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整理方法研究
——基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续录》文本解析

2016-02-13 01:40桂罗敏上海大学图书馆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6年5期
关键词:刻本美国国会图书馆

桂罗敏(上海大学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整理方法研究
——基于《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续录》文本解析

桂罗敏(上海大学图书馆)

美国国会图书馆拥有最大的海外中国善本书馆藏,对其大规模的整理研究,前后有两项重大成果问世,均系中国学者完成。前一项是20世纪中叶的王重民《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后一项是本世纪初的范邦瑾《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续录》。后者是对前者未竟之业的继承,不仅收录了大量前者所未见的中文善本书,且对前者之误进行了订补。本文就这项最新整理研究成果展开研究,梳理其切入的角度与整理的层面,以推动海外汉学研究的发展。

范邦瑾;王重民;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善本书

观览海外中文藏书,规模最大的收藏地莫过于当今世界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从1869年始至20世纪50年代,收藏的中文图书达105万余册。其中该馆对于中国善本书的收藏,在海外更是首屈一指。前馆长朴特南骄傲地说:“盖本馆收藏中国古籍,在西半球为第一,即在全世界除中国外,亦罕见其比。”[1]可是海量的图书,实际一直处于只是收藏的状态,没有任何的研究工作介入。

“国会图书馆不愿这些善本、古籍秘而不宣,而希望本着学术为天下之公器的原则,将资料公开。”[2]193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东方部(后改亚洲部)主任恒慕义邀请中国本土文献学大家王重民前往该馆鉴定、整理、研究其中的中国善本书。经八年焚膏继晷的工作,最终形成成果《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手稿两册。经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整理其摄成胶卷的手稿,分别于1957年、1972年在华盛顿与台北影印出版。[3]

自王重民之后,对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中国善本书的整理研究工作时有成果涌现。比如,著名方志专家朱士嘉编著的《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4]虽说其中含有善本书,但其以方志为研究对象,而非善本书。李孝聪编著的《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叙录》,[5]然其是地图研究,而非典籍。再如,《春秋年谱》《广韵》,[6]又明刻本《两镇三关通志》[7]等一些善本书得到专门研究,却只是个案研究,而非集群性研究。可是,大规模的整理研究工作付诸阙如,却是不争的事实。令人可喜的是,著名范氏家学的继承者范邦瑾(乃父是成就斐然的历史学家、考据学家范祥雍),以研究碑刻在大陆崭露头角,受美国东方文物收藏重镇纳尔逊博物馆之邀,远渡重洋,前去整理该馆所藏的佛教碑刻。尔后,转至底特律博物馆作相关研究。2005年,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部学术主任居蜜(居正之女)慕名相邀,参加该馆与台湾合作的中文善本书数字化整理项目。范邦瑾补王重民未竟之业,以深厚的学术功力,撰写出《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续录》(以下简称《续录》),201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基于对当今海外汉学发展的特殊贡献,不仅受到海外汉学界的高度关注,而且得到海峡两岸学界的广泛好评。令人遗憾的是,对这样一部促进海外汉学发展的力作,至今尚无具体的研究。由此,笔者借范邦瑾在沪期间,多次进行讨教,以了解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中国善本书实际状态与他在整理研究中的切身体会,之后着手对该著进行研究,以期推动中国学界对美国国会图书馆中国善本书的深入整理研究。

1 发凡原则确定及实际操作

《续录》的编著,建立在王重民《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基础之上,因而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并非简单的照猫画虎,而是在趋同的前提下,需要根据时间提供的条件,加以完善的处理。简而论之,就是将王重民尚未注意到因素,予以注入,或进行调整。这一切,在酝酿发凡之际,作者给予了充分的考虑。[8]

1.1 收书范围

编著《续录》,作者既然是补王重民未竟之业,从而首先确定美国国会图书馆1957年出版的王重民《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与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中国善本书提要》(该书将前者已大致收入)中已著录者,不再收录。

作者遇到的问题是,何为善本书?对于善本书,人们自然的印象是文字较为精准的版本。可是在实际审视时,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文字的些微差异,给认定是否是善本书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为避免引起学界歧义,作者严格遵循了王重民所确定的范围:宋、元、明刻本,稿本、写本、钞本、绘本、批校题跋本及朝鲜、日本刻汉文书籍全收,清刻本则酌收孤本、稀见本或具较高史料价值者,其余暂缓。尤其强调以宋至明刻和钞稿本为主,范围和年代都较为广深,与其(王著)并不重复。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作者共收中文善本书886种(王著所收中文善本书1777种)。

