谓词泛化类泛尊称的识解与认知理据——以“美女”为例

2016-05-05 06:59邓兆红
湖北社会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内因美女

邓兆红

(1.南京大学 外国语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安徽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谓词泛化类泛尊称的识解与认知理据——以“美女”为例

邓兆红1,2

(1.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23;2.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安徽凤阳233100)

摘要:“美女”、“帅哥”等表达原本用作谓词成分,指称容貌美丽或帅气的男女,然而,现实生活中此类表达的语义已经泛化,越来越多地被用作泛尊称,凸显对方的性别特征。本文以“美女”为例,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为基础,剖析“美女”等谓词之所以能够作为泛尊称用语的深层认知理据:其语义基础在于语义的百科性,其识解方式的基础在于人类在不同场合会根据需要凸显某个表达所激活的域矩阵中不同的概念。语义的百科性和对认知域的凸显随交际需要和场合而变化是“美女”、“帅哥”新增称呼语用法的内因。

关键词:泛尊称;“美女”;识解;认知理据;内因

一、引言

近年来,在泛尊称缺环的背景下,“美女”、“帅哥”等原本用来描述男女相貌、在句中作谓词成分的词语,语义出现泛化倾向,成为称呼陌生人或者熟人的高频通称用语,即泛尊称。有调查发现,81.95%的人认为“美女”和“帅哥”只是一种称呼语,[1](p48)并且在泛尊称表达中使用频率最高。[2]请看笔者随手收集的“美女”实例。

例(1)(南京地铁1号线里,人很多,非常拥挤。突然,笔者旁边一位女性对背对她的前面的人说):“美女,你往前站一站,帽子上的毛弄到我鼻子了。”

例(2)(一位朋友回复笔者给她发的祝福短信):“谢谢!新年快乐,美女。一切吉祥如意!”

例(3)(商场里,售货员对一位大约40岁左右的女顾客说):“美女,这件衣服现在买最合适了,打3.8折!”

例(4)(校园里,笔者的一位40多岁的同事问一位学生摸样的女生):“美女,图书馆怎么走啊?”

例(5)(南京火车站第6候车室里,工作人员对一位穿着朴素的中年女性说):“来,美女,往里边站啊。栏杆那里不好站的。”

以上几例中,称对方为美女者或压根没有看到被其称为“美女”的正面(例1),或明知对方已经不再年轻(例2、例3),或认为对方其实相貌平平(例4。注:笔者事后问过这位同事是否真觉得那个学生漂亮,回答是否定的),或根本没有注意对方的容貌,(例5)但都很自然地以“美女”称呼对方,打开话轮,且顺利完成了交际任务。以上用例表明,“美女”被用作称呼语时,指称范围在年龄、容貌上均有所扩大,语义已经泛化。

二、相关研究回顾

“美女”、“帅哥”等谓词用作泛尊称的现象已经引起学者的关注,从社会学视角和语用学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研究。社会学视角着重探讨“美女”作为泛尊称的成因及其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内涵,认为“美女”自身的褒义色彩和汉语泛尊称缺位是其主要原因。[3-4]“美女”、“帅哥”作为对年轻男女的泛称,是一种抬高称谓,其形成与其他抬高称谓一样,受汉民族的传统价值观与心理的影响。[5]语用学视角注重描述“美女”、“帅哥”等谓词作为泛尊称的功能与动因,以言语行为理论、关联理论和礼貌原则为基础,分析了“美女”泛尊称的以言行事功能、激活关联的背景知识功能以及表达对交际对象的赞誉与尊重的功能,[6]强调这些词汇是应对汉语泛尊称系统中不对称的手段之一。[7-8](p1-2)

社会—语用视角可从外部探讨“美女”、“帅哥”等谓词泛化为泛尊称的语用功能与成因,但难以对它们的概念本质做出充分的解释,不能回答“美女”等原本用作谓词的表达在语义生成上有何内在特征,使之在外部条件成熟的背景下,语义得以泛化,由谓词成分转变为称呼语。认知语法将认知融入词汇的意义,强调意义的生成不仅包括语义内容,还包括识解该语义内容的方式。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解读“美女”等谓词得以泛化为泛尊称的内在机制。本文以“美女”为例,以Langacker的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探讨泛尊称“美女”的语义及其识解,希望能在认知层面对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补充与深化。

