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核”融合的高职学生干部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

2016-05-30 10:48刘淑仪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学生干部职业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高职学生干部是高职院校学生中的精英分子与骨干力量,其综合素质培养与提高对促进高职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国家重视高职教育背景出发,分析学生干部培养存在的误区,提出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能力与岗位技能的综合培养,并提出“完善培养系统顶层设计、丰富培养活动内涵与外延以及建立全程培养教育机制”的培养途径与实践方法,以期能对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干部队伍有所启示。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能力;岗位技能

一、研究背景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是高职院校学生中的精英分子与骨干力量,是学校联系广大学生的桥梁和纽带,在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加强学生管理方面,能够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有效的培养高职学生干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摆在高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现实且具重要意义的思考命题。

2015年2月5日,教育部召开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实效性座谈会。会议内容强调,要把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998年,我国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能力分为8项,称为“8项核心能力”,如与人交流、自我学习、创新革新、解决问题等。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谋而合。2002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政府发布的一系列关于加强对大学生、尤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教育工作的指导政策与文件,都在給高职院校师生传达一个信息:国家重视高职教育,重视“三核”融合培养高职学生——以“立德树人”教育宗旨,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加强学生干部职业核心能力与岗位核心技能的综合培养。这些政策文件也为我们思考与探索基于“三核”融合的高职学生干部培养途径与方法指明了方向,本文就此提出了几点粗略的看法。

二、高职学生干部培养途径存在的误区

(一)忽视学生干部培养目标

在高职院校中,为配合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学生的岗位技能,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专业教师“三申五令”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督促学生参加技能比赛,强调专业对口实习,并无时无刻强调学生干部应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因此造成学生干部聚焦于专业技能学习,热衷参加各种技能竞赛,个个勇当标兵。与其同时,思想内涵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虽常挂在嘴边,却缺乏具体落实,其关键在于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干部队伍时,没有做好培养系统的顶層设计。通过培养岗位技能以期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并无错处,然而高职教育的目标就仅仅是就业率的提高吗?培养出高技能但低素质的学生干部,显然不是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初衷所在。

诚信感恩教育、法治教育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教育活动有时被学生干部以及个别教师看成“形式主义的走过场”,以至学生干部在参与相关教育性活动时较为被动,甚至表现得有些冷漠。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培养过程当中,让学生干部切实成为学生群体当中思想上、行动上与技能上的模范标兵值得高职师生共同思考。

(二)淡漠高职学生成长需求

高职院校的学生理论水平或稍逊于本科生、研究生,但高职学生的实践精神、吃苦精神以及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则一直备受社会人士所认可。他们在学习与生活等方面的经历或有异于本科院校的“天之娇子”,但深知学历水平“低人一等”的高职学生,希望通过竞选并担任学生干部职务,开拓视野、提高能力和锻炼技能以获得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获得他人的认同与关注等,这些强烈的成长需求应该得到高职院校教师的充分重视与高度肯定。

社会普遍认为90后大学生的个性更为张扬,更勇于表达自身成长诉求,但在学校个别教师“防事故、控风险、无过错”等带有一定偏激思想的影响下,学生干部的行动力与执行力被严控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学生的话语权、自主权、创造性等方面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碍,导致学生干部的能力素质与潜能无法获得有效的激发与施展,其成长需求更无法通过实践获得提高与满足。

欠缺学生干部管理机制

学生干部管理应该贯穿于学生干部选聘、培训、考核、奖惩与反馈的全过程。经过与师生访谈发现,在学生干部选聘方面或较为正规,但此后的管理则略显单薄甚至流于形式。例如,高职院校个别教师如此评价学生干部:“热情有余,而办事不力。”高职学生干部则抱怨:“除了搬桌子,摆椅子等体力劳动,我都不知道自己还能做什么?!”倘若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干部草拟文书,但高职学生或因在中学期间没有打下扎实的文字功底,或因不能正确理解教师的写作意图又不敢发问等,所以在草拟办公室文书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同时,学生干部因缺乏相应的培训学习的机会以及教师的及时反馈与指导,造成了教师不满意,学生总抱怨的尴尬局面。

