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分析

2016-02-01 03:46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5期
关键词:术后康复

李 涛

(金山医院,辽宁 沈阳 117000)



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分析

李 涛

(金山医院,辽宁 沈阳 117000)

【摘要】目的 分析疼痛控制护理在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 将13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各68例,B组行常规护理,A组在B组基础上实施疼痛控制护理,对比两组恢复情况。结果 A组疼痛程度、焦虑、抑郁情绪均低于B组,关节功能改善优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结论 疼痛控制护理可显著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术后疼痛。

【关键词】疼痛控制护理;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

创伤性骨折是骨科常见类型,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创伤性骨折患者以严重疼痛为主要症状,对患者功能恢复有严重影响[1]。现笔者以13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围术期中采取不同措施理,分析患者术后康复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36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在我院就诊时间为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入院后经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确认为创伤性骨折;男87例,女49例;年龄25~65岁,平均(42.3±5.4)岁;交通意外伤78例,高处坠落伤58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A、B两组各6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可进行对比,P>0.05。

1.2入选标准[2]:患者经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等确认为创伤性骨折;未合并内脏、颅脑损伤;患者均存在明确外伤史,无内在因素致病;骨折未涉及神经根血管损伤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精神良好、凝血机制正常,无全身感染;排除意识不清、无法沟通、认知与行为障碍者以及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患者参与研究均知情,并签署了研究同意书。

1.3护理方法:B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护士及时与患者沟通交流,安慰、鼓励患者,尽量转移患者注意力,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工作,采取心理疏导干预,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术后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并处理,观察患者疼痛情况,剧烈疼痛者给予必要镇痛措施。A组在B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疼痛控制护理。①创建良好病房环境,消除外界环境刺激。为患者创建安静、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病房需定时通风换气,消毒清洁,维持室内适宜温湿度,于病房内摆放绿色植物、鲜花等,使患者能够维持轻松、愉悦的情绪。在病房内实施诊疗操作时,尽量集中操作,各项操作、动作需轻柔,叮嘱患者合理休息。病房物品摆放整齐,放置加湿器、空调等,保持病房的宽敞明亮,以此避免外界刺激导致患者疼痛。②保持舒适体位,分散患者注意力。患者术后维持平卧或健侧卧位,有效固定制动,适当抬高患肢,促进患者局部血液回流,减轻患肢肿胀和疼痛。围术期与患者积极沟通交流,分散患者注意力,让患者看电视、听音乐、看书等转移注意力,指导患者正确呼吸,逐渐放松身体肌肉,缓解疼痛。放松训练中,嘱咐患者卧位,闭上眼睛,吸气时握紧拳头,吐气时缓慢放松,使患者感受到前臂、手指、手掌的放松。并利用此种方法逐渐放松头颈部、胸腹部、四肢等,顺畅呼吸,缓解疼痛。③饮食干预,提高机体抵抗力。患者围术期尽量补充足够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机体对疼痛耐受力。根据患者兴趣爱好制定多方案饮食,确保饮食的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和粗纤维及易消化,适当使用芝麻、核桃等促进肠胃蠕动的食物。并可采取活血化瘀的食物,缓解患者疼痛。④相关止痛措施。根据患者疼痛的不同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体位不恰当造成压迫性疼痛者,需根据患者手术情况采取舒适体位,有效制定,适当抬高患者促进血液回流,缓解患肢疼痛。石膏固定松紧度、外固定等导致的疼痛,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帮助医师重新固定石膏,正确安置外固定架,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舒适的固定。对于切口疼痛或神经血管损伤者,可适当采取物理方法缓解疼痛,以冰袋冷敷或热敷手术创口周围皮肤,轻柔按摩患肢,促进血液循环。剧烈疼痛中需谨遵医嘱,采取合理的镇痛措施缓解患者疼痛。