为何将明刻本全收,而清刻本则仅收孤本,原因在于作者考虑清刻本数量实在过于庞大,在现有的研究条件下,而且仅凭一人之力,实在无完成的可能。因而,不在作者筛选范围的大量清刻本,还有碑帖拓本、长卷绘画,将留待其他有志者日后进行研究。

1.2 孤本界定

所谓孤本,在理论上,某种典籍存世只有一本。可是,要作这样的认定,在现实之中有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几乎无法实现。故而,在版本学界的实际操作中,往往将存量极少并少至仅有几本的典籍认作是孤本。

作者依据业内的惯例,并以严谨的态度,将除了该馆本子之外能够公开查检到“三本”的存世数量作为认定原则。其提出的理由是:所谓孤本,仅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并不一定世上真正仅存此一本。世界各地图书馆成千上万,私人庋藏更是浩如烟海,一己之力实难以尽观。所收清刻稀见本亦是如此,除具较多史料价值者,尽量限于除著录本外他馆所藏在三部以内。

尽管作者已竭尽全力进行查检,但为防止疏漏私人所藏之本,或者其他馆藏却未公开之本的出现而引起读者责难,故特交待说:疏漏在所难免,有待见广博闻之士指正补充。

1.3 书名著录

书名著录看似简单,似乎只要将书名照录即可。其实,在对中国善本书书名的处理中,并非如此简单。由于是线装书的缘故,不仅书名所题之处不统一,甚至书名本身常有出入。

对此,为了把握书名著录的准确性与全面性,作者确立了以下一些原则。

(1)书名以原书卷一第一叶卷端所题为准,照录原文。比如,《诗传大全》《韵略易通》《纲鉴会编》等。(2)如原书卷一第一叶(页)卷端无题名者,另行说明其依据。如《尚书约注》根据书名叶(页)题,《熙朝定案》根据版心题,《国史馆功臣传》根据封面题,《丁氏家谱》根据封面签题,《乾隆嘉庆两朝奏议》根据函脊题,《西域琐谈》根据自序题,《月旦堂仙佛奇踪》根据总目题,《关帝宝训像注》根据版心及目录题,《清军营阵式图》根据内容题,等等。(3)遇书名叶(页)、版心、序跋、目录、凡例与所题书名不同者,择要说明。如《明季十家集》,卷一第一叶(页)卷端题是名,而函脊则题为“明季十大家集”,多出“大”一字。又如《西域记事》,卷一第一叶(页)卷端题是名,而封面签题《西域记》,作者又注“是书又名《异域琐谈》、《西域记事》、《西域闻见录》”。(4)地方志、家谱、职官搢绅录、会试题名等一类书,书名前以括号标纂修年代,以醒眉目。此类典籍时常因同一地方而导致不同时期所修之本发生难以辨别何时所修之混淆,从而作者加以时间标注以示区别。如地方志《罗平州志》前加[康熙]字样;如记录搢绅书《大清搢绅全书》前加[乾隆四十二年],如会试卷《会试朱卷》后加[光绪丁丑科王仁堪篇],等等。

1.4 卷数著录

由于线装书刻本分卷装订,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出于不同的原因,有些典籍的卷佚遭到了失佚。为区分卷数完整者与失佚者,作者作了相应的处理,标明卷数如有残阙,先标原书应有卷数,后标该本现存卷数。如《笺注陶渊明集》十卷,标明存四卷;《本草汇言》二十卷,标明存五卷;《新刊京本厘正总括天机星学正传》二十一卷,标明存十八卷,等等。

1.5 撰式著录

现代图书对撰者的方式,多用“著”或“编著”标明。古代典籍的撰著者,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定,所用方式名目繁多,有撰、著、纂、编、辑、述、学、识等。作者既为保存原样,又为统一,说明著者撰著方式如“撰、著、纂、编、辑、述”等均据原书卷一所题,但原题“学、识”等或阙题者均作“撰”。

1.6 版式著录

对于中国善本书的著录,行款、版式及版匡尺寸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作者申明对于行款、版式及版匡尺寸,均以卷一第一叶前半叶为准。如有残阙或其他不同者,则予以另行注明。版匡尺寸以边栏线(双边者以外边)外沿计,宽度不计版心部分。无版匡者著录全书尺寸。如《名山藏存》:明刻巾箱本,十册二函。半叶九行十六字。左右双边,白口,黑单鱼尾。匡高10.8、宽7.5厘米。如《玉镜新谭》:墨格钞本,八册一函。半叶八行十八字。四周单边,白口,无鱼尾。匡高19.8、宽12.1厘米;等等。

