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线照射及中药溻渍疗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

2016-06-16 10:18刘彦晶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5期
关键词:红外线腹水肝硬化

连 丽 刘彦晶 邬 博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红外线照射及中药溻渍疗法治疗肝炎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

连丽1刘彦晶2邬博1

(1.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长春130117 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出现了腹水则标志着肝硬化已经发展到晚期,腹水的存在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及生活质量。中药溻渍疗法是中医内病外治用药的精髓所在,其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神阙穴位于脐中,为诸脉汇聚之所,为人体经络总枢,联系五脏六腑[1]。西医学认为,脐部是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而且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血液丰富,药物易通过薄层皮肤渗入皮下吸收进入血液而发挥药物作用[2]。另外,由于脐部神经较敏感,通过药物刺激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改善脏器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3]。我科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红外线照射及中药溻渍疗法改善肝硬化腹水的症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6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均为我科于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临床确诊病例,均为肝炎后肝硬化,符合2000年全国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学会、肝病学分会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4]及《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拟定的肝硬化腹水诊断标准[5]:①初起脘腹作胀,腹膨大,食后尤甚,纳差,乏力,叩之有移动性浊音,甚则腹胀满高于胸部,腹部青筋暴露,脐孔突出;②伴有尿少,腹胀;③超声、CT等提示肝硬化腹水。

排除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拟定如下:①经检查证实为肝癌性腹水,顽固性腹水,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合并肝性脑病者,肝肾综合征以及非肝病所致的相关性腹水患者;②有出血倾向者;③合并有心血管、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精神病者;④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者或特殊生理变化不宜继续接受实验者;⑤对本中药方或多种药物过敏者;⑥凡不符合纳入病例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控制水、钠的摄入量,以低盐为主;补充白蛋白;口服螺内酯片、呋塞米片以利尿消肿;静点保肝降酶药物;纠正电解质紊乱、抗病毒等对症支持治疗。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红外线照射中药溻渍疗法(自拟健脾祛湿、行气利水方)进行治疗。药物组成:猪苓20 g,土茯苓20 g,茯苓20 g,泽泻20 g,白茅根30 g,芦根20 g,大腹皮20 g,枳实15 g,厚朴15 g,商陆10 g,甘草10 g,进行粉碎处理,再用细目筛(100目)对其进行过滤,将所得药末用清水煎煮后,用适量的炼蜜在药液中搅拌均匀,然后取一张大小约为15 cm×10 cm的保鲜膜,将药液涂在保鲜膜上,再用红外线照射涂满药液的保鲜膜,当其温度略高于人体体温时,将其贴敷于患者的神阙穴,持续30 min,其间用红外线进行局部照射以促进药物的吸收,每日可贴敷1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进行观察。

观察项目:每日清晨测患者腹围、体重,计24 h尿量,观察记录外敷用药处有无红肿、皮疹、瘙痒、水泡等,及治疗前后患者症状、体征、腹水量、肝功能和电解质。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6]。显效:腹水、水肿等临床症状消失,超声检测腹水完全消退,肝功能基本正常;有效:腹水、水肿等临床症状部分消失或部分好转,超声检测少量腹水或腹水有所消退或腹围减小30 cm,肝功能等实验室指标较原值改善≥50%;无效:临床症状无好转、腹水量无减少或病情恶化。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表1显示,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讨论

1.外敷药的作用功效:基本药方中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其药性平和,既能祛邪,又可扶正,泽泻利水渗湿泄热,两者合用以健脾祛湿、行气利水,共为君药;白茅根凉血止血、清热利尿,利水而不伤阴,善清血分之热,芦根清热生津、除烦利尿,善清气分之热,土茯苓清热解毒,除湿通络,大腹皮下气宽中、行水消肿,诸药共为臣药,辅助君药行气利水;枳实善破气行滞而止痛,厚朴能燥湿消痰、下气除满,猪苓功专利水渗湿,商陆泻下逐水,消肿散结,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祛湿、行气利水之功效。

2.中药溻渍及红外线照射的机制:中药溻渍法是运用药物直接贴敷并作用于患者体表某部或病变部位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外治法一种。《理瀹骈文》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说明外治法与内治法只是在给药途径上的不同,它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皮肤和黏膜,使之吸收,而起到治疗作用。红外线照射后有利于药物发挥药效,且有助于行气。从经络理论来看:皮肤为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上布满孙脉,药物被皮肤吸收以后,汇入络脉,继而汇入经脉。由于经络具有联络组织器官,沟通表里上下,通行气血阴阳,感应与传导及调节人体功能活动的作用,故药物可随经气、络气而运行周身,起到治疗作用。

中医外治法因其具有“简、便、易、廉”的特点,克服了口服药物首过效应对肝脏的影响以及腹水患者口服药物后腹胀的不良反应,在临床上辅助治疗肝硬化腹水,特别是难治性肝硬化腹水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能明显提高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渐渐成为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热点领域之一。

参考文献

[1] 李万瑶,林励.穴位中药外治法探讨[J].中医外治杂志,2000,9(1):3-4.

[2] 胡东胜,钱静,贾洪.消膨散敷脐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的疗效观察[J].天津中医,2001,17(4):201.

[3] 童光东,周大桥,贺劲松.麝黄膏脐敷对治疗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血流动力学与NO变化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3,10(5):259.

[4]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的诊断标准[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1,11(1):56-60.

[5] 朱文峰.中医内科疾病诊疗常规[M].长沙: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04-403.

[6]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2 版.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 78-79.

(收稿日期2015-08-31)

猜你喜欢
红外线腹水肝硬化
基于红外线热成像仪设备在蓄电池充电站中的应用
红外线应用在体检人群的效果探讨
看不见的光——红外线与紫外线
肉鸡腹水咋防治
一例黄颡鱼腹水病的处理案例
物品寻找器
藏医对肝硬化的认识及治疗研究
肝硬化并发症的诊治
活血化瘀药在肝硬化病的临床应用
肝硬化腹水研究及临床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