1.4评价指标。疼痛程度:采取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取标有0~10分的标尺,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程度指出相对应的数字,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距离疼痛,1~4分:疼痛轻微,不会影响睡眠;5~7分:疼痛明显无法忍受,睡眠影响,需服用止痛药物;8~10分:疼痛剧烈,睡眠严重影响,需使用止痛药物[3]。

关节功能:以Harris评分对患者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包括疼痛(44分)、畸形(4分)、功能(47分)、运动(5分)4个方面,总共100分,分数越高其关节功能越好[4]。

情绪变化: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每项指标以百分制计算,52分作为分界线,超过52分则存在焦虑、抑郁[5]。

1.5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次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A组患者VAS评分(1.3±0.4)分,B组患者VAS评分(4.6±1.1)分,两组对比,P<0.05。

2.2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A组患者Harris评分(88.9±5.6)分,B组患者Harris评分(71.4±6.5)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

2.3两组患者情绪变化:A组患者SAS评分(24.3±8.7)分,SDS评分(25.1±9.0)分;B组患者SAS评分(48.7±11.3)分,SDS评分(46.5±9.6)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对比:A组患者住院时间(14.3±1.6)d,B组患者住院时间(20.5±3.1)d,两组对比,P<0.05。

3 讨 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以严重疼痛为主要症状,对患者功能恢复及运动恢复均造成影响。手术是治疗创伤性骨折的主要手段,但疼痛并没有因为手术的实施而减弱,组织损伤及手术刺激会进一步加重疼痛,引起患者疼痛主观感受,影响了患者术后康复,甚至会引起呼吸急促、血压升高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在创伤性骨折患者手术时,重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给予必要控制措施,缓解患者疼痛,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起到显著促进意义。通过采取疼痛护理干预,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有利于减轻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转移患者注意力,消除疼痛记忆,也相应的减轻了机体各脏器器官的代谢负担,可显著促进患者康复。在此次研究中,A组患者疼痛程度、焦虑、抑郁情绪均低于B组,关节功能改善优于B组,住院时间短于B组,P<0.05。由结果可以看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采取疼痛护理控制,为患者创建良好病房环境,消除外界环境刺激导致的疼痛;保持舒适体位,分散患者注意力,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围术期尽量补充足够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增强患者对疼痛耐受力;并根据患者疼痛的不同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疼痛,效果显著。

在实施疼痛控制护理时,首先要成立专业的疼痛控制护理小组,由丰富的理论知识及熟练的护理操作技术的护理人员组成,善于倾听患者主诉,根据患者行为动作,综合性评估患者术后疼痛情况。并仔细评估患者健康史、手术史、诱发因素等情况确定患者疼痛程度及疼痛原因,以此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在实施疼痛控制护理时,需2 d定时评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有效整改护理方式。并且要根据患者疼痛情况及康复情况,定期开展研讨大会,对疼痛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并总结疼痛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此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护理服务措施。另外在实施期间,注意患者心理情绪的变化,使患者以维持轻松、愉悦的情绪积极面对治疗和护理,以此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总而言之,疼痛控制护理可显著促进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患者更快康复,改善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并进行使用。

参考文献

[1] 黄喜婵,顾冬梅,吴锡娣.电磁疗在创伤性骨折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32-33.

[2] 林珊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病人术后疼痛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1,9(7):1731-1732.

[3] 朱月莉.舒适护理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4):29-30.

[4] 陈静,钱宏,周超.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减轻创伤骨折患者疼痛的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2):3632-3633.

[5] 邱业伟,陈香彬.骨折患者疼痛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1):666-667.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6)05-0259-02

猜你喜欢
术后康复
早期快速康复护理对原发性肝癌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团体健康教育对肝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腹腔镜治疗卵巢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自拟中药方剂对痔疮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观察
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围术期全期护理对肛肠外科患者术后康复及自护能力的影响观察
标准化护理在股骨颈干加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观察
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分析
剖宫产产妇术后应用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