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2016-02-01 03:46刘红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急诊心力衰竭胺碘酮

刘红丹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胺碘酮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探究

刘红丹

(沈阳急救中心,辽宁 沈阳 110006)

【摘要】目的 探究胺碘酮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加用西地兰及地高辛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QT间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胺碘酮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胺碘酮;心力衰竭;快速心房颤动;急诊;价值

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属于心血管科常见的一种急症,在临床治疗中,需加强抗心力衰竭治疗,同时还需加强心律失常的控制效果,从而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降低患者的临床病死率[1]。为了研究胺碘酮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我院选取收治的70例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不同药物治疗,现将其相关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岁,最大年龄84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70.5±3.4)岁;其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20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2例,缺血性心脏病10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对照组男18例,女17岁,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61岁,平均(70.8±3.5)岁;其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8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3例,缺血性心脏病11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1例。无甲状腺疾病、药物中毒、2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以及病窦综合征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类型等方面根据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心电监护,并给予吸氧支持、扩血管、抗凝、利尿等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胺碘酮(珠海润都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5108,规格:2 mL∶150 mg,生产批号:131125)治疗,将150 mg胺碘酮加入20 mL,5%葡萄糖注射液。中缓慢注射,在10 min内注射结束,随后以每分钟0.5~1.0 mg的剂量微量泵注维持24 h。在静脉给药时口服胺碘酮片,1个疗程为5 d,第1个疗程200 mg,每天3次;第2个疗程200 mg,每天2次;第3个疗程200 mg,每天1次。对照组加用西地兰及地高辛治疗,静脉注射0.2 mg西地兰,次日口服0.125 mg地高辛,每天1次。在治疗期间需详细观察两组患者心率、QT间期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疗效判断[2]:治疗后,患者心功能改善2级以上,静息时心率为每分钟60~80次,或转为窦性心律,可视为显效;患者心功能改善1级,心率为每分钟81~100次,或和基础心室率比较,下降超过20%,可视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可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本次观察数据选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33/35例);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71.4%(25/35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及QT间期变化情况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心率为(122±20)次/分,QT间期为(417±49)ms;治疗后,心率为(80±8)次/分,QT间期为(414±45)ms。对照组治疗前心率为(121±21)次/分,QT间期为(416±50)ms;治疗后,心率为(92±10)次/分,QT间期为(411±46)ms。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及QT间期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出现轻度恶心呕吐1例,心动过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对照组出现轻度恶性呕吐1例,眩晕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力衰竭属于临床常见疾病,且常伴有心律失常,其中快速心房颤动属于心力衰竭患者高发的并发症之一,发生率约为20%[3],明显增加了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病死率。快速心房颤动可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临床症状,导致血流动力学恶化;特别是合并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源性休克、低血压及心功能衰竭加重现象明显。并且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心力衰竭及房颤属于互为因果关系[4],因此在积极治疗心力衰竭伴快速房颤症状时,需加强复律及心室率的控制,促进其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例数。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胺碘酮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采用西地兰、地高辛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且治疗后,观察组心率为(80±8)次/分,对照组心率为心率为(92±10)次/分,观察组心率情况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胺碘酮在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心房颤动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中胺碘酮属于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之一,是一种多通道阻滞剂,可有效抑制患者窦房结及房室交界区自律性,延长心房肌、心室肌的动作电位时程,促进各种微折返终止,因此抗颤、防颤作用较为理想[5]。并且静脉用药时,还可有效扩张患者冠状动脉,降低外周阻力,从而减轻其心脏负荷,减少患者心肌耗氧量,在心力衰竭及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除此之外,胺碘酮属于现阶段临床唯一一种无明显负性肌力作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药效发挥快,且安全性高[6]。在胺碘酮静脉用药治疗中,患者易出现心动过缓症状,这与静脉注射速度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临床给药时,需严格控制其注射速度,并加强其血压、心电、心率、呼吸、QT间期及心律等指标变化情况,并适当调整药物剂量。

综上所述,胺碘酮在心力衰竭伴快速心房颤动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喻文,罗红敏.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功能障碍程度和心力衰竭症状与栓塞事件风险的关系[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3):231.

[2] 闫秀莲,张梅.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波离散度及阵发性房颤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5):1029-1030.

[3] 周力,王翠英,陈晖,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在心房颤动一级预防中的可能作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12):1149-1150.

[4] 张建军.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伴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4(5):101-102.

[5] 陈祥文,牙桂林,韦琳.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快速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4):353-355.

[6] 杨珍芳.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并心房颤动的药物疗效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2,8(2):84-85.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162-02

猜你喜欢
急诊心力衰竭胺碘酮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急性左心衰的急诊护理措施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冠心病心力衰竭应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
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
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