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服务型”定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2016-03-16 00:40宋文生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服务型应用型转型

宋文生

(黄冈师范学院 宣传部,湖北 黄冈 438000)



“教学服务型”定位: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

宋文生

(黄冈师范学院 宣传部,湖北 黄冈 438000)

地方本科高校在推进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科学定位至关重要。“教学服务型”定位,突出了服务理念对大学组织制度设计的指导作用,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它既彰显了高校职能,又较好地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还促进了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教学服务型”高校应坚持教学与服务并重,在“教学”方面既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也重视技术技能的培养;在“服务”方面既有科学知识的服务,也有技术技能的服务,既通过培养技术人才进行服务,也通过科技研发进行服务,具有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的特征。应将转型发展的要求融入“教学服务型”高校建设之中,在强化教学服务并重、立足地方的办学理念,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聚焦应用型科研开发,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探索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正确路径。

教学服务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一、“教学服务型”定位的特殊意义

“教学服务型”定位是将学校发展的重心转到以需求为导向,着重强调社会服务职能的特殊地位,从而突出服务在大学制度设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彰显高校职能的迫切需要 《高等教育法》规定:“高校应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组织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而保证教育质量达到国家标准。”[1]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来源于“威斯康星思想”。1904年,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赠地学院——威斯康星大学,时任校长范·海斯提出了“威斯康星计划”,赋予威斯康星大学两项重大使命:一是在全州开展函授教育,以帮助本州公民;二是帮助州政府在全州各个领域开展技术推广。他指出,“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都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对于办在地方的州立大学,更应该考虑每一项社会职能的实际价值,根据州的实际需要来决定”。1909年,斯迪芬把这项计划描绘成“把整个州交给大学”以及“大学对本州人民的作用就如同人的头脑对人的手、脚和眼的作用”。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高校的重要职能,提出高校所承担的基本任务。“关于人才培养方面,应把学生培养成有知识、会工作的社会公民;关于科学研究方面,应发挥高校优势,创造与弘扬新知识、新文化;关于社会服务方面,应向广大民众广为传播知识,并使之解决经济、政治、社会、及生产生活方面的基本问题”,同时指出高校服务社会的基本途径,即“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与专家服务,并在该校成立知识推广部,建立流动图书馆,设立函授、学术讲座、辩论与公开研讨、提供信息与福利四个服务项目,发动该校教授参与决策与管理工作,并到农村、工厂指导工作”。[2]在我国高校现有的分类与定位中,一般分为教学型、研究型与教学研究并重型等类型的高校,而缺少体现社会服务类型的高校分类。在地方本科高校推进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突出大学的第三个职能,将社会服务理念渗透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文化传承创新中,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建设一批“教学服务型”高校,既是彰显高校职能的需要,也是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