1.7 引文及作者、藏家、捐赠人著录

作者遵守善本书整理须尽量表现原文原样的训条,内容以著录原书面貌及特征为主,引文字体尽可能依据原书。如有作者、藏家、捐赠人履历,著录于该有关者首次出现之书目提要内,后再出现则仅作提示,以免重复。如对《易纂言》作者吴澄,据《元史》予以简介:“澄字幼清,号草庐,崇仁人。宋咸淳末举进士不第,入元以荐擢翰林应奉文字,官至翰林学士,卒谥文正。”如对《陆氏宗谱》藏家,引《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谱以唐代陆贽为始祖,第七世忻,自余杭迁山阴之鲁墟,第十六世元珍,元代时自山阴迁海宁鹏墩。”如对《历代圣贤像赞》的捐赠人,以该馆资料说明:是书为芝加哥田野博物馆亚洲艺术研究学者劳佛博士(Dr.Berthold Laufer,Curator of Asiatic Art,Field Columbian Museum,Grant Park,Chicago)捐赠。

1.8 钤印著录

根据某典籍上所存的钤印,《续录》作为判断历代收藏家的依据。如《南征纪略》,作者进行考证并注明:“此本卷一、卷二首叶作者署名‘益都孙廷铨次道纂'下方均钤有‘廷'、‘铨'朱文小方连珠印(山东省图书馆藏本无),很可能是作者自藏本。其它钤印还有:‘卫尹东'白文方印,‘袁水孙氏深柳堂图书记'朱文长方印,‘齐'朱文小方印和‘行三'白文小方印,二印为连珠印,‘四五百竿竹二三千卷书'朱文方印,‘卫齐旦'白文方印。”

1.9 版本甄别

对于典籍的版本,是否孤本,还是有多种版本,抑或是抄本,作者都加以说明。如《本朝诸公传》,“是书未刊印,钞本各馆亦未见藏,孤本”。如《玉镜新谭》,“是书有明崇祯间刻本,大陆国家图书馆等三馆、台湾‘中央图书馆'藏。1989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有仇正伟点校本,未参考此钞本”。如《福山萧正民本支宗谱》,“清读我书屋墨格钞本”。又如地方志《兴国州志》,标注清康熙四年(1665)刻本;《汪氏小宗谱》,标注清光绪十六年(1890)家刻本;《明状元图考》,标注明末刻清康熙间武林文治堂补刻本。

1.10 入藏著录

《续录》对于每部典籍,在有案可稽的情况下,都给予了入藏日期与入藏号说明。如《溃痈流毒》,1940年9月18日入藏,入藏号:589670;《国史馆功臣传》,1950年4月28日入藏,入藏号:1229 J03。若不可考,如《汉书钞》,则标明“入藏年日不详”。

1.11 分类体系

《续录》所收善本书,按照王重民的做法,以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进行分类。然作者为照顾实际情况,将丛书另辟为丛部。因此,本书的分类共分五部:经、史、子、集、丛。全书收书860种,其中经部54种,史部316种,子部272种,集部218种。至于小类,则大致按《四库全书》排列顺序而有所调整,不再予以细分。

2 题名“中国”与“中文”差异原因

范邦瑾《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续录》,当为王重民《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的续修,因而,两者之间有着相承的关系。从而,根据王重民之“中国善本书录”之意,范邦瑾应题为“中国善本书续录”。可是,后者却题为“中文善本书续录”,其中将“中国”更易为“中文”。这一字变易,决非作者花样翻新之举,而是认真审视且合乎事实的结果。

