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意识视角下的女大学生就业认知差异研究

2016-05-30 19:02乐上泓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女大学生

[摘要]别意识是影响女大学生就业认知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海西高校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对女大学生在女权问题、性别意识、自我认识、家庭认识、社会认知等方面的性别意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女大学生性别意识与就业认知的提升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女大学生;性别意识;就业认识;就业影响

性别意识是女权运动的产物之一。女权运动源于女性主义,最早出现在法国,意味着妇女解放,后传到英美,逐渐流行起来。五四运动期间,传到中国,被界定为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最初是指追求男女平等,首先是争取选举权,后来转变为分析男女为何不平等,男女的权力架构,强调性别意识的差异分析,并逐渐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目前我国的女性研究逐渐形成规模,研究成果逐渐实现理论化、系统化,但总体发展水平落后于国外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国内许多女性研究工作者对一些高校的女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对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价值观念、角色认知、就业情况和女大学生发展状况及教育对策等各方面进行详尽的探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女大学生作为社会女性群体的中坚力量,其自我意识的觉醒和成长发展,不仅关系到女大学生能否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直接关系到女大学生毕业的就业情况和就业质量。本文以海西高校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意识进行调查分析,了解性别意识对女大学生就业认知的影响,以期为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一、研究概况

(1)研究方法

本文通過问卷调查方式对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和就业意识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收集的数据按照其类型分别进行处理与分析。对问卷调研所获数据以及访谈所得的数据,采用SPSSl6.0、Excel等软件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2)样本概况

笔者于2016年3月-5月对华侨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大学、福建师大、三明学院、莆田学院、龙岩学院、闽江学院、浙江工商大学、南昌大学等10所典型的海西高校的女大学生进行问卷调研。其中发放问卷共300份,收回252份,有效问卷243份,有效率为81%,通过网络QQ聊天,实地走访和个别访谈人数98人。调查对象主要涉及文、理、工、管理等大类学科,年级分布为大学一年级至博士生各层次,调查地域涉及福建省内、江西省、浙江省等海峡西岸高校地区,包含了城市和农村各地区的女大学生,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信度与效度分析

美国统计学者海尔等(HairetaI,1998)指出,Cronbach值大于0.7,则说明数据可靠性较高。本文利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总体的Cronbach系数为0.7981,修正Cronbach系数为0.7985,KMO系数为0.6783,相应的显著性效率为高度显著,所作的分析结果有效。

二、海西高校女大学生性别意识认知调查分析

近年来,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逐年上升。当代女大学生所受的高等教育,无疑使她们较普通女性更具有思辨的色彩与理性的观念。如今的女大学生在心理素质、价值观念、角色认知等方面到底处于怎样的情况?他们对自我性别意识与自我成长及就业影响是如何思考?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1、女大学生对“女权”概念的理解较模糊

“女权”究竟是“跟男人争取完全相等的权利”,还是“要求女人自身应有权利和解放?”,“女人应不应该比男人拥有更多的权利和机会?”,在传统教育里这些性别观念很少涉及。在调查和访谈的过程中,很多女大学生表示女人在事业上不会比男人弱,应该拥有更多的权利,32.9%的女大学生认为女权就是女生的权利与解放,她们并没有较为明确的概念界线,这说明海西高校的女大学生性别意識相当模糊。首先,绝大部分女大学生认为“男女平等是进步的,应该实现”,持这种观点的女学生中近一半是女权主义者,但其中也有相当部分持其他观点的女大学生认为“男女平等是进步的,应该实现”,却坚持认为自己不能成为女权主义者或不清楚自己是不是一个女权主义者。其次,部分是女权主义者的女大学生却认为男女平等无法实现,只能改善。两种现象表明:女大学生对性别平等持较为消极态度。介于传统和现代思想,女大学生对性别意识开始出现了自我焦虑。可见,急需通过加强高校女性性别意识教育,改变女大学生自我焦虑的现象。

2、高校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有所觉醒

53.1%的女生在生活经验中,都意识到社会中的男女性别并不平等。虽然社会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但17.7%的女大学生对生活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的概念较为模糊;29.2%的女大学生甚至缺乏普遍的性别平等意识,女大学生的性别意识觉悟有待提高。

大部分女大学生有性别觉悟,却不能以性别平等的观点正确认识社会现实,对于能否改变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持悲观态度;一部分女大学生存在的性别盲点,缺乏性别平等意识,缺乏运用性别思维对现今世界观察、思考、分析和评价社会现象的思维能力,甚至认为男女平等是对男性权威的侵犯,这将对未来女大学生的就业意识产生负面的影响。

3、女大学生的自我性别认知缺乏认同感

63%的女大学生指出,相比男生而言,狭隘、依赖、脆弱、自卑的性格弱点在女生身上比较突出。在日常生活中,女生表现得比较小气,做事缺乏自信,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女生普遍不能承受打击,难以较快走出低谷,积极地解决问题,而更倾向于希望获得别人的帮助。但科学研究发现,实际上女性的抗压能力、忍耐力和宽容度却比男性好,她们的潜意识受到传统观念“中国女性应该含蓄一点,应该温良驯顺相夫教子”的信条束缚。