(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今中国,正处于改革攻坚期、发展转型期。从国际政治的“修昔底德陷阱”,到兴衰治乱的“历史周期律”;从经济发展的“中等收入陷阱”,到人口红利的“刘易斯拐点”,面对各种挑战,地方高校应坚守怎样的使命?对于地方高校来说,其使命不仅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也不仅是一般性社会服务,而是应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成为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大学一般与地方共生,一座城市造就一所大学,一所大学成就一座名城。成立于1386年的海德堡大学,是一所与城市同名的德国最古老的大学,16世纪下半叶,作为欧洲科学文化的中心,诞生了费尔巴哈、黑格尔等一大批世界知名的哲学家,开放的校区、典雅大气的古老建筑,让海德堡大学与老城完美融合,成为这座城市的灵魂所在。19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地方化趋势发端的源头。面对南北战争后建设新国家、拓展西部疆域的需要,美国采取办州立大学、创社区学院与倡“赠地学院”等三大举措,成为地方大学发展的潮流,凸显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19世纪的英国,伦敦大学、达勒姆大学、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等新大学运动蓬勃兴起,成为推动大学与地方城市结合的产物,为地方培养专门技术人才,较好地满足了地方生产生活的需要。亚洲的印度、泰国等政府也高度重视地方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印度独立后,政府鼓励各邦建立农业学院和地区性工程学院,泰国政府认识到高等教育集中于首都的弊端,在东北部、西北部、南部分别创办了孔敬大学、清迈大学与宋卡王子大学等三所学校。1986年,由包玉刚先生捐资创办的宁波大学,架起了一座高校和地方合作的平台,成为宁波市改革开放的重要里程碑,更是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灵魂。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迎来了大众化的发展新时期,一大批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迅速崛起,既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教学服务型”的分类定位,有利于地方本科高校明确发展方向,在转型发展的进程中,更好地坚持办学宗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形成地方高校办学特色的需要 要改变千校一面、趋同发展的状况,应该坚守“教学服务型”的定位,坚持立足地方的发展战略,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特色。“教学服务型”的分类定位,有利于每所高校坚定服务地方的信念,沉下心去分析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确立校地、校企合作的方针政策,从而确立适合本校发展的办学理念,建设适合校情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最终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如办在大别山老区的地方本科高校——黄冈师范学院,作为湖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始终高举转型发展旗帜,围绕地方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在转型发展中彰显了“立足黄冈、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鲜明办学特色。该校紧密对接老区发展需求,坚持“扎根基层、服务桑梓”的教育传统,秉承师范传承,形成了“基础扎实、能教善管、敬业乐教、吃苦耐劳”的教师培养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鲜明,基层教师培养有力支撑了黄冈基础教育品牌;深度融入“四个大别山”建设,传承革命老区精神,凸显了“红色大别山”品质,立足特色资源开发利用,助力了“绿色大别山”建设,发挥智力优势,服务了“发展大别山”战略,对接地方支柱产业,助推了“富裕大别山”工程,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特色鲜明;积极研究黄冈人文文化,依托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建立了鄂东教育与文化研究中心、黄梅戏艺术研究中心等四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在黄冈名人文化研究、黄梅戏艺术研究、鄂东方言研究等方面成果丰硕,文化传承创新特色鲜明,助推黄冈文化名城建设。

二、“教学服务型”定位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关于“教学服务型”高校的定位,目前学界讨论较多。高教专家刘献君撰文指出,“教学服务型高校是高教大众化进程中,以推动知识的应用、创新,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所构建形成的新型科研教学模式、资源配置方式与组织形式的现代大学”;[3]高教专家赵国刚指出,“该类高校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为宗旨,服务与教学都非常重要的现代大学”;[4]高教专家尚钢指出,“该类高校一般表现为两类现象:一是具备较强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二是具备较强的以技术创新为主的科研能力”;[5]学者徐绪卿指出,“该类高校是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以科学的服务理念配置资源的现代意义大学”。[6]作为一种大学类型的定位,“教学服务型”高校具有鲜明的内涵,特别是在当前国家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特殊背景下,作为地方本科高校,如何将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增强在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此类学校较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和深度融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能力,尤为重要。因此,“教学服务型”高校定位被赋予了新的时代意蕴。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学服务型”高校是科学遵循教育服务理念,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双师队伍建设、资源配置、学校治理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凸显服务特色,提升服务质量,强化服务教学、服务师生和服务社会要求,创新管理模式的现代大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应用型 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地方本科高校,落脚点是“应用”。应用的涵义,是指将方法、技巧、规律、原则等用于新的情境的过程,而应用型的涵义,则强调构建体现时代精神和发展要求的质量观、人才观和教育观,在高等教育发展新常态下形成满足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专业结构、学科方向、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创新创业精神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地方本科高校在深入推进转型发展过程中推行的一种新的大学组织形态,“教学服务型”高校的本质要求,在于知识的实际运用,如果说早期大学侧重于知识传播,此后的研究型大学侧重于知识创造,那么新兴的此类学校则是注重知识的应用过程。一般情况下的“教学服务型”高校,不仅要注重应用型知识的传授,更要造就一批具有应用型知识传授能力的优质双师团队。当然,应用型是相对于学术型而言的,强调培养应用型人才,适用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服务型”是相对教学型、研究型和教学研究型而言的一种分类方式,其培养重点是应用型人才,通常适用于高校的战略定位,两者辩证统一。处于转型发展中的地方本科高校,在办学定位上是教学服务型,在目标定位上则是应用型,应用型是“教学服务型”高校的重要特征。

