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应用能力关系研究

2016-03-19 03:05姚志奋黄淮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南驻马店463000
天中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社会网络自我效能感应用能力

姚志奋(黄淮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社会网络、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应用能力关系研究

姚志奋
(黄淮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系,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摘 要:基于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经统计分析发现:对于英语专业学生,高年级学生与授课教师的关系网络较差,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较弱;高考英语成绩对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在线社会网络对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有正向影响;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应用能力显著正相关。关键词:社会网络;自我效能感;英语专业;应用能力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一) 自我效能感

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提出了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他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一种对自己成功行为的主观判断,所有行为和心理变化的过程都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自我效能感起作用[1]。自我效能感能够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动力心理,从而影响其学习效率[2]。此外,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也密切相关。当个体认为自我效能水平较高时,所设定的目标也随之升高,为实现较高目标需要保持的努力水平也会提高,因此绩效水平也会提升[3]。在不同的专业领域,同一个人也会具有不同的自我效能感。

(二) 社会网络

社会网络是指社会个体成员之间因为互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体系。国内外相关研究越来越重视社会网络对学习的影响,尤其是师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师是教学实践活动的主体,教师会将自身的思想和意识融入教学,这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产生影响[4]。师生的社会网络关系,不仅包括在教育系统中教师和学生由各自地位、任务及规范行为决定的传统关系,还包括在学习之外产生的相互关系。师生关系紧张,会使学生降低甚至丧失学习兴趣,而良好的师生关系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现代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英语教学发生了巨大变化,师生间的互动性弥补了传统教学课堂信息量有限、形式单一等不足[5]。学生之间通过QQ群和教师博客实现在线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的语言水平、知识储备与需求调整信息的输入量和输出量[6]。

学生间的人际关系也是大学生社会网络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蓉蓉和韩向明的研究显示,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取向存在显著相关关系,且人际敏感学生的自我概念得分相对较低[7]。申武丹和李宏翰对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进行的分析表明,现实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和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8]。吴荣辉和何高大的研究发现,合作学习能帮助学生克服写作困难和焦虑,提高学生的语言使用技能和写作策略[9]。可见,同学关系是英语学习氛围和效能感的主要影响因素。

目前,在网络环境支持下的教学已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兴教学模式。当代大学生应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以方便自身的英语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独立、积极主动地进行自身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通过在线社会网络学习英语,有利于其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学习自信心与学习积极性。

(三) 英语应用能力

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其中听说是基础,读写是扩展,翻译(包括口译和笔译)能力是应用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同程度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10]。王晓红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信心目标、接受情况、努力程度等不同,学生完成规定学习任务的时间有早有晚,质量有好有差,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突显他们的个性和能力[11]。因此,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学习的应用能力之间有潜在关系,理清这种关系对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相关研究基础上,笔者提出如下假设: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在线社会网络都对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有正向影响;自我效能感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有正向影响。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采用该领域比较成熟的量表以保证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测量工具主要包含社会网络测试量表、自我效能感测试量表和英语应用能力测试量表。笔者自主设计的社会网络测试量表,内容涉及师生网络、同学圈子、在线网络三个方面,其中,师生网络包括讨论问题、获取知识、网络联系方式等方面,学生网络主要关注被调查对象所处的英语学习环境,在线网络涉及网上账号、从网上获取资料的方式、网络培训情况等。自我效能感测试量表主要来自答会明2006年的研究,内容涉及环境、自我控制、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四个方面[12]。英语应用能力测试量表主要来自王新、郭乃照2014年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翻译、口语、阅读、写作四个方面[10]。在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应用能力测试方面,本研究根据实际对原有量表进行了修改,主要是自行增设了部分题项,并采用里克特5点度量方法。

本研究选取黄淮学院外语系英语相关专业学生为测试对象,在2014年9月至10月进行,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90份,有效问卷182份,问卷有效率为91%。

三、研究结果及其分析

(一) 信度与效度

本研究采用SPSS 21软件进行因子信度、效度、相关性和回归分析。为了保证问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在形成正式问卷之前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问卷的信度检验中,Cronbach α值分布在0.701~0.787之间,表明各变量在样本数据中具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效度检验中,各因子的KMO值分布在0.704~0.843之间,说明问题项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表1 信度与效度检验