2.1 藏书来源考虑

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中国善本书,大多来自中国本土。因而,王重民赴美整理研究之际,面对的是来自中国本土的善本书,因而,将其定位为“中国善本书录”。然而,自1947年王重民回国后,因美国占领日本,没收了日本大量文献资料书刊,其中含有数量可观的中文图书,其藏地有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东京分社、东亚经济调查局、东亚研究所、蒙古研究所、参谋本部文库、陆军文库、陆军士官学校及海军机关学校等机构。美国国会图书馆于1949~1952年间将其大部分入藏。此外,还入藏了不少朝鲜、日本刻本及钞稿本。再者,一些美国藏书家将私人收藏作了捐赠。综上所说,至20世纪50年代,美国国会图书馆馆藏中文善本书的来源,已经不限于中国本土,包括日本、朝鲜的刻本以及美国国会图书馆委托钞本与美国私人捐赠,“这些都是王先生当年未曾见到的”。鉴于实际状态,《续录》作者以为:改“中国”为“中文”,盖因所录包含朝鲜和日本所刻中文古籍,不限于中国一地,故觉得改作中文善本较为确切。

2.2 来自于日本的中文善本书

来自于日本的中文善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1)翻刻本:如《康熙字典》,日本安永九年大阪风月庄左门卫翻刻本;《大唐西域记》,日本承应二年中野五郎刊本;《瀛环志略》,日本文久元年阿阳对嵋阁刻井上春洋等训点本,等等。(2)钞本:如《溃痈流毒》,日本明治四十五年钞本;《宜稼堂书目》,1906年日本岛田翰绿格钞本;《近思录》,日本宽文十年山崎嘉训点本,等等。(3)日人研究注释本:如《诗经名物辨解》,日本江村如圭纂述;《宋学源流质疑》,日本并木正韶质疑;《后汉书注引书考》,日本冈本保孝撰,等等。(4)日人中文撰本:如《历代名医传略》,日本吉田宗恂撰;《睡庵传》一卷,日本淡庵子著;《云林县采访册》,日本临时台湾旧惯调查会编纂,等等。

作者统计:日本刻本34种、日本稿本1种、日本钞本6种、日本彩绘本1种,笔者合计为42种。

2.3 来自于朝鲜藏书的中文善本书

来自于朝鲜的中文善本书,由四个部分组成。(1)翻刻本:《舆坠图》,朝鲜刻本;《近思录》,朝鲜凤城精舍刻本;《注释白眉故事》,朝鲜活字刻本,等等。(2)钞本:《木斋家塾东国通鉴提纲》,朝鲜钞本;《朝鲜赋》,朝鲜钞本;《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画》,朝鲜传本手钞本,等等。(3)朝鲜人研究注释本:《经史集说》,朝鲜陶活字本。(4)朝鲜人中文撰本:如《大东历史》,朝鲜崔景焕编集;《景陵志状》,朝鲜内府编;《临官政要》,朝鲜安鼎福撰,等等。

作者统计:朝鲜刻本20种、朝鲜钞本5种,笔者合计为25种。

2.4 来自于美国的的中文善本书

来自于美国的中文善本书由两个部分组成。(1)美国国会图书馆于20世纪40年代委托北平图书馆(今改为中国国家图书馆)钞藏该馆孤本:均为美国国会图书馆灰格钞本,如《明史》《明史纪传》《畿辅碑目》。(2)美国私人所藏并捐赠的中文善本书:如前美国驻中国大使约翰逊(Nelson Trusler Johnson)所藏并捐赠的《金陵图咏》(附《金陵图考》与《金陵雅游编》)《德音堂琴谱》;美国植物学家施永格(Walter Tennyson Swingle)收藏施永格夫人(Moude K.Swingle)捐赠的《女大学》《桂园竹谱》;美国国会图书馆第一任东方部主任恒慕义(Arthur William Hummel)收藏并捐赠的《齐河县志》《内江县志》《清风泾志》《岫岩州乡土志》《官爵志》《山西乡试朱卷[光绪甲午科解全福篇]》《会试朱卷》《钦取朝考卷》《朝考卷》《万寿庆典彚总画样》(附《清宫家具建筑图样》)《京报四期》《祝由科诸符秘》《祝由科卷》《资福等斋天医十三科治病一宗》《推背图》《新刻东海王先生纂辑阳宅十书》《养性轩集印》。

笔者统计:约翰逊捐赠3种,施永格夫人捐赠2种,恒慕义捐赠17种,共为22种。

3 对王重民《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的订补

《续录》一书,除了收录中文善本书的正文之外,还有一个特别的贡献之处,即对王重民《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的订补部分。作者说:“关于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的中文善本书籍,王重民著有《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一书,1957年由美国国会图书馆在华盛顿影印出版。后其带回国的手稿又编入《中国善本书提要》,198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出版……经重新目验当年王重民所著录诸书,发现其中有一些可补充、商榷之处,故作此订补附志于卷末,以真实反映海外珍本原貌。”[9]

