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宁汤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TGF-β1、MMP-9的影响※

2016-06-16 10:18通讯作者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5期
关键词:肾小球纤维化临床

公 敏 通讯作者:李 红

(1.山西中医学院,太原030024 2.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益肾宁汤剂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清TGF-β1、MMP-9的影响※

公敏1通讯作者:李红2

(1.山西中医学院,太原030024 2.山西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院)

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病情缠绵,反复发作,是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肾脏病。CGN是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发疾病,可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1]。西医对本病的发病机制已较明确,但是无较好的治疗方法,且副作用大,费用较高。中医对本病治疗有一定优势,但微观上作用机制并未明确。现代研究认为,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和降解过程的动态平衡失调可导致ECM过度积聚,成为肾小球硬化的主要病理改变[2]。其中,TGF-β1、MMP-9是参与该过程的主要因子,促进肾脏组织纤维化的形成。本文以ELISA检测方法测定CGN患者治疗前后TGF-β1、MMP-9变化情况,探讨益肾宁汤剂对CGN的作用靶点,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以70例CGN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就诊于我院肾内科,中医辨证属于脾肾气虚型。患者年龄25~60岁,平均(43.4±2.4)岁,男36例,女34例,同时伴高血压者16例,伴糖尿病者12例,治疗前病程3~10年,平均(6.5±2.8)年。纳入标准[3]:临床表现为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随病情发展,可有肾功能减退、贫血、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出现;可有蛋白尿和(或)水肿、高血压、血尿及管型尿等表现中的一种或数种;24 h尿蛋白在0.15 g/L以上,但低于3.5 g/L、Cr低于133 μmol/L。排除标准:①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以上的患者;②药物过敏史者;③经检查证实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性肾损害等继发因素所致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TGF-β1、MMP-9水平发生异常者;④伴有意识障碍、精神异常者、妊娠者。中医辨证分型属脾肾气虚型,主症:腰痛;疲倦乏力,或浮肿;纳少或腹胀;次症:大便溏,尿频,或夜尿多,或遗尿;舌质淡、有齿印,苔薄黄,脉细弱。符合主症1项及次症1项,或次症2项可诊断为脾肾气虚证。所有病例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并服用10 mg洛汀新(盐酸贝那普利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292,生产企业: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 mg×7片×2板/盒),2次/d,早晚各1次。治疗组同时服用益肾宁汤剂(黄芪30 g,党参15 g,生地黄15 g,金樱子15 g,当归15 g,川芎15 g,丹参30 g,青风藤15 g,石韦30 g,白茅根30 g,白花蛇舌草30 g,砂仁6 g,鳖甲20 g,水蛭粉6 g),1剂/d,采用全自动入药煎药机煎煮,每剂2袋,每袋250 mL,每次1袋,早晚餐后半小时温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观察疗效。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监测肾功指标(BUN、Cr),以ELISA检测方法测定TGF-β1、MMP-9变化情况。

治疗结果

疗效观察: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①临床控制:尿常规检查蛋白转阴,或24 h尿蛋白定量(UTP)正常,肾功能正常;②显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2个“+”,或UTP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③有效:尿常规检查蛋白减少1个“+”,或UTP减少<40%,肾功能正常或有改善;④无效:临床表现与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或加重者。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肾功指标变化:治疗后,治疗组BUN、Cr、UT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各指标(P<0.05),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肾功指标变化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间TGF-β1、MMP-9水平变化:治疗后,治疗组TGF-β1、MMP-9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TGF-β1、MMP-9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治疗前比较,*P<0.05

讨论

CGN的中药治疗成为现代热点研究课题,由于中药治疗的整体观以及多靶点特征,使其在CGN等慢性疾病治疗中具有突出优势,临床应用中相对副作用小,安全性高,可长期服用。

大量文献资料显示[5~7],根据分型论治,中药在CGN治疗上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并且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益肾宁为临床治疗CGN经验方,可有效降低蛋白尿,改善临床症状,但是关于益肾宁作用机制相关资料缺乏,故从分子生物学加以研究和分析。