(二)地方性 教育家卡明斯指出,“对服务的需要、形成服务的理由及对潜在价值的认识是服务型大学的重要内涵”。[7]为地方服务是“教学服务型”高校的价值体现。服务地方的理念不牢,服务地方的耐力就难以持久。作为“教学服务型”定位的地方本科高校,通常情况下,坚持服务地方、立足地方、发展地方的宗旨,一般围绕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围绕地方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地方主导产业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围绕地方人才市场的需求,主动探索与调整学科专业的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一支扎根地方、服务地方、情系地方、融入地方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构建一整套全方位校企、校地、校校合作的体制机制,为地方政府提供决策参考与智力支持,构成服务地方发展的重要智库,形成深度融入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制度与文化,进而形成体现地方文化的研究特色、学科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特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地方高校的最大贡献。地方性是“教学服务型”高校的根本特征。

(三)开放式 孙中山指出:“人人应该以服务为目的,不当以夺取为目的。”服务是指为他人做事,以提供活动的形式而不是以实物形式,满足特殊需求,进而使对象受益的一种活动方式。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开放。“教学服务型”高校打破原有自我封闭状态,形成一种开放办学的多元包容的状态。作为“教学服务型”高校的重要使命,即承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需要树立开放包容的心态,在人才培养上与地方实现深度的融合,构建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产学研用为途径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方案,鼓励企业深度介入方案制定、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建构、课程设置调整、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等人才培养全过程,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应用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社会服务意识与责任的培养,通过课程置换等方式把教师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内化为课程内容,强化课程的应用性、地方性与适应性,建立相应的互动的平台、管理的平台、研究的平台。同时,“教学服务型”高校还应进一步加强国内、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加大“走出去”与“请进来”的工作力度,提高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开放式是“教学服务型”高校的鲜明特征。

三、推进“教学服务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举措

推进“教学服务型”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应正确设计转型发展目标,理清“教学服务型”高校转型发展的科学路径。

(一)树立服务意识,坚持立足地方强服务的办学理念 “教学服务型”高校强调树立服务意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此来设计教育教学、科学研究、队伍建设、现代治理与大学文化,优化办学资源配置。推进“教学服务型”高校转型发展,应确立服务理念,高起点、高要求谋划学校发展,确立开放包容的思想,进一步增强服务的主动性与精细化水平。办“教学服务型”高校,应了解地方需求,依据服务地区的自然环境、政治经济特点、历史文化基础及当地高等教育的需求来定位自己的发展,对于哪个领域、哪些层次的服务,做到心中有数、运筹帷幄,对于哪些“可为”、哪些“不可为”,做到服务对路、层次分明,从而精准地提供地方需要的服务,增强服务地方的工作实效。要形成良好的“服务”导向,广泛动员全校师生参与、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智慧,在推动学校发展的思想基础上,做到整齐划一、思想一致。如作为湖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高校的黄冈师范学院,注重转型发展总体思路的谋划、顶层方案的设计、服务意识的确立,自转型之初,就坚持“不麻木、不空谈、不刻板、不折腾”的“四不”工作原则,确定了一批转型发展试点学院与专业,提出“总体设计、分步实施、试点先行、全校跟进”的16字工作思路,明确“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两个提升”目标,突出“以全校之力聚焦转型发展,以转型发展牵引学校综合改革”的工作方针。通过一系列理念的引领,学校形成良好的转型发展氛围。

(二)紧抓服务“主业”,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教学服务型”高校的“服务”,主要立足于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基础上的服务,人才培养是其“主业”。在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服务“主业”的体现。具体来讲:一是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根据地方产业结构的组成情况,动态调整一批适应地方需求的学科专业,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如武汉纺织大学将专业嵌入产业链,产业哺育专业群,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宁波大红鹰学院根据区域主导产业设置专业,还根据岗位类型,设置专业方向,满足社会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二是构建新的知识体系。以转型发展为牵引,重点加强课程建设,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力优化专业布局,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完善以应用性、实践性为主的教育体系,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扎实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健全质量监控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建设一批优质生源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育基地,同时更新教育观念,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推进教育教学现代化。三是探索双向培养的人才模式。如“实施以项目为载体,以课程群为基础,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专业、课内与课外、专业与非专业能力培养一体化的校企合作‘2+2’人才培养模式。黑龙江科技大学矿产专业学生与工人一同下井劳动,实行跟班实习、兼做工长,联合建立工程实践教育中心等做法”。[3]8四是健全人才培养的社会质量评价机制。如宁波大红鹰学院坚持与麦可思研究院合作,从毕业生社会贡献力、职业发展力、岗位适应力、培养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开展调查研究,从而改进人才培养方式。