81.4%的女生认为,男女性别差异由生理和社会原因共同造成的;认为男女“没实质的差异”才占调查对象的2.7%。大部分女大学生对于社会的两性问题表示得理性,在她们性别认知里都希望社会能以尊重两性差异来对待男女两性平等的问题,形成公平的就业环境。

4、女大学生对就业机会中性别差异的认识

有30%的同学认为,大学里不存在性别歧视的问题,而70%的同学认为女生在大学里仍然遭受不平等对待。学校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机会存在性别倾向。如勤工俭学的机会优先提供给男生,上课时老师比较喜欢男生来回答问题,执行任务时,存在老师不信任女生的现象等。同时,同学们认为有些学校招生过程中,某些非应设立性别门槛的专业会绝收女生,研究生导师在招研究生时也有性别选择的倾向,这两种现象在现在的高校中较为普遍,现行的高校教育体制仍然有待改革。

5、女大学生对社会地位中性别差异的认识

问及女性可以成为成功的领导人吗?78%的被调查女大学生认为,对目前呈现出的女性在家庭社会中角色转换、地位提高的现象持普遍赞同的态度,认为女性能够胜任领导能力。在家庭中,丈夫的收入必须比妻子高也不再是一种绝对的现象。从女大学生对希拉里参选美国总统的态度中,可以看出女大学生对女性社会地位提高的认同。

6、女大学生对家庭地位性别意识的认识

82.3%的女生认为在家庭中应该共同养家,各尽其职。在家庭中,关于孩子的问题,超过半数的女大学生认为孩子应该共同承担培养教育。可以看出现代女性注重自身在社会的地位,追求自身经济的独立,但同时也想兼顾家庭。从调查结果来看,现代女性对如何寻找家庭与事业平衡点上较为迷茫。这也是现在高知识分子女性群体里面出现“单身主义浪潮”和晚婚晚育现象的原因之一。

三、性别意识视角下女大学生就业认知提升策略

1、逐步促进社会文化的变革

改革墨守成规的社会性别文化与运作机制,解除传统思想观念和社会偏见对现代女性的束缚,形成更加包容开明的社会文化和体制。现代社会要打破把女性化与事业成就对立起来的不良就业观念,改变女性社会成就不如男性的局面。社会要理解和支持女性在社会、家庭生活中传统角色的颠覆,认同女性取得的成就和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同时要积极鼓励、引导女性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有现代意识、精干、有事业心、有一定竞争力的当代知识女性,改变她们在社会政治、經济生活中居于劣势地位的现状。

2、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女大学生的自我性别意识.

(1)充分認识女性教育的特殊性,完善现行教育体制,促进教育公平。改革无视男女生性别差异的教育模式,在我国高校中引入性别教育模式,实行男女两性教育。根据男女生的不同身心特征,设置有性别针对性的专门课程,分别实施教育;提高学科分布的均衡性,在发挥男女生各自的专业优势的同时,也要弥补各自在某些学科的劣势,如培养女生在林业、理工、电子等专业上的能力,提升就业认知,提高就业能力。

(2)加强宣传与普及教育,维护女大学生主体视野中现有的自我意识以及自主性。通过青年一代实现对社会传统中性别角色与性别地位偏见的改造,改变长期以来陈旧观念对女性发展的制约。学校要经常开展性别教育课程和讲座,扩大受教育的学生群体,强化女大学生“自尊,自强,自立,自信”的就业意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关注女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变化,提高女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使她们得到更高效的培养,充分开发女性人才资源,发挥女大学生的潜能,为社会的建设积聚更多力量。

3、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提高综合就业能力

(1)建立女性主体意识。在过去的传统生活中,由于女性自我意识的缺失,致使女性把自身放在社会、工作、家庭中配角和点缀的位置,表现出一定的人格依附性,其承担社会角色、参加社会竞争的自信心减弱,大胆追求事业成功的成就感弱化。因此,女大学生必须促进自我意识的觉醒,主动自觉地从阻碍女性发展和进步的传统心态与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彻底摆脱长期以来支配女性头脑的传统性别文化观念的精神枷锁,提高就业的综合能力,建立起女性的主体意识,抗争这种束缚的个人能动性是现代女性发展的理性起点。

(2)增强女大学生就业意识,树立成长成才目标。女大学生要增强自身的就业意识,提高就业认知,在大学里制定正确的人生目标,而不要把大学作为人生奋斗的顶峰,止步不前。同时,女大学生不要局限在“自己是女人”的自我意识之中,应积极锻炼女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竞争意识,增强自己的成就动机,树立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3)加强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通过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意识,提升女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了解,增强就业政策的意识,提高就业能力,完善就业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影响自身发展的不利因素,将自身的成长成才与就业能力协同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

作者简介:乐上泓(1984-),男,汉,福建三明人。闽江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女大学生
新时期高职院校女大学生性健康教育途径探索
浅析女大学生就业歧视问题
女大学生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研究
韩剧传递的婚恋观及其对女大学生影响的伦理思考
高校女大学生自主创业SWOT分析及策略研究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六字诀健身气功锻炼对女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实验研究
有氧健身操结合瑜伽练习对女大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