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究

2016-05-30 08:43种道静韩珍
文化产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职业院校

种道静 韩珍

摘 要:作为一种具有跨行业属性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本文以我国的职业核心能力认证为根据,对在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公共基础课程;职业院校

职业能力中的专业能力主要指的是某个具体行业或者具体职业所需要的各种具体的职业能力,在某一特定岗位、某一专业中劳动者是否能够胜任具体的工作主要是由专业能力所决定的。而全部的职业共同需要的能力就是职业核心能力,其不仅属于在任何职业领域都可以得到有效应用的能力,同时也属于能够使劳动者实现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本身具备较强的可迁移性、可培养性、适用性、普遍性、基础性等一系列的特点。因此,职业院校必须要立足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开展公共基础课,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全面地纳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自身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职业院校在公共基础课中培养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是我国目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在我国构建的终身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以现代职业教育思想为根据,我们认为高职教育不应该只是对职业的针对性进行考虑、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培养,而必须要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进行动态、整体以及宏观的考虑,对学生未来就业方向的变化进行有效的预见,从而能够对学生适应事业变化和终身学习的需要予以兼顾,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培养。劳动者面对瞬息万变的职场除了要能够胜任之外,而且还应该与岗位变化相适应。而要想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职业院校必须要将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体系构建起来。作为可以在任何专业和职业中跨越的一种能够实现迁移的能力,职业核心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具备这种特性,在对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培养的时候可以将学校开设的任何一门课作为载体,其中也包括公共基础课程。而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活动是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进行培养的最为关键的途径,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职业教育的根基,职业院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企业核心能力培养全面的融入到公共基础课程的开设中,从而使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具备一个更好的平台,最终能够使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有效提升,使学生的社会生活素质、创业能力、择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得以全面发展[1]。

(二)公共基础课是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要求的规格越来越高,人文素养成为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但一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较为注重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相对忽视学生人文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这就造成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缺失乃至人性扭曲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从早年的马加爵案到药家鑫案再到最近的复旦投毒案,无不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和极大反响,因此,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不仅事关学生个人的未来发展,更关乎国家与民族的未来发展,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已迫在眉睫。

公共基础课注重学生精神的完善和自由,重视理性、德行和审美的修养,能帮助学生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核心价值观,成为有教养的人和负责任的公民,这也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职业院校应充分发挥公共基础课在学生人文教育上的重要作用,在教育理念、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校园生活、社会实践等不同层面促进人文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的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2]。

二、构建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对策

(一)通过专项活动行为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通过专项活动行为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的专项活动行为训练主要是将培养目标设定为若干个职业核心能力中的能力因子,随后以预先设计的活动任务为根据对学生实施专项培训,因此其属于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培养的最为有效以及作为直接的途径。由于专项活动行为训练的重要作用,职业院校在开设公共基础课程的时候需要对这种培训方式进行充分的借鉴,与学生的能力特点相结合,严格地遵循现代企业所需求的职业发展规律和职业核心能力,积极的拓展课程的内容,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对周末、假期时间的利用到经常有西方人出现的各种展览会、大学、公园、大型购物商场、大型超市等对西方人进行采访,然后在返回校园之后对采访中的感受和体会进行整理、归纳和分类,然后再利用PPT的形式将采访的内容要点和活动的过程展示出来[3]。或者组织、要求学生结合所学专业深入外贸企业学习、参与企业对外的洽谈、交流,学习写作对外往来函件、翻译产品说明书等,将专业知识和英语知识结合起来。通过这些方式就可以对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同时还可以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予以兼顾。

(二)通过体验教学的方式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培养

体验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创造相应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形式。通过体验教学的方式能够更好的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培养,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目标增设在体验式教学中,严格按照训练模块化以及课程任务化的理念使学生的知识可以更好地转化成能力。公共基础科任教师在任务教学的情境中渗透问题解决、信息处理、合作交流等职业核心能力因子,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发现和解决各种问题,这样就能够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更好的培养。公共基础课教师在具体的体验式教学中必须要高度的重视学生的学习结果具体化、学习过程行动化和课程内容任务化,要对体验式学习的方向和进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从整体上来说,要在思政和语文等课程中融入对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的培养;在数学等课程中融入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英语等课程中融入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计算机等课程中融入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培养;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对学生解决问题和与人合作的能力的培养[4]。因为体验式教学可能会对较多的课堂时间进行占用,因此可以在隐性课程中并入相当一部分内容,这样就能够使实践活动的扩展性、多样性、丰富性与有限的课堂时间之间存在的矛盾得以有效解决,从而最终将在教育目标方面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的一致性充分的体现出来。

(三)在隐性课程中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培养

跨行业的属性是职业核心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属性,然而很多职业院校并没有将相应的课程开设出来,所以必须要采用渗透式的培养方式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培养。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隐性课程本身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属于相对间接式的一种教育媒介。职业院校除了要充分的利用课堂对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进行培养之外,同时还必须要充分的利用课外的时间。在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隐性课程属于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职业院校可以对社会实践、职业技能竞赛、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各种隐性课程进行充分的利用,在其中有效地融入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从而使隐性课程的附加值得以最大化,最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院校可以组织公共基础课课程的教师对职业技能竞赛、社团活动和校园主题活动进行共同的讨论、设计和指导,其中包括对评价指南的编写、对赛事规程的制定、对活动方案的设计等[5]。在这一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的情况,要将技能竞赛、社团活动、校园主题活动等各种隐性课程的可操作性、多样性、系统性、科学性和前瞻性真正地突出出来,从而使学生在各个层次的学习需求都能够得到充分的满足,最终确保创造性、计划性和预见性的学习过程的实现。而学生则可以在隐性课程的学习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弱项因子,并且不断的强化自身的强项因子,这样就可以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整体就业竞争力和职业核心能力进行更好的培养,进一步的促进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三、结语

职业核心能力对学生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必然要求。为此,职业院校必须要对公共基础课程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对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途径进行积极的拓展,从而全面的强化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学生的岗位迁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蔚.对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证研究[J]. 职教论坛,2012,(08).

[2]刘楚佳.通识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2).

[3]张涛.高职人才的职业核心能力构建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5).

[4]李德才,杨阿喜,王晓刚.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多维视角[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04).

[5]朱小峰.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公共基础课程改革刍议[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05).

基金项目:本课题系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度立项课题(编号15SC306)。课题名称:基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职业院校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究。课题组负责人:种道静。单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职业核心能力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及探讨
高职院校应用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基于高职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校企合作社团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浅议中职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基于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高职管理学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核心能力发展探析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