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

2016-04-13 12:51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9期
关键词:慕课理论课政治

刘 利

(甘肃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试论“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影响

刘利

(甘肃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慕课”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严峻挑战和难得发展机遇。创新理念,探索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加大投入,加强对教师的能力培训;建立全国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引进校外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实效性。

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2012年,国外高校兴起一股“慕课”旋风。“慕课”在2013年传入我国后,其对高校教育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深远?直到今天人们还没有完全看清楚。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慕课”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带来挑战也带来了发展机遇。本文侧重谈“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影响。

一、“慕课”的由来

“慕课”是英文“MOOC”的音译,而“MOOC”则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首字母的缩写。“慕课”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 2008年Dave Cormier和Bryan Alexander教授第一次提出了“MOOC”这个术语。“慕课”的真正发展则是在2011年,斯坦福大学将“人工智能导论”课的课堂教学放在网络上进行,吸引了16万多人注册学习,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人数的限制,引起了全球教育界的高度关注。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这一年,国际知名的三大“慕课”平台Udacity、Coursera和edX在美国诞生,其推出的课程吸引了无数人上网注册学习。以此为开端,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慕课”风暴。

2013年是中文“MOOC”元年。国内许多知名高校如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等纷纷在这一年加盟“慕课”平台,国内多个“慕课”平台如“学堂在线”“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等也在这一年建立[1]。

二、“慕课”的特点

作为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慕课”具有如下主要特点。第一,大规模。这是“慕课”最本质特点,意指“慕课”课程对学习者的人数不做限制,一堂课的人数可以是几千上万甚至是几十万。这在传统课堂中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第二,开放性。这是“慕课”外在表现形式,意指“慕课”面向所有人开放,没有预设准入门槛。只要能够接入互联网,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参与网络课程的学习,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第三,个性化。这是“慕课”的鲜明特色,意指在学习方式上,学习者可以根据个性特征和偏好,自主选择教学,自行安排学习时间、自行掌握学习进度。第四,实时互动性。这是“慕课”区别于其他网络教学方式的最重要特性。意指“慕课”能够实现学习的即时反馈。如系统能自动批改学生作业,学生提问能在很短时间内得到答复。

上述特点决定了“慕课”一经问世,就能引起世人的极大关注,吸引众多的学习者。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慕课”教学也存在弊端。一是“慕课”教学是通过网络进行的,具有一定的虚拟性,割断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不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二是课程门槛低,只要能上网注册,谁都可以注册学习“慕课”课程。由于学习者水平参差不齐,加上缺乏监督约束机制,“慕课”课程通过率极低。三是由于不能解决参加考试者与学习者身份一致性问题,“慕课”课程考核的客观准确性很难保证。四是“慕课”适合公共课和基础理论课教学,不适合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三、“慕课”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

(一)“慕课”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严峻挑战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受到严峻挑战。伴随着“慕课”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会通过“慕课”平台免费学习国外知名大学的“慕课”课程。在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西方的意识形态也必然会通过网络向学生传播。由于青年学生思想还不成熟,分辨是非能力还有待提高,就使得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蛊惑。任由“慕课”无序发展,必然会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2]。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严重冲击。一般而言,国外大学的教师能够比较娴熟地运用“慕课”技术整合各类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尚不能跟上信息化步伐。在课堂上,大部分教师还无法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有效整合各类教学资源,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会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传统能力素质面临严酷考验。“慕课”的迅猛发展,必然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新教学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掌握信息化教学技术,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同时,也会加剧教师对岗位竞争的激烈程度,甚至导致一些能力素质不能满足“慕课”需求的教师陷入无课可上的境地。

(二)“慕课”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的发展机遇

1.有利于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传统的功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从本质意义上应该关注人本身的价值,促进个体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但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因过于强调个人对社会的服从和认同,削弱了本应存在的满足个体发展需要的功能和价值。“慕课”可以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上述功能。一方面,“慕课”通过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手段,可以克服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图、文、声、像并茂地向人们展示了一个自由开放、丰富多彩的新世界;另一方面,“慕课”可以超越地域、阶级、民族、宗教和文化的限制,将世界各地的学习者联系在一起,在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和不同价值观的交汇与碰撞中,顺利地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

2.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创新。“慕课”的特点决定了运用传统教学方法是无法有效组织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活动的,这就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突破传统班级授课制的规则和标准,勇于开拓创新,潜心研究大规模教学法,探索构建信息化条件下的大学课堂新秩序[2]。

