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经营绩效及农产品供应链构建
——以山东蓬莱红旗果业合作社为例

2016-04-03 06:11张益丰
中国农民合作社 2016年6期
关键词:果业红旗异化

■ 文/张益丰



合作社经营绩效及农产品供应链构建
——以山东蓬莱红旗果业合作社为例

■ 文/张益丰

一、问题的提出

“十二五”期间,我国农户的合作社入社率提高将近31%。截至2015年底,全国登记注册合作社达153.1万家,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合作社数量虽然快速增长,但发展质量却并不理想。一方面,真正能按照“所有者与惠顾者统一”基本原则运行的合作社寥寥无几,而“异化型”合作社却比比皆是。另一方面,合作社经营规模相对弱小,经营绩效提升缓慢,其经营缺乏向农业产业链下游环节拓展的动力。

2016年中央1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重要概念,为我国农业现代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指引,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重点将落在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来提升供给质量,优化生产结构来提升生产效率与经营绩效上。研究认为,合作社的经营创新要实现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步,关键在于在农产品供应链构建过程中有效提升经营绩效。而提高合作社绩效又无法回避下列四个关键问题:一是什么原因造成“异化”的合作社发展普遍优于形式规范的合作社?二是合作社发展绩效提升缓慢的现实障碍是什么?三是提高合作社经营绩效应该从何处入手?四是农产品供应链优化与合作社经营绩效提升有何内在联系?

带着上述四个问题,本文对山东省蓬莱市北沟镇红旗果业合作社这个快速兴起又快速衰落的特殊案例进行剖析,通过社区嵌入度、融资能力、企业家能力、农业产业链拓展能力四个维度去分析合作社绩效提升的重要因素,试图解答上述四个关键问题。

二、案例思考

烟台蓬莱红旗果业合作社(以下简称红旗果业)成立于2008年3月,注册资金5万元,主营业务为无花果生产与销售,其组织结构和财务结构比较规范。红旗果业由一个注册时仅有6户成员的合作社成长为惠顾成员286户,耕种面积870亩,资产总额247.8万元,年均净利润40万的省级示范社用了7年时间。2014年与2015年是胶东地区无花果的丰产年,但红旗果业的无花果销售却出现了“断崖式”下滑。短短两年时间,红旗果业就跌入低谷,濒临倒闭。

红旗果业的快速衰败是个例还是具有普遍的共性,值得我们深思。探究红旗果业失败的原因,表面上看是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所致。2014年至今,日中贸易额大幅度下降,日本的无花果采购订单量锐减(日本订单原占总订单80%,2014年订单数锐减80%,2015年订单数为0),国内消化能力有限,迫使无花果加工企业拒绝向合作社收购无花果鲜果,无花果的果农收购价更是跌破0.65元/斤,大量鲜果被迫烂在地头而无人收购,合作社与农户的收益受到严重损害。

探究红旗果业失败的深层次原因后发现,红旗果业的失败表现在其经营缺乏农产品供应链拓展能力上。红旗果业的经营局限在农产品供应链的种植环节和加价销售鲜果环节,缺乏合作社自己的生产加工能力,对于市场风险的抗御能力不强,经营完全依赖外部订单,经营主动权被农产品供应链的主导者(加工企业)牢牢掌控。无花果具有果期短、易腐烂、长途运输困难等特点,而合作社缺乏果品深加工能力与储存能力,一旦企业订单量锐减,整个合作社经营难以维系。

本文认为,红旗果业缺乏拓展农产品供应链体系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外部融资能力弱、社区嵌入度差以及企业家能力匮乏。

1.合作社与当地社区的嵌入度差。红旗果业管理层无人担任村两委领导或其他职能部门领导职务,经营行为不受村集体控制,当合作社经营与村两委发展目标存在差异时,亦或是村两委对合作社经营进行选择性介入,合作社经营被村两委所俘获(合作社出让一部分收益给村两委);或者双方就利益分配展开“零和”博弈,合作社的经营往往受损。北沟一村村两委与合作社之间因为无花果收购分成等问题积怨颇深。村两委多次以停水、停电、阻路和劝退成员等方式阻挠合作社正常经营。另外,合作社领导人不担任村两委或乡镇领导,无法利用村级行政权力来制约农户的违约行为,造成市场价格出现“溢价”波动时,成员违约拒交行为频发,提高了合作社的组织经营成本。当合作社经营出现困难时,成员违约和村两委的打压,使得合作社经营举步维艰。

