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型企业时空关系的性质与特征

2015-12-16 14:55包先建董冰灵
安徽工程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时空特征制造业企业

包先建,董冰灵

(安徽工程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制造型企业时空关系的性质与特征

包先建,董冰灵

(安徽工程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摘要:时间与空间都是制造型企业必不可少的两种资源.制造型企业是在特定的有限时空中运行,突出其社会时空属性.时空的同一性,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互相替代或者转换.制造型企业时空行为特征表现为时空选择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时空变化的动力来源于资本的积累和技术的进步,时空关系的复杂性、多层次性、多样性和阶段性来自于产业链关系和生产的特征.研究企业时空关系特性有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把握发展机遇.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时空关系;时空特征

制造型企业生产组织职能是有目的地从时间与空间上将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效地连接起来,形成最佳组合,保证生产协调有序地开展,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效益.在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关于时间要素的研究较多,关于空间要素的研究较少,更别说时空联系了.如福柯所言“以往空间被当作是僵死的、刻板的、非辩证的和静止的东西.而时间却是丰富的、多产的、辩证的和有生命力的”.因此,往往将空间视为企业生产经营的自然的、既定的处所.这种管理理论空间之纬的缺失抹杀了管理学的想象力.

时间和空间都是制造型企业必不可少的两种资源.按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在商品经济下,一切生产的消耗都可以折算为劳动时间,两种商品价值比较的实质是凝结在各自商品中的劳动时间的比较.当劳动时间长度既定时,商品化的时间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对时间的管理也就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任务.空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容器,具体的空间为具体劳动提供生产场所和劳动对象,所以是工业生产的一种要素.空间有限性造成空间占有的竞争,在私有权控制下,作为生产资料的物质空间也是稀缺性资源.有效利用既定空间和发展、开拓空间是企业管理的又一重要任务.对现代制造型企业生产活动中时空关系性质与特征的理解,有助于科学地提高企业生产组织的效率.

1制造业企业的时空特性

制造企业是社会经济结构的组成部分,是既定社会经济结构中的微观基础.因此,其必然顺应一般的时空规律.

自然时空是制造型企业时空关系的存在基础.时间与空间都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一般而言,时间与空间具有无限性与有限性.从单个企业的角度看,其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区域性和历史性,其只能在“特定的时空”中发生与演化,在有限时空中运行,从而体现企业有限时空的独立性和可分割性.

社会时空是自然时空在社会领域里的变体.人们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社会事件的顺序和过程,这种不同于自然时间进程的时间节奏安排形成社会时间.社会空间通常是指人们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空间,具体而言则具有相互联系的不同呈现形态.人们必须占据一定的空间场所从事生产和生活,并且通过实践活动对自己所能利用的空间能动地改造、拓展和变革.不仅如此,人们还存在着相互交往的空间范围.人们占据空间的大小与位置取决于行为主体的权力大小与追求以及偏好,人们交往的空间范围大小受到价值观支配的行为主体所感知的范围.所以,社会时空具有社会属性,其变动都体现人的主观意志.

企业生产过程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经济活动,所以企业时空更突出表现社会时空属性.马克思在谈到工业革命改变人类劳动空间形式时,明确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实际上是在同一个资本下同时雇用较多的工人,扩大自己的规模并提供较大量的产品的时候开始的.较多的工人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为了生产同种商品,在同一资本家的指挥下工作,这在历史上和逻辑上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的起点”.生产要素的时空组织及其结合方式的改变,既是大机器生产对时空的物理性塑形,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时空的社会性重组.

从时空的相对性看,时间与空间存在一定的依存关系,时间经常与距离联系在一起,借助于对方来表现自己.时间和空间通过空间的定位而连接在一起,存在于一个时空转换的框架中.时间与空间具有同一性,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具有互相替代或者转换的可能性.在供应链中,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市场的区位不可能重叠地存在于某一地理空间上,它们要突破自然空间的约束发生经济往来,必然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当通讯与运输技术进步发生后,克服既定距离所耗费时间减少,相当于相对空间的缩小.在产品制造的过程中,生产工序之间和产品零配件组装流程中的空间经过科学合理地布置,可以降低生产时间的占用,提高生产效率.