现代研究表明[8,9],CGN发病机制主要可归结为细胞外基质(ECM)更新代谢的动态平衡失调,导致ECM进行性积聚,促进肾小球纤维化的形成。该过程机制十分复杂,有多种细胞因子参与,其中TGF-β1、MMP-9为主要相关因子。MMP-9属于基质金属蛋白酶类(MMPS)中的Ⅳ型胶原酶/明胶酶类,是调节ECM的主要降解酶。原因在于Ⅳ型胶原纤维构成肾小球、肾小管基底膜,MMP-9对其降解功能具有专一性,可维持基底膜完整性[10]。MMP-9水平下调,可导致ECM过度积聚,肾小球逐渐硬化。所以检测血液中MMP-9浓度对早期慢性肾小球疾病有一定诊断价值。TGF-β1可促进炎症反应,是致纤维化作用最强的细胞因子。它通过直接刺激ECM分子合成,抑制T、B淋巴细胞分泌过程,抑制机体免疫功能。TGF-β1还可抑制MMPS的分泌,增强MMPs的内源性特异性抑制因子(TIMPs)活性,从而阻断ECM降解途径,致使ECM沉积[11]。因此,TGF-β1、MMP-9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作用备受重视,成为重要研究指标。

本研究显示,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益肾宁治疗CGN,可下调TGF-β1水平,上调MMP-9水平,可促进ECM降解,可能是益肾宁达到临床疗效的机制所在,起到抗肾脏组织纤维化的作用。益肾宁以益气健脾补肾、活血利湿清热立法。中药组成中,黄芪、党参配伍共同补气健脾,近代药理研究发现两药合用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机体代谢,同时减少蛋白质的流失[12]。生地黄养阴生津,补肾的同时理脾胃之伤,并且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活血养血之品中当归、川芎、丹参联合应用,有效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促进纤维蛋白的降解,同时配合多种清热、利尿、通淋之品,发挥抗氧化作用,抑制炎症反应,对抗肾组织的损伤。

诸药合用,形成多靶点的治疗特色,从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炎强,郑颐,陈永松,等.探讨不同病因的中晚期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特点及意义[J].黑龙江医学,2011,35(2):90-93.

[2] 张亚莉,李燕,冯婕,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合并肾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2(9):2401-2403.

[3]赵晓芳.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内科治疗[J].医药前沿, 2013,2(30):157-158.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5]张莉,包晓星,金伟民.益肾清利化瘀止血法治疗慢性肾炎血尿39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0,26(9): 613.

[6]段晓虹,董竞成,何立群,等. 补肾活血方对慢性肾炎肾虚血瘀证患者蛋白尿、尿IL-6、TGF-β1及MCP-1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6):765-768.

[7] 赵文景,孙明霞,赵凯声,等.补肾地龟汤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09,28(11):866-868.

[8]邓开伟,袁艳.解毒通瘀复肾汤治疗慢性肾脏病及证候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4,35(10):1298-1301.

[9]张翥,秦中豪.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和药物干预[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4,15(7):565-570.

[10]黄翀,涂卫平,徐高四.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组织抑制剂-1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J].山东医药, 2010,50(7):116-118.

[11]吕芹,卞华,韩迪,等.益气养阴化浊通络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TGF-β1、MMP-9、TIMP-1表达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5):287-289.

[12]潘利敏,王凤丽,王彦凯,等.化瘀泻浊方对肾间质纤维化实验大鼠TGF-β1、p-Smad 2/3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0,16(9):775-777.

(收稿日期2015-08-31)

※课题项目:2014年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项目

猜你喜欢
肾小球纤维化临床
X线与CT引导下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舒肝宁心汤治疗心悸的临床观察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的初步探讨
芪红水煎液抗大鼠免疫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
大黄蛰虫丸对小鼠酒精性肝纤维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新纤维化相关因子SFTPA2在梗阻性肾组织中表达及与肾纤维化之间关系的研究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