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中英汉语的对话风格差异探究

2016-05-30 19:02王艳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雷雨差异

[摘要]王佐良先生的《雷雨》英译本堪称经典,反映出译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翻译技巧。以对话为主体的剧作,更体现了汉英语的对话风格差异。因此,本文将以《雷雨》英译本为例,重点探究英汉语的对话风格差异之所在。

[关键词]《雷雨》;对话风格;英汉语;差异

话剧《雷雨》是剧作家曹禺创作的一部人生伦理悲剧,该剧通过描写周、鲁两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讲述了虚伪的资本家周朴园、纯真的二少爷周冲、被逼疯的蘩漪、一步步走向罪孽深渊的大少爷周萍等人的悲剧人生。周萍的身世之谜、蘩漪与周萍的乱伦关系、年轻人之间的感情纠葛冲撞在一起,无情地揭露了封建资产阶级家庭的深重罪恶。一切在雷雨夜爆发,罪孽深重的人与无辜受累的人最终一起走向毁灭。作为蜚声内外的翻译大家,王佐良先生以深厚的语言功底和高超的文字翻译技巧将经典话剧《雷雨》译成英文,细细品读中英文两个版本的《雷雨》,不难发现,以对话构成的剧作体现了英汉语的对话风格差异。本文将以《雷雨》英译本为例,试分析英汉语的对话风格差异之所在。

一、语气词的异同

话剧《雷雨》由对话构成,随处可见大量语气词;同时,人物称谓凝结了剧作家的深思熟虑和隐含深意,颇具文化内涵。语气词是汉语中的一种封闭此类,因其具备体现不同口气与语气的功能,可以在表达上造成细微的情感差异。根据《实用汉语语法》(安徽教育出版社)的分类,汉语中的语气词分为功能语气词和意志语气词,结合话剧《雷雨》中的台词,现对剧本中含有语气词“咦、吧、啦、啊、嗯、哦”等功能语气词的台词进行分类见表1。

根据表格1,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中文对话中使用语气词的现象比较频繁,这些语气词传递出话语的感情色彩,或肯定或否定、或强调或迟疑,或命令或请求,或感叹或反诘。与中文相同,英语对话中也使用语气词。然而,相比中文而言,英语对话中语气词的种类甚少。从《雷雨》英文版的台词对话中,我们只发现了“Oh,A-a-ah,come on”等传达语气的词语。王佐良在翻译《雷雨》时,鉴于英语中语气助词的数量的局限性,采用“尽可能对应翻译或者直接略去不译”的手段进行处理,更多的是限于语言风格差异造成的无奈。必須承认,中文对话中的语气词十分常见,它们是传递情感语气的直接有效手段,表达丰富含义、种类繁多的中文语气词是泛陈可数的英语语气词所不能比拟的。

二、对话中称谓及其隐含意义异同

在话剧《雷雨》中,曹禺很好地把握了不同人物特点,针对不同舞台角色设计出符合他们特征的个性对话。作为一部成功且得到充分肯定的话剧,《雷雨》中也不乏具有隐性含义的潜台词。潜台词的弦外之音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這一类对话在中英文中表现手法存在异同。

萍:(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Ping:(to Lu Ma):So you-youre my

鲁:(不由自主地)萍-(回头抽咽)

Ma:(unable to control herself any longer):Oh、Ping!——(She turns

her head away and sobs.)……

蘩:(向周萍,悔恨地)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Fan:(to Zhou Ping,repentantly):I never expected it to-to turn out like this,Ping!

此处曹禺使用破折号来表达难以启齿的言外之意,让周萍、鲁妈和蘩漪讲不出口的话便是“鲁妈是周萍的亲生母亲”。王佐良按照中文的结构,将译文也用破折号的形式省略了弦外之音,这一点,中文与英语是存在一致性的。然后,并非所有的弦外之音都可以在中英文中保持一致,称谓差异便是如此。

1.人物姓名称谓的隐含意义差异

第一类存在差异的“弦外之音”是人物的姓名。诸多文献资料中都提到了《雷雨》中周朴园的姓名“朴园”可以理解为“仆”人满“园”,暗指罪恶的资本家把身边所有人都当作仆人,毫无温暖亲情可言。而蘩漪也意指“频繁的涟漪”;曹禺曾经评价蘩漪是该剧中最具“雷雨性”的角色,如此“频繁的涟漪”也注定了蘩漪是不安定的因素,她甚至与自己的继子发生了乱伦关系。周萍可以视为“浮萍”,“浮萍”会因“涟漪”(蘩漪)而动,二人不寻常的关系昭然若揭。在翻译成英语时,这些人名根据被音译成了“Zhou Puyuan”,“LuMa”,“Fanyi”,完全丧失了剧作者的真实意图,曹禺的良苦用心在英语对话中无法体现,翻译转换并不成功。

2.人称代词称谓的差异

一般而言,既然是对话,开头就免不了要称谓。不可否认,中文的称谓远比英语称谓复杂。在《雷雨》(第四幕)中,涉及称呼的台词不在少数。

四:(胆怯)可是,萍,你

Feng(timorously):But,Ping,you

(周萍走到饭厅门口,开门。)

(Zhou Ping goes across to the dining-room door and opensit.)

萍:(叫)鲁大海!鲁大海!-咦,他不在这儿,奇怪,也许他

从饭厅的门出去了。(望着四凤。)

Ping(calling):Lu Daihai!Lu Daihai!-I say!Hes gone!Thats

funny.He must have gone out through the door.(He looks at Sifeng)……

鲁:你为什么早不告诉我?

Ma:Whydidnt you tell me earlier?

四:(低头)我怕,我怕您生气,看不起我,不要我,我不敢

告诉您。

Feng(hanglng her head):I was afraid.I was afraid you might be

angry with me,and despise me,and turn me out.I just

didnt dare tell you.

从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出,无论是英语亦或是中文,同辈之间都可以直呼其姓名。但是,中文更注重长幼尊卑,“你”、“您”、“你们”、“您们”,中文中的第二人称分为四种。而英语中的第二人称称谓用一个“you”代替了所有,兼含单数和复数含义。从中文到英语的翻译过程中,对别人的尊称“您”消失了,中英文对话中称谓和敬意的差异由此可见,故英语无法实现此类翻译转换。

除此之外,中文《雷雨》对话风格精炼,一两个字即可把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而英语很难做到。翻译成英文,韵味自然会丢失。关于诗韵的丢失,在《雷雨》中并不典型,在此便不做赘述。

三、结语

通过对比分析中英文两个版本的《雷雨》对话,可以得出中英文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在语气词的使用,称谓使用及其隐含含义方面。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英汉语两种语言本身的特性决定,从而造成部分语气词和称谓的“不可译性”,语言的“不可译性”反映了文化的“不可译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王艳(1992-),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安徽师范大学兼职辅导员,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

猜你喜欢
雷雨差异
相似与差异
僧院雷雨(一)
雷雨天
《雷雨》中的“雨声”
雷雨
找句子差异
DL/T 868—2014与NB/T 47014—2011主要差异比较与分析
雷雨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