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丹毒56例体会

2016-06-16 10:18马海燕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

马海燕

(河南省安阳市脉管炎医院,45500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丹毒56例体会

马海燕

(河南省安阳市脉管炎医院,455000)

【关键词】急性下肢丹毒;五味消毒饮;萆薢渗湿汤;中西医结合

丹毒是由皮内淋巴管网受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从而导致急性感染的一种疾病,发病部位多集中于下肢及头部和面部。在中医学里,丹毒又称“丹胗”和“丹熛”,将下肢腿足部位的丹毒病症称为“流火”,将发生于头部的丹毒病症称为“抱火头丹”[1]。下肢丹毒是一种下肢网状淋巴管炎,主要原因是血分有热、外受火毒和郁阻肌肤等,其主要的病情特点是局部的红肿发热,严重情况可导致全身发热,此种病症在治愈后容易复发。近年来该病症的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并受到了广泛关注,我院对收治的56例急性下肢丹毒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12例急性下肢丹毒患者,均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确诊,所有患者年龄在22~80岁,排除反复发作已成慢性皮损者、糖尿病、肿瘤、患处皮肤黏膜破损等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6例。观察组男24例,女32例,年龄22~76岁,平均(37.3±2.8)岁,病程1~19 d,平均(5.7±2.3)d;患病部位:左下肢29例,右下肢18例,双下肢9例。对照组男27例,女29例,年龄24~73岁,平均(38.7±3.1)岁,病程1~21 d,平均(6.1±2.7)d;患病部位:左下肢31例,右下肢15例,双下肢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卧床休息,忌食用油炸等刺激性食物,适量饮水,如出现下肢肿胀渗出者应适当抬高患肢。

对照组接受西医治疗法进行治疗:①青霉素600万U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青霉素过敏者给予头孢曲松2.0加入1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②创面用50%硫酸镁冷湿敷,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

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①抗生素治疗同对照组;②中药内服:急性期用五味消毒饮加减:银花30 g,连翘12 g,蒲公英30 g,紫花地丁12 g,野菊花12 g,黄柏12 g,薏苡仁30 g,苍术12 g,怀牛膝12 g,若患者皮肤温度高则加紫草12 g,牡丹皮12 g;若是出现高热现象则加生石膏30 g。恢复肿胀期用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15 g,薏苡仁30 g,黄柏12 g,茯苓15 g,牡丹皮12 g,泽泻12 g,滑石12 g,通草12 g。每日1剂,水煎400 mL分为早晚2次服用;③中药外用:急性期下肢红肿疼痛者在患部外敷金黄膏,每日更换1次;恢复肿胀期患者外敷冲和膏,每日更换1次,连续治疗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未治愈者延长疗程。

治疗结果

疗效评价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全身以及局部的红肿现象消退,血白细胞总数及其分类计数均正常;有效: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症状未全部消退,血白细胞总数和(或)分类计数下降或正常;无效:症状、体征等参数无改善或者出现加重的现象。

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治愈率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66.07%,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对比[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两组治愈时间对比:对照组治愈时间7~23 d,平均(12.71±3.67)d,观察组治愈时间7~18 d,平均(9.87±3.24)d,两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讨论

丹毒是一种皮肤病症,一般临床表现为皮肤突然发红,这是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一般发病于下肢和面部,该病症最明显的表现为发病迅速,患者发病部位一般出现界限清晰的片状红疹,并且伴随有凸起的鲜红色,在按压之后会出现退色的现象[3]。丹毒并不是病毒感染所引起,而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它的病原菌是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一般是由皮肤或黏膜损伤而侵入,不过也有由血行感染的情况[4]。丹毒患者应该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必要的时候进行适当隔离。如果发病部位位于下肢,则应该卧床并且抬高患肢。西医对其治疗以青霉素为优先选择,然后在患者患部应用50%硫酸镁冷湿敷以促进病情缓解。

中医认为,丹毒是由血分郁热、郁于肌肤、外感风湿毒热所致,也有可能是皮肤损伤之后毒邪趁机而入所致。在这种病症的急性期是热度最严重的时候,在恢复期则属于湿热瘀结情况,一般会夹杂有瘀血阻络的现象[5]。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清热解毒类药物的使用,如五味消毒饮中的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消肿化瘀;而紫花地丁、野菊花、蒲公英等也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能够起到凉血消肿的效用。把这些药混合到一起使用,能够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在药理研究方面,清热解毒类型的中药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另外还能够起到一个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6],所以在患者恢复肿胀期的时候用萆薢渗湿汤能够清热利湿,外用冲和膏消肿软坚可以加速康复。

中医湿敷法也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治疗急性下肢丹毒的辅助性疗法,这种方法将含有药液的纱布或者棉絮湿敷于患者的患处,以药物渗透到患处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7],在具体的用药过程中要注意等待药物凉后再进行湿敷,一般纱布的用量是7层左右,在轻轻拧干至不滴水情况即可,30 min换1次,金黄膏和冲和膏是治疗丹毒常用的外敷药膏,分期辨证使用,可获良效。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治愈时间明显缩短,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下肢丹毒可促进症状缓解,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罗宏宾,王友力,陶茂灿,等.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下肢丹毒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54.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1.

[3]张卫东,王敦英,周仕萍,等.清热解毒合剂治疗下肢丹毒60例临床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6):896.

[4]董少宁,王耀光.王耀光运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丹毒验案举隅[J].中医药通报,2011,10(1):54-55.

[5]李蔚林,李东辉,董德寅,等.清热解毒法为主治疗皮肤疮疡的临床与实验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8,19(2):137.

[6]张敏,姜热热.中药煎剂湿敷治疗湿热下注型下肢丹毒患者的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5,30(1):78-79.

[7]李涵泊,贾蔷,陈柏楠.陈柏楠教授治疗下肢丹毒验案2则[J].光明中医,2014,29(12):2633-2634.

(收稿日期2015-07-28)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冠心病效果探讨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