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镜检查结果的临床特征分析

2016-02-01 03:46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癌前病变临床特征胃镜

刘 宇

(河北省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灵寿 050500)



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镜检查结果的临床特征分析

刘 宇

(河北省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河北 灵寿 050500)

【摘要】目的 分析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镜检查的临床特征。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健康胃镜检查者3755例,分析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及胃癌的临床分布特征。结果 3755例受检者中慢性萎缩性胃炎1198例(31.9%),包括:腺体萎缩681例,伴肠上皮化生502例,伴异型增生15例;胃息肉265例(7.1%),包括炎性息肉154例,增生性息肉73例,胃底腺息肉32例,管状腺瘤5例,绒毛状腺瘤1例;胃溃疡152例(4.0%);胃癌24例(0.64%),其中早期胃癌2例,病理类型:腺癌23例,印绒细胞癌1例。除胃息肉外,其他各病种男性均多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病种的检出率逐渐升高,>40岁胃镜检查人群的疾病检出率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息肉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底>胃体>胃窦;胃溃疡好发部位依次为胃体>胃角>幽门管;胃癌好发部位低依次为胃体>贲门>胃底>胃窦。结论 胃镜是筛查胃癌及癌前病变重要手段,尤其是40岁以上者应重视胃镜检查的地位。

【关键词】胃镜;胃癌;癌前病变;临床特征

胃癌(Gastric cancer)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1]。早期发现、早期诊治对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日本在胃癌的早期诊治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文献报道日本早期胃癌检出率约占所有胃癌的70%左右。如此高的早期检出率得益于消化道内镜检查在胃癌普查中应用。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饮食式发生了转变,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同时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身体健康问题,健康胃镜检查受到重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3755例接受胃镜检查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特征,探讨胃镜在健康胃镜检查者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筛查中的重要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3755例健康胃镜检查者。其中男2053例,女1702例;年龄17~85岁,平均年龄(50.35±13.67)岁;慢性萎缩性胃炎1198例,胃息肉265例,胃溃疡152例,胃癌24例。

1.2方法。统计指标包括:性别、年龄、民族等一般情况及病变检出情况(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胃癌及其癌前病变),分析胃癌及其癌前病变患者性别、年龄、发病部位、病理类型的分布特征。参照中华消化病学会制定的慢性胃炎诊断标准:①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红白相间,色泽晦暗,皱襞变平或消失,黏膜血管暴露;病理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减少甚至消失;②随着黏膜炎症的不断进展,累及腺区,腺体破坏减少,胃黏膜变薄,而胃上皮或化生的肠上皮在再生过程中发生异型增生,形成癌前病变。胃息肉、胃溃疡及胃癌的诊断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准。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版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①胃癌病理类型:在30~79岁胃镜检查人群中均由检出,24例胃癌中腺癌23例(95.8%),印绒细胞癌1例(4.2%),年龄越小,肿瘤恶性程度越高,随着年龄增大,肿瘤恶性程度降低。②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1198例,包括:腺体萎缩681例(56.8%);伴肠上皮化生502例(41.9%),其中轻度肠上皮化生412例(82.1%),中度肠上皮化生90例(17.9%),重度肠上皮化生0例(0);伴异性增生15例(1.25%)。③胃息肉病理类型:胃息肉265例,其中炎性息肉154例(58.1%),增生性息肉73例(27.5%),胃底腺息肉32例(12.1%),腺瘤性息肉6例(2.3%)(包括管状腺瘤5例,绒毛状腺瘤1例)。④胃息肉好发部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胃底>胃体>胃窦;胃溃疡好发部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胃体>胃角>幽门管;胃癌好发部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胃体>贲门>胃底>胃窦。

3 讨 论

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PCL)是指从正常组织至发生癌变的阶段,若此阶段不能获得及时有效的治疗,PCL可能会转变为癌[2]。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主要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黏膜异型增生、胃息肉、胃溃疡、肥厚型胃炎、残胃炎等[3]。

异型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主要病理基础,目前已将其列为PLGC的主要类型之一。CAG常伴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而化生的肠上皮发育异常,可以形成胃黏膜异型增生,再进一步发展,可演变为胃癌,因此CAG的诊断非常重要。国内外文献报道CAG作为PLGC的重要类型,其癌变率在2%~6%[4]。

胃息肉(gastric polyps,GP)是公认的PLGC主要类型之一,但临床缺乏特异性,常常因为其他疾病检查而被发现。到目前为止,GP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以往文献报道GP发病率在2.3%~12.6%,男女比例在1∶(1.2~2.4[5])。本研究检出胃息肉265例,检出率为7.1%,其中男性125例(47.2%),女性140例(52.8%),男女比例1∶1.12,与以往报道基本一致。本研究发现GP好发部位依次为胃底>胃体>胃窦,与以往报道基本一致。

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排第一位,在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二位。由于GC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多数GC患者确诊时已属晚期。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CG)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在30~79岁胃镜检查人群中均可检出,>40岁人群检出率明显升高。近年来,GC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分析原因可能与社会竞争激烈,年轻人生活压力较大有关。临床发现胃窦和胃体是GC的好发部位。然而,近年来,有不少文献报道GC的发病部位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本研究发现GC好发部位依次为胃体>贲门>胃底>胃窦>胃角,与以往文献报道基本一致。腺癌是GC最常见的类型,占90%左右,病理分级以低分化腺癌多见。本研究24例胃癌中腺癌23例(95.8%),低分化腺癌9例(37.5%),年龄越小,肿瘤恶性程度越高,随着年龄增大,肿瘤恶性程度降低,与以往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健康胃镜检查者中,除了胃息肉,GC及PLGC好发于男性。>40岁人群中GC及PLGC检出率明显增加。由此可见对健康人群进行胃镜胃镜检查,尤其是年龄>40岁的GC高发人群,对GC的预防及EGC的诊断、干预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樊锦河,钱俊波.放大染色胃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J].中国内镜杂志,2011,17(4):351-353.

[2] 沙杰,李学良,施瑞华,等.醋酸联合靛胭脂染色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0,27(12):644-646.

[3] 钟华,廖爱军,曾斌,等.老年胃溃疡和胃癌超声内镜与胃镜病理诊断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6):1299-1300.

[4] 林泳,聂玉强,王红,等.近15年2643例胃息肉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变化趋势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14,34(4):247-250.

[5] 冯智,米娜娃儿·阿布都,古丽巴哈尔·司马义,等.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460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25):2590-2593.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159-02

猜你喜欢
癌前病变临床特征胃镜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比较
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祛萎健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120例临床分析
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护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