三、“美女”的语义

目前在收录有“美女”词条的汉语词典里,“美女”仍然主要是作为偏正结构、在句中做谓词成分的,但有两部词典已开始涉及与“美女”表达类似的“美眉”一词的泛尊称用法。

1.谓词“美女”的语义。

根据各词典对美女的解释,该词的主要义素为[+女性]、[+漂亮],如:

词典1.美女:容貌美丽的女子。[9](p1093)

词典2.美女:貌美的女子。[10](p515)

也有词典把[+年轻]作为美女的义素之一,如:

词典3.美女:年轻美丽的女子,用于褒义。[11](p360)

词典4.美女:年轻貌美的女子。[12](p898)

词典5.美女:美貌的年轻女子。[13](p884)

根据上述词典释义涉及的义素,作为谓词的“美女”主要用来描述所指的性别、年龄、相貌,所激活的认知域也相应为性别域、年龄域和相貌域,凸显的是相貌域。

2.泛尊称“美女”的语义。

“美女”的泛尊称用法是其谓词语义的泛化,词典中还没有关于该用法的解释,不过笔者发现,有两部词典中对与之类似的表达“美眉”的解释体现了其语义的泛化趋势。

词典6.美眉:年轻女性。[14](p99)

词典7.美眉:漂亮的女孩,现泛指年轻的女性。[15](p89)

根据上述两部词典,“美眉”一词在作为称呼语时,[+漂亮]义素已经消失,基本义素只有[+女性]和[+年轻]了。被称呼者并不一定真的很漂亮,或者比较漂亮,甚至于你根本就没有看见她的容貌,也可以这么叫。[4]

“美女”与“美眉”含义类似,而且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美女”似乎比“美眉”的使用频率更高,其义素泛化程度也更高,虽然不能说[+年轻]这一义素已经消失,但至少不那么凸显了,我们稍加注意即可发现,“美女”或许已经远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年轻人了:四五十岁还被以“美女”称呼的女性越来越多了(如例2、例3和例5)。

四、泛尊称“美女”的语义识解及认知理据

Langacker(1987,2007)的认知语法对语义的描写有两个原则:其一为意义是百科性质的,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无明确界限。其二为意义在于对百科知识的心理组织,即识解( construal)。[16-17]基于认知语法的语义描写有助于我们清晰解剖作为泛尊称的“美女”与作为谓词的“美女”在认知方式上的不同。根据需要,我们本节首先以Langacker认知语法中的域矩阵与凸显为基础,分析其识解方式,随后以语义百科性为基础,探究其认知理据。

1.域矩阵与显影识解。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认为,意义是内容和识解共同作用的结果。语义内容由人们的认知域提供。一个语言表达通常会激发多个认知域,构成域矩阵,是其意义的基础或概念基体(base)。这些认知域包括反映在心智中的物理世界的各个领域,如时空属性领域、实体的物质属性领域等,还包括特定言语社会中人与环境互动的、约定俗成行为模式的领域,如人的心理状态、文化建制、社会制度等领域。不同的认知域赋予一个词不同的词义。词的丰富的认知意义正是这些认知域构建出来的认知结构的结合体。[18](p156)以“长”一词为例,在时间域和空间域里可以表示两点之间距离大,如:“夜长梦多”、“长征”;在行为域里可以表示擅长做某事,如:“他长于书法”;在特征域里可以表示优点,如:“这种方法的长处在于节省时间”。“长”的认知意义是由时间域、空间域、行为域、特征域构成的结合体,这个结合体即“长”的语义内容的认知域矩阵或概念基体。

识解指我们具有的以各种方式构想与描述同一场景的多面认知能力,是人们对域矩阵中相同的语义内容所进行的不同的认识和描绘,识解方式包括:具体程度(specificity)、凸显(prominence)和视角(perspective)。凸显有两个主要手段:显影(profile)和射体/界标(trajector/landmark)。鉴于本文的研究需要,我们重点说明显影这一手段。

显影即语言表达在所激活的概念基体中的所指,[16](p19)是基体中被凸显的部分,是注意力的聚焦,体现了语言表达的心理建构特征。不同的语言表达可能有相同的概念基体,但在其概念基体中显影不同。比如“老师”和“学生”所依赖的概念基体都是教与学关系,但二者的显影不同,产生了语义差异:前者显影该关系中实施教育的一方,后者显影该关系中接受教育的一方。同样,同一个语言表达在不同的使用场合会显影域矩阵中不同的认知域,从而产生不同的意义。所显影的可能是事物(things),也可能是关系(relationships)[16](P99)。如“帅哥”用作称呼语时显影事物,凸显性别域;用作描述相貌时则显影男子这个实体和漂亮的尺度之间的关系,凸显相貌域。

