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活血理气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调理效果观察

2016-06-16 10:18张永伟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5期
关键词:理气鸣音胃肠功能

张永伟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安居街道卫生院,272059)

自拟活血理气汤对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调理效果观察

张永伟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安居街道卫生院,272059)

腹部手术是基层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手术,经历腹部手术的患者常会由于麻醉、手术牵拉、刺激等因素,导致胃肠功能受到抑制而发生紊乱[1],一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术后肠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激活导致的肠动力抑制[2]。临床主要表现为肠鸣音消失、腹胀、恶心呕吐、不排气排便等,胃肠功能抑制时间越长,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肠粘连、肠源性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也会越高,可引起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等而导致机体恢复缓慢,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尽快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非常重要,也是减少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3]。

我科采用自拟活血理气汤调理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95例,取得了良好的调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共1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5例。对照组95例中男52例,女43例;年龄18~72岁,平均(47.62±5.64)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5.73±4.65);手术类型:行胆囊切除术35例,阑尾切除术47例,胃肠吻合术13例;麻醉方式:行单纯全身麻醉诱导36例,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29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30例。观察组95例中男51例,女44例;年龄19~71岁,平均(47.59±5.0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为(25.71±5.02);手术类型:行胆囊切除术32例,阑尾切除术49例,胃肠吻合术14例;麻醉方式:行单纯全身麻醉诱导35例,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31例,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29例。均排除患恶性肿瘤病者、有腹部手术史者及严重心肝肾脏器功能不全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等资料均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

两组手术患者均进行充分术前准备,包括饮食调整、清洁肠道及皮肤,在麻醉满意后实行腹部手术,整个手术过程严格按照手术标准规范操作,术毕用生理盐水清洗切口,后进行切口缝合。手术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禁饮食、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能量,合理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以及持续胃肠减压、促胃肠动力药等对症处理,指导患者适度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配合服用自拟中药活血理气汤,方药组成:生大黄12 g,厚朴15 g,枳壳15 g,赤芍10 g,桃仁10 g,当归9 g,黄芪9 g,白术9 g,甘草9 g。加水500 mL煎煮30~60 min,再加入生大黄煮沸15 min,每日1剂,分早晚2次小口呷服,术后12 h开始服用,至出现肛门排气、排便超过5次即可停服。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的肠鸣音恢复情况(每4 h监测1次肠鸣音,每分钟肠鸣音≥3次为肠鸣音恢复正常)、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比较两组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应用SPSS12.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结果

两组术后12 h肠鸣音次数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48 h肠鸣音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31.78±7.54)h,对照组为(41.02±8.15)h,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排便时间为(42.95±11.42)h,对照组为(53.51±12.15)h,观察组术后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不同时段

讨论

腹部手术后由于手术本身的创伤、麻醉、炎症刺激,术后解剖关系改变、卧床、禁食、镇痛、水电解质失衡等因素的影响,引起肠道神经系统及胃肠激素调节紊乱,不同程度地抑制胃肠功能,导致胃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一般经过手术后4~8 h的肠蠕动消失期、12~48 h的不规则性肠蠕动期、48 h以后逐渐进入肠蠕动恢复期。如果肠道功能长时间抑制,就会导致患者腹胀、腹痛等消化道不适症状,对手术切口的愈合产生不良影响,易发生手术后并发症[4]。传统中医药在腹部术后较早恢复胃肠功能方面有较好的疗效,无论内治法还是外治法均能有效加速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5],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中医认为,术后易致元气损伤,气虚推动无力,气虚卫外不固,抗邪能力降低[6],手术及麻醉刺激可使气血瘀滞,胃肠道通降功能失常,清气难以上升,浊气难以下降,积在脏腑之中,造成气滞现象,影响脏腑正常运转[7],导致腹胀、腹痛,治疗应以理气通腑除胀为主。本文自拟活血理气汤方中生大黄性苦寒,具有泻下攻积作用,西医学研究认为生大黄具有影响胃肠蠕动的作用[8],其主要有效成分结合性蒽醌衍生物和双蒽酮类可能通过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加快肠蠕动,抑制肠细胞膜上Na+-K+-ATP酶,Na+转运吸收受阻,肠腔内渗透压升高,大量水分保留在肠腔,促进肠蠕动,利于肠道排便。厚朴含有厚朴酚、四氢厚朴酚等有效成分,味苦辛,苦能下气,辛以散结,主入脾胃大肠经,具有行气消积的功效。桃仁为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包含有复杂的脂肪酸类、苷类、甾醇、黄酮、氨基酸等化学成分,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来实现活血化瘀的作用,同时桃仁中含有的脂肪油可以起到润滑肠道的作用。大黄配枳壳内泻阳明热结;赤芍、桃仁、当归活血化瘀,黄芪、白术补中益气,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泄热通里攻下、行气导滞、活血消肿、理气宽肠的功效。本文资料显示术后24 h、48 h观察组肠鸣音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自拟活血理气汤能有效促进胃肠蠕动,加速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促使机体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苏珅,马鸿祥.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63例临床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4):46-47.

[2]王弢,秦鸣放.大柴胡汤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5(3):223-225.

[3]孙龙,黄为君,段培蓓.耳穴贴压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疗效及选穴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4,22(6):303-306.

[4]王益乐,朱炜.早期穴位贴敷对胆囊开腹手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6):701.

[5]季星澎,朱永康.中医药在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2):281-282.

[6]郑权,李华英,文小敏,等.温灸神阙穴对胃穿孔修补术后大鼠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 34(1): 124-127.

[7]郭武欣,安聪慧.中西医结合方法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2):79.

[8]葛晨,吴国忠,陆春雷,等.不同剂量生大黄对胃肠肿瘤病人术后胃肠道功能的影响[J].肠外与肠内营养,2015,22(2):85-87.

(收稿日期2015-08-13)

猜你喜欢
理气鸣音胃肠功能
肠鸣音监测仪在临床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肚子为什么会“咕噜”响?
肚子“唱歌”,可能是消化不良
分辨肚子咕噜声
活血化瘀理气类中草药配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分析
对朱子理气关系论的重新考察
术后早期营养对胆管癌患者术后营养及胃肠功能的影响
理气化痰活血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