此外,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干部队伍中存在“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学生空有个“学生干部”的头衔,但其具体表现、行为并没有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缺乏相应的考核、奖惩与反馈机制。干好干坏“一个样”,入党评优“我争先”,工作责任“互推诿”,如此一来学生干部培养或成一句空话,并不能实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学习与不断成长的教育目标。

三、高职学生干部培养途径与方法

(一)完善培养系统顶层设计

培养高素质学生干部首要前提是明确培养的方向与目标,进行培养系统的顶层设计显得十分重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之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与追求。高职院校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学生干部群体,坚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仰,切实增强学生干部群体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高职院校在培养高职学生干部群体时,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引领,内强自身素质、外显职业道德,并引导其通过校内外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学习、锻炼与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与岗位技能,实现“三核动力·助我成长”的学生干部培养目标。(见图1所示)

(二)豐富培养活动内涵与外延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人力资本”概念,人力资本是个人具备的才干、知识和技能,并指出其形成方式包括教育、培训、医疗保健、迁移等,其中教育培训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主要部分。根据这一理论为指导,并结合我国学生干部团队在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特殊地位,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干部队伍时要以人力资本投资方式来提高其知识与技能外,更為重要的是丰富学生干部培养活动的内涵与外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实现学生干部思想道德素质、职业能力与岗位技能的全方位发展。

高职院校校内外资源丰富,对加强学生干部人力资本投资的具体实施有很大助益。首先,高职院校从学院一级到二级院系都经常举办各种活动,如辩论赛、诚信演讲比赛、宿舍文明评比、创新创业活动等,学生干部通过参与、组织或直接参赛等形式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与锻炼,以实现能力与思想情操的培养;其次,高职院校与企业有着浓厚的亲缘性,在活动开展过程中经常会邀请企业参与其中,因而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可以了解到企业的背景、文化、管理与运作,对开拓学生干部的视野有着极大的帮助;最后,高职院校经常承办省、市或区的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或社区服务项目等,通过项目参与和实施可让学生干部关注社会和弱势群体,并发挥自身的岗位技能服务社区,既有利于学生理论和技能知识的转化,又可以培养学生关爱社会,身体力行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以高职校园开展导游技能大赛实践项目为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职业能力与岗位技能融入到学生干部教育、培训以及迁移学习等三种不同的人力资本投资方式当中,实现“三核”素质综合提高的实践育人目标。(见表1所示)

(三)建立全程培养教育机制

学生干部与学校各类型教师的联系千丝万缕,如团委学生会干部与团委书记、辅导员联系甚密,后勤服务队与后勤管理中心、保卫处的教师联系较多,招生联盟则更多为学院招生办教师提供后勤保障,因此学生干部选聘、培训、考核、奖惩与反馈是师生共同努力与提高的实践过程,是师生团队合作精神的体现。组织师资力量,发掘校内外优势资源,搭建学生干部培养平台,做好学生干部“选、育、录、用、留”的全程培育机制显示尤为关键。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干部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并借用相关记录卡或手册了解与评价学生近期表现,学生亦可有借此机会有针对地发问。倘若是同性问题,教师还可以组织专题性的学生干部培训活动,增强学生干部的培训效果。在互动过程中,师生也可加深彼此的沟通与了解,从而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能力以及岗位技能等方面的教育。本文以交流能力实践项目为例,探索性设计了《“三核”融合的高职学生干部成长微记录》,用于协助教师或高年级学生对学生干部的教育、指导、监控与反馈,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与提高奠定了沟通互进的基础。(见表2所示)

高职学生干部培养并不可能一蹴而就,个别教师更不应把学生干部视为“廉价劳动力”,应该充分重视高职学生干部在学生群体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并力求通过校内外优势资源帮助与指导学生干部获得成长需求的满足,以及思想与能力素质综合提升,真正实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技术型人才的育人目标。

作者简介:刘淑仪(1984年10月),女,汉族,广东清远人,学士,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外语与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人力资源管理、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学生干部职业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于学生干部教育管理的高校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与应对能力研究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民办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提升的思考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中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研究
高校学生干部软实力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