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016-05-14 00:11梁效龙
新一代 2016年7期
关键词:和谐激励兴趣

梁效龙

摘 要: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要想让学生们喜欢这门学科,首先得让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有了对知识求知的兴趣,就会自觉、主动地去学习,这对于提高学习效率非常重要。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运用适当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兴趣;培养;和谐;激励

兴趣是对于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它是一种心理活动,当发展成为爱好时,就成为一个人的较长久而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影响着人们能力的发挥。学生如果能在学习中产生兴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的效率就会极大的提高。下面就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兴的趣,浅谈一些看法。

一、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感情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还是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民主、活跃的课堂气氛。从心理学角度看,初中生对某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校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该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而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任课教师的喜恶程度。因此,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但是有效进行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和任务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对本学科的学习产生兴趣的关键,特别是要对后进生热情辅导,真诚帮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能力。

二、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新教材针对初中学生喜欢看、喜欢动手的性格特征,安排了大量的实践性内容。教师要尽可能利用自制教具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如何判断正方体的展开图时,我先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正方体,然后让他们在剪开,最后让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对自己的展开图进行讲解。在比如,学习三视图时,让学生自己提前做一些正方体、立方体、棱柱、棱锥,在上课时让同学们拿出来,互相交换观察。在观察由多个小正方体摆成的图形的三视图时,把同学们做的小正方体收在一起,摆在讲桌上,让学生轮流观察,这样避免了我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三、以“成功教学”观点来培养学生的兴趣

进入中学以后,随着数学学习的不断深入,解题的难度、广度、深度大大加大,五花八门的方法、技巧,再加上几次考试的不理想,顿令有的人一下子悲观起来。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智力,慢慢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很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的环节,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和一些优秀的同学没法比。其实,这些学生只是因为自控能力低,惰性十足,懒于思考,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方法。针对同学的这种状况,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说明这些毛病是可以克服的,即使优秀的学生,也有或多或少的毛病,只要克服缺点,消除不良因素,辅之于努力学习,成绩总会提高的。适时不妨举几个成功的例子,在不断鼓励和引导下,学生逐渐消除了自卑心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焕发了斗志,最终实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可喜转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培育学生的成就感,要做到低起点,高要求,从简单处入手,从细微处入手,平时提问问题,出考卷,要注意循序渐进,分层要求,把握好难度、梯度,要敢于让学生取得好成绩,使之能产生一种成功的感觉,一有进步就要不失时机地加以表扬,鼓励他们,消除他们对数学的恐惧感,培养信心。另外,对考试,作业中的失误,不能责怪、讽刺,而要耐心地帮他们分析错误的原因,找到知识上的缺陷,然后用类似问题对他们重新测试,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做,不仅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使双方的距离拉近了,思想上不断得到沟通,从而有利于教学,提高数学在学生心目中的亲和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素质,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实施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把握心理,热爱学生,巧妙激励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炽热的爱和对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教师对教学高度的认真和强烈的事业心,教师的渊博知识,教师的教学艺术修养等,都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不少中小学生喜欢数学往往和数学教师有关,教师教学的好坏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很大。因此,作为教师应把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平等相待、互相协作、共同探索未知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于优生,教师应创造条件,积极启发他们提出和发现问题,并放手让他们独立处理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让他们从中经受锻炼,体验成功的欢乐,增进学习兴趣。对于中差生,教师则应以慈母之心,教师之严,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他们从处理简单的问题中增强自信,从陆续出现的成功中培养兴趣。

没有兴趣,就没有创造。唯有从激发学习兴趣入手,才能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人。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内驱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平台。它不仅能使学生在艰苦的学习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能够驱使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自觉地把获取知识和获得创造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其终身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和谐激励兴趣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构建社会主义新型和谐劳动关系实证研究
高职院校化工总控工技能大赛的培训模式与对策分析
EVA价值管理体系在S商业银行的应用案例研究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真诚激励,关爱相随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