(二) 相关分析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生源与月均生活支出、高考英语成绩、在线网络学习有显著负相关,与城市生源的学生相比,农村生源的学生月均生活支出、高考成绩都较低,且通过在线网络学习英语的程度较低;年级与师生网络、自我效能感显著负相关,与低年级学生相比,高年级学生与授课教师的关系网络较差,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较弱;月均生活支出与高考英语成绩显著正相关,与在线网络学习显著负相关,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英语成绩较好但较少通过在线网络学习英语;高考英语成绩与师生网络、学生网络、自我效能感、应用能力显著正相关。此外,潜变量师生网络、学生网络、在线网络、自我效能感、应用能力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为我们后续的回归分析提供了支持。

(二) 回归分析

选取不同的控制变量和自变量,分别以自我效能感和英语应用能力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2。由表2可知,年级对自我效能感有显著负向影响,高考英语成绩对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有显著正向影响,表明学生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随着年级的增加逐渐降低,而高考成绩越好的学生在大学期间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越强。高校英语教学不是从零起点开始的,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学过英语,掌握了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和语言基础知识,具有了基本的英语语言能力。因此,高考英语成绩成为很多大学英语课程分班教学的依据。

回归分析结果还表明,在社会网络方面,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网络越密切,则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越强;同学之间的网络关系对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有正向影响;在线网络对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有正向影响。对英语学习有积极影响的师生关系,包括获取老师的电话、QQ、微信等联系方式,注意从老师那里获得学习信息并经常与老师交流讨论问题,等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影响的同学之间网络关系,包括经常参加英语角、英语社团、英语比赛等活动,多与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接触,宿舍成员的英语学习水平相对较好,周围的朋友都认为学习英语十分重要,等等。对英语学习有积极影响的在线网络学习,包括关注网络上英语公众账号发布的信息,快速从网络上获得英语资料,积极参加在线英语培训,等等。

以英语应用能力作为因变量,自我效能感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对英语应用能力有一定影响,男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女生强;自我效能感对英语应用能力有显著正向影响。一般而言,自我效能感强的人倾向于选择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坚持自己选择的决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较强。因此,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相信自己的英语学习能力,敢于接受富有挑战性的英语学习任务,其英语应用能力一般较强。

表2 社会网络、自我效能感与英语应用能力的回归分析

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高校英语专业在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应该是快捷和通畅的,应向学生公开自己的联系方式,并经常通过QQ、微信等大学生习惯使用的即时聊天工具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经常参加英语角、英语社团、英语比赛等活动,并注意通过在线网络获得英语资料和提升英语水平,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提升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

参考文献:

[1] Bandura A.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 change[J].Psychological Review,1977(2).

[2] 张琪.e-Learning环境中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深度学习的相关性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4).

[3] 李永周,王月,阳静宁.自我效能感、工作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2).

[4] 鲍晓英,钱明丹.学生口译语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外语界,2013(1).

[5] 刘艳锋.基于网络自主学习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改探索[J].外语教学,2014(3).

[6] 刘欣.论网络依托型ESP教学模式对学习自主性的影响[J].外语学刊,2013(2).

[7] 李蓉蓉,韩向明.大学生人际关系取向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3).

[8] 申武丹,李宏翰,巫春英.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分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7(1).

[9] 吴荣辉,何高大.合作学习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效应研究[J].外语教学,2014(3).

[10] 王新,郭乃照.个性化教学与大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J].外语学刊,2014(4).

[11] 王晓红.构建阶梯式发展平台 促进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提高[J].中国大学教学,2009(5).

[12] 答会明.英语自我效能感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6).

〔责任编辑 张继金〕

作者简介:姚志奋(1982-),男,河南驻马店人,讲师,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2014年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42400410156)

收稿日期:2015-06-2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261(2016)01−0151−03

猜你喜欢
社会网络自我效能感应用能力
城市新移民社会适应与社会网络协同模拟框架研究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旅游目的地合作中网络治理模式研究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企业管理中社会网络的运用及相关问题阐述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