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翘散灌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热病30例临床观察

2016-06-16 10:18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5期
关键词:银翘散灌肠儿科

王 芳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157000)

银翘散灌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热病30例临床观察

王芳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医医院,157000)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疾病,临床以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特征[1]。婴幼儿患病率较高,并可引起多种疾病如毛细支气管炎、哮喘等。银翘散始见于《温病条辨》,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功效,有200余年临床应用经验,在治疗外感热病方面取得了突出的临床疗效。但在儿科临床中,中药汤剂口服困难,常限制中药疗效的发挥。我科在临床中应用银翘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疾病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60例患儿均来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哮喘患儿。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并具备以下两点:年龄在1~3岁;证属风热证。

分组方法:先设置编号1~60号,查随机数字表产生60个两位数的随机数,将随机数从小到大排列后得序号R,并规定R=1~30者为治疗组,R=31~60者为对照组。60例就诊患儿按就诊先后顺序与编号1~60号相对应入组。治疗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2±2.5)岁,体重(11.7±2.7)kg;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5±2.1)岁,体重(11.9±1.4)kg。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儿科学》[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②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儿科学》[2]中“感冒(风热感冒)”。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1~3岁;③患儿家属同意本试验方案,依从性高。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②重度哮喘患儿,或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③无法配合治疗患儿,或资料不全者;脱落标准及剔除标准:①对治疗药物过敏患儿;②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终止治疗患儿;③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患儿;④已使用其他治疗药物者;⑤过敏体质或多种药物过敏者。

病例脱落情况:60例患儿因合并感染脱落治疗组1人,对照组1人。

治疗方法

灌肠物品的准备:①医用恒温箱;②50 mL或20 mL注射器;③静脉输液针(剪去针头);④治疗药液;⑤石蜡棉球;⑥一次性手套、剪刀等。灌肠疗法操作:将灌肠药液用恒温箱加热至38℃,用50 mL注射器连接静脉输液针一端软管(另一端剪去针头),抽取药液20~35 mL,令患儿平趴于治疗床。根据病情取合适卧位,臀部垫高约10 cm,用液状石蜡润滑患儿肛周皮肤,将输液软管插入肛管11~15 cm,液面至肛门高度应<30 cm,将药液缓缓推入患儿直肠,反折并拔出软管,擦净肛门,操作完毕。嘱家长平抱患儿半小时以上,利于药液吸收。

银翘散汤剂制备:组成:连翘15 g,银花15 g,苦桔梗10 g,薄荷10 g,竹叶10 g,生甘草10 g,荆芥穗10 g,淡豆豉10 g,牛蒡子10 g。由我院药剂科提供,统一煎制。煎法:上杵为散,作汤剂水煎30 min。煎制成相应容量汤剂,置于恒温箱保持温度38.0℃。

治疗组:予银翘散中药汤剂直肠推入保留灌肠每日两次。1~2 mL/kg/次。对照组:予新博林(四川百利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口服,合并细菌感染予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口服。高热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亦可用冷敷、温湿敷或酒精浴降温。发生高热惊厥者可予以镇静、止惊等处理。

观察指标:中医证候积分:观察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等主症,分为正常(0分)、轻度(2分)、中度(4分)、重度(6分)。

退热疗效积分:从治疗后第1 d开始观察3 d,体温正常(0分),37.1~37.9℃(2分),38.0~38.9℃(4分),39.0℃以上(6分)。

治疗结果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以《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为标准。治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本试验设计经我院伦理委员会讨论后通过。

结果:见下表。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经3 d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例)

由表1可见两组患儿在总有效率方面相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退热疗效比较±s)

由表2可见两组患儿在退热疗效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感冒在儿科疾病中发病率占首位,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婴幼儿更为多见[3]。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90%以上为病毒,病变若向邻近器官组织蔓延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1]。西医学对本病的治疗多为对症治疗,尚无特效药物。

银翘散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治疗外感热病已有200余年的历史,疗效确切。本方“纯然清肃上焦,不犯中下,无开门揖盗之弊,有轻以去实之功”,正符合小儿脏腑娇嫩的生理特点,在用药过程中亦能体现小儿“脏腑轻灵,随拨随应”的病理特点。方中连翘、银花外解卫表、内清秽浊;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且可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性属辛温,少量配伍可增强辛散透表之力,而无辛燥之弊;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开宣肺气而止咳利咽;生甘草合桔梗利咽止咳,又能护胃安中,亦可调和诸药。

现代研究表明银翘散经胃给药后血清中出现了15个移行成分,与体外样品比较,其中12个为体外成分直接吸收入血[4]。研究表明银翘散中连翘抗流感病毒作用最强,其他如银花、牛蒡子、荆芥、甘草等均有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5]。同时,研究证实银翘散为中枢性解热药,能解除致热原对温度敏感神经元的作用[6]。

在儿科临床中,口服中药困难是常见问题,并常因此影响中药治疗的连续性,传统的中药滴入式灌肠也存在患儿难以接受的情况,我科在临床中改进了传统灌肠方法,整体操作5 min,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儿依从性,从而为中医儿科中医药辨证施治提供了一条合理的依从性高的给药途径。

本研究中,银翘散中药灌肠在临床疗效方面及退热时间上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银翘散通过灌肠给药治疗小儿外感热病有肯定的临床疗效,应用本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费用低廉、副作用低、疗程短、患儿依从性高等优势,但是本研究未从血清药物化学分析角度探讨银翘散灌肠给药治疗本病的药效基础,未进行多中心观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中药直肠保留灌肠法的深入研究以及操作规范化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希望本文能够引起相关专家及学者的关注,以便深入探讨和研究本法的作用机制,为中医药在中医儿科临床中的应用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9.

[2]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9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3]艾军,汪受传,王赟华,等.小儿感冒中医诊断的主症标准调查结果[J].辽宁中医杂志,2010,37(1):55-57.

[4]姜霞,何再安,刘焱文.银翘散血清药物化学研究[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7,9(4):15-16.

[5]王文丽,王雪峰,闫丽娟,等.银翘散主要药物体外抑制流感病毒作用比较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8):1634-1636.

[6]刘亚娴,霍炳杰,张莉,等.银翘散在不同煎煮时间下对致热大鼠体温及下丘脑cAMP含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2):245-248.

(收稿日期2015-07-20)

猜你喜欢
银翘散灌肠儿科
银翘散煮散与饮片煎煮过程挥发性成分蒸发规律比较研究
Based on FP-Growth Algorithm to Excavate Medication Rul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for Radiation Esophagitis
吃了银翘散,要注意什么
吃了银翘散,要注意什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儿科医联体的安徽做法
灌肠方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