2.合作社融资能力欠缺。红旗果业合作社缺乏自有加工企业和可以用于抵押的固定资产,无法通过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融资来实现扩大再生产。合作社内部成员经济实力普遍较弱,同质性较强,也不能像异化型合作社那样通过核心成员自有企业资产向银行进行抵押贷款。也无法通过内部借款来集结足够的资金。

红旗果业合作社经营陷入了这样的发展怪圈:没有资金投入,经营缺乏规模;规模上不去,就无法涉足农产品供应链下游环节;没有完整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经营风险较高;没有在规模上做大做强,就引不起上级政府的关注与保护,经营中更易受到外生干扰因素的影响;缺乏经营的安全性,外部资本就不会投资合作社,致使合作社经营绩效无法提高,如此恶性循环。

3.合作社企业家能力欠缺。合作社理事长从事无花果产业前,长期从事服装生产与销售,有一定的市场经营能力。但是,合作社发展的顺畅,掩盖了合作社领导者欠缺对无花果市场的预测分析能力与产品营销能力。一旦危机来临,领导层措手不及,无法在无花果衍生产品开发上及时提出切实的改进措施。

通过红旗果业合作社发展失败的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异化的合作社之所以容易获得成功,原因是其经营能力强、融资能力强、社区嵌入度高。通常“异化型”合作社由于企业或能人的前期积累,企业家能力突出,具备了抗御市场风险和把握机遇进一步发展的实力;同时,异化的合作社由于有企业、能人自身资产或村集体资产担保,可以通过资产抵押或其他方式获得大额外部资金融通。另外,异化的合作社通常自身社会资本雄厚,与村集体就经济利益分配博弈容易形成合作均衡。

二是合作社经营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向农产品供应链下游加工、储运及销售环节实现有效拓展。合作社经营领域向农产品供应链的上下游拓展能力的大小具有内生性,首先取决于企业家能力。具有开拓精神和市场掌控能力的合作社企业家能成为合作社经营成功的保障。其次取决于合作社的融资能力。资本的注入能为合作社带来产业资本深化能力的提升,从而有能力去拓展农产品供应链下游环节。最后,还取决于合作社的社区嵌入程度。合作社与农村社区通过相互释放“置信承诺”,依靠组织“嵌入”来降低组织成本提高合作社组织效率;通过服务“嵌入”来顺畅农产品供应链生产服务环节;通过功能“嵌入”来实现集体经济的发展,为社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通过目标“嵌入”实现合作社发展与村集体发展互促。

三、简短结论

总而言之,提升合作社在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拓展能力是合作社绩效增加的关键。而拓展能力的实现离不开资金保障、经营能力与社区嵌入三大因素。发挥合作社企业家能力,是促进合作社适度规模化与产业化发展的前提。合作社融资能力的提高,将为合作社扩大经营规模,实现全产业链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便于合作社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增强合作社产业竞争力。提高合作社的社区嵌入度,促进合作社经营与社区治理形成激励相容,夯实了合作社的发展基础。通过“组织”嵌入、“目标”嵌入、“机制”嵌入与“服务”嵌入这四层嵌入机制来提高合作社的社区嵌入度,将降低合作社与农户的履约成本,提升合作社运行效率。

基于合作社发展层面,农业供给侧改革、合作社对农产品供应链构建能力以及合作社经营绩效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具体而言,强化合作社企业家能力、融资能力以及社区嵌入能力在合作社建设中的作用,其目的在于适应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推动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供给体系质量以及降低经营成本,而这一切的实现最终将落在合作社在农产品供应链体系中构建能力以及价值创造能力提高上。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群重点项目:“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与农民合作社发展: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为中心的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创新与优化研究”(项目编号:713330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环境下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优化研究”(项目编号:7137306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果业红旗异化
农村聘礼的异化与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视角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红旗E-HS9
红旗H9
红旗E-HS9
异化图像的人文回归
属于红旗的“前世今生”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葫芦岛市“十三五”建设果业强市的战略构想
发挥近郊优势 增加科技投入 促进红山区果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