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视角下辅导员工作压力探讨

2016-05-30 14:12
文化产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工作压力辅导员

汪 慧

摘 要:高校辅导员长期工作在学生管理的第一线,担负着学生的各项工作,繁琐的事务给辅导员们造成巨大压力。本文从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的视角探讨了辅导员工作压力的现状并构建人境复合机制来缓解辅导员工作压力,提高内在满意度,实现个人和学校的双向稳定发展。本文以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为理论依据对辅导员工作压力进行人——境符合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辅导员;工作压力

一、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内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圭斯特与戴维斯在帕森斯的“特质-因素论”的基础上,于1964年提出就业适应观点并逐渐发展为强调人境符合的心理学理论,即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如图所示:

(一)人与工作环境的符合性

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包括个人和工作两个方面。个人方面包括个人的需求和个人所具备的工作能力,工作方面包括工作提供的各种待遇和对员工的技能要求。认为相对于职业来说,就业后的适应问题更值得注意,重视个人为了维持此一致性所做的努力和工作环境的激励保障机制即增强性,认为增强机制是组织吸引人才的重要基础。

(二)符合与否是互动过程的产物

所谓适应,就是个人对工作满意,工作对员工满意,个人与工作之间存在互动的关系,符合与否是互动过程的产物。个人的需求会变,工作的要求也会随时间或经济形势而调整。如果个人能努力维持其与工作环境间符合一致的关系,则个人工作满意度愈高,在这个工作领域也愈能持久。辅导员工作过程也是一个双方互动的过程,既需要个人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适应工作环境;又需要学校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保障,为提高个人满意度创造条件,从而产生双方良性互动,实现人境符合。

二、辅导工作压力现状分析

(一)学生与辅导员工作压力

一方面是生源结构的影响,经历高考和没有高考经历的学生,不仅是入学形式的不同,在心理、心志和阅历上都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表现在人生、学业和职业态度上,如何在教育管理中因材施教,是辅导员面临的新课题;一方面是新媒体的影响,现在上课、吃饭、走路随处可见“手机控“们,学生处于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容易接触一些不良思潮和负面消息的影响再加上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突发性事件频发,手机不能关机,随时待命的工作让辅导员思想和心理压力巨大压力;另外一方面是学生对辅导员的过高期望,学生渴望辅导员能够是一位知识渊博,能够解决其所有问题的“圣者”,又希望辅导员成为她们心目中的“偶像”,既多才又多艺能够想学生所想,又能与他们打成一片。但现实中辅导员在面对兴趣广泛、获取知识和信息渠道广阔的大学生们却是应接不暇。

(二)工作与辅导员工作压力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几乎所有跟学生有关的事务都可以纳入辅导员工作中,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系统中连接学生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财务处、就业办、宿管办等都可为其分配行政任务。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工作内容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外,还涉及学生工作的各方面,包括安全稳定、党团建设、学风建设、创业与就业指导、宿舍管理、资助管理、心理辅导等,凡涉及到学生的工作都纳入了辅导员的工作范畴。

(三)个人与辅导员工作压力

一方面是个人职业能力。社会对辅导员提出了专业化、 职业化、专家型的高素质要求,学生工作难度也日益加大,对辅导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辅导员与上述要求都有一定的距离,再加上培训和经验交流机会较少,工作主要靠自己摸索和总结经验。另外一方面是个人职业发展。在学院里,面对授课老师和行政岗位的老师,辅导员在年纪、阅历、学历、职务、职称中均没有优势,不可避免地感受到更多的自我发展压力。而千头万绪的学生工作占用了辅导员大量业余时间,无暇进行教学和科研,因此在职称评聘、工资待遇等方面相比专业教师较低,直接影响到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大多数的辅导员都对自己今后发展前景持不乐观态度,对未来的发展方面感到迷茫。

三、构建人——境符合机制

明尼苏达工作适应论认为就业后的适应问题更值得注意。当一个辅导员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后,根据理论学校要努力创造并维持与辅导员之间的协调发展关系,不断增强内部强化系统以提高辅导员的内在满意度,才能提高员工的稳定性。辅导员也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适应学校的发展。具体来说如下:

(一)调整外部环境

1、学校重视与关怀

学校及各部门须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支持辅导员老师,解决其后顾之忧。要把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提高辅导员在学校中的地位,使辅导员觉得自己备受关注,不再认为自己的工作是琐碎的或不重要的,并对自己的职业产生认同感、成就感和归属感,从而减轻职业压力感。

2、明确岗位职责、职称评定、晋升

应明确辅导员工作职责,对所涉及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细分和职责归类,从而各施其责、协调配合,避免角色模糊与分工不明确。改变辅导员只重管理和服务,轻引导和思想教育的现状,确保他们把主要工作时间和精力用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改进工作方法上,深入到学生中,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实做细。解决辅导员的职称评聘、职务晋升问题,可以让辅导员队伍有序规范的发展,也让辅导员不担忧发展前景,增强辅导员岗位职业认同感。

3、加强培训

学校可结合实际制定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培养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辅导员接受多渠道全方位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理论素养、心理教育能力、职业指导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提高工作绩效。同时,鼓励和支持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等资格证书,在增强自身心理素质,能够应对和调适突发事件的心理冲击的同时,也增强了辅导员教师的工作胜任力;鼓励辅导员继续深造,攻读相关学科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使得辅导员向专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

4、强化心理干预

对辅导员而言,组织专业的心理知识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压力很大的情况下运用心理调适技巧,会提高辅导员的心理调适能力,改变面对问题的态度,转移不良情绪。以适当的方式宣泄内心的情感和压力,及时进行心理辅导,能帮助辅导员迅速走出职业生涯低谷,重拾自信,发现职业乐趣。

5、让辅导员参加其他工作

可以让辅导员参与教学、科研工作,缓解职业压力感。从现象上看,也许加重了辅导员工作量,违背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方向,影响辅导员专注于本职工作。但从心理上来说,可能恰恰由于兼职工作使原来一些不认同自身工作的辅导员教师认为自己在另一个领域实现了自身价值,专业追求得到满足,自尊得到提升,并将其作为自身发展途径之一,缓解了自身的压力感。

(二)自我调整适应

1、找准工作定位

“干一行,爱一行”。在工作中努力培养兴趣、寻找乐趣,做到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可这份工作。我们相信一个将真情实意投入到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必定也是一个宽容、充满爱的辅导员,这既能在学生当中树立起高的威信,又能增强工作的幸福感,真正从工作中体会到生命的充实和工作的价值。

2、做好自我管理

苏格拉底说,“缺乏内省的人生不是有价值的人生”。一要将面临的复杂事情区分出轻重缓急,优先处理既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在完成某一件复杂的事情时,将其分解成几个容易着手的小部分,然后合理地分配每段时间要做的事情,且根据自己的情况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二要学着体察自己的情绪,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卫方式和心理调控方法有效舒解情绪,从而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三要在工作之余要花时间去休息、享受家庭生活、享受个人时光,会生活的人才能更好地工作。

3、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还要自身硬”,如果辅导员只给学生留下空喊口号的印象,影响力将无从谈起。在培训机会较少的情况下,也要主动的充电,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例如:对于心理问题学生,多参加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讲座和专题讨论,加强自身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在尊重她们的同时多了解民族习惯;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多于其他辅导员老师沟通交流,不断积累,不断感悟,不断反思,不断创新;学习、运动网络思政平台,积极应对各种新变化;还是必要掌握一些与学生兴趣爱好相关的知识技能,如音乐、舞蹈、体育、网络游戏等,寻求更多的工作切入点,消减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4、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辅导员是学生、任课老师、各职能部门之间沟通的桥梁。既然工作不可避免的与多方产生联系,我们就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摆脱复杂事务和忙乱无序的工作困境,营造和谐轻松快乐的工作环境。 在学校为辅导员的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的同时辅导员自身也正确面对自己的工作内容与挑战,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压力,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真正达到人—境符合,实现个人和学校的双向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埃德加·施恩.职业锚[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2]刘剑斌,余修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抚州.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73-175.

[3]朱正昌.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陈轶.试论高校政治辅导员的素质构成及提升策略[J].丽水学院学报,2005,(1):104-105.

猜你喜欢
工作压力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ICU护士的工作压力研究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工作压力与睡眠质量的关系研究
飞行员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和应对方式
湖北省民办高校体育教师工作压力调查与研究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