(三)聚焦应用型科研开发,实施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 “教学服务型”高校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应重视应用型科学研究。向应用型转型不是单纯的技术技能的培养,而是要发挥地方本科高校科学研究的重要职能,紧密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科技知识传播与应用,推广科技成果转化。缺乏科学研究的高校不是真正意义的高校,“教学服务型”高校应改变传统的科研评价体系,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合作,提升办学竞争力。一是科研应面向地方,聚焦应用性研究与技术服务。应发挥“教学服务型”高校科技资源优势,围绕“政府关心、企业关注、社会需求”的问题,加强政产学研深度合作,提升学校支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要深入推进科研改革,积极探索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新模式,加大应用型科研力度,促使纵向项目上水平、横向项目创特色,实现科研经费稳步增长。二是应设立服务地方的研究院等校内科研服务机构,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企业、社会专业团体等加强合作力度。应广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加强地方特色资源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推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设,加快产业技术研发,促进新技术转化应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使学校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发挥人文社科优势,深入开展政策、规划和发展战略研究,加强地方智库建设。如黄冈师范学院与黄冈市科协合作,定期发布智库成果,建立黄冈发展研究院,提升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

(四)创新体制机制,提升现代大学治理水平 “教学服务型”高校应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应根据“教学服务型”高校的实际,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全面深化各项综合改革,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办学治校能力,构建起整个学校“教学服务型”的特色体系。在管理体制上,应围绕大学功能,聚焦大学使命,不断创新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同时,应制定大学章程,合理设置组织机构,规范办学主体行为,形成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校院两级教代会作用,还可成立学校理事会、教学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决策咨询委员会、发展基金会等组织机构,设立服务地方工作的专门机构,制定服务地方的专门工作计划;在管理机制上,进一步增强职能部门服务意识,实施精细化管理、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提升管理干部的执行力和协调能力,同时按照重心下移、责权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校院责权利关系,营造既公平竞争,又扩大教学学院办学自主权、激发办学活力的良好氛围;在运行机制上,加大绩效工资、职称评聘、教师专业能力评价等改革力度,将服务社会的具体情况纳入履职尽责的考核任务之中;在开放办学上,建立校地联席会议制度和校企合作磋商机制,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国际知名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优质资源,选派教学科研和管理骨干到各类知名大学研修深造,培养一批高水平双语教师,加大引智工作力度,加强多形式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等工作,形成互联互通的全方位开放格局,提升学校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6年最新修订)[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18.

[2]刘献君.建设教学服务型大学——兼论高等学校分类[J].教育研究,2007(7)32.

[3]刘献君.经济社会发展转型与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J].高等教育研究,2013(8)5.

[4]赵国刚.改革创新走转型发展之路,努力创建一流水平的教学服务型大学[Z].在全国教学服务型大学建设研讨会上的报告,2013-05-17.

[5]尚钢.教学服务型大学的战略思考与实践[J].学习月刊,2013(22)65.

[6]徐绪卿,周朝成.教学服务型大学——民办高等学校的新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59.

[7]沈云慈.教学服务型大学的“道”与“路”[J].高等教育研究,2014(3)43.

责任编辑 付友华

2016-05-09

10.3969/j.issn.1003-8078.2016.04.02

宋文生(1979-),男,湖北蕲春人,黄冈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

湖北省教育厅科研重点项目,项目编号:D20152905。

G648.4

A

1003-8078(2016)04-0005-05

猜你喜欢
服务型应用型转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实施“三个三”工作法 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加快发展服务型制造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刘国中: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转型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