2制造型企业的时空中行为特征

2.1企业时空选择具有相对自主性

从管理学来看,要素的空间改变可以提高效率.在当前企业所处的时间维度下,空间维度在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改变哪些约束条件对企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显然,作为“理性人”的企业主宰着这些判断与选择.这里暗含了一个重要前提:企业作为法人具有充分的时空选择自由.实际则不然,企业在选择时空方面是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不同实力的企业,时空选择自由度和选择范围不一.一般而言,大企业的资本实力大,社会活动能力大,选择自由度和范围就大.生产过程的性质和生产经营需求也会影响到一家企业选择区位的要求.另外,经济趋势、政治力量的鼓励与约束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时空选择.

2.2企业时空变化的动力

生产过程的时空关系变化是在经过人为选定的自然时空基础上展开的社会时空关系的变化.制造型企业的社会时空关系的实质是生产关系.企业时空变化表面上呈现出如何克服时间与空间之间的矛盾,实质上却是资本生产与积累之间的矛盾.掌握资本循环与周转中的各个资本形态和阶段的时间与空间动态的表现,正是资本持续积累的关键所在.所以,在任何一种所有制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效率为目标的资本权力行使都是企业时空变化的动力源.

除了资本的权利对企业时空关系变化产生决定性作用之外,以技术进步为特征的生产力发展是导致企业时空变化的根本力量.马克思早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研究中就发现,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大机器生产在空间上要求生产资料与工人集中、资本和生产管理权的集中,这些构成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历史起步.然而到了当代,以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为特征的现代制造方式使得企业生产过程可以在异度空间中同时或交替开展,生产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成为时代的趋势.

资本趋利避害的本能是企业时空变化的促进力量.首先,为了低成本竞争以及保证生产的可持续性,劳动力素质、数量、价格及其分布状况,技术的可获得性和原材料供应状况都直接影响着不同类型的制造类企业厂址选择.如劳动密集型企业偏好从劳动力要素的可获得性角度考虑选址,技术密集型企业则考虑客观存在的技术外溢和渗透,偏好在产业集中区和高校集中区布局企业,以期便利地取得企业需要的技术与人才.另外,企业不仅要考虑原料可供量还要根据原料指数状况,确定工厂区位是选择在市场或原料产地,还是任意地点,以保证运输成本最低.劳动力与原料供应和市场需求共同决定着生产的强度,也决定着制造类企业时空转换的强度.其次,根据系统动力学观点,社会经济系统内部各个变量之间存在着反馈结构,从而影响系统整体行为.在供应链上的原料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顾客作为利益相关者,彼此之间存在博弈关系.单个厂商的生产时空调整需要考虑其同行竞争的状况,制造商的时空选择行为也会引起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反馈作用.供应商和销售商将根据制造商采购量或销售量、供销价格等因素选择是否合作,调整自己的经营时空计划.当然,如果供应商和销售商率先调整自己的时空安排,制造商也会做与之相适应的时空调整.最后,政府法律与政策环境变化无非两种目的,即鼓励或限制某种行为.生产制造商将从长远利益出发考虑法律与政策变化对企业有利与否,选择进入还是退出该工厂的区位.

2.3企业时空的复杂性

任何一类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不可或缺原料的采购、产品的制造和销售.三者之间的空间分布和互动的关系之间必定存在着一定的时空联系.在现实的生产活动中,同一原料可以有不同的原料供应地、同一种产品可以有不同的生产商制造、同一厂商可以有不同的生产地、同一生产地生产的产品可以发往不同的销售市场以及同一产品的销售市场由不同的生产地供货.就一家制造商而言,同一产品可以有不同的原料供应地、不同的生产地和不同的销售地.原料地、生产地和销售地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构成了制造产业链错综复杂的空间网络结构.在交通运输方式不变的情况下,复杂的空间网络结构没有改变空间中点对点的空间的时间化过程;从时间方面分析,不同的生产地可以同时生产一种零部件,不同的生产地可以同时向不同的销售市场提供货源,同一时间内的空间关系就复杂了.这样不同的原料产地到不同的生产地和不同的生产地到不同的销售地的空间的时间化过程中出现了时间重叠现象.这种重叠现象被利用起来,压缩了周转所需要的自然时间,从而改变了制造产业链中原有的社会时间结构.

