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空军事业的摇篮

2015-12-03 08:07东北老航校纪念馆
奋斗 2015年1期
关键词:王弼航校乾坤

东北老航校纪念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东北遗弃了大批的航空器材,中共中央决定在东北创办一所航空学校,为日后建立人民空军培养航空人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党和军队的高层领导人把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曾在苏联学习过航空的常乾坤、王弼等人。

1945年9-10月间常乾坤、王弼等先后率领30余名航空技术干部分两批从延安出发,日夜兼程奔赴东北。1946年1月1日,中共中央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在吉林通化成立了航空总队,并接收了日本航空大队300余人的投降队伍。

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俗称东北老航校)于吉林通化成立。由于蒋介石不顾全国人民反对,悍然发动内战,为了保存实力,避免损失,中央决定东北老航校向北满转移。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由通化迁往牡丹江,1946年11月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从牡丹江搬迁到东安(密山)。

东北老航校的建设一切靠白手起家,校领导发动大家在荒山老林中寻找被日军破坏掩埋的各种航材设备,经过全体师生两三个月的艰辛寻找,共收集了各型破损飞机100多架,发动机200多台,仪表零件100多箱,油料近千桶,为创建航校奠定了基础。

东北老航校当时上课没有飞行教材教具,常乾坤、王弼组织日籍教官亲自编写教材并为学员授课;教具亲自动手创作;将废弃零部件抬到教室进行解剖讲解来充当飞行标本。在飞行训练中,由于飞机破旧航材短缺,不够学员使用,就将螺旋桨和机轮从一架飞机拆下来再装到另一架飞机上轮番使用;缺少专门的飞机打气筒,学员们就用自行车打气筒给飞机轮胎打气,经常几个人排队打,一两个小时才能打完。

飞行训练开始后不久,汽油短缺成了航校能否办下去的关键问题。航校领导召集技术人员研究,林弥一郎提出了用高浓度酒精代替汽油的办法。学校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试验,多次改良发动机喷油嘴,并在空中试飞取得成功。这一创举成为中国航空工业史上的第一次技术革新。

在开国大典上,时任军委航空局局长的常乾坤,率领17架受阅飞机组成飞机编队飞过天安门上空,参加空中受阅的23名飞行员全部来自东北老航校,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1949年11月11日,中国人民空军正式成立并组建7所航空学校,至此,老航校光荣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东北老航校是我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飞行、机械修理、地面保障等各类专业人才的航空学校,从1946年3月1日成立时的630人到1949年11月发展到3500人,其中80多位成为我党我军航空工业、民航事业副部级以上的领导干部。

1950年9月,美帝国主义把侵略朝鲜的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命令,空四师被确定为首批赴朝参战的部队,飞行员全部是东北老航校培养出来的人民空军学员。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令美军闻风丧胆的王海、刘玉堤、张积慧、李汉、孙景华、侯书军、华龙毅等都是从东北老航校培养出来的空战英雄。彭真称东北老航校为“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猜你喜欢
王弼航校乾坤
乾坤令、岁朝清供
“自然之性”与“性命之常”——王弼人性论的二重向度
“主体性”视角下的王弼“本无”思想研究
Bidirectional highly-efficient quantum routing in a T-bulge-shaped waveguide∗
雏鹰从这里起飞——记人民军队第一所航校
碗莲
王弼“崇本息末”思想的再认识
国内航校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前景规划研究
山路乾坤
中国第一航校——南苑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