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加减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

2016-06-16 10:18杜幼蕊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5期
关键词:小儿推拿临床观察

杜幼蕊 王 蓓

(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044000)

逍遥散加减联合推拿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临床观察

杜幼蕊王蓓

(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044000)

【关键词】小儿多发性抽动症;逍遥散加减;小儿推拿;临床观察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又称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1],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于4~12岁起病,根据其临床表现特征,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肝风”“抽搐”“搐搦”等范畴。西医认为本病发病多与遗传、神经递质失衡、心理等诸多因素有关[2],临床多采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治疗,但其不良反应多且复发率高[3]。笔者采用逍遥散加减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7月—2014年3月在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12岁,平均(7.9±3.9)岁;病程12~26个月,平均(18.7±6.5)个月。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4~12岁,平均(8±3.8)岁;病程12~28个月,平均(18.9±7.5)个月。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儿科疾病诊断标准》[4]制定:①多在儿童或少年期发病;②有不自主重复、快速、无目的、单一或多部位肌群抽动,或单一发生,抽动可能受意志克制数分钟或数小时;③抽动症状多次发生,且持续2周以上,但不超过1年;④排除癫痫肌阵挛性发作、风湿性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药源性抽动、心因性抽动及其他椎体外系疾病。

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医儿科学》[5]制定。主症:运动抽动,发声抽动;次症:急躁易怒,面色萎黄,胃纳不振;舌象、脉象:舌淡红,苔白或腻,脉细弦。同时具备主症1项与次症2项以上,参考舌苔、脉象,即可辨证。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②年龄4~12岁;③就诊时停用其他中西药物2周;④患儿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伴有心、肝、肾等内科严重疾病者,不能按照要求完成治疗。

治疗方法

观察组给予逍遥散加减配方颗粒(江阴天江制药厂,批号:苏20110097)。组成:柴胡15 g,当归15 g,白芍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生姜6 g,薄荷6 g,炙甘草3 g;有清咽动作者加桔梗6 g,山豆根5 g;耸鼻者加白芷6 g;四肢抽动者加木瓜6 g。每日1剂,分2次服用。并给予小儿推拿,处方如下:小天心5 min,补肾水5 min,清天河水1 min,揉板门5 min,逆运内八卦1 min,推四横纹3 min;清咽动作者加清肺经5 min,耸鼻动作者加揉迎香2 min,四肢抽动者加清肝经3min,每日2次。

对照组给予盐酸硫必利(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6011),从150 mg/(kg·d)开始口服,每天3次,根据药物的治疗效果酌情加量,最大剂量不超过400 mg/d。

两组均治疗15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

观察指标[6]:在治疗前及治疗15 d、30 d、45 d、60 d对两组患儿抽动发生的次数、频度、强度给予评分。所有量表均由两名医师分别完成,数据不一致则共同进行复核。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程度及发生率。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根据美国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总分症状减分率评定疗效[7]。症状减分率=(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基本痊愈:症状减分率≥95%,症状基本消失,面色转红润,纳增,情绪稳定;显效:70%≤症状减分率<95%,抽动有所改善,纳增,面色有所改善,烦躁易怒情况好转;有效:30%≤症状减分率<70%,抽动有改善,纳稍增,面色稍改善,烦躁易怒情况减轻;无效:症状减分率<30%,抽动无改善或加重,面色无改善,纳未增,烦躁易怒。总有效=基本痊愈+显效+有效。

结果:表1示,治疗15 d、30 d、45 d、60 d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2示,观察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1),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服药后胃肠道不适感。对照组不良反应出现率高于观察组,主要为嗜睡、头晕、乏力等,相比观察组较为严重。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不同治疗时间疗效比较[例(%)]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例(%)]

讨论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8],从其病因病机及证候特点来看,辨病应属于中医学“肝风”“抽搐”“搐搦”等范畴,其发作与五脏均有关系,尤其和肝脾关系密切[9]。由于小儿“肝常有余”的生理特点,加之现代社会家长过分溺爱、学习压力大、生活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儿童情绪化日益明显,心理承受能力减弱[10],导致肝气郁结,气机郁滞,日久积而成风。“风胜则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则会出现皱眉、眨眼、耸肩、张口、清嗓等症状;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小儿脾常不足,气血生化乏源,无以濡养肢体肌肉,“脾土虚弱,肝木乘之,故筋挛而作搐”[11],则表现出眼睑、四肢肌肉抽动。故肝郁脾虚风动是本病的主要病理机制所在。故治疗时当以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调和肝脾为原则。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调和肝脾、疏肝解郁、养血健脾之功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调畅郁结之肝气,以甘辛苦温之当归养血和血,酸苦微寒之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白术、茯苓健脾益气祛湿,使脾胃运化有权、气血生化有源,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缓肝之急,加少许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诸药合用,气血兼顾,肝脾同治,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

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12]。以小天心解毒祛邪、镇静安神;补肾水滋水涵木、补髓填精;补肾水合清天河水清泻心火,并取实则泻子之义以清肝熄风;逆运内八卦、推四横纹以健脾和胃。诸穴合用,共奏清热健脾、平肝熄风之效。有耸鼻动作者揉迎香以宣通鼻窍,有清咽动作者清肺经以宣肺利咽,四肢抽动明显者清肝经以舒筋缓急。

对照组中使用的盐酸硫必利为苯酰胺类抗精神病药,对中脑边缘系统多巴胺能神经功能亢进有抑制作用,对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运动障碍有拮抗作用,对感觉运动方面神经系统疾病及精神运动行为障碍有良效。是临床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主要药物[13],但是应用中产生嗜睡、消化道反应、头晕乏力、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14],使其临床应用受到了较大限制。

本项研究表明逍遥散加减联合小儿推拿和西药盐酸硫必利口服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均有较好疗效。逍遥散加减联合小儿推拿在治疗本病时起效更快,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霞,史英杰,刘鑫.涤痰化瘀法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32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09,27(3):87-88.

[2]刘秀梅,初清,衣明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Tourette综合征大鼠实验研究[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1):990-992.

[3]刘晓芳,王素梅,卫利,等.健脾止动汤对Tourette综合征模型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3):225-227.

[4]贝正平,李毅,王莹,等.儿科疾病诊断标准[M].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48-449.

[5]汪受传,虞坚尔.中医儿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73-177.

[6]吴家骅.抽动障碍的分类、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评估[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4):196-197.

[7]钟佑泉,吴惧,谢晓丽,等.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度量表对抽动障碍患儿的临床评估[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3):214-216.

[8]张莹莹.儿童抽动障碍的中医药研究近况[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1,18(1):87-88.

[9]杨志华,张喜莲,马融.马融从中医肝脾理论论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经验[J].中医杂志,2015,56(2):102-104.

[10]陈秀梅,郭敏玲,杨丽新.多发性抽动症发病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5):385-386.

[11]徐春甫.古今医统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869.

[12]康轶鑫.对小儿推拿穴位的认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3(5):58.

[13]李雁翎.抽动障碍症儿童及其家长的焦虑及抑郁心理状况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1.

[14]王媛,陈国洪.盐酸硫必利联合氟哌啶醇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7):83-84.

(收稿日期2015-08-31)

猜你喜欢
小儿推拿临床观察
《小儿推拿》CAI课件设计与制作
廖品东教授推拿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经验总结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小儿推拿配合艾灸治疗小儿脾虚型泄泻20例临床观察
我国小儿推拿发展现状及前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