3.有利于增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感。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老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方法大多采用灌输式,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听众。由于教学形式呆板单一,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反感并产生抵触情绪。而“慕课”教学注重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线上线下、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交流互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针对性、感染力和吸引力。

四、“慕课”时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面对汹涌而至的“慕课”浪潮,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了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化改革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虽然“慕课”作为一种独立的教学模式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它的优势显而易见,引入“慕课”改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将具有非常积极意义。

(一)创新理念,构建“慕课”与传统课堂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在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想要有效破解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两难的困境,只有将“慕课”网络平台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3]。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在反思与剖析当前高校教学中存在问题基础上产生的,它打破了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界限,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和理论的综合运用,可以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有机结合,追求教学效果最优化[4]。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教学形式上,由于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在师生之间建立起了即时互动交流,实现了教与学的无缝对接。二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要求,采用个性化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学效果,克服了“一言堂”教学和“多媒体灌输”教学的缺陷[5]。三是在教学资源上,通过整合教材、实践和网络等相关资源引导学生开展课外学习,能够有效克服因学时不足导致课堂知识传授有限的缺陷。四是在教学环境上,通过师生之间多种形式的反馈互动,有利于营造良好宽松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情感认同度。五是在教学技巧上,通过恰当运用视频、板书、文本和PPT,能够对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有效刺激,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六是在教学评价上,将卷面考试成绩与学习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能够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6]。

(二)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慕课”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尽管目前许多高校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口号,但课堂教学主要还是传统模式,教师依然是教学的中心,主导着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成绩,教学过程很少考虑学生的需要和感受。“慕课”要求将教学模式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退居二线”,扮演教学活动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协调者和促进者的角色。在教师与学生充分交流、实时互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加大投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能力培训

高水平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特别需要高校加大投入,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能力培训。

在“慕课”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需提升的素质能力主要有以下三点。

首先,学习知识的能力。一个教师综合知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对其所教课程的喜爱程度。尽管近几年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高学位的比例在逐年提高,但科班出身的教师对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加上大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历,实践经验不足,很难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到课堂教学中。因此,有必要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尽快补充和完善教育学、心理学及“慕课”方面的相关知识。

其次,传播知识的能力。教师只有掌握恰当的传播技巧才能在有限时间内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效传播给学生。在“慕课”教学中,每一门课的课时都比传统教学要少,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与答案,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有效完成知识的传授。这就有必要加强对教师传播知识能力的培训,使其能够熟练掌握网络教学方法,并将其与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

最后,创新知识的能力。在高校,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要做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知识和传播知识的能力。还必须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为此,需要加强对教师创新能力的培训。

(四)培育一流的教学团队,建立全国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

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潮流。尽管目前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上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资源很多,但这些资源更新缓慢、内容缺乏特色、不符合“慕课”教学的要求,导致学生对网络资源利用率偏低。各高校应该通过整合校内外思想政治理论课资源,打造一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团队,按照“慕课”的要求修改完善现有精品课程教学网站, 建设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核心特色课程,并通过“慕课”平台推动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

(五)引进校外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引进校外优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资源,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高水平课程,激发自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观摩名师大家的风采,找到自身与大家的差距,激发内心的危机感,促发教师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也促进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

[1] 张国圣, 徐方正.东西部高校成立课程共享联盟:以信息技术促教学模式改革[N] .光明日报,2013-05-01(1).

[2] 项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MOOC教学模式初探[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3(5):125-128.

[3] 陈文静,闫丹阳,王轩.慕课时代,你准备好了吗?[J]湖南教育(上),2013(9):22-23.

[4] 武慧荣,邓红星.“运输技术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4(8):102.

[5] 田富鹏,焦道利.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05(4):63-65.

[6] 高建华,朱健.基于MOOC平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1):32-35.

Influence of "MOOC"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 Li

(School of Marxism,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China)

MOOC brings both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the teaching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eal with this situation, much work has to be done, such as to innovate ideas and explore the construction of hybrid teaching mode, to change people′s minds and firmly establish the student-centered concept, to increase investment and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 ability, to establish a higher-quality platform for the resources shar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and to introduce better teaching resources from other colleges and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MOOC;courses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teaching effectiveness

2016-06-06

刘利(1979-),女,甘肃天水人,甘肃农业大学教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9.011

G642

A

1008-6285(2016)09-0046-03

猜你喜欢
慕课理论课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理论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