩写人文章的表达方法和顺序。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位伟人,他就是林肯。林肯是——而且他说他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们在第一节课学习了文章的生字词,熟读课文后知道文章写了两件事,并且还知道,在这两件事中作者主要是抓住了人物的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课后老师留给大家一个作业:通过初读课文两件事,用一些词语来描述一下鞋匠的儿子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下面谁来说一说?

生:宽容,智慧,爱国,坚定……

(学生说,教师板书)

点评:由检查旧知、关键生字词语再概括主要内容导入,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关照学生的起点,导入的设计环节流畅自然,轻松简洁。

(二)通过人物语言感受人物性格特点

1.切入语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仔细研读两件事中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来表现这些特点的。课文重点写的是遇羞辱这件事,请你们读课文,找出参议员羞辱林肯的话,然后交流一下参议员们当时的想法。

点评:学习目标表述清晰明白,“薄”“厚”理论体现了精读文本的规律,对学生具有方法引领的作用。

师出示:“林肯先生,在你开始演讲之前,我希望你记住,你是一个鞋匠的儿子。”

师:林肯当时会怎样想?其他大笑的参议员可能是怎么想的?(在你们看来当总统只能是——而不应该是——)

师:如果你是林肯,面对这样的羞辱你会怎么做?(反驳,针锋相对……)而林肯面对羞辱却显得宽容而智慧。请找出林肯在面对羞辱的时候说的三段话。默读思考:三段话中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林肯的宽容和智慧?

师出示:“我非常感激你使我想起我的父亲。他已经过世了。我一定会永远记住你的忠告,我永远是鞋匠的儿子。我知道我做总统,永远无法像父亲做鞋匠那样做得那么好。”

(师点名朗读)

师:哪些词让你感受到他的宽容和智慧?

师:林肯感激的是什么?应该怎么读?这段话中还有一个这样表示林肯宽容的词,你能找到吗?

师:这段话中还有谁抓住了不同的词语有新的理解?(哪些词语更能体现)

师:作者连续用了3个“永远”。把这3个“永远”连起来读读看,你读出了什么?

(宽容,智慧,大度,骄傲……)

点评:这个环节,主要以课文的关键语句学习,带动学习文章结构安排等表达方法的发现和总结,设计妙不可言。

师:这段话说完,参议院是一片——静默!刚刚还是哄堂大笑,现在却是一片静默。原因是什么?(被林肯的宽容打动了)谁能带着自己的感情把这段话读一下?

师:这3段话中还有哪些词让你感受到林肯的宽容和智慧?

师出示:“就我所知,我父亲以前也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虽然我不是伟大的鞋匠,但我从小就跟父亲学到了做鞋子的艺术。”

“对参议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样,如果你们穿的那双鞋是我父亲做的,而它们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尽可能地帮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我无法像我父亲那么伟大,他的手艺是无人能比的。”

师:林肯把父亲做鞋子说成是艺术,为什么会这么说?文中还有一个赞扬父亲的词,你找到了吗?(伟大)说自己父亲是伟大的,你怎么认为?文中还有一个赞扬父亲的词,你找到了吗?

师:再读这3段话,想一想,这3段话中作者除了让我们认识到了林肯的宽容和智慧,你还能抓住哪些词句对林肯有新的认识?

师出示: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脚,我可以帮你改正它。这句话你能读出什么?(总统能做,鞋匠也能做,总统和鞋匠是一样的平等。作为参议员也一样,都是平等的,人不分贵贱。他对那个羞辱他的参议员这样说,对所有嘲笑他的参议员也是这样说的)

生: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读出了语言文字背后的意思。说到这里,林肯流泪了,而所有嘲笑他的参议员这时候都把嘲笑化成了掌声。你能通过朗读再现当时由静默到掌声的情景吗?把这3段话连起来带着情感读给大家听。

(师点名读)

师:林肯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任何人不怀恶意;对一切人宽大仁爱……”这段话你怎样理解?

面对嘲笑和羞辱,林肯没有________,反而________;

林肯先生,你真________。

教师总结:同学们,在第一件事中,作者通过对林肯的语言细节描写让我们对林肯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正是通过对人物语言的研读,读到了文字背后的意思,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个宽容、智慧的林肯。

点评:“遇羞辱”的学习过程设计清晰流畅,采用抓人物语言、深入人物内心的方法,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斩获了习作中语言描写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2.过渡

师:我们再读读面对国家分裂时林肯说的话,看看哪些词语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爱国和坚定。

师出示:“一个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不希望这个房子塌下去。”“我所希望的是它结束分裂,它应该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学生读——说——汇报)

师:相对于第一件事,这件事作者花的笔墨明显要比第一件少得多,但是却起到了丰满人物形象的作用,让我们从一个宽容、智慧的林肯走向了另一个爱国、正义的林肯。这正是作者写作的高明之处,抓住了人物语言表现人物特点,却又详略得当。

点评:如果说“遇羞辱”的学习过程是“学”,那么“遇分裂”学习过程就是“用”,体现了一个方法结构的学以致用,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师:同学们,后人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修建了一座林肯纪念馆,走进去第一眼我们会发现纪念馆的墙壁上有一段话,如果你是设计师,你会在这面墙上写上什么话?

(学生写)

师:同学们,你们都已经对林肯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想知道这面墙上到底写了些什么吗?课后可以借助网络去寻找答案。其实世界各地有很多人对林肯进行了评价,仅仅《人物传记》就有很多本。下面老师来布置一下课后作业。

点评:语文课堂读写结合恰到好处,做到语言学习到语言实践的合理过渡,课堂上做到不光有文字的感悟,也有语言的实践。

(三)作业布置

(1)找一些关于林肯的小故事来读一读,然后同学间进行交流。

(2)尝试着读一读《林肯传》这本书。

点评:课堂的学习在于指导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更加持久深入地阅读名著的时间却在课外,课堂只是引领,建议拓展阅读原著版《林肯传》,阅读需要引领也需要督促,因此,教师提出故事交流这样的要求,看似不经意,事实也是精心的设计。

五、板书设计

21 鞋匠的儿子

羞辱 宽容 智慧

分裂 爱国 坚定

总评:本教学设计,体现了写人记事类教学的规律:抓典型事件,识人物形象,品语言,学表达,激兴趣,引阅读。条理非常清晰,目标非常明确,巧妙的环节设计,将目标一一落实,举重若轻,达到了大道至简的境界。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符 洁)

猜你喜欢
表达方法鞋匠参议员
怎样的鞋匠算是一个好鞋匠
美国参议员伯尔疫情期间抛售股票行为剖析
美国参议员伯尔疫情期间抛售股票行为剖析
哲学家与鞋匠
四颗补鞋钉
补鞋底只能用四颗钉子
延安时期基层参议员的社会生活论略
33
英语中序数词的表达方法
表达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