2.泛尊称“美女”的识解方式。

与“美女”相关的概念有:性别、相貌、年龄、身材、欣赏或喜欢等一类的积极情感等。“美女”本身就预设了性别的概念,作为谓词成分时最为凸显的是相貌,其次,身材、积极情感等认知域也会得到一定的凸显。且“美”这个词凸显了相关评价尺度中更为积极的一端。然而,“美女”作为泛尊称用语的普及反映了人们在交际过程中对该词的认知域凸显发生了变化。如图1:

图1显示,“美女”是由“美”和“女”这两个成分构成的复合结构。两个成分结构各有自己的显影,复合结构从其中的一个成分结构中继承显影,即图中最为粗体的部分,表示最为凸显的概念。

图1 谓词“美女”与泛尊称“美女”识解示意图

“美”这一成分结构显影的是一种关系,涉及比较这一概念,其域矩阵中有容貌、身材、情感等尺度(在图中以带箭头的比较尺度抽象表示),有平均水平概念。此外,“美”的认知域中还有被比较的参与者,即射体。“美”因此是一个关系表达,其参与者在这个关系尺度中处于平均水平以上,即更为积极的一端。图中最为粗体的部分是射体在比较尺度上体现的比较关系,说明比较关系是该成分认知域中最为凸显的概念。

“女”这一成分结构显影的是事物,即具有女性特征的事物。最为粗体的部分是“女”这一事物本身,说明女性这一性别概念就是其认知域中最为凸显的概念。“女”所显影的事物与“美”的语义内涵中被比较的参与者(即射体)对应,二者在语义上具备了得以组合的基础。

具备了语义组合基础的“美”和“女”组合为“美女”。但组合后的复合结构“美女”作为谓词和作为泛尊称用语时所继承的显影却来自两个成分中的不同成分,因而凸显的概念也并不相同。

如图1(a)所示,当“美女”用作谓词,对主语进行描述时,在其激活的域矩阵中,尽管“女”这一性别域也较为凸显,但最为凸显的是从“美”这一成分结构中继承的容貌域、身材域和情感域等比较概念(当然身材域和情感域不一定始终如相貌域的凸显程度高),即关系概念。

图1(b)表明,泛尊称“美女”与谓词“美女”认知域的凸显大不相同。在泛尊称“美女”的域矩阵中,其显影继承自“女”这一成分结构:最为凸显的是由“美女”一词预设的“女”这一性别认知域,而“美”的关系显影被淡化,与之相关的容貌、身材、情感等比较概念的激活程度不高。

泛尊称“美女”识解中预设概念的凸显这一现象非常有趣,在称呼语语义泛化中非常普遍。上文分析指出,“美”是关系概念。关系概念结构侧重实体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且预设了这些实体的存在。[19]认知语法认为,通常情况下,被预设的认知域属于背景信息,往往不被凸显。[17](p147)如“指关节”一词预设手指这一概念,但手指属于理解指关节的背景信息,不被凸显。“美女”用作谓词时,“女性”这一概念在域矩阵中的地位如同“手指”这一概念在“指关节”域矩阵的地位一样,但是当该表达作为泛尊称用语时,“女性”这一处于背景信息中的概念凸显程度却远远大于同一域矩阵中其他的概念成分,此时的“美女”更多地显影“女”而非“美”。至于预设概念凸显的理据,我们在下节阐释。

3.泛尊称“美女”的认知理据:语义的百科性。

“美女”能够发生语义泛化,用来称呼交际对方,凸显与谓词“美女”不同的概念,产生不同的含义,与语义的百科性这一认知理据有关。

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持百科知识语义观,认为意义以我们对世界的百科知识为基础。百科知识包括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具有结构层次性。词以及比词更大的语言单位,都是通往百科知识的入口,对语义的理解、描写与解释都离不开与之关联的百科知识。

同时,认知语法强调心理体验对语言意义的决定作用,认为意义不是客观的直接表征,而是客观世界经由人的主观认知后的概念化(conceptualization),是客观世界与人的主观认知共同作用的结果。构成意义基础的百科知识根植于人类同社会(社会经验)及周围世界(物理经验)的互动,是动态的,这意味着意义具有变异性和语境依赖性,总是随语境的变化而变化。正是由于词汇具有百科性和变异性特点,因此在不同的场合,面对同一个表达,语言使用者可能会根据语境因素和交际需要而凸显其相关百科知识体系中的不同概念。“美女”一词的各个相关概念也正是由于意义的这些本质属性而获得不同程度的激活,成为“美女”意义泛化,产生泛尊称用法的基础。