其订补范式是:

订补4书号(V)A243 C47.1

六书正讹五卷五册(57/65)

明刻本[五行二十字注双行篆文一占小字六(24.4×14.2)]

原题:“鄱阳周伯琦编注。”按是书行款与元刊本同,卷末无校正人姓氏,按之诸家所记,殆嘉靖元年于器之翻刻本也。伯琦自序篇题下,有“讹,五禾切,俗作讹”注语,十竹斋翻本已删去。卷内有:“醉李高承埏字八遐家藏书记”,“南山主人寓公”两印记。朱彝尊为承埏撰《墓表》,朱辰应撰《传》,并称承埏字寓公,一字泽外,不举八遐。按八遐之义,并与承埏、泽外相应,此可补史阙。《墓表》称:“聚书八十椟,多至七万余卷”;《传》称:“好聚书,多至数万卷,寝处其中,校勘不倦”云。

自序[至正十一年(1351)],吴当跋[至正十二年(1352)]。

【按】:此本版式为四周单边、上下细黑口、黑单鱼尾(自序页一至四、卷一页一、卷三页三十三无鱼尾)。查元至正十五年(1355)平江郡守高德基刻本及明嘉靖元年(1522)于器之翻刻本均为左右双边,与此本不同;又据台湾中央图书馆网上书影,元刻及明翻刻本卷一页一均无刻工名,此书下书口镌刻工名“阳”,另有刻工名“今、陶、李、沈、连、于、左、大、个、相、方”等,惜无全名,可见王说“嘉靖元年于器之翻刻本”不确。此应为明代别一刻本,《中国古籍善本总目》未见。另此本末叶版心下题:“上虞颜氏家藏”。

对王著的订补,作者先引王重民的著录,然后采取多角度切入的方式,加按语以进行订补,并择要增补该书来源和其它图书馆收藏情况,共订补138种。

3.1 钤印订补

作者不仅纠正了王著所录钤印之误,还补录了王著未录的钤印,以及综述了王著所录各钤印。

如王著《韩诗外传》原录:

卷内有“曹炎印”、“文侯”、“诗礼传家”、“彭城”、“不求于人”等印记。

作者订补为:

【按】:据原印,“不求于人”当作“不求于世”朱文长方印。卷内另有钤印四:“在家僧”白文方印,“忠孝之家”朱文钱形印,“季标”朱文方印,“兴国之印”白文方印,王氏未记。另补王录其它各印:“曹炎印”白文方印,“文侯”朱文方印,“诗礼传家”朱文长方印,“彭城”朱文长方印。

3.2 图录订补

如王著《春秋左传》原录:

《左传图》二[上面四凶图,下面十二国、战国图]。

作者订补为:

【按】:原书《左传图》二图在一叶之正背面而非上下,正面为四凶图,背面为十二国、战国图。

3.3 书名订补

如王著《宋史全文续资治通鉴附宋季朝事实》原录:

卷端载《宋朝玉简》、《宋朝传授》及乾道四年李焘《进书表》。

作者订补为:

【按】:卷端《宋朝玉简》原书为《宋朝玉裔》,载自宋太祖以降世系,王氏笔误。

3.4 人名订补

如王著《春秋衡库纂》原录:

明冯梦祯有《春秋衡库》三十卷。

作者订补为:

【按】:冯梦龙误作“冯梦祯”,上海版已改正。

3.5 年代订补

如王著《毛诗古音考》原录:

焦竑序[万历四十四年(1616)],自序,又自跋[万历四十四年(1616)]。

作者订补为:

【按】:以上序跋年代查原书均署“万历丙午”,应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王书皆作“万历四十四年”,乃丙辰年,疑笔误。王着《中国善本书提要》记北京图书馆藏同书焦竑序亦记“万历四十四年(1616)”(页70),应同误。

3.6 版式订补

如王著《新安汪氏重修八公谱》原录:

明嘉靖间刻本[十行三十字(22.5×15.5)]

作者订补为:

【按】:查原书应十行二十五字,王误作三十字。版式为四周单边,上下黑口,黑双鱼尾。

3.7卷数订补

如王著《大明会典》原录:不分卷。

作者订补为:

此书虽版心无卷数仅题册数,但分卷,且每卷卷端标明卷数,书前有总目记每册卷数,每册前又有目录记卷数及每卷内容,只是每卷首紧接上卷末,不另起叶。

3.8 行数订补

如王著《大明会典》原录:

明嘉靖间刻本[九行二十字]

作者订补为:

【按】:核原书半页为十行,王著录作九行,误。

3.9 版本订补

如王著《南部新书》原录:

是书久无善本,嘉庆间张海鹏始据士礼居藏足本刻入《学津讨原》(第十七集)。道光庚戌,伍崇曜又据别一钞本刻入《粤雅堂丛书》。

作者订补为:

【按】:此本行间眉栏有朱、橙笔批校。曹炎字彬侯,常熟人,以钞藏善本著称,瞿冕良《中国古籍版刻辞典》(页542)录其钞本达二十四种,未及此书。此本末曹炎跋题“丙申闰月二日曹炎识”,炎为乾隆间人,丙申应为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是此书当作“清乾隆四十一年曹炎钞藏明洪武间清隐老人跋本”。

3.10 体裁订补

如王著《钦定国史列传》原录:

清国史馆纂修。按此本仅存《大臣列传》五十六卷,《忠义列传》二十卷,其原纂进呈本凡若干,今未详。列传起乾隆之末,讫光绪之初,当是光绪十年至二十年之间所纂修者。清代修史凡若干次,每次成书若干卷。

作者订补为:

【按】:满清入关前太宗天聪十年(1636)即设国史院,康熙后国史馆沿为定制,负责王朝历史编纂,写作纪、志、表、传诸种体裁史书。此系日常工作,不断进行,即某一时期完成前一段历史的写作,按期进呈,经御览后缮写为定本,冠以“钦定”,贮藏于清宫东华门内国史馆大库。因此,国史馆所写成的只是纪、志、表、传等分体著作,不会出现有清一代的全面通史,故王重民所称“清代修史凡若干次”只能是一段时期的零星历史。查此书实为两种分体著作,一曰《钦定国史大臣列传》存五十六卷,书名见之于每卷目录、版心及每册签题;一曰《钦定国史忠义传》存二十卷,书名见之于版心、每册签题及卷九后目录题。二书均冠以“钦定”字样,应是经御览后缮写定本。王氏所定书名《钦定国史列传》原书内并未见此题名,当是其据内容自拟,且易与1930年东方学会编印本《国史列传》相混,不甚妥切。

《续录》对王著的订补,尚有其他角度切入,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1]潘德利.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古籍善本概略[J].图书情报工作,2003(6):114-117.

[2]李华伟.美国国会图书馆中文馆藏与汉学研究资源[J].新世纪图书馆,2008(1):86-88,30.

[3]王重民.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国善本书录[M].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1957;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

[4]朱士嘉.国会图书馆藏中国方志目录[M].华盛顿:美国国会图书馆,1942.

[5]李孝聪.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古地图叙录[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6]沈津.美国所见中国善本书志[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1(5):44-47.

[7]特木勒,居蜜.跋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明刻本《两镇三关通志》[J].史学史研究,2006(3):68-75.

[8]范邦瑾.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续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凡例.

[9]范邦瑾.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中文善本书续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A Study on the Method ofSorting outthe Rare Chinese Books in the Library ofCongress——a Case Study of The Continuation ofDescriptive Catalog of Rare Chinese Books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GuiLuo-m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 has the biggest foreign collection of Rare Chinese Books.The arrangementand study about these Chinese Books come into being two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which are carried outby two Chinese scholar.The former is Wang chongmmin's Descriptive Catalog of Rare Chinese Books in the Library of Congress.The later is Fan Bangjin's The Continuation ofDescriptive Catalog ofRare Chinese Books in the Library ofCongress.Asa continuator,the laternotonly include the Rare Chinese Books excluded by the former,also revised the error in the former.This article tries to make a deeper research on the two achievementsin order to advance the foreign Sinological

Fan Bangjin;Wang Chongmin;Library ofCongress;Rare Chinese Books

G259.712;G255.1

B

1005-8214(2016)05-0055-06

桂罗敏(1970-),女,博士,上海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学。

2015-10-16[责任编辑]王岗

猜你喜欢
刻本美国国会图书馆
郑之珍《劝善记》明清刻本流变再论
图书馆
未刊布的西夏文刻本《碎金》考论
山西发现北宋刻本《崇宁藏》
西夏刻本中小装饰的类别及流变
冷战后美国国会与台湾问题
去图书馆
放大与稀释:国会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美国国会的听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