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新型繁育技术及其应用

2016-04-05 17:25夏海涛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262600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10期
关键词:单胎双胎生殖

夏海涛 (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 262600)

肉牛新型繁育技术及其应用

夏海涛(山东省临朐县畜牧局262600)

繁殖母牛数量急剧下降已经成为我国肉牛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虽然国家基础母牛扩群增量项目启动实施,带动母牛存栏总数缓慢增长,但是由于母牛饲养周期长、见效慢,犊牛(架子牛)产能不足及商品牛源短缺问题依旧凸显。充分利用有限繁殖母牛进行肉牛繁殖的新型繁育技术,对肉牛产业发展非常重要。这些技术包括双胎基因的测定、标记和浓缩、AI-MOET、免疫抑制等。通过这一系列新型技术,可以提高繁殖母牛的双胎率,从而达到利用有限母牛繁育更多肉用犊牛的目的,为肉牛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1 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

1.1繁殖母牛存栏量不足制约着肉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繁殖母牛数量急剧下降已经成为我国肉牛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我国能繁母牛约占40%,产犊率约为60%,

1.06亿头存栏牛(2014年)中能繁母牛数量为4240万头,每年仅能生产出2544 万头牛,占现在年屠宰4926万头的

51.6%,不足部分只能通过宰杀母牛和青年牛补充。

1.2繁殖母牛的环比效益低,现有条件难以有效支持群体稳定局面,下探趋势不减牛役用作用逐渐消退、农村劳动力减少,使传统的饲养模式萎缩;繁殖母牛养殖生产周期长、成本大、经济效益不高,使饲养量下降;土地流转使粗饲料流失,役用市场随之减少,加速零散养牛数量的萎缩;劳务收入简单直接,从事肉牛产业的青壮年劳力迅速减少。

1.3牛的繁殖率低,现有体系难以满足肉牛产业发展的需要牛自然妊娠双胎率只有0.5%,基本维持在一年一胎一犊的自然状态。在一定区域内,肉牛出栏率应该与繁殖率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原有积累消耗尽后,将可能出现产业萎缩现象。目前,重育肥、轻繁殖的现象比较普遍。屠宰厂见牛就宰,过度宰杀繁殖母牛,进一步加剧了繁殖母牛生存危机。

2 肉牛双胎生产技术应用的可行性

2.1母牛生理特征有利于进行双胎生产母牛在自然状态下为单胎生殖,但其具有双卵巢和双子宫角。双卵巢和双子宫角在生殖方面具有相同的功能。这一繁殖特性为人工辅助技术进行双胎生产奠定了良好的生理基础。

2.2双胎牛后代的生长发育正常,适于实施肉牛扩繁自然双胎和人工辅助双胎犊牛的初生重比单胎牛小,通过哺乳期和青年期培育,商品化阶段体重与单胎牛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自然双胎和人工辅助双胎牛在胚胎期的体细胞数一致,在理论上不存在体细胞减半和发育迟缓问题。

2.3双胎生产的理论和技术有一定基础,实施前景良好双胎生产的理论基础是生殖激素调控技术、人工授精技术、胚胎移植技术和性别控制技术,可通过本项目的深入研究达到人工辅助双胎生产的目的。

2.4双胎繁殖所获得的效益高于双胎生产所需成本双胎生产成本可以控制在500~1000元之间,3~6月龄犊牛每头出售价为5000~8000元,后期延伸效益明显。

2.5双胎生产是对肉牛繁育体系的补充,是突破繁殖母牛数量瓶颈的有效手段肉牛双胎生产受胎率可以达到30%~45%,是自然双胎的50倍,相当于将适于实施单胎生产母牛的数量提高了30%~45%,可有效提高母牛繁殖率。

3 肉牛双胎生产技术

3.1生殖免疫技术以生殖激素作为抗原对动物进行主动或被动免疫,中和其体内相应的激素,使体内激素的水平发生改变,引起生殖内分泌的动态平衡发生定向移动,达到人为控制生殖的目的。

3.2促性腺激素免疫法利用促性腺激素诱导双胎。促性腺激素可以促进卵泡发育,控制促性腺激素的用量和使用途径可以使卵巢发育2~3个卵泡,通过人工授精实现双胎妊娠。在生产中常用的诱导双胎的促性腺激素主要有PMSG、FSH、LH、HCG等。

3.3抑制素免疫法抑制素免疫可以提高家畜的繁殖力,但由于抑制素制备比较困难、成本高,使该项技术未能得到广泛的应用。

3.4营养调控技术配种前营养水平的高低对母牛的繁殖力影响很大,主要采用配种前短期优饲、补饲维生素E和维生素A 以及微量元素等措施,改善母牛体况,以利于母牛产双犊。

3.5遗传选择技术肉牛的双胎性状由其基因型决定,可遗传给子代。母牛双胎的遗传力很低。母牛第1 胎的双胎遗传力为0.006,到第3~5胎增加到0.04。对双胎基因进展标记测定,探讨以育种方式进行基因浓缩的方法,建立双胎生产育种体系。选择携带双胎基因的肉牛品种用于育种和改良整体牛群,通过杂交、后裔测定、分子遗传标记等方法和手段,确定该性状的遗传模式,并分离、固定、转移双胎基因,改变肉牛繁殖性能。杨利国报道,双胎母牛所生的女儿的双胎率17.4%显著高于单胎母牛所生女儿的双胎率12%。

3.6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应用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最大限度的利用优秀供体的优良性状,并将其通过双胎生产的方式用于繁育后代。(1)向已配种的母牛再移植一枚胚胎。对于已经进行过人工授精的繁殖母牛,在其排卵对侧子宫角再移植1枚胚胎,通过双子宫角妊娠实现双胎生产。(2)未配种繁殖母牛移植两枚胚胎。选择当地优秀母牛进行超数排卵,在同期化繁殖母牛的双子宫角分别移植1枚胚胎(鲜胚或冻胚)。

4 小结

肉牛双胎繁育技术的成熟及推广应用,将是当代肉牛产业转型过程中的新亮点。本方法对操作技术要求高,是一种高技术、高投入、高效益的肉牛繁育技术。在生产中可以规模化推广应用的技术主要是利用超数排卵和胚胎移植技术进行肉牛双胎生产,其技术比较成熟,双胎率比较高。目前,肉用犊牛的价格已经很高,实施肉牛双胎生产的时机已经成熟。但双胎生产过程对繁殖母牛的生殖机能进行了干预,容易出现子宫感染、多胎综合症、卵巢囊肿和黄体囊肿、流产、早产、犊牛成活率低等情况,所以需配套解决,适度推广应用。

S823.9+2

B

1007-1733(2016)10-0012-02

2016-07-05)

猜你喜欢
单胎双胎生殖
导乐分娩镇痛仪联合按摩对单胎妊娠初产妇母婴结局的影响
足月单胎孕妇孕期体重控制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龙凤双胎
妊娠晚期单胎胎死宫内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
双胎妊娠的胎儿会有什么风险
带你认识双胎输血综合征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