上文指出,在泛尊称“美女”的域矩阵中,凸显度最高的是继承自“女”这一成分结构所显影的性别,而“美”这一成分结构所显影的比较关系被淡化,与之相关的容貌、身材、情感等比较概念的激活程度比用作谓词成分的“美女”低。这与百科知识体系中概念的中心性有关。

Langacker指出,在百科知识体系中,有四个因素影响各个概念成分的中心性:规约性(常规知识/非常规知识)、一般性(类属知识/具体知识)、固有性(内在知识/外在知识)和典型性(典型知识/非典型知识)。[17](P158-161)常规的、类属的、内在的、典型的知识,因其相对稳定的特征,比非常规的、具体的、外在的、非典型的知识更有可能成为百科知识的核心部分。

就“美女”这一表达而言,与“女”相关的性别概念是类属知识和内在特征,一般性和固有性更高;而与“美”相关的容貌、身材等外貌特征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标准关联,是具体的、外在的概念,一般性和固有性低于“女”的概念。即在“美”和“女”这两个成分所激活的认知域关联的各个概念中,“女”激活的概念其中心性更高。认知语法认为,越是中心性的概念,其固化程度和在语境中被激活的可能性越大。这也解释了为何当“美女”的语义泛化后,其保留下来的凸显语义成分不是其他成分,而是被预设的[+女性]这一意义成分了。

五、结束语

汉语泛尊称的缺环造成一些表达的语义泛化,用作称呼语。以往研究表明该现象在亲属称谓语中相当普遍,如将“阿姨、大娘、叔叔、大爷”等作为泛尊称,在交际双方角色关系比较模糊的场合称呼对方。这一现象实际已经扩大至谓词成分表达中。本文以“美女”为例,分析了该词语义上正在经历的变化:作为泛尊称用语使用时,其[+漂亮]和[+年轻]义素虚化,不再凸显。传统上同样作为谓词成分的“帅哥”也正经历与“美女”类似的变化。这些变化固然有称呼语缺环等外在动因,但语义的百科性是这些表达语义能够发生泛化的认知基础,而人类根据交际需求,在不同场合凸显不同认知域的识解方式则是发生这些变化的认知途径,语义百科性和显影识解是“美女”、“帅哥”等表达的泛尊称用法得以出现并被推广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

[1]汪美琼,陆金金.“帅哥”和“美女”的使用状况与文化内涵[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2]张艺.高校大学生称谓语使用调查—以安徽某大学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

[3]陈晓霞,栗君华.小议美女称谓泛化及其使用中的局限性[J].现代语文,2007,(8).

[4]邵敬敏.美女面称的争议及其社会语言学调查[J].语言文字应用,2009,(4).

[5]邵丽英,孟艳,李军.“抬高称谓”的表现形式及其文化成因[J].百色学院学报,2007,(4).

[6]刘含徽.对“美女”称呼语的语用解读[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7,(1).

[7]崔显军.试论汉语面称使用中的若干策略[J].语言文字应用,2009,(2).

[8]刘远航.浅谈称谓语“美女”[J].学理论,2011,(9).

[9]王同亿.新现代汉语词典[Z].海口:海南出版社,1992.

[10]王根元,陈松岑,费锦昌.中国语文词典(分类版)[Z].北京:华夏出版社,1995.

[11]张家太,徐彻.现代汉语褒贬用法词典[Z].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1.

[12]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2版)[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语文出版社,2010.

[1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4]周建民,熊一民.网络交际用语词典[Z].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5]汪磊.新华网络语言词典[Z].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16]Langacker, R. W. Ten Lectures on Cognitive Grammar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7.

[17]Langacker, R. W. Foundat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Vol.1) [M].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7.

[18]周瑞英.认知域视角下词义民族性特点探析[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

[19]何星,孙金华.识解操作与名动互转[J].外语研究,2007,(2).

责任编辑邓年

·法律园地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社会——认知语用视角下委婉语的解读研究”(SK2016A0262)。

作者简介:邓兆红(1973—),女,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中图分类号:H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6)03-0139-05

猜你喜欢
内因美女
书面表达中从内因角度分析的写作方法
美女半遮面
家有“张美女”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
分分钟搞定英语口语教学
军人价值观教育效果影响因素初探
让美女独立起来
神回复
这年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