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预防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疗效观察

2016-06-16 10:18张科伟张智明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5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

郭 静 张科伟 张智明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454650)

中西医结合预防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疗效观察

郭静张科伟张智明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454650)

【关键词】冠脉支架术后;血府逐瘀汤;中西医结合;疗效观察

目前,冠脉介入干预(PCI)作为一项先进的技术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术后再狭窄及其对冠心病预后影响的问题,一直为医学界所关注。一项由美国Buffalo总医院Willam.E.Boden医生主持的名为COURAGE(血管重建和强化药物治疗的临床转归)的临床实验研究[1],历时7年,纳入了美国及加拿大50家医院2287例患者,其中2/3经冠脉造影证实存在冠脉狭窄。纳入患者分为单独优化药物治疗组和优化药物治疗加冠脉介入干预(PCI)组,平均追踪4.6年。研究发现仅在发生早期时,优化药物加PCI组心绞痛缓解率较高,而对于合并有心肌梗死病史和糖尿病病史等基础疾病患者的亚组分析显示,两组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因此,致力于药物防治PCI术后再狭窄成了当今的研究热点。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应用血府逐瘀汤有助于PCI术后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共选择病例78例,均来源于2011年3月—2013年6月在我科住院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平均年龄(60.31±7.76)岁,累及血管病变数:单支15例,双支20例,三支5例;其中合并高血压病18例,合并糖尿病6例,合并血脂异常20例。对照组38例,男26例,女12例;平均年龄(61.52±8.25)岁;累及血管病变数:单支病变13例,双支19例,三支6例;合并高血压病16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血脂异常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累及血管病变数、合并病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7年制定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适应证,进行PCI并达到成功标准。中医辨证参照《冠心病辨证分型标准》[2],辨为血瘀证者入选。

排除标准:PCI术后急性并发症患者;合并肝、肺、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病患者及精神病患者;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者(EF<35%);恶性肿瘤患者;1型糖尿病患者;未控制的严重高血压患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按照2007年冠心病治疗指南常规用药,给予低分子肝素4100 U皮下注射,每12 h/次,每天2次,应用1周;拜阿司匹林片0.1 g,每天1片,连续6个月;氯吡格雷片(波立维)75 mg,每天1片,连续6个月。同时根据病情及个体差异服用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抑制剂、他汀类降脂药并长期口服。控制好血压、血糖等其他相关疾病。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手术日开始加服血府逐瘀汤(柴胡、枳壳、桔梗、川芎、红花各10 g,当归、赤芍、桃仁各12 g,生地黄15 g,炙甘草5 g,牛膝9 g),每日1剂,3个月后隔日1剂,均于餐后1 h服用,疗程6个月。住院期间,由本院药剂科统一煎制,出院后,患者自煎。每日3次,每次200 mL。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①西医疗效判定标准:半年后复查冠脉造影,判定再狭窄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02年制定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以随访时靶血管直径狭窄≥50为再狭窄标准。如果患者不接受CAG复查的,可根据心绞痛复发情况、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判断临床再狭窄。②中医疗效判定标准: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显效:证候积分下降≥70%;有效:证候积分下降29%~69%;无效:证候积分下降≤30%。

结果:两组再狭窄发生情况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再狭窄发生情况(例)

两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

两组治疗后血瘀证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血瘀证疗效比较[例(%)]

两组血瘀证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讨论

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一直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面临的难题,目前认为其根源是局部血管对机械性损伤的一种过度修复反应,由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血管重塑、血栓形成等因素参与。国内学者多数把“心血瘀阻”作为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主要病机,故而活血化瘀应是防治再狭窄的根本大法。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为主药;当归、赤芍养血活血,牛膝祛瘀通脉并引血下行,三药助主药以活血祛瘀为辅药;生地黄配当归养血和血,使祛瘀而不伤阴血,柴胡、枳壳、桔梗宽胸中之气滞,治疗气滞兼证,并使气行血亦行,共为方中佐药;甘草协调诸药为使。合而用之,以达活血化瘀、理气通络,共同起到防止再狭窄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血府逐瘀汤[4]有降脂、抑制血板黏附聚集、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能降低家兔髂动脉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率。本结果证明,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对降低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率有一定预防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可冀.Courage临床研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的启示[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8):677.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冠心病辨证分型标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0(8):560-562.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2.

[4]张文高,邵念方,管昌益,等.中医药防治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再狭窄的现状和思路[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0,24(1):7-9.

(收稿日期2015-08-13)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疗效观察中西医结合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Comparison of mechanisms and efficacies of five formulas for improv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疗效观察
中药汤剂联合中药足浴及耳穴压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针药结合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临床分析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冠心病劳累性心绞痛疗效观察