另外,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里明确地描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时空压缩现象,“资本一方面要力求摧毁交往即交换的一切地方限制,夺得整个地球作为它的市场;另一方面,它又力求用时间去消灭空间.就是说,把商品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所花费的时间减到最低限度.资本越发展,从而资本借以流通的市场,构成资本空间流通道路的市场越扩大,资本同时也就越是力求在空间上更加扩大市场,力求用更少的时间去消灭更多的空间”.当代,随着以对外直接投资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发展,时空压缩与延伸成为现实而普遍的现象.伴随在跨国直接投资过程中的通信技术发展,不仅日益加快了信息处理速度,压缩了时间距离,创造“即时”的感觉,而且已经使得新的工作模式和新的组织形式的发展成为可能,如远程工作、虚拟团队、虚拟组织等等.“虚拟”意味着在工作和组织的时空方面的根本性变革.交通运输技术发展也相对缩短了空间距离,空间障碍越来越不重要.全球化使得在场与缺场纠缠在一起,集中化与分散化之间现在以各种新的方式产生出来了.这样的背景使得走出去的现代制造型企业的时空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2.4企业时空关系具有多层次性和多样性

由于企业存在科层制,不同发展阶段的目标任务等方面的区别,造成了企业时空关系多层次性和多样性.从生产单一产品的单一企业来说,在工厂既定空间范围,通过合理安排生产空间,实现追求时间效率的目标.在厂区需要合理安排各个生产作业单位和辅助设施相对位置与面积,使得生产联系和协作关系密切的单位相互靠近布置;在车间内部按照专业化形式进行车间平面布置,如按照工艺专业化布置适应批量生产;按照对象专业化布置适应大批量生产,或将工艺专业化布置和对象专业化布置混合运用,扬长避短.通过这两个层次的空间安排满足生产过程要求,以避免互相交叉和迂回运输,缩短生产周期,节省生产费用.

另外,还存在一个层面即企业外部空间问题,生产单一产品的单一企业一般是中小企业,它们通常根据企业生产量增加、信息获取量增加、能源原材料供给变化等因素,从企业所在的区位点由近及远与产业链上其他企业发生联系,扩大企业生存空间.但是企业扩展的空间仍然在本区域范围内,空间距离是有限的.在这个空间扩展过程中,企业非常在意交通网的密度与结构,以减少克服距离摩擦所耗费的时间与费用.企业在上述层面的经营管理活动属于时空同步范畴.

从生产多种产品的多个工厂组成的企业集团来说,是在时间效率确定情况下,通过扩展企业空间范围即空间生产,实现集团多元化扩大市场规模的目标.企业集团空间扩展过程中,其组织结构必然发生变化,无论采取产品部结构、区域部结构还是矩阵结构,都呈现生产经营管理的分散化,导致集团企业多区位布局现象.现代集团的多区位布局一般采取等级扩散原则,即按区域或城市的重要等级跳跃式扩散,而不考虑这些市场的距离是否临近.这些分部或分厂在具有区位优势的地点建立后,由于当地化压力,它们的活动空间、信息空间和决策空间均限于当地,相对独立的经营.这样,总部与分部的时空关系就有很大差别,分部在当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表现为时空同步特征,而从总部对分部远距离的战略与政策控制来看,则表现为时空分离.那么从企业集团整体来看,时空同步与时空分离并存,新旧企业时空关系的共存.

2.5企业时空变化的阶段性

由于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因而制造业的时空关系具有阶段性.其主要表现为:从空间来看,在厂房设备建成投产之后,如果没有重大技术进步发生,市场规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在固定资产更新期到来之前,生产布局就会保持一段时间不变;从时间来看,任何生产都有周期性的特点.一件产品从原料到成品的工艺流程为一个周期,在新的生产、管理技术成熟之前,生产周期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因为生产、管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也需要经历一定的时间.另外,在生产的内部也避不开时间——空间之间的相互牵制,生产时间和生产空间的互换也具有周期性.一批产品的生产过程就包含着很多个相同的时间和空间相互转换过程,如并行生产.对于生产线上固定工位的工人来讲,工作就是在不断地重复一种既定的时空转换.

3研究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时空性质与特征的意义

无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企业经营管理总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开展的,但后果却不一样.主动把握企业时空变动规律与机制,不仅有助于企业科学应用管理技术与方法,而且有助于在企业组织产业集群、进入工业园区时进行科学规划.尤其当代企业时空关系复杂多变,更需要了解企业时空特性指导其应变.

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进则退,发展是硬道理.发展就要抓住机遇,机遇是什么?机遇就是时间和空间的组合,不掌握时空特性,就不可能抓住机遇.因为就企业具体的生存与发展事件来说,时空是相对可逆的,如果经营失误,企业破产就是企业的倒退,是时空的倒流;如果企业没有抓住发展时机,企业就表现为时空滞缓,而抓住了发展时机则表现为时空的跨越;如果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生产方式和企业整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节约了时间,表现为企业时空的挤压和溢出,从而也就赢得了企业发展的时间与空间.就企业方面说,时机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价值取向性.时机一出现,企业要调动可以调动的一切积极因素当机立断地去捕捉,否则就会坐失良机.当然,企业时空的可塑性也不是主观随意的,它的可塑性是依据企业的具体事件的进程进行,也是一种社会的客观必然性.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国家要制定“互联网+”战略.之所以政府有这个战略设想,是基于“互联网+”是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工具.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现代制造业结合,将颠覆传统制造业.到了这个阶段,一个全球性的以互联网为纽带的竞争合作平台得以形成,由于这个平台,各种生产要素快速流动,个人的一个想法很容易变成产品,小企业乃至个人都可参与全球分工.因此,国际分工由产业分工、最终产品分工细化到产品部件及工序层面的分工,同一个产品的众多零部件生产在地域上分离成为可能.由于这个平台,国际贸易模式发生了变化,数据库营销使得从事定制生产的生产者与追求个性消费的消费者在数据匹配下精准完成交易.大企业的优势在丧失,小企业优势凸显,小企业很容易变成大公司.在这种背景下,时间相对缩短、空间相对延伸.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变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因此,企业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以新的时空观谋划生产组织,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就时空关系的现状来说,当前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是传统的时空同步、现代的时空压缩和时空延伸这三种生产方式同时存在.中国制造业企业实现时空转换的特殊性在于:要将传统的时空同步、现代的时空压缩和时空延伸压缩到了一个时空结构之中,必须把这三个本来相互冲突的东西形成相互协调、相互包含、择优综合的关系,使之在发展中取长补短,克服弊端,优势互补.如果说时空压缩对中国传统制造企业是一种困境,超越进化就是走出困境的出路.企业要超越进化,必须实现时空转换,在时空压缩中,开拓发展空间,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爱德华·W·索亚.后现代地理学——重申批判社会理论中的空间.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文章编号:1672-2477(2015)03-0032-05

收稿日期:2015-04-30

作者简介:包先建(1954-),男,安徽合肥人,教授,硕导.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temporal relations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BAO Xian-jian,DONG Bing-ling
(College of Management Engineering,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China)

Abstract:Time and space are the indispensable resources for manufacturing companies.The companies are operated within a particular limited framework of spatial-tempore.The time and space are highlighted.Spatio-temporal identity means that time and space can replace with or convert into each other.They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autonomy in choosing spatio-temporal framework.The power of the variation of time and space derives from the capital accumulation and the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Their spatio-temporal relation of complexity,multiplicity,diversity,and periodictiy comes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duction chain and production.The exploration of the spatio-temporal traits of enterpriese can improve firms' management and help them seize the developing chances.

Key words:manufacturing;enterprises;the relation between time and space;the characteristics of time and space

猜你喜欢
时空特征制造业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基于数字足迹的自驾车旅游客流时空特征研究
省内流动人口时空特征及其城镇化效应研究
山东省县域